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786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且张周击溃契丹,也不过就是这几年的事情,不可能这么快就完全闹翻。

  退一万步说,吐谷浑人与周天子彻底闹翻,那他们就不可能稳稳占据契丹,还能成立辽国。

  臣判断,现在北寇来袭,只有两种情况。

  要么是吐谷浑人确实与朝廷闹翻,但面子上还维系着,他们是被驱逐过来的,并不是什么辽国大军。

  要么这就是周国的朝廷大军,前来征讨了。”

  王昭听的烦躁不已,这要是吐谷浑人被驱逐南下还好点,他大不了就暂时放弃削弱贵族权力的计划。

  左右这些吐谷浑贼也就是一个部族,挟裹点女真人最多二三十万,能作战的不过几万,威胁不算太大。

  要是他们是中原朝廷来征讨的大军,那就麻烦了,王昭不由自主的说道:

  “我高丽自太祖大王起,一直卑事中原,唐、晋两朝时我皆遣使朝贡,大周建立,前后使者也派了好几拨。

  吾实在想不通,大朝有何理由,要来征讨我这海东蛮荒之地。”

  王融咽了口口水,有些小心翼翼的说道:“昔日太祖大王时,臣就有过劝言,这高丽二字,实在用的不恰当。

  海东之地本是箕子之属,又古有三韩之称,这不管是以箕子后裔身份去中原求赐国号,还是自称大韩,都比用高丽要好。

  今若真是大朝出兵讨伐,唯有国号犯了忌讳之可能了。”

  王昭烦躁的来回走了两步,然后对王融说道:“今战事已起,说其他也无用处了,想来很快就能知道实情。

  若真是高丽二字犯了大朝忌讳,吾当以学士为使,前去洛阳替某分辨一二。”

  王昭这是没办法了,不管能不能击退大朝讨伐,但因为一个国号被打一顿,总是没必要。

  王融赶紧点头应是,不过他突然想起一事,“王上,辽地佛法昌盛,那慕容信长虽然阻拦我国之人走辽东往中原,但无法控制两地僧侣的互相来往,因此大明寺的高僧室利缚罗或许知道内情。”

  王昭缓缓点了点头,这时候的他还没有开始倚重佛门,因为用宗教来对付豪强是件很有风险的事,搞不好豪强削不弱不说,宗教还坐大了。

  但如今这种情况,也顾不得许多了,王昭立刻命人去招室利缚罗前来。

  鹰钩鼻、白皮肤、紫红色的头发打着卷,这就是一个非常明显具有天竺雅利安人特征的僧人。

  话说,此时的天竺僧人,还颇有点大厦将倾前夜,想要力挽狂澜的意思。

  佛教在天竺被婆罗门教打的毫无还手之力,连那烂陀寺这样的大庙,都找不到多少上门来礼佛的高官显贵了。

  可为了挽救佛教将要消亡的命运,天竺僧人在这个时间段,爆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当然,这个战斗力不是在国内,而是在国外。

  虽然没有过统计,但应该有十万计的天竺僧人,在这一百多年里从天竺走出到各处,主要是中原、青塘和东南亚三地传教。

  比如慈贤法师以及他的弟子瓦罗等人,再比如,就是眼前这位鹰钩鼻的室利缚罗,面对询问的王昭,他淡淡一笑说道:

  “上月贫僧就曾提醒过柳正匡,辽地的吐谷浑人有意南下,正匡以为贫僧是在胡言乱语不予理睬。

  本来有此一着,贫僧不欲再言及此事,但转念一想,战事一起,必然生灵涂炭,若是知而不报有违佛陀教诲。”

  室利缚罗说到这里就停住不语,王昭当然明白是什么意思。

  这些和尚嘛,自然也是要跟政府和豪强抢夺人口和耕地的,因此虽然在高丽国内的下层百姓中信众很多,但在各地传教之时,却一直被豪强排挤。

  此前室利缚罗来求见过王昭几次,希望他能支持僧团的传教,但王昭一直没想好到底用不用宗教来对付豪强,所以一直是赏赐照给,但就是不办事。

  此时听到室利缚罗停嘴不说,立刻哈哈一笑,“大师当知道,某王昭最是虔信佛陀,佛陀要在我这海东之国一展慈悲胸怀,吾怎能不支持呢。只等击退北寇,渡过此难,定当回报。”

  室利缚罗得到了王昭的表态,当即欣喜的吟唱了一声佛号,双手合十说道:

  “契丹慈贤法师乃是吾之师兄,如今虽然已被那慕容信长关押,但师侄们还是传出来了消息。”

  说着,室利缚罗故意停顿了一小会,吊足了王昭的胃口后,才继续说道:

  “那慕容信长,确系大周天子之义子,更是开国大将,位高权重,但正因如此,麾下也网络了一批文臣武将。

  本来周天子已经约定要将契丹旧地封给慕容信长,不过却被国中贤臣以高句丽故事劝阻。

  此后这父子之间虽然没有反目成仇,但也生了嫌隙。

  此次现在慕容信长南下,其实是周天子的驱虎吞狼之计,用这慕容大王麾下的两万甲兵,来吞王上的海东之国。

  若是他能吞了我大高丽国,那就会受封于此。若是不能,那贫僧就要恭喜王上了,想来大朝天子的册封和赏赐,不日就会来到。”

  王昭缓缓站了起来,脑海里已经开始飞速脑补。

  事情很明显了,这慕容信长若是能吞了自己,那他就是高丽王。

  若是他吞不掉自己,运气好或许能回中原做个富家翁,但更大的可能,周天子是想他死在海东,若是自己能玉成此事,就如同这番僧所说,册封和赏赐,必定立刻就到。

  而且,王昭心里清楚,他根本没多少选择,必须要北上救援西京。

  因为西京平壤是在他父亲王建手里重建,叔父王式廉手中稳固下来的。

  现在平壤周围的百姓,都是王建一手从各地抽调的,他们不属于豪强,是属于他这高丽大王的真正子民。

  可以这么说,王昭现在能直接一声令下就调动的力量,大约占高丽全国的接近二分之一,但这其中一半的力量,都分布在平壤周围。

  要是不发兵北上救援,导致平壤被攻陷,其余豪强倒是无所谓,但他这大王,那就损失惨重了。

  既然局势如此,看来原本要行科举,释放奴婢的措施,就不能做了,此刻应该团结各家豪强,举国之力征兵北上解围。

  ……

  室利缚罗甫一出宫,周围的弟子们都围了上来,当看到室利缚罗含笑点头之后,个个欣喜若狂。

  唯有他的亲传弟子罗诃那凑上前来,“尊师,既然这高丽王答应我们的要求了,是否……?”

  室利缚罗脸上笑意不变,语气却冰寒到了极点,“此海东之国,距家万里不说,且国小民贫,不足以承载我佛之慈悲。

  唯有无上天乃是佛陀真弟子,咱们不如追随侍奉他,将佛陀的法旨,遍布吐火罗与呼罗珊,岂不更好!”

  罗诃那赞同的点头点头,确实是室利缚罗说的这样,高丽太远了,就算在此地扎下根,也不能解决天竺佛门衰弱的问题。

  那么就真的不如追随无上天,把与天竺近在咫尺的吐火罗和呼罗珊,打造为佛国。

第八百二十五章 毕其功于一役

  战略欺骗这个事,跟撒谎还是有点不一样的。

  撒谎的波及范围往往不会太大,有时候仅仅就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撒谎有的时候真的是可以骗别人一辈子的。

  但是战略欺骗不行,它涵盖的方方面面太过宽广了,特别是已经过了最初阶段开始行动以后,更加难以将欺骗继续进行下去,总有不知道什么地方就会露馅的时候。

  到了这时候,就要抓住主因,只求遮盖住最重要的信息,把次一级的主动将慢慢往外放,将敌人的觉察,也拉入到自己的节奏中来。

  比如慕容信长这次,就做的非常棒,他在真实目的将要暴露的关头,主动放出了驱虎吞狼这个似是而非的误导。

  这一下,就把本来背靠大周,拥有强大后盾的慕容信长,描述成了一个被逼无奈的刘玄德。

  高丽人也是读三国的嘛,我张圣人亲手主编的这部小说,可是在这三千里江山极为畅销的,哪怕就是一个高丽奴隶,都知道刘皇叔的大名。

  这个驱虎吞狼一出,很轻易的就让高丽人自动带入了袁术的角色。

  确实很像啊!他们高丽坐拥主场,兵精粮足,虽然不能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孟德,也就是大周对抗。

  但对付你个被朝廷隐隐敌视的刘备(慕容信长),只要不学袁术那样直接称帝自绝于天下,哪还有什么可怕的?

  同时,慕容信长针对麾下几万甲兵的事实,害怕吓到高丽上下,然后又缓慢放出了他只有两万披甲,其余大部是搜罗、捕捉的林中女真、渤海等人的消息。

  而且这个消息,在高丽人看来,是十分真实的。

  谁能想得到,光是慕容信长麾下就有四万披甲,且不披甲的弓骑兵也是精锐这种事情呢,这完全超出了高丽上下的想象。

  或者极端点说,慕容信长说他现在有五万超级精兵,高丽上下大概率也是不会相信的。

  高丽远在海东,对于这些年中原牙兵如何疯狂的武德爆棚,还是缺少了一些直观的感受。

  他们没看到多少中原武人的战斗力,反而甚至还会因为中原武人没有出国去逞凶,而觉得对比起大唐来说,此时的武人的战斗力下降了许多。

  别说在此时,这个观念,在后世人中,都是一种普遍认为。

  一般都会认为王朝末期军阀混战,怎么能跟鼎盛时期相比呢?

  安史之后大唐的武力,呈流星飞落一样的下跌,这才符合大众的认知。

  嗯,严格来说也不算错的太离谱,比起香积寺,五代武人的战斗力肯定是下降了的。

  但这个幅度并不大,下降最多的是组织力度和后勤供给力度,而不是武力。

  于是在慕容信长是走投无路,以及他只有两万甲兵的双重蒙蔽下。

  王昭一面命赤卫马军中郎将皇甫兆率三千步骑北上,到距离西京平壤不过六十余里的龙岗县一带扎营,一面赶紧在国内进行动员。

  此时的守城,其实不像后世人想象的那样,我有坚城在手,居高临下,只要粮食足够,就能一直守下去。

  实际上,困守孤城是对守城者一种极大的折磨,因为这表示着,你一切的希望都已经断绝,稍不注意就会全家死光光。

  在这种长时间处于极大精神压力的情况下,最容易出状况的就是人心。

  甚至好多时候会出现,攻城一方并未占多大的优势,但打着打着只靠劝降,就能把城池弄到手的奇怪局面。

  这一切,都是源于守城方长期要承受巨大压力,面对未知恐惧的自我崩溃过程。

  所以历史上吕文焕守襄阳,朱文正守南昌才会那么著名,因为确实太难了。

  在一般情况下,没有吕文焕、朱文正这样的大将话,那就必须要给守城者一些希望,才能支撑他们守下去。

  所以王昭确实还是比较懂行,虽然他短时间根本没法动员大军北上解围,但还是很精明的派了皇甫兆,带着唯一可以随时出动的机动部队北上。

  皇甫兆出身黄州豪族皇甫氏,伯父皇甫悌恭乃是高丽开国功臣,也算得上是将门虎子了。

  他到了龙岗县一看,只见‘辽’军将平壤四面围住,旌旗招展、锣鼓喧天,立刻就明白他这几千人上去,可能不够敌军塞牙缝的。

  在派出两拨死士想要冲进平壤城报信,都被辽军铁骑杀死之后,皇甫兆果断引军离开无险可守的龙岗县,来到平壤东北慈悲岭山脉的余脉中。

  这里距离平壤城大约有三十里,皇甫兆命兵士在山巅竖起红旗,每日清晨都燃起烟火,向平壤城中的军民告知援军还在,鼓励他们守下去。

  慕容信长在远处望见,竟然还起了几分爱才之心,他笑着对王朴说道:

  “此人引兵南来,一路上行军侦查详略得当,见我大军严整又迅速审时度势扎营山林之中。

  现在还能想出以烟火鼓励军民之举,若是不死,当能为吾镇守一地。”

  王朴也笑着应和道:“以臣看来,大王更应该将此事晓谕诸将,让他们不要把高丽人贬的一文不值,免成骄兵。”

  慕容信长深以为然,现在还不能完全确定高丽人的战斗力,都是西京留守兵将这种档次的情况下,确实要注意这方面。

  随即慕容信长就命传令兵开始去通知各营将士,然后命高松将一部分甲胄给随军民夫和征召来的女真、渤海人,让这些人伪装成主力全力进攻平壤城。

  皇甫兆其实比慕容信长想象的更加胆大,他可没呆在慈悲岭上,反而身穿女真人的装束,带领数十骑士,抵近到距离平壤只有十几里的地方观察,好几次都差点被巡查的周军游奕骑逮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