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652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人家问,他就说自己的祖宗是当年随金城公主入逻些的护卫勇士,是陇西李氏的远宗。

  听起来就漏洞百出,青塘高原上,贵人都多不识字,就更别提中下级军官了,能留下族谱的,基本都是吐蕃人中的豪门大族。

  可是这套说法在张鉊将嗢末人全部算成汉人,并带着他们大义归国后,给自己找祖宗风气,很快就席卷了整个河西陇右的所有府州县。

  而在选在汉姓的时候,像是章波、温逋、折逋、苏论、杜论这种家族的,就直接求皇帝赐姓简化一个字就可以。

  至于其他杂七杂八,比如李万山家族这种的,绝大部分都自称姓李,并表示自己跟李唐王室有关联。

  他们到还不敢攀附到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头上去,因为据说赞普赤松德赞就是金城公主的儿子。

  这位赞普,在吐蕃人心中,那可以是一尊大佛。

  他在位期间,吐蕃人向东攻陷了长安。

  向北吞并了唐朝的河西陇右,沙州最后一任河西节度使阎朝,就是被赤松德赞下令毒杀的。

  向南,赤松德赞派大军从高原上俯冲而下,完全夺取了天竺恒河以北的土地,还派兵在恒河边竖立大铁柱,声明恒河以北都是吐蕃领土。

  这样威望卓著的赞普,子孙的记载是很严密的(相对吐蕃而言),要冒充的难度就太大了。

  于是一众吐蕃人就心有灵犀开始冒充金城公主的身边人,什么侍卫、侍女等等。

  甚至还有人冒充金城公主侄子,那位被吐蕃人短暂拥立为皇帝的倒霉蛋李承宏的后人。

  这就尴尬了,李承宏根本就没被吐蕃人带走啊!

  不过这并不影响大量吐蕃、诸羌百姓的兴致,法不责众嘛!

  于是这几年,河西陇右姓李的简直多如牛毛。有人说,现在的河西陇右,怕不得有三到四成的人,都特么姓李。

  ……

  范长弓飞奔向李万山的时候,这位十六岁的少年,正连闯三关,赢得了热烈的赞美。

  呃,十六岁此时也不能算少年,应该要算是成人了。

  李万山家虽然出了他叔叔这个禁军,只不过很可惜的是,没过多久阵亡在了洛阳大战中。

  当然,他叔叔不阵亡,也轮到不李万山一家享受他的荫庇,得以到鸟鼠山来均田。

  只不过虽然均了田,但他叔叔并未绝后,而是留下了一个儿子,所以李万山家现在种的这几百亩地,实际上是他堂弟的。

  陇西府的官府对于这种家庭,是有一套严格保护措施的。

  李万山的婶娘杜氏以及堂弟李万金直接就生活在府城,由官府指定李家其他宗亲专门照顾,随时还有官府吏员去探望。

  李万山家也只能算是李万金的租户,要是李万金夭折,他们家就要丢掉这几百亩地的耕种权。

  这么做,就是怕有人为了田产谋害功臣之子。

  所以李万山的危机感特别强,九岁起就刻苦磨炼武技,练就一身的好骑术,还擅使弓、槊等武器。

  上马能玩难度不小的镫里藏身和回身射,下马也可在山间徒手捉兔。

  十四岁那年,因仅凭一根哨棒就打杀了一头文豹(金钱豹)而远近闻名。

  见到范长弓来寻他,李万山是有些懵逼的。

  在陇西,李遵所在的李家可是远近闻名的强族,半依附于李家的范家也不是好惹的。

  李万山在没闯出名头之前,可没少被李遵家欺负,颇有点你这蕃奴也配姓李的排斥。

  不过马上,等范长弓将消息告诉李万山之后,年轻的李万山,眼泪都要下来了,当即嗷嗷哭嚎着跟范长弓来到了张鉊面前。

  不过比起范长弓这个真正的汉人,李万山这个装成汉人的吐蕃人,显得极为虔诚。

  他根本不敢看张鉊的胸口以上的位置,一路低着头来到了张鉊面前。

  听人说这是皇帝当面,立刻就跪伏了下去,屁股翘的老高,双肘支撑在地上,两手交叉在头顶合十,口中唱念。

  “嗡嘛呢呗嘧哄!无上天光照诸赤子身心使得智慧觉满,仁慈抚慰一切行走在光明中的佛之赤子。”

  张鉊虽然对汉人并没有那么虔信他这无上天,感到些许安慰,但面对如此虔诚的信徒,心里又不免还是心花怒放。

  他将手轻轻放到了李万山的头上,“佛陀将忠勇信义之美德,交由吾之手,赐予善法地的善男子,使汝有勇力与忠忱,为卍法之行者。”

  不管是现在还是后世,吐蕃、诸羌等人的头顶,那都是极为忌惮被人触碰的。

  在这个时代则更为忌讳,因为在他们看来,全天下只有无上天一人能触碰他们的头顶,其余活佛、大德、仁波切等都只能触碰肩膀。

  卍法行者,也是六法宗的专有名词。

  在六法宗的虔信徒中,只有被无上天抚顶点化过的人,才能被称为行者,有资格为无上天效力,并能直视无上天,可以自称为弟子。

  没有经过这个的,不能直视无上天胸口以上位置,只能自称为赤子,意为有赤子之心,但得行还没得到无上天抚顶点化的人。

  李万山颤抖着抬起了头,快到正午的阳光正处于张鉊头顶偏后的位置,使得张鉊看上去伟岸又充满了光辉。

  李万山甚至都没看清张鉊的样子,只觉得满眼触及之处,遍是光芒。

  “弟子请展示勇武!”

  李万山对于能进入憾山都,能到张鉊身边护卫,还是觉得有些梦幻,因此他准备展示一番,让无上天知道他的豪勇。

  这位历史上作为潘罗支最心腹的将领之一,六十余岁高龄还亲自率军埋伏,射死了地斤泽战神李继迁的吐蕃勇将,在这个时空早已成为了张鉊最虔诚的信徒。

  “无需紧张,吾知道你会是最忠勇的男儿。”张鉊放沉了声音,显得威严又慈祥。

  李万山闻言,欢欣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高壮的身躯在张鉊面前,就像是一条驯服的小獒犬一般。

  “圣人!仆李遵也是您的忠勇健儿!”一旁的李遵终于忍不住了,他悲鸣一声,扑倒在张鉊身前,连连叩首。

  范长弓成了憾山都的将虞侯,他带来的其余勇士也很多都有封赏,连这狗胆包天自称陇西李的吐蕃李万山都得了青睐。

  但他这校场上步战第一,马战槊法第一,马战骑射第一,步射仅次于范长弓的勇士,竟然什么也没有得到。

  究其原因,李遵想了很多,那就只有一个可能。

  他们李家在陇西拉帮结派的动作,已经让圣人很不满了。

第六百九十四章 豪强,才是最肥美的韭菜

  对于豪强这个阶层,张鉊应该是历代开国之主中最宽容的。

  别提汉光武,他那是没办法。

  早期动了豪强,就是动他自己的根基。

  后期再想动的时候,不但豪强已经成了气候,他自己年纪也大了,处于烈士暮年,于是眼睛一睁一闭也就过去了。

  张鉊不一样,他要想动这些所谓的豪强,不过是很简单的事情。

  且国内也没有值得大动干戈的豪强,那些乡里间的小土豪,只需要一队卫所军甚至几个武侯、捕快都能解决。

  但自张周建立以来,张鉊只是在河南、河北做了些限制坞堡,释放百姓的事情,并未触及到豪强们的根基。

  原因很简单,从后世来的张鉊,在看问题的着力点上,与此时以及此前的君王,并不一样。

  此时以及此前的君王,并不知道后世的发展脉络,不知道危险来自何方,张鉊却是知道的。

  在他心中,从来就不认为张周王朝可以千秋万代,也不认为开创一个王朝就是他的历史责任。

  因此他虽然心里也很想张周可以永远传续下去,后人代代做人上人,但并不准备为了一家一姓的尊荣而强求。

  在为尽量能延长张周国祚努力的时候,张鉊还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要扭转历史上,马上就要到来的保守与文贵武轻的风气。

  使国人的目光,不会短浅到只看得见汉地十三省,而是放眼到大漠、雪山、草原、丛林与浩瀚大洋去。

  这也是他将国号定为周的最大原因。

  这是佛学与华夏文化彻底融合的年代,这是儒学再次复兴的年代,这是千年风气变革的年代,更是古典中国下行的开始。

  只有再次像周武王那样掀起夏君夷民的狂潮,才能拯救!

  所以,张鉊并不是郡县制的狂热支持者,他是见过两宋、大明狂热爬上郡县制的大潮后,遭遇过怎样的困窘。

  国家上行的时候,郡县制帮助中央抓住了全天下的权力,固然利于一家一姓的统治,也有利于长治久安。

  但是当国家下行的时候,彻底的郡县制和高度中央集权,带来的就是偌大的煌煌帝国,一旦失去了中央,就如同被掐住脖颈的猫狗。

  在张鉊看来,郡县制和高度中央集权,至少需要两样东西,电报和火车。

  只有两样东西遍布全国,才能使中央能够对地方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那才是可以全面郡县制的时代。

  不然就如同现今,于阗到洛阳,足足有八千里。

  所谓的八百里加急都要跑十天,但实际上根本没这效率,一天能跑一百五十到二百里,就是极限了。

  也就是说,于阗发生什么必须要中央调兵的大事,消息日夜不停报到中央要四十天,中央作出决策十天并不算慢,随后在派天使去于阗,又是四十天。

  一去一来,就是九十天了,三个月中,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小事已经闹大,大事已经燎原。

  这样的地方,你不扶持一堆小号的豪强在当地盘踞,那就准备像大唐一样,养出一个突骑施汗国那样极难掌控的大麻烦吧。

  而且跟后世人想象中豪强一定就是要造反不同,豪强大多是不想造反的。

  他们想的最多的,其实还是中央承认他们对于地方的掌控,以便在当地称王称霸。

  他们是国家集权的威胁,但也是国家充分动员的保障。

  而且在准备夏君夷民的张鉊看来,什么样的家族能被他撵出去夏君夷民,同时还能把事情搞成,可不就是这群人吗?

  他们不去,难道在家乡勤劳耕种的老百姓去?

  那还不得让天南地北的各种蛮夷给撕了吃了,那不是夏君夷民,那是让他们去送死。

  比如张贤存去大理,张鉊就准备让李从照家,韩保正家,安叔千家,以及眼前的李遵家族这种大小号的豪强出人出钱跟着去。

  到时候在大理每个县放一家,安上宣慰使、巡检使这样的名头去当土司去。

  等到他们站稳脚跟,中原的小豪强已经成长起来了,这些土司家的子弟也成长起来了。

  朝廷就与他们一起出钱出粮继续往南,用一二百年的时间,打垮中南半岛上所有的土著豪强,建立几十上百个周人土司邦国,这事不就成了嘛。

  所以早就有着这些想法的张鉊对于冒出来的土豪,根本就不是用警惕的眼光来看的,而是用看韭菜的眼光来看的。

  别的皇帝割百姓的韭菜,我张圣人是专门来割豪强韭菜的。

  张鉊估计自己应该还能活个三十岁,那就持续割三十年韭菜吧。

  等到割成了习惯,割到夏君夷民的受益也开始见涨,这股风气应该就算建立起来了。

  只要有好处,这些大小的豪强割割们,到时候恐怕会抢着出去吧。

  至于这个事带来的最大后遗症,也就是张周朝廷对边区地方的掌控力较弱,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列问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