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839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但南汉也不能稳赢静海军,那是因为这四十万人分布的相对集中,随时可以抽调几万人出来。

  三万户十五万人,这个规模相当于现在静海军中人口的五分之一,不算很多,但也绝不算少,算得上是个比较合适的数字。

  不过现在张贤肇才十四岁,要去就藩的话,怎么也要十八岁上下。

  那这四五年时间中,必须要有一个得力的大臣代替张贤肇去镇守,而且还要他能心甘情愿的为张贤肇好好打理静海军才行。

  小姨妈显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他看着张鉊问道:“二郎,章成的长女今年多少岁了?”

  张鉊眼睛一亮,他正好也想到了章成,“应该是九岁还是十岁。”

  对章成的这个虎妞,张鉊还有点印象,上次她跟虎广的女儿虎婕两在皇宫中打架,谁也拉不开,最后还是张鉊亲自去调解的。

  “小了四五岁,问题不大,这事那就由奴去给章成写信吧。”小姨妈眉开眼笑的说道。

  人类社会啊!床上政治就是这么管用,章成这样身份的,让他在静海军一呆四五年,肯定要算是贬斥了。

  但要是换成给女儿女婿和未来的外孙子打江山,他又会变得甘之若饴。

  ……

  如何治理安南的模式一旦确定,这收复安南的战斗反而要轻松的多。

  因为静海军的吴氏加上十使君,一共也就四十几万人。

  这点规模,拼尽全力也就是能出个三四万兵,其中精锐牙兵也就五六千的样子,其余都是些跟中原巡检司捕兵差不多的存在。

  绍明十年,公元955年,正月底。

  基本掌握了楚藩国的张贤存依照父亲张圣人的命令,开始将楚藩北府军四千人,南府军七千人,以及尚在楚藩境内的章成所部亲、禁军一万五千人,都集中到了贾勇步。

  贾勇步的步应该是这个埠,意思是水陆码头要冲。

  古时在边远地区喜欢用这个步代替埠,意思是走到这里,就几乎到传统的汉文化尽头,该止步了。

  贾勇步的具体位置,应该在后世河口县西北十几里的样子,算是此时红河上游的交通枢纽了。

  而为了不打草惊蛇,张贤存对外大发檄文,指明是要去讨伐没有臣服的棠魔部和牛吼蛮,也就是后世居于越南西北的奠边府一带的蛮夷。

  其实张贤存不发这个檄文问题也不大,因为静海军的十使君和吴氏,早就失去了对红河上游的统治。

  这个事关静海军会不会被红河上游攻击的天险,竟然是一些表面上臣服于静海军的百越人在守。

  楚军在贾勇步装模作样半天,把棠魔部头人吓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来贾勇步扣头认错,牛吼蛮连村子都烧了跑到深山躲避的时候。

  楚军突然顺水南下,让所有人都傻了眼。

  大军顺着红河而下,很轻易的就突破了静海军的羁縻州林西州(越南老街)、多利州(越南安沛)等地。

  短短六天时间,连带民夫三万人就已经顺水冲到了峰州新昌县。

  这里在后世越南永福市附近,距离古螺(河内)已经只有七十里左右了,盘踞在这里的正是十使君之一的吴日庆。

  吴日庆是吴权的堂侄,算是吴氏的宗亲,在十使君中,是比较心向吴氏的存在,因此他实力较强,麾下控制着大约九千户。

  吴日庆此时只有十几岁,虽然是十使君之一,但大权都握在其母亲和舅舅手中。

  面对来势汹汹的楚军,其母和舅父都希望趁楚军还在下寨,放弃新昌退到唐林县去。

  因为唐林县是吴日庆一族的老巢,依山傍水,城池坚固,足以坚守。

  但正处于青春期的吴日庆却觉得这是一个自己夺回权力的好时机。

  因此他极力反对撤退到唐林县,理由是唐林县虽然是吴氏的老巢,但相对新昌县来说要贫困的多。

  新昌县这边人口稠密,吴氏的财富基本都在新昌县,要是这一撤走,损失可就惨重了。

  财帛动人心啊!吴日庆迅速说服了吴氏上下,他们一致决定坚守新昌县。

  由此,吴日庆还顺带真的夺回了一些权力,只是这么一来,他们全族却失去了唯一可以逃命的机会。

  二月中,章成命三万楚军四面围住攻打。

  吴氏在新昌县只有守军四千余人,加上新昌县城筑在红河平原上,根本无险可守,攻城不过五日,楚军就用冲车撞塌了新昌县东的一截城墙。

  随后大军入城,安坐新昌县中自以为用妙招夺回家产的吴日庆并其母、舅、叔伯等数十人,皆被楚军俘虏。

  章成进城后,开始把新昌县当成后勤基地打造,准备着下一步的进攻。

第八百六十七章 收复岭南汉三郡,就在今日

  吴昌文是懵逼且绝望的,一觉醒来,他脸都没来得及洗,就收到唐林县被攻陷的爆炸性消息。

  而此时,吴日庆送来的三万贯银钱,还在他府中没来得及放进地窖里面库存。

  吴昌文之所以绝望,是他明白自己很可能被耍了,广州的两广都督、韩国公张昭骏根本就没想要他的钱,而是想要他的命。

  现在楚国藩军自西道河(红河)猛冲而下,肯定还只是一方面,朝廷的主力估计还要分水陆两方面来攻。

  好的不灵,坏的灵,很快,吴昌文还没开始召集剩余的九使君商量好防御,东北方的急报就到了。

  原来侬民富悄悄从楚藩国潜越回了广源州,随后帮朝廷大军骗开了门州天险。

  门州就是后世的镇南关,从它这个名字,就能猜得到地势是如何重要了,若不是天险之地,岂会用门这个字。

  本来戍守在门州的,是一个汉人大族陈氏及其控制的百越人数千。

  吴权时期,静海军大权都在吴氏,因此和门州陈氏还联过姻,并有牙兵驻扎。

  但其后吴氏政权被杨三哥窃取,陈氏思昔日吴权之恩,不再听古螺城的号令。

  等到吴昌文拿回吴氏的宝座,因为他不是嫡子,门州陈氏一直是支持他兄长吴昌岌的。

  所以吴昌文一直没来得及去拉拢陈氏,以至于造成了现在的恶果。

  二月底。

  朝廷大军征讨的速度非常快,韩国公张昭骏以瞿延庆为主帅,潘美、曹彬为左右先锋,侯仁宝为行军司马,率精锐步骑一万,并侬氏之兵八千,在收降了门州陈氏这个地头蛇之后,很快就击破谅州(谅山),兵临白藤江北岸。

  对于这条江,历史上那可谓是中原朝廷的伤心之江了,因为安南这伙叛乱分子,曾经三次在这条江边战胜中原朝廷。

  第一次,就是十七年前的938年,南汉派万王刘洪操率舟师在下龙湾海口登陆,舰队逆水而上准备直抵河内城。

  吴权就在白藤江的入海口处预先埋下木桩,吸引南汉军队前来进攻,等到退潮,南汉舰队被潮水带着往海里退去。

  由于退潮时水浅,战舰先后撞在木桩上挤成一团相继沉没,南汉万王刘洪操被擒杀,三万兵将只有大将梁克贞率千余人成功退走。

  这一仗使得南汉彻底失去了对静海军的控制,吴权志得意满之下,开始思考自立之事,这是安南脱离朝廷之始。

  第二次,则是宋太平兴国二年即公元981年,赵二哥得知安南丁朝内乱,命侯仁宝等将进攻安南,企图收复失地。

  该说不说,赵二哥虽然打仗手艺不怎么样,但心气还是有的。

  此战侯仁宝大发神威,先是在谅山击破安南军数万,斩首数千,随后追至白藤江再次大败安南军,斩首两千余,缴获战船数百艘。

  结果团练使孙全兴这个傻哔害怕再深入安南境内有危险,坚持要等另一个宋将刘澄率水军到达才肯进军,贻误了追击安南军的最好机会。

  侯仁宝气急,但他没有指挥全权,只能率先锋数千人先行,孙全兴于是在原地足足等了七十天,一直等到刘澄率水师到达之后,才慢吞吞启行。

  此时,侯仁宝已经抵近支棱江,河内已经近在眼前,形势仍然对宋军有利。

  结果孙全兴、刘澄、贾湜、王僎四个狗东西见前面的功劳都是侯仁宝的,内心嫉妒,故意磨磨蹭蹭的不向作为前锋的侯仁宝靠近。

  安南前黎朝开国皇帝黎桓见状立刻抓住时机,他先假意派人向侯仁宝请降,趁侯仁宝放松警惕,再以大兵在凌晨偷袭只有几千兵马的侯仁宝。

  是役,侯仁宝战死,前锋数千精兵全军覆没,孙全兴等人大惧,撒腿就跑,被黎桓追击上百里,全军死伤惨重。

  这一战后,作为中央朝廷的北宋被迫从此承认安南独立,此乃越南真正独立的开始。

  第三次则是1288年,忽必烈派脱欢等将率大军攻击安南,但此时的元军却遇到了一个怪胎,越南陈朝的兴道王陈国俊。

  此人与满清时期的越南名将阮惠两人,可以说是整个安南历史上出现的,基因突变档次的名将。

  这两人就是拿到中国历史上来说,也可以说是很亮眼的存在了,考虑到他们施展才能的平台只有这么大一点,可以说若是放到中国的话,成就会更加不得了。

  是役,陈国俊在白藤江将元军几乎打的全军覆没,江水为之朱红。

  此战之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

  因为当时放眼天下,无论金国、西夏、南宋、大理、西辽等天下间排的上号的大国尽皆被蒙元所灭。

  只有安南的陈朝数次击败元军,更打出了让元军不得不承认不再侵犯陈朝的辉煌战绩。

  有了这份战绩,安南上下扬眉吐气,陈朝陈仁宗和陈国俊都认为南宋已灭,神州陆沉,中原尽丧胡虏之手,唯有安南为名教保存元气,是实至名归的天南小中华。

  他们甚至认为,这个小字都可以拿掉了。

  在这种扬眉吐气的气氛下,安南之民,不管是以前的安南汉人,还是汉化的百越人,都不再以自己是汉人为荣,逐渐形成了以河内所在的红河平原为主体的民族意识。

  因其居住地基本都在京城河内周围,他们遂自称京人,以华族自居,称其他越人为蛮夷,并以教化蛮夷的口号,向西、向南不断扩张,后世形成越南的主体民族京族。

  可以看出,安南的独立,并不是一次形成的,而是逐步得到增强的,等到南宋灭亡,安南陈朝击败元朝,就再也拉不回来了。

  此后,虽然明朝又重新控制了安南,但民族意识已经形成,此地只有京族,没有汉人,因此明朝不管派出的官员是清廉还是贪鄙,都无济于事了。

  有人说当时明朝应该把英国公张辅封过去镇压,其实也不会成功的。

  除非张辅有杀五十万人,迁五十万回中原,给安南大换血的勇气和本钱。

  好吧,这些都是历史上发生的,让人扼腕叹息却无法改变丝毫的事情,但在此时,谁叫天生我张圣人呢。

  目前这个时候,简直是最好收复安南的时候,因为不管是吴氏还是十使君,虽然有自立的心,但心里都还是承认自己是汉人,明白他们是在当叛贼的。

  且此时,又是他们混战二十几年,打的民不聊生,百姓们都渴望重获安宁的关键节点。

  是以,瞿延庆兵临白藤江的时候,吴昌文连传统手艺-在白藤江中放木桩都没来得及实施。

  瞿延庆命侯仁宝督百艘艨艟舰渡河,一个冲击就将江中千余静海军牙兵打散,毫无悬念的控制了河内城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道防线。

  ……

  古螺城,除了已经被章成俘虏的吴日庆以外,其余的九位使君都来了,他们和吴昌文一起,正好又凑成了十个使君。

  事到如今,他们终于不各怀鬼胎的互相争斗了,因为他们心里都很明白,离开了安南这个地方,他们什么都不是,若是被击败,不管是被杀还是被迁走,根本没什么区别。

  吴昌文左看右看,最后把目光放在了号称陈明公的陈览身上,毕竟互相攻伐这么多年了,谁有几把刷子,大家都很清楚。

  陈览的地盘最小,土地也最贫瘠,但是陈家牙兵偏偏最能打,陈览的领兵能力也最强。

  嗯,从历史上看也是这样,后世团灭十二使君建立越南丁朝的丁部领,就是陈览提拔起来,甚至以部曲托付,才使丁部领得以创立大业的。

  陈览也看到了吴昌文投来的眼神,到了这时候了,他也不推辞,不等吴昌文出言,立刻跳到桌子上大声喝道:

  “诸君若是想要被朝廷满门抄斩,尽可继续在此耽误时间,但若是还想留得项上人头,那就听某几句话。”

  其余八个使君虽然知道陈览的本事,但陈览势力最小,有些人还是心里不舒服,但吴昌文立刻跳了出来选择支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