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878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阿瓦士,作为胡齐斯坦的省府,更是卡伦河从扎格罗斯山脉上冲到两河平原后的第一座坚城,阿瓦士兼顾了省府和要塞两种功能,勉强算得上是一个边境要塞了。

  但,阿瓦士的攻城战,虽然看起来激烈,但实际上并不激烈。

  因为攻城的主力,是从河中来的萨曼波斯军和在呼罗珊以及波斯本部征召的仆从军。

  最重要的是,张贤景从中土带来的憾山都新三都装备的火炮,根本就没有露面。

  这是杨继业的谋划,围点打援嘛,自古以来都是兵法中以逸待劳,强者以寡精之兵击敌众弱之旅的不二选择。

  杨继业还没到两河平原,就已经打听清楚了,巴士拉和巴格达都是人口大几十万,既富庶又是文化中心的巨城。

  据说光是巴格达城中的智慧城就藏书百万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无所不包。

  今年三十一岁的杨继业,可以说是张周朝廷年轻一代经验最丰富的统帅了。

  他很清楚,像是巴格达和巴士拉这样的城市,就如同历史上大唐的长安一样,看着城高墙坚,护城河深如渊,内外左右数个城中城层层叠叠,但实际上根本守不住。

  因为这种接近百万人口的大城里,满是脑满肠肥的大贵族豪商,他们根本拿不出一点守城的勇气,小算盘打的比谁都多。

  哪怕就是城中商贾和小市民,也跟别处的完全不一样。

  平日头颅高高昂起,真要到了拼死一搏的时候,反而不如其他小城和乡野间百姓果决坚韧,这是巨型豪富城市的通病,全球都一样。

  杨继业相信,如今控制着巴格达的阿力木苏丹和统治巴士拉的阿亚德·道莱,心里也清楚这一点。

  于是他一边命人在卡伦河沿岸修筑后勤转运堡,一面围住阿瓦士假意猛攻,就是要将敌军引来,就在这里消灭他们。

  事实也如同杨继业预料的一样,巴格达的阿力木苏丹根本没有别的选择,他如果坐视阿瓦士这样的要塞陷落。

  就只能在敌人推进到巴格达时。

  上策将巴格达付之一炬后退到叙利亚坚守。

  中策拱手相让,以求用巴格达的富庶满足敌军的胃口。

  下策就是打巴格达守卫战,然后大概率全军覆没。

  但巴格达这样富庶且具有极重要意义城市,阿力木苏丹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都无法承担这三种后果中的任何一种,是以他只能出兵。

  而巴士拉的阿亚德·道莱就更没选择了,不提布韦希王朝被打崩,他母亲、姨母、姑姑被抓走的仇恨。

  这巴士拉到阿瓦士只有两百里,且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他也无路可退,阿瓦士一旦陷落,阿亚德·道莱就只能等死。

  于是,甚至在阿力木苏丹派名将侯赛因·本·卡基和小查干尼统帅大军到之前。

  阿亚德·道莱都已经几乎将所能行动的军力搜刮一空,将全部财富运到巴士拉西南的乌姆盖城。

  随后领兵前进到距离阿瓦士只有四十多里的一个小山包上,竖起大旗,为城中的守军打气。

  杨继业见状,立刻命石守信抽调数千相貌类似汉人的各族民夫混在数百汉军中,按披甲一半的比列,在三千敌烈无甲弓骑兵的护卫下前去进攻。

  阿亚德·道莱的巴士拉军怎么也算是正规军,其中可有不少布韦希家族的近卫,当然不是这些大部分是民夫军队能对付的。

  石守信也明白杨继业是要干什么,当即只发挥出五成的指挥水平,硬是看着这近万人步骑和巴士拉军鏖战两个了时辰左右。

  打到最后,民夫们实在扛不住了,被打的狼奔豕突,在敌烈部轻骑的保护下狼狈逃回。

  这一场,损兵千余,丢失甲胄百余套,战马数百匹,算得上是一场惨败。

  阿亚德·道莱全程参与了战斗,他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不单是因为他击败了桃花石军,还因为他基本‘摸清楚’了桃花石军的战力。

  骑兵战力不凡,但多是从草原上征发的突厥语族群,披甲率低了些,无法做到甲骑那样一锤定音。

  少量甲骑和大量桃花石步兵确实装备精良,其中的精锐战斗力非常强劲,几次都差点以几百人将自己打崩。

  但大部分步兵都是征召兵,甚至有大量河中人冒充,战斗力很一般。

  这个印象,完美符合了大食人此刻,对于突然出现的桃花石帝国军队之刻板印象。

  既这些桃花石人战斗力是非常强悍,但波斯和大食离他们太远了,导致他们只能用少量本土精锐驱动大量仆从军作战。

  只要击败了桃花石人的精锐,仆从军们根本不会为他们死战。

  狂喜的阿亚德·道莱与将军们得出这个结论后,立刻就把此次缴获的甲胄、战马,战斗的经过和预测,全部派人去分享给了刚刚离开巴格达不远的侯赛音·本·卡基和小查干尼。

  这使得侯赛因敢于率军快速朝阿瓦士推进,拉长了补给线,增大了警戒的难度。

  杨继业见计谋奏效,立刻下令义弟顺义侯赛尔柱亲自率数百精骑,带着数百投靠的波斯骑兵,前往北面开始侦查巴格达大军的情况。

  ……

  大周乾元五年,公元966年,五月十七。

  顺义侯塞尔柱从北面传来消息,哈姆达尼王朝苏丹阿力木调遣大军十一万,民夫十余万,由大食名将侯赛因·本·卡基为主帅,小查干尼为先锋,遮天蔽日自巴格达而下。

  其中主帅侯赛因·本·卡基,出自著名的卡基家族,常年与苏丹阿力木搭档征战,其巅峰一战,是在十二年前的马尔阿什。

  此战爆发于哈姆达尼王朝和拜占庭帝国之间,拜占庭摄政王巴尔祖斯亲提十七万大军前来进攻,哈姆达尼王朝的阿力木苏丹也率十二万大军亲征抵御,并命侯赛因·本·卡基为左面军主将。

  侯赛因·本·卡基在这一战大放光彩,以劣势兵力连破拜占庭数个主力精锐师(一万人),在此战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他甚至在战场上差点击杀了现今拜占庭皇帝尼基弗鲁斯二世的父亲,拜占庭名将巴尔达斯·福卡斯。

  而被称为小查干尼的阿布·阿里·艾哈迈德·本·穆罕默德·本·穆扎法尔与其父亲老查干尼,原本都是萨曼波斯的呼罗珊总督。

  强盛一时齐亚尔王朝和早期快速扩展的布韦希王朝,都是被他两父子击败的。

  小查干尼此人,甚至还是已故萨曼波斯埃米尔纳斯尔二世的大忠臣。

  二十几年前,张鉊以奇袭的方式攻陷康居(布哈拉),使得纳斯尔二世死于儿子哈米德之手后,小查干尼就在呼罗珊组织大军,企图回师康居城为纳斯尔二世报仇。

  但当时小查干尼正在跟布韦希王朝和萨法尔王朝的联军作战,等他抽出手来的时候,张鉊已经率军离开,哈米德已经坐稳了埃米尔之位了。

  这种情况,再加上纳斯尔二世欲在循例派聚居的地区强推实业派,导致河中人多不支持他,使得小查干尼的军事行动失去了大义和号召力。

  他在呼罗珊引起一小部分动荡后,迅速被哈米德派遣的军队击败平定,小查干尼干脆心一横,投靠到了布韦希王朝这边。

  不过布韦希王朝的统治者并不信任他,小查干尼于是再次跑路,润到了很欣赏他能力的哈姆达尼王朝。

  此人纵横呼罗珊,辗转多个势力之间,军事能力相当优秀。

  而由这两人统兵,也可以看出哈姆达尼王朝,确实是精锐尽出,把能拿得出手的,几乎全部拿出来了,举国也就剩下了几个军团在西面防御拜占庭帝国了。

  ……

  赛尔柱骑在一匹河西龙马上,看着远处旌旗遮天蔽日,还在缓缓吟诵古兰经的军队,嘴角微微上翘,一句傻哔脱口而出。

  这位历史上赛尔柱突厥的开山老祖,名字成了东罗马听了都要抖三抖强大帝国国号的勇猛将军,此刻内心却充满了对义父大皇帝张圣人的崇拜。

  你问赛尔柱怎么不恨张圣人派兵攻灭了克里克部?开什么玩笑,赛尔柱现在感激还来不及呢。

  没有克里克部被俘虏到中土的经历,他能受到这样良好的教育,他能有如今的成就,他能娶到皇太子敦煌郡公的亲表妹?

  更重要的是,他怎么能知道六法宗才是世界真理,义父无上天乃是尘世真主,他赛尔柱怎么能成为佛子之一?

  更何况,克里克部到了中土又没被虐待,他的父亲在仙境一般的神都洛阳享受生活,姐姐妹妹都嫁给了大周的大贵族们。

  族中勇士都加入拔悉密万户这样的天可汗近卫万户,成了天可汗的雄鹰。

  这样的待遇,让赛尔柱把生命奉献出来都没问题,哪还会恨!

  “韦应彪,你带三十骑过去,对面人少就打,人多就引到某这来,咱们得让这些傻哔的最后五十里,走的艰难无比!”

  赛尔柱脸上露出一丝阴笑把手一指,而他身边的韦应彪,则是乾县韦氏五彪中的老五。

  他随王扈征时不过才十四岁,但成长速度比火箭飙升还快,今年不过十七岁,但已经是整个极西五省汉军中都著名的骑将了。

  十七岁就当了将虞侯,上次大封封臣的时候,张贤瑀还特意下教,不让韦应彪受封。

  这可不是打压,而是韦应彪要青云直上的标志。

  只有这种前途极其光明的,才会由大王出面不让他受封,就跟后世宋明有大才者绝不会尚公主一个道理。

  韦应彪把手一拱,立刻就带着本部三十骑前去了。

  果如赛尔柱安排的这样,巴格达大军出三五十骑前来驱逐他们,结果连面都见不到,就被韦应彪等射杀。

  若是出动三五百骑他们就边战边退,等到这数百敌骑距离大军远了之后,韦应彪一发烟花,就能把埋伏好的赛尔柱数百骑召来,轻易打杀了这些大食骑兵。

  打到最后,大食人为了驱逐这些骑兵,不得不步骑并进,将防御范围大大拓宽,用严整的队形和龟速进军,来抵消无止无尽的骚扰。

  他们要是敢不来驱逐或者不龟速前进,韦应彪等甚至会下马手持两石多的强弩,直接抵近射击大军,端的是无赖至极。

  而越靠近西征汉军,这种阻力就越来越大,不但赛尔柱带着韦应彪等来了,蜀国大王张贤太,辽国大王张贤炅甚至带着西平堡陈阿虫之子这样的天下最精锐骑兵-西凉铁骑、河陇大马前来阻击了。

  一时间,从巴格达军后勤重镇乔费尔到阿瓦士这块一百里路上,光是参与阻击的周军轻重骑兵都多达一万余骑。

  他们在张贤太、张贤炅、耶律休哥、耶律奚底、赛尔柱等新一代骁勇骑将的带领下,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时而分散扰乱,时而集合猛打,将巴格达军骚扰的行如龟速、举步维艰。

  而在精锐骑兵迟滞巴格达军的时候,杨继业留大舅哥折御卿率三千军留守阿瓦士城下,围堵出城的阿瓦士数千守军。

  他自领大军,穿过用炸药炸出一条大道的山口,不管阿瓦士城,前去进攻阿亚德,道莱率领的巴士拉军。

  杨继业麾下的极西五省行营军共有六万三千,除了镇守波斯本部和呼罗珊的人以外,所有的汉人健儿基本都已经征发出来了。

  算张贤太带走的七千精骑,折御卿留守阿瓦士的三千人,以及保护后勤线的几千人以外,还剩五万人上下。

  而他的敌人,阿亚德·道莱的巴士拉军约有三万,位于周军西南,已经在被杨继业命名为小孤山的山包上修建好了砦堡,做好了防御。

  侯赛因·本·卡基的巴格达军约有十一万并七八万后勤保障人员,自西北的乔费尔正迤逦龟速而来。

  想来这两军的战略,一定是想要两面夹击正‘疯狂围攻’阿瓦士的周军。

  其中人数最多的巴格达军自西北来切断周军归路,并进行正面决战。

  西南面人少而精锐更熟悉地理的巴士拉军,则负责骚扰和奇袭。

  但现在反过来了,巴格达军还未到,周军就先行动了起来,先给巴格达军上了一套残废术。

  至于原本的奇兵巴士拉军,自然现在就要把他解决。

  五月二十九,周军在杨继业的率领下,以极快的速度行军,先锋一万人只用了半天就步骑合并跑完了六十多里的路程,剩余的四万人也在一天内到位。

  阿亚德·道莱在小孤山上看着远处周军甲光耀日,阵型如遮天之翼快速而来,冷汗簌簌而下。

  他的三万人中,只有一万人是原布韦希王朝驻守巴格达的近卫,其余都是临时征召的神战者,战斗力远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强大。

  他突然发现,甚至是可以确定,现在他看见的这支军队,与十余日前来攻击他的那支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现在这支军队只看阵势,都是百战精锐。

  一股上当的感觉在阿亚德·道莱脑海里盘旋,他甚至很想马上就舍弃小孤山上的阵地逃回巴士拉,现在没这么干,完全是靠最后的意志在死扛。

  但他麾下的军官们可不这么认为,小孤山高四百多米,周围树木基本都被砍伐一空。

  山西侧有数条河流经过,取水不难,山上依托古城砦堡林立,称得上易守难攻,怎么也能抵挡一段时间,坚持到巴格达大军前来。

  但,这些,在杨继业眼里,那都是垃圾!

  因为他手里有专业操弄火炮的憾山都凤鸣厢都,携带五千斤神威大将军铜炮三门,三千斤的更有六门,完全不怕什么砦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