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835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若能收复,一个日南君侯,孤还是能从圣人那里,为汝请来的。”

  日南郡就是后世越南中部的顺化、广治等省和岘港一带,这地方可比奠边府那深山老林要好得多的。

  此时占据日南的占婆国也就是占城乃是大国,张圣人的占城稻,就是从这个地方来的。

  占城稻的种种特性表明,这绝不是野地里突然冒起来的,而是经过一代代培育出来的。

  而占城能培育出占城稻,就肯定有一定的人口和科技规模。

  事实上也是如此,此时中南半岛上,后世被称为高棉帝国的真腊正与占婆国在激烈互殴,双方已经能各自出动两三万兵和数十头战象了。

  这表明,这两国可能有近百万民,产粮也不低,已经不能完全被视为蛮荒了。

  所以侬民富有点兴奋又有点担心,侬氏在十万大山中虽然算是强大的,但跟占婆国这种数十上百万百姓的国家比起来,还是弱了点。

  让他去打占婆国,不知道是去送死呢,还是去送死呢?

  这个问题嘛,张贤存嘿嘿一笑,“汝不必惊慌,朝廷和孤王可不是要你们现在就去打占婆国的,没有朝廷天兵,你们也打不下来。

  汝现在的任务,是要协助朝廷收复安南,严惩叛乱的吴氏的杨氏。

  等到安南平定,朝廷不但可以抽出万余大军,圣人还会赏赐给你甲胄枪剑,那时候才是收复日南的时候。

  但这之后,守不守得住此地,就主要靠你们侬氏了。”

  张贤存的话音刚落,一直在他身边护卫小黑熊张烈朝也对侬民富说道:“锦衣亲卫回报,日南郡现在有民十余万,良田数百万亩,乃是占婆国一等一的富庶之地。侬知州,可有信心守得住?

  若是不行也请早说,咱好让摆夷刀氏,西山八部的董氏和苏氏去。”

  “如何守不住,将军莫要小看人!”侬民富嚯的一下就站起来了。

  你要说的别的地方他不太熟,但是日南他熟啊,因为侬氏的势力就是在他手里从广西拓展到安南去的。

  这次到思下馆来,侬民富就是从广源州来的。

  广源州也就是后世越南的高平省,从这里到古螺(河内)也不过就是三百里,到日南不超过九百里。

  对于洛阳的中原人来说,安南、日南如同在天边一般,但是对侬民富来说,不过是几天到十几天的路程而已。

  且侬民富是深知日南之富裕的,虽然比不了安南,但比他们侬氏所在的十万大山,可要好多了。

  侬氏族人在这十万大山之中都繁衍出来了二十余万人,若是到了日南,怎么也能弄出三五十万人,到时候,他不但可以做君侯,甚至做藩王都有可能。

  张贤存看着使劲压抑自己喜气的侬民富,也是在心里嘿嘿一笑。

  侬氏确实可以在日南称孤道寡,因为他们比起汉人,跟适应日南的气候。

  且就以现在汉人的规模,要移民十几万到日南,根本不可能,不如让侬氏去占据。

  但侬氏要得到朝廷的准许和帮助去日南为君王,还需要满足几个条件。

  首先侬氏在十万大山中的族人要分成三部分,文山一带的土地要让出来。桂西的地盘要允许朝廷派官员管理,安南广源州的土地和人口也必须听从朝廷的安排。

  除了侬氏这二十几万人以外,侬民富也至少还要从十万大山中再带走其他百姓十万。

  同时,还要帮朝廷请出来控制三千人以上的头人数十个,去到广州表示臣服。

  最后则是侬氏家族的中上层,还需要到广州去学习汉家语言文化,做完了这一套,他们才能到达标准。

  ‘噗通!’侬民富还没起来,阿僰部头人,反倒哐当一声跪下了。

  “大王,我爨氏家族也是汉之苗裔啊!爨判不识天时,仆愿去劝说于他,使其知晓国家之仁善大度,再次变夷归夏。”

  再次,这个词可是有深意的。

  因为爨(cuan)这个姓氏,听起来就好像是个蛮夷姓氏是吧,但实际上不是,反而人家还正儿八经的是汉之苗裔。

  老祖宗还不是别人,正是在东汉赫赫有名,到了后世更加的有名的班氏。

  班超、班固、班婕妤的那个班氏。

  原来历史上,班氏中有一支人到平定南中叛乱,因功受封到爨这个地方。

  汉中后期,对南中的影响力下降,班氏逐渐夷化,开始用封地爨做姓,替代了原来的班姓。

  到了季汉诸葛丞相定南中之时,爨氏已经跟孟获家族的孟氏,雍闿家族的雍氏,并肩成为了南中当地最大的豪强之一。

  季汉定南中之后,爨氏也被视为南中汉人大族而受到优待,愈发壮大,但此后两晋南北朝混乱,到了隋唐也不能实控南中,导致南诏一步步做大。

  在这个时间段,爨氏又开始了急速夷化,与当地夷人不断融合,许多跟爨氏有关,但不是汉人的部落,也开始姓爨。

  比如眼前这个阿僰部的头人,听他们部落的名字就知道,这是僰人的一支,但他就是姓爨。

  这实际上是为了生存的无奈选择,因为不夷化,或者夷化不彻底的孟、雍两姓就已经几乎完全消失了。

  而爨氏,在天宝七年(748)年与南诏争夺云贵地区统治权而被击败之前,一直都是云贵地区的大族。

  哪怕是现在被称为了乌蛮,但仍然拥有可以出动万人上下的实力。

  阿僰部的头人之所以说再次变夷归夏,就是因为爨氏在这几百年的历史中,已经多次这么干了。

  诸葛丞相定南中时,他们回来过一次。

  刘寄奴威震天下的时候,他们又回来了一次,当时爨龙颜做了刘宋的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还留下了著名的爨龙颜碑。

  张贤存看着眼前跪在地上的阿僰部头人,心里明白这人就是爨氏推出来和他接洽、表达诚意的人。

  若是依得张贤存此刻少年大王的脾性,段思忠和爨判如此不识趣,他是绝对不会饶恕的。

  但就在此时,张贤存突然想起了父亲张鉊对他说的话,要他做诸葛武宁王后七百年的来再定南中者。

  出发时,张鉊又对他谆谆教诲,让他就藩后,攻心为上、杀戮为下、教化为基,整合各族,并立南向。

  想到这些,张贤存强行压下了心中的不舒服,一字一句的对阿僰部头人说道:“你回去告诉爨判,五日后某在建水城等他,让他亲自来。”

  言罢,张贤存还是心里有些疙瘩,“孤,此次还愿意在汝爨氏穷途末路时接纳,乃是上承圣人教化南中谆谆教诲,下看班兰台、班定远兄弟在天英灵,切莫自误!”

第八百六十四章 交州十使君

  张贤存确实是个很聪明的孩子,阿僰部头人刚走不久,他就立刻从爨氏身上,看到了教化南中的第一步该怎么走了。

  那就是给南中的各大族头人,都找个汉人祖宗。

  这并非不可能,与此时岭南和安南遍布的百越遗族不太一样,西南这片,自庄蹻王滇来时,就与汉人一直纠缠不清。

  究其起源,除了少量的古滇池地区土著以外,绝大部分人都是从中原、巴蜀地区南迁的,并不是本土的土著。

  就以后世云贵为例,族群最大的民族中,彝族是汉藏近亲羌人南下,哈尼族是彝族近亲,同样也是羌人南下。

  白族是早期汉人进入与当地融合形成,苗族是蚩尤后人南迁,瑶族是九黎之一也是南迁。

  傣族是从川北、陕南,也就是后世陕西的汉中、安康,四川广元、巴中等地南下的,土家族干脆就是古巴人、武陵蛮和汉人混血而成。

  虽然这些南迁,大多是斗争失败后的结果,但是各族与汉人交融自先秦就开始,到了现在说不分你我肯定有些勉强,但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没错的。

  特别是唐蒙经略西南之后,历经两汉、两晋南北朝,南中土著大多听命朝廷。

  当地大族中,有汉人大族本地化,也有本地人汉化为大族,大家往一起靠一靠,找到一些共同点,是不难的。

  ……

  哀牢山中,已经八十七岁的爨判仍然长着一头乌黑的头发,颌下的胡须哪怕在这种困难时期,也还是打理的整整齐齐。

  在他身前,孙女婿兼侄孙子段思忠躺在一块铺了一张白麻布的床上,已经气若游丝。

  不过这一切跟楚藩军的追捕无关,段思忠是自己扛不住这哀牢山山中的水土,进山没几日就病倒了。

  这位大理段氏最后还在反抗的宗室见爨判到来,哪怕病重,也还是赶紧费劲全身力气伸出手抓着爨判的手。

  “阿翁,某不能看着段氏就此失去一切,等我走后,爨氏也就解脱了。”

  段思忠所说的‘走’自然是指他离开人世,不过看他这样子虽然气若游丝,但是估计挺个三五天不成问题。

  可张贤存一共就给了爨判五天时间,从这里到建水大约有三百里多一点,路也不太好,五天时间并不宽裕。

  “是儿太执著了,段氏没有失去一切,因为你们本就是一方镇守,有得必有失,得到乃是天命,失之也是气运。”

  听到爨判这么说,哪怕是重病之中,段思忠仍然猛地睁大了眼睛。

  他什么都明白了,长长叹了口气后,忽然眼泪哗哗的往下流,“阿翁心中此刻一定很痛苦,爨氏数万人的生死啊!”

  爨判到了此时,也不禁老泪纵横,“忠哥儿,阿翁只能对不起你了。

  我爨姓出自班氏,祖上乃是威名赫赫的班定远,在此地繁衍上百年,天宝之前替国家镇守南中,族人何止百万,今就余这数万口,阿翁不能让爨氏在我手里终结啊!”

  嗯,不管别人信不信他们爨氏是班定远的后裔,爨判肯定是信的,敢当面质疑的,都没逃脱腰间的长刀。

  段思忠胸口剧烈起伏了一阵,随后头缓缓偏向爨川这边,低声说道:

  “孙儿明白了,让依娘进来吧。今后若是朝廷能容段氏,这几千段氏子弟就让他们听从朝廷安排,若是朝廷容不下,就让他们改姓爨吧。”

  依娘就是爨判的孙女,也是段思忠的妻子,爨判知道段思忠是要干什么了。

  这是要诀别啊!

  虽然心中悲凉,但爨判明白,如今张贤存还能给他这个待遇,搞不好只是一时的心软,不赶紧去敲定,就很可能很要灭族了。

  是以他即便心中不忍,但还是立刻让儿孙去准备快马了。

  抬头望着天上形状不定的白云,爨判长叹了一口气,自己老了,看不清形势了,还以为手握两万兵马,依靠着这险山恶水能阻挡朝廷大军,为段氏保留一点希望。

  结果没想到,一个月就被打的穷途末路,还被逮住了数千家眷,现在不投降,连爨氏就要族灭了。

  良久,内屋传来了撕心裂肺的哭声,不大一会,孙女依娘拿着一张写满字的布帛递给爨判,泪眼婆娑的悲声道:“这是忠郎让奴交给阿翁的。”

  爨判看都没看,立刻交给了身后的儿子爨赟,脸上恢复了一位掌握数万人命运之族长该有的冷酷和决断。

  “按名单捕杀吧!”

  爨赟也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就带着武士抽出兵刃往城中而去。

  这布帛上的名单,就是那些可以说表面忠于段氏,但实际上是阿吒力派死硬分子的僧侣。

  没有这些僧侣,段思忠不一定会选择抵抗,同时在以往,这些僧侣,也是段氏影响爨氏的最大助手。

  段思平虽然与爨判舅甥情深,但就如同张鉊和李圣天一样,不可能最基本的措施都不做。

  这种位置上的人都不做基本措施,那就不是在报恩,而是在学郑庄公了。

  ……

  是夜,段思忠已经一日一夜滴水未进,本就极度虚弱的他,终是在爨判出发之前,魂归九泉。

  他一死,早就在屋外等着的上百爨氏儿郎一刻都没等,立即策马出发。

  五日后,建水府,张贤存见到了爨判,仍然还是以礼相待,听到段思忠之事迹后,发自内心的感叹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