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670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普通人看到这三故事,除了为英雄的命运喟叹以外,还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对属下仁义,战死后会给他们赡养父母,养大儿女,待属下如同亲兄弟,在他们战死后痛不欲生的圣主形象。

  试问那些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拼杀的汉子,谁不想拥有一个这样的君王呢?

  而且这里面还暗含很多东西,比如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这玩意可不是佛门的,而是道家的,张圣人的二郎显圣真君也不是佛门。

  这是张鉊有意在推动佛道之间的互动甚至融合,实现他以佛为皮,内核去装载着华夏文化的思路。

  不然六法宗壮大以后,搞不好会反噬,在张鉊的设想中,后期甚至六法宗还会与儒家融合,达成以佛皮儒骨,兼具道家思想的特色中华文化。

  同时,在瞿五郎的故事中,碎叶城内是出了内奸的,波斯人的血海深仇也还没报。

  这正是张鉊留下的尾巴,把仇恨引到波斯人和碎叶叛徒身上去。

  这就叫做三赢!我张圣人一个人赢三次!

  ……

  大非川六部诸族,西山八部诸羌、吐蕃,松潘府三十一东岱是一起到的。

  张鉊派出了陇右行省按察使亲自去迎接他们,而入城的时候,也是特意让他们走的北门。

  此时张周一朝的戏曲水平在张鉊的支持下,得到了突飞猛进。

  而在此之前,戏曲的早期形势就已经出现,源自五胡十六国时期,被称为参军戏,为多人演出,情节还相对复杂。

  这种参军戏,没有京剧那么多讲究和花哨的服装。

  说到底京剧虽然被称为国粹,确实是中华戏剧的集大成者,但在服装和颜色上,是很大程度受了旗人上层贵族品味影响的,比如那位杀马特农业重金属风格爱好者十全大补老人。

  而参军戏,在形制上更贴近后世东北的二人转,讲究故事情节,要插科打诨,要有舞蹈动作,还要有人唱念的方式引出情节,只是参演人数远比二人转多。

  在张鉊搞出这一票戏剧之前,参军戏比较流行宗教参军戏是《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和历史类《伍子胥变文》以及吉师老创作的《看蜀女转昭君变》等。

  这些由参军戏融合变文形成的各有形式戏曲,是宋元时期勾栏瓦舍杂剧的初期形态。

  在张鉊没有开始大力推动之前,虽然深受各阶层欢迎,但比起诗词歌赋,还处于不被人看得起的阶段,有点像后世人对社会摇以及DJ音乐的态度。

  受这种风气影响,加上唐末五代社会混乱,文人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甚至重视,导致了愿意创作这种变文的人,几乎都被束缚在了社会的下层。

  他们学识有限,见识也有限,创作出来的东西就更不能为高层接受,直到张鉊开始大力推动。

  因为来自后世的张鉊深刻感受过文化产品的冲击力有多大,作为被日本动漫和美国大片冲击、洗刷的八零后,张鉊在上大学以前,都以为日本和美国就是天堂,其厉害可见一斑。

  所以张鉊将参军戏改称为戏剧,变文改称演义小说之后。

  一口气在神都洛阳、东京开封府、京兆长安府、西京承天凉州府、北京顺天太原府、河北正定府等十余城市,专门设立了演出戏剧的剧院,甚至亲手写剧本。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就像如今全天下都开始讲忠义一般,戏剧也因为张鉊的推动开始了蓬勃的发展。

  冯道、和凝、赵莹、王溥、薛居正等顶级文人,都有写过戏剧迎合皇帝喜好,戏剧的地位,终于一飞冲天。

  特别是在河西陇右、朔方、宁夏、河东、河北这样民风粗犷一点的地方,更是风靡全阶层,相应的,情节、服装、唱念水准,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左边的戏剧正演到了高潮,一个形如鬼怪,高大又佝偻的大食法巫师正在大声诅咒着。

  而远处我无上天张圣人的扮演者,还在骑着一根木棒假做的高头大马来回驰骋杀敌。

  台子下面的观众急的哦!

  有人癫狂的大喊着要圣人小心,有人大喝吼叫着要周围人上去护卫。

  还有几个做羌人打扮的百姓就在地上跪下神神叨叨的念叨着,好像在诅咒那个大食法的巫师。

  每当看到这,来自西域的胡商或者胡人武士们,都自卑的用衣袖遮住自己身上带着胡人特征的地方,避免搞不好挨顿打。

  然后就在万众期待之中,大食法的巫师从口中猛然吐出一口绿色的毒烟,直奔我张大圣人。一阵惊叫声里,饰演罗疯马的魁梧战士飞奔到张鉊身前。

  他庞大的身躯,猛然间被毒药击中,偏偏倒到就是不摔倒的同时,嘴里就唱念开了。

  无非就是唱念他乃是星宿下凡,无端被贬,幸得圣人搭救,誓要以死报君王云云。

  这在后世看来,不仅情节拖沓,还注水严重,更不符合常理。

  但是在此时来说,却是情节紧凑,扣人心弦,不少人甚至当场就为罗疯马的牺牲,感动的泪如雨下。

  此后,我张圣人回过神来,一箭就射杀了大食法的巫师,随后猛地扑到罗疯马身边,罗疯马此时方才落地,摔倒在了张圣人怀里。

  两人又开始了唱和,罗疯马放心不下远在沙州的耶娘,开口唱道。

  “我乃天上的星宿哟,下界本为再建国家,使那百姓也,少受欺压,要那八方哦,都来归圣朝统辖,今事未成呀,魂魄却要归于黄泉之下。

  为报圣主恩,本不该有所牵挂,只愧耶娘生养恩情还未报答,未知双亲此后,该去何处安家。”

  饰演张圣人的演员则闻言也开口唱道:“怨那喀喇汗忘恩负义,恨那大食国要来坏我国家,本该吾受这一咒,却让你命丧当下。

  满天神佛,且渡我好男儿归极乐永享仙福。汝之耶娘,定让他穿绫罗绸缎、吃山珍海味,如同汝在报答。”

  演员在上面唱,百姓就在下面跟着唱,有时候甚至都让人听不清演员的声音,音浪起伏着,如同有形的波涛在起伏荡漾。

  若说这河西、陇右之人没多少文化产品可以欣赏,那青塘高原上的诸部,那简直就是没有什么可以欣赏。

  这些人随着张周的官员从北门而入,直接就看见了真正在表演的戏剧,立刻就被吸引住了。

  而且他们还能听懂一些,因为此时河西陇右经历了唐蕃几百年的拉锯和吐蕃一百多年的统治,连张鉊祖上都曾当过吐蕃人,吐蕃的烙印,可谓是无处不在。

  反应在语言上,就是河西陇右的汉话夹杂着大量的吐蕃词汇,吐蕃词语中,更有含量惊人的汉话。

  甚至早在阎朝守沙州的贞元年间,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就能说一口流利的,夹杂着吐蕃词语的河西汉话。

  而阎朝派出的使者,也能用这种混合语言与赞普使者对答,虽然别扭,但很熟悉,也能交流个六七分。

  这是汉蕃两族在几百年的结盟与争斗中,互相融合的典型案例,而且就算他们听不懂也无所谓,只看演员的表演也能大致明白。

  更何况我张圣人更早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在戏台子下,配备了大量会吐蕃话的锦衣亲卫做‘好心人。’亲自为他们讲解。

  所以这些吐蕃诸羌使者一到北城,立刻就被吸引住了,完全走不动路。

  演第一遍的时候,他们还有些没懂,到了第二遍,等那个大食法巫师还要施法的时候,就已经有吐蕃、诸羌勇士要爬上去自己给无上天挡住法咒了。

  等到罗疯马舍身护主之时,全场吼声雷动,张圣人又承诺要替罗疯马赡养耶娘的时候,不知道多少人落泪。

  迎接他们的官员们早就得了指示,看到这些吐蕃、诸羌人走不动路也不催促,反而跟他们一起观赏了起来。

  一个来自松潘府的吐蕃汉子看到戏剧最后,罗疯马的耶娘穿着绸缎,吃着肉,得以颐养天年,张圣人兑现了承诺的时候,感动的泪水哗啦啦的。

  俄尔突然有人大喊,“那边还有演碎叶城外瞿五郎失马蹄!”

  紧接着,好多人都在喊,“看小罗成了,看小罗成了!”

  “白马银枪可比赵子龙啊!”

  “瞿五郎可厉害了,酒泉公都说过不是瞿五郎的对手咧!”

  这一下,人群彻底躁动了起来,朗杰江措的女儿朗依被闹的心痒难耐,轻轻的一夹马腹,就随着人群往据说要演戏的方向而去。

  朗杰江措赶紧让几个侍卫跟着女儿朗依,去保护她的安全。

  谁知道手下的侍卫们根本就没见过这场面,也早就被弄的神魂颠倒。

  要知道在青塘高原上,他们松潘府三十一东岱地盘上的人口还没有凉州城现在多呢,他们早就想去看热闹了。

  现在见朗杰江措把手一挥,数十个侍卫哄的一下就涌了出去,个个都抢着去护卫朗依,实则是想去看热闹。

  到了最后,连朗杰江措和苏尚知这样的头领,都忍不住随着人流四处闲逛。

  看戏、看各种灯会、吃美食、喝美酒,跟不认识人的比试舞艺,还有比试弓箭、拳脚、听变文等娱乐活动,直接让这些吐蕃、诸羌来人彻底迷失了。

  他们如同置身于天堂之中,今天的欢乐,将永远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在这极度热闹、欢乐的城中,所有人都无比的开心,相对起青塘高原的争夺和中原这二百年的乱世,现在那就真跟天堂没什么区别。

  多年以后,承天凉州府的人还在传说,当年的中秋节,有一个松潘府的贵人喝醉了,被找到时,正在一家客栈的牲口棚,抱着人家的小母马蹈舞呢!

第七百零九章 看我五路大军齐头并进

  大非川六部、西山八部、松潘三十一东岱来了好几天了,张鉊也没召见他们。

  从天水府董吉娘的事情发生后,张鉊就懂得了他这无上天身份的高贵。

  或许不该叫高贵,而该叫凌驾于众生之上。

  这种感觉在汉地不能说没有,只能说非常少见,但是在青塘高原却非常常见。

  这可是无上天,是经义中仅次于佛祖,高于诸罗汉、菩萨、金刚、伽蓝的存在,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世神。

  这种身份,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让你拜见?

  于是,张鉊根本没去管这些吐蕃人和羌人以及其他各部豪酋,只是命西京留守氾顺和陇右行省平章贾言昌负责接待,任由这些人在凉州感受汉地的豪富。

  至于这些诸部豪酋的居住地,那就更好选了,张鉊直接让凉州大云寺的首座大德出面,把他们安排在了大云寺中。

  当然,这也少不了安排这些‘土豹子’去参观一下张鉊在天竺灵鹫山悟道时,‘佛祖赐’给他的佛宝。

  至于六法宗经典的讲解,语言上的点化与棒喝,这都不用张鉊出面,六法宗的大德、僧统、仁波切等,比张鉊精通的多。

  那么张鉊在干什么呢?

  他当然是在为率军出塞,勒石燕然做准备。

  也不怪我张圣人打几个草原豪酋还这么小心翼翼,这是有人‘珠玉’在前啊!

  呃,或者说应该叫在后?

  反正现在只要张鉊一闭眼,脑海里就能浮现出一个丢人现眼的玩意。

  我大明战神,堡宗,瓦剌留学生朱祁镇。

  在这玩意之前,大一统王朝帝王亲征草原中,最危险的也就是汉高祖的白登之围了。

  但实际上白登之围,是汉匈双方来了次势均力敌。

  匈奴骑兵攻不破汉军精锐步兵守护的白登山,汉军步兵也奈何不得匈奴骑兵。

  最后以不知道脸皮为何物的汉高祖主动选择退让,结束了这场危机。

  可以看出,哪怕是白登之围,比起我瓦剌留学生的土木堡,都可以说是风风光光的了。

  在我张圣人这些年帝王生涯中,督促他在帝王这个位置上少犯错的,正是有堡宗和九妹这两位重量级在。

  每当张鉊在某些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就会回想一下这两位的操作,然后反着来。

  这样弄出的政策,就算没有什么用处,但也基本不会对国家造成多大的伤害。

  这就是读史的好处啊!

  而为了自己不像土木堡战神那么现眼,张鉊自然要好好谋划一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