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779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同时,慕容信长派出使者,飞马前往东京,请求张鉊派漠南漠北四万户的两万轻骑兵到辽东助战。

  同时请求江北、胶东两省的三万水军,不晚于明年四月跨海东征。

第八百一十八章 穷棒子半岛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没能控制住整个近在咫尺的朝鲜半岛?

  这是后世人,一直会忍不住在脑海里盘算的一个问题。

  因为从后世来看,朝鲜半岛这块地方多好啊!

  人口众多,科技与经济也还算发达,特别是南朝鲜,与日本就隔着一个朝鲜海峡,要是有朝鲜在手里,只要不爽了,随时随地可以上去给小本子两巴掌,多是一件美事。

  另外黑、吉两省的出海口也有了,不知能带动多少经济。

  但实际上,在整个人类历史上,朝鲜半岛这块破地方,真的不算什么好地。

  你看这地形,一个破半岛,却有着高耸入云,差不多贯穿整个半岛的高大山脉。

  生生把屁大点的地方几乎切成两半,使得朝鲜的西海岸和东海岸在古时交通极为不便。

  整个半岛上,绝大部分都是山地,唯有从高山上下来的大同江、汉江、洛东江勉强在已经到海的位置上,冲出了平壤、汉城、滏山三块小平原,全半岛上的人,超过一半都挤在这三个地方。

  这就导致了一个奇葩的情况,平原少又小,百姓集中在这些小平原上,人口太多,很难吃饱穿暖。

  年景稍微好一点活几年,就要因为人口爆炸增长带来的人均粮食不足,而导致百姓大面积饿死的惨事,几乎是每二三十年就要来这么一波自然淘汰。

  而住在山上的百姓,跟他妈猴子似的,在岩石缝和山谷中勉强开垦一点土地,一半粮食、一半野菜野果的过活,丰年都苦的跟中原百姓过灾年似的。

  而且破地方还特别的冷,某些时候大寒风吹起来,气温能跟黑龙江一带有一拼。

  更让人无语的是,朝鲜半岛的这种情况,导致他们跟中原的交通极为不方便,从朝鲜到中原,全部只有崎岖的山路可走,无法借助到水运。

  这样的地方,不管是贡品还是税收,出发时价值一千文,送到洛阳或者长安,搞不好还要倒欠几百文运费才行,别说价值了,完全还是倒亏。

  这导致每年收点贡品还好,反正量也不大,中央朝廷把价格拔高一些,这样我得了面子,你得了里子,可要是赋税,那就完全是没必要了。

  唯一有可能的就是海运,但这玩意,明代以前从山东到朝鲜半岛,都非常不方便。

  因为大海不是河流,它不像奔流的河水一般有足够的动力,所以一般古代海运,极为依靠洋流和季风。

  而这两样,渤海湾附近都很弱。

  洋流是个弟中之弟,后世连渤海湾附近城市产生的富营养化海水都带不出去。

  季风也因为渤海的三面环抱特性,用处极小。

  且它还主要是从山东半岛往辽海吹的,也就是说靠季风的话,大概率登州出发的船,不是被吹到大连,就是被吹到营口。

  所以从山东出发往朝鲜去,这就得赌运气了,运气好,直接到达朝鲜,运气不好,把你吹到辽东半岛去,还有倒霉到家的,直接把船给你吹翻了。

  综上所述,朝鲜这个破地方,对于中原朝廷真的没什么用。

  一不能承载多余的人口,二不能上缴赋税,反而还要白搭军费驻扎,闲的去占据他啊!

  收点三瓜两枣的贡赋后,让他滚远点自己玩泥巴去不好吗?

  且历来中原朝廷在朝鲜半岛这个方向的努力,都是冲着消化辽东去的。

  那可是好地方,比半岛好的太多,因此也不耐烦去半岛上鼓捣。

  那有的人又要问了,既然像汉武帝那样设立汉四郡直接治理,完全就是吃力不讨好,但为什么不能像张鉊这样,把儿子封到朝鲜去当王呢?

  这话说的,那可是亲儿子,不是大街上捡来的!

  就那种穷的狗都舔不起来灰的地方,你舍得让儿子去哪当乞丐大王啊!这得多狠的心!

  别说汉唐之时了,就是现在,在这个半岛已经相对比以前富庶很多的年代。

  当张鉊要把慕容信长弄到南朝鲜加倭国的消息传出来后,好多人都觉得我张圣人实在太过狠心。

  曹元忠不知道当面抱怨过多少次,曹三娘子面子上支持,背地里的眼泪都快流干了。

  甚至曹十四曹延明也很认真的找张鉊谈过,委婉的劝他不要太过苛待慕容信长。

  但张鉊知道,朝鲜半岛实际上并不像现在这些人的刻板印象中那么差了。

  在经过新罗、百济等国的拼命挣扎后,现在虽然还是穷地方,但是也能养活一百万人上下,沿海平原至少能养活四五十万人。

  去这样的地方当王虽然还是苦差事,但并不能算乞丐王了。

  且此时,是控制朝鲜半岛最后的机会。

  汉唐时是地方太差了舍不得,但到北宋初,已经可以放下一个正常的封王。

  历史上之所以没有走到这一步,那不也是我大宋太厉害了呗,他们搞不定契丹人,别说朝鲜半岛了,连幽云十六州都没有。

  同时辽国也是大哥别说二哥,耶律家进攻无能,撤退无耻,把大量的精力放到了如何保住幽云十六州这个香饽饽上。

  导致打了几次高丽,都因为害怕宋军北上不敢抽调大军,而搞成了小打小闹,高丽人一下跪就了事。

  你他妈就不能花点大力气把辽东和半岛好好开发下?出动几万大军就为了问高丽人一声‘你服不服?’

  你说这两玩意,但凡有一个争气点来个大一统,哪还有后面那些破事。

  这也是张鉊同意把南朝鲜交给慕容信长的原因,好地方太少了,整个半岛的精华也就三处。

  以清川江和大同江、鸭绿江三条河流为主的西朝鲜湾,这里分布着后世的平壤、平城市、新义州。

  以汉江为主的江华湾,包括现在的王氏高丽的都城开京(开城),以及后世南棒的宇宙大都市汉城,都在这。

  以洛东江入海口地区为主的安东府,也就是后世南棒滏山、蔚山那一块。

  同时此时的倭国,唯一能称得上富庶的地方,就是平安京与奈良地区的本州岛。

  其余不管是四国还是九州,偶有几块好地,但整体仍然十分落后,关东地区更是没眼看。

  所以慕容信长与其说是东征倭国,但实际上就是对准平安京和奈良这一块打就行,其余地方可能要花上几十年去慢慢开发和站稳脚跟。

  那么就平安京周围的这一小片,对比起中原还是太过于落后,慕容信长手下那么多功臣要安顿,跟他去的几十万人要过好日子,张鉊更希望好大儿此去能将倭国牢牢掌握。

  这么多的人,这么高的期望,却小气巴拉的只给一个倭国,是不合适的。

  于是张鉊准备将朝鲜半岛这三块地中,平壤和丹东对面的新义州这一块收回朝廷。

  耶律阿不里所生的皇六子张贤炅已经七岁了,现在又不可能把当初承诺的辽东封给他,干脆就封到平壤去算了。

  而剩下的江华湾和滏山、蔚山这一块,将全部给慕容信长,让好大儿用来安顿臣下。

  同时用这两块还算富庶地区和平安京、奈良地区的赋税,负担起向东去寻找美洲的大部分费用。

  什么?你说担心以后好大儿的子孙,要跟历史上的唐属新罗一样闹独立怎么办?

  别开玩笑了,新罗那是纯正本地人当王,且当年大唐的兵爷们出国了是个什么德行,咱们心里都有数。

  在这些兵爷眼中,新罗虽然号称大唐的臣属和盟友,但他们哪会平等看待新罗上下,还不是左一巴掌右一耳光的教这些棒子做人。

  况且新罗婢在长安那么值钱,谁驻扎一段时间,不会想着带一点‘土特产’变卖,然后回家修个大宅子什么的。

  这种明着侵占新罗上层的好处,暗地里抢夺中下层的收益,加上新罗高层因为大唐没把百济旧地给他们,而极度不满,有预谋的不断挑拨大唐和当地百姓关系,这种情况下,不反叛就怪了。

  但这次慕容信长去,不是什么保护属国,夹击高句丽,而是直接去当王的,他自己麾下就有快五十万百姓。

  这么多人去了,半岛南部的中上层,还能活几个人?

  张鉊已经派中官去跟慕容信长交过底了,高丽和倭国的上层,最少要处死五万以上,这可是全男丁,他们背后可还有十几万妇孺的。

  可以说,杀了这五万人,当地的上层几乎就一扫而光了。

  而跟随慕容信长去的,都是汉人,他们不会遭受来自祖国的歧视,同时将完全改变当地的人种和文化,他们的后代跟中原人无异,闲的蛋疼才会谋求独立。

  就算要闹事,中原王朝坐拥这么大,这么好的地盘,结果还平定不了半岛南部和倭国的叛乱,那就是活该。

第八百一十九章 无上天的草原勇士们

  十月的草原上,雪花已经开始经常性的落下,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

  若是在往常,这样的天气肯定是窝在帐篷里抱着羊儿取暖。

  假如还有点闲心的话,男人们会仔细检查每只羊的状态,一旦发现过于虚弱的,就会把它杀了,免得掉膘太快不划算。

  女人就会去数一数自己所剩不多的粮食,盘算好每天的用量,并期待着今年的雪不要太大,千万不要形成白灾,春天也要早点到来,不然老人和孩子们就会饿死。

  至于老弱,他们一般紧紧依偎在一起,尽量不活动以减少消耗,在大自然的天威下瑟瑟发抖。

  一般来说,为了家庭甚至族群的生存,老弱在冬天是得不到多少吃食的。

  因为大部分的粮食和少量肉类,都要优先供给丁男和健妇,一定要让最强壮的人保持住体力和健康,等到春天来临,他们才能快速恢复生产。

  要是把他们饿坏了,就算没有白灾,春天来的早,老弱也大概率活不下去的,大自然就是这么残酷。

  但是在今年的冬天,草原上却充满了欢声笑语。

  因为去年跟着白从信西征的部族回来了,这些家伙在河中发了大财,带回来了大量的粮食、盐糖茶和干肉,一下子就让草原上的物质丰富了起来。

  这些处于游牧社会的草原百姓,还多少带着一些原始社会的习俗,谁家发大财了,基本都会主动将财货分给亲戚们一些。

  一来他们一时间吃不完浪费,二来自己以后遇到困难后,也要靠亲戚们接济的嘛。

  阻卜万户左翼千户日鲁格的帐篷里,就堆满了大量来自河中的粮食,足足堆满了四个帐篷,他们全家几十口人吃一年都吃不完,其余盐糖茶就更多了。

  一阵阵欢笑声传来,日鲁格的四个儿女们啃着干肉打闹成一团,妻子则在熬甜茶,老母亲摸着一块块印有精美图案的帛布,美的眼睛都眯起来了。

  日鲁格只觉得胸膛里暖洋洋的,在这样的大冷天,没什么比拥有足够的食物和足够御寒的衣物,更让人觉得幸福的事情了。

  风中传来了吆喝声,日鲁格小心掀开帐篷一角走了出去,远处影影绰绰出现的人影,从声音来判断,应该是离着他家不远的金刚奴家。

  自从六法宗开始奠定地位之后,草原上的人取名字的时候,多了很多金刚奴、观音奴、摩诃等。

  日鲁格走过去一看,金刚奴和他几个兄弟驱赶着十几头牛,拉着大量的木材、布帛甚至还有几口铁锅,至于其他粮食、干蘑菇等就更多了。

  金刚奴看见日鲁格走了过来,也热情的跟他打招呼,日鲁格虽然是千户,但这是才被天可汗封起来的。

  老兄弟们还没感觉到日鲁格身份的变化,同时日鲁格也比较随和,所以这些人并未像往常见到贵人那样畏畏缩缩的。

  “巴彦,这里有汉地来的,叫啥绿豆糕的,可甜咧,拿几块回去给小娘子们当零嘴。”

  若是在往常,这种甜食就是一般的贵人也吃不起,但现在金刚奴都能从身上摸出来几块了。

  日鲁格犹豫了一下,他考虑到金刚奴家孩子多,家庭条件不好,正要拒绝,但突然看到金刚奴的脸色有些不对,就赶紧接了过来。

  金刚奴这才脸色稍霁,“巴彦,你往常可是金刚奴最好的兄弟咧,可不许还觉得某穷困,你看这些好东西,都是刚从达理底家买来的。”

  日鲁格咧了咧嘴,“达理底是要去西边了吗?他这是把家底都全部给你了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