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011章

作者:疯神狂想

一个人会饿死,一般情况就是一个字——穷,没钱怎么填饱肚子。

朱元璋怎么穷法呢?父母死了也没有地方下葬,虽然后来有好心人,给了朱元璋一块地安葬了他的父母。

但还有一个现实问题摆在面前怎么解决,那就是吃饭问题。

朱元璋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去当了和尚,暂时解决了温饱问题。

但后来饥荒过于严重,庙里养不起朱元璋只能够化缘。

所谓的化缘,实际上就是乞讨,而且还要是饥荒主要地带。

自己都没饭吃,怎么可能有缘化给你呢?

朱元璋就是在种种不幸的,贫困潦倒恶劣条件环境长大。

可以说朱元璋的成长之路,比很多贫困大学生都要艰辛。

但是朱元璋的成就,没几个人能比得上。

一个家庭贫困孩子,逆袭成九五之尊的人物,按道理来说,应该是可以给别人树立励志榜样的。

但事实上朱元璋,极少情况下是以一个励志人物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

自陈文哲识字开始,人们对朱元璋的评价一般就是屠夫,心理变态等负面评价。

朱元璋为什么不能成为励志的历史公众人物,原因就是朱元璋的故事的确励志,但是他杀的狼心狗肺的知识分子太多了。

所以,他们就给罗织了很多罪名,说他不行。

比如,对生活的目标追求不够远大,这一点扯不扯淡?

还用汉高祖刘邦来比喻,比如说刘邦虽然出身于市井,但对生活是有远大的目标和理想追求,他曾经立志要成为秦始皇一样的威风。

其实陈文哲还有一个想法,他还想着如同道祖鸿钧一样威风呢,就是他没有说。

那么,重新说回朱元璋,他就不同了,他的理想实在大众化。

他的理想就好生活,娶妻生子。

这种生活方式,就是平平静静。

而对于很多专家而言,这就是胸无大志,因为没有崇高的理想和目标。

这不是只有专家这么认为,很多父母和老师也应该会这么认为。

但是,我想很多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儿子,以老朱为榜样。

虽然朱元璋没有上过学,但是他的文化水平可是很高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很多人说,朱元璋的学历,最多属于初中没毕业的水平。

但是,人家的治国水平,创业水平,都是华夏五千年之中前几位的。

这样的人,你说他没文化?骗傻子呢?

有人会说,朱元璋能够做好一个皇帝,完全是因为战争造就英雄!

当然,这是事实,明太祖朱元璋自贫寒之身而起,最终建立了大明帝国。

从年少时参军到一方诸侯,再到一国之君,这其中经历了无数的战争。

可以说,每一场战争都是他成长的机会。

若说他什么也没学,那就大错特错了!

不但学了,并且学得透彻,学的彻底!

但是,这不能就说朱元璋的文学造诣差!

朱元璋从小家境贫寒,小时候能吃饱就已经不错,就谈不上什么学习了。

幸亏在小时候,父亲曾送他就读过一段时间的私塾,大字也认识几个。

包括之后在皇觉寺做和尚,整日里面对经文,因此,在文化方面,也算是略通文墨。

第1462章 假大墓

在上了几天私塾这一点上,初次参加起义军的时候,对朱元璋的帮助确实很大。

毕竟起义军中,最多的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

但仅凭这一点,远远谈不上什么文学造诣。

在之后,逐渐稳定的情况下,朱元璋对文化方面的学习很是注意。

比如每攻下一处城池,首先就是将当地著名的大儒请到府上,虚心请教。

他让大儒们为其讲解各类知识,包括元末明初著名的大学者宋濂,就是朱元璋御用的讲师。

虽然朱元璋好学,但奈何底子差,整体上的文化程度比那些文豪还差很多。

但作为一个乞丐出身的皇帝,这已经不错了。

另外在经过多年的学习,朱元璋的文化水平,已经不低于一个普通的进士。

无论是批阅奏折,还是来往书信,也都能看出朱元璋的文化水平在逐渐提高。

比如明初时有个诗人叫做钱宰,曾在某天夜里做了一首诗。

原诗句为:“四鼓咚咚起着衣,五更朝罢尚嫌迟;何时得遂田间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次日钱宰上朝,朱元璋一见他就说:“昨夜做的好诗啊,但是我没有嫌迟,不如改做忧字如何?”

钱宰吓得慌忙磕头请罪,一首诗,朱元璋改了一个字,意境就完全变了。

由此可见,朱元璋的文学造诣不算很低。

朱元璋的文化水平,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得来的。

其一,就是曾上过一段时间的私塾;

其二,就是在当和尚的过程中,游离四方,增加了见闻,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并开始有意识的读书。

其三,就是在后期不断地学习和请教,最终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底蕴。

如果说这些都是后天学习,那么谋略方面,就只能说明他天赋异禀。

若非要说朱元璋文化水平不高,也勉强说得过去。

但是若讲朱元璋在军事方面以及谋略方面,那可谓是古往今来少有的杰出人物。

朱元璋具备成功领袖所需要的的一切素质,包括高智商、高情商、出众的谋略、远大的眼光和超高政治水平和军事才能。

这一点,在明朝建立的过程中有目共睹。

首先就是在参加红巾军时,朱元璋能够审时度势,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逐渐壮大自己的队伍。

他善于安抚下属,能够将下属的才能用到极致。

他很清楚自己所统领的人,都是什么样的水平,擅长什么,又适合什么。

比如在早期的对抗陈友谅时,安排自己的侄子朱文正守洪都。

正是他明白朱文正的能力所在,才放心地将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他。

除了能识人用人外,还有就是军事才能。

无数次的大小战役,朱元璋或亲临战场指挥,或在大后方排兵布阵。

事实证明,朱元璋往往是正确的。

这种敏锐的军事才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战火中练就出来的。

最重要的就是杰出的政治才能,俗话说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

在建立大明后,朱元璋对于一个帝国的治理,也深刻地体现了其卓越的政治能力。

从官员的设置到制度的修改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在他的手中,逐渐稳步往前。

这背后,绝不是朱元璋什么都没学就能做到的。

朱元璋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开国帝王,其无论是军事能力亦或是政治水平,都处在历代开国皇帝的前列。

包括现代最伟大的领导,都曾评价朱元璋为:“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这给予了朱元璋极高的评价,因此,朱元璋并非什么都没有学。

他的厉害之处,在于什么都学,并且能够融会贯通,变为己用。

从蒙元手中得国,真正实现复兴中华的人,他绝对不输唐宗宋祖。

因为跟他们比起来,朱元璋要伟光正一万万倍。

当然,就算是他的儿孙,也绝对不像是历史上记载的那么荒诞无稽。

像是什么豹房淫乐什么的,都是胡说,其实就是一座动物园。

就算真的乐了一点,一位皇帝,在自己的后宫之中,做这样的事情不止是正常,还算是有功,因为能够延绵子嗣。

就算是最后的一位皇帝崇祯,他也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典范。

可惜,成王败寇,明亡了,清怎么说怎么是。

就像是现在,我们也在不停的糟蹋满清。

什么我大清早忘了,宁给洋人不给家奴什么的,腐朽、昏庸到极点。

其实,很多历史真相,都已经因为各种自私自利的原因,掩埋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商纣王帝辛是一个,王莽算一个,秦始皇是肯定也是,之后的隋炀帝、朱元璋、万历皇帝、天启皇帝等等,都被抹黑的很厉害。

这一次也就是遇到了关于帝辛的牧野之战,要不然,陈文哲也想不到这么多。

现在既然想到了,他就需要好好整理一下思路,没事写一些历史论文,发表一下,让所有人都看看。

“咦?这是一座大墓?”

一边使用回溯,寻找着有用的信息,陈文哲还没忘了胡思乱想。

在把所有被历史冤枉的帝王,都数了一遍之后,陈文哲突然间看到了一座大墓。

帝辛肯定是被弄死了,但是他死后会有什么遭遇,一般历史上可不会记载。

但是,帝辛死亡的时候,年纪已经不小,他的陵墓也已经修建的差不多。

周人替商,自然不会用商纣王的陵墓。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