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648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当然,这些地不可能是都均下去了的,有些人家可能有几百亩,有些人家可能一人一亩都不一定够。

  但相应的,也不是所有人都是纯农业人口。

  不管怎么说,关中的粮食自给自足问题,暂时是有保障的。

  这对于张鉊来说,算是非常好的消息了。

  因为他是打着兴复大唐旗号定鼎天下的,没入主中原之前,还多次在关中施恩,这让关中人对张鉊非常有好感。

  更加上张鉊曾祖父张义潮在长安生活了十几年,最后也是葬在咸阳的。

  许多关中人因此直接认为张鉊的籍贯应该跟着曾祖走,是个地道的关中娃。

  反正不管别人怎么说,关中人就是认为张圣人是关中人。

  有了这样的民意基础,关中实际上就是张鉊的下限。

  有了稳固的关中,加上基本盘河西与陇右,就算出了大问题,张周还是能以一个大号版强秦的姿态出现。

  就算他如郭荣那般突然英年早逝,曹延禧也能保着张贤景退到关中避祸。

  甚至格局大一点,直接让慕容信长或者张贤存继位,然后继续以关中、河西、陇右为基本盘,也不至于会立刻身死国灭。

  “这都是尔等的大功劳啊!”张鉊真心实意的赞叹一声。

  在他入中原的时候,关中实际上只剩下了不到一百三十万人,耕地也就是三四百万亩的样子。

  这不过短短三四年间,关中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人口的增长虽然有回流和张鉊安置河西功臣的原因,但耕地增加了六七百万亩,那就是实打实的功劳了。

  当然田亩增加的如此恐怖,也是因为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复耕或者抄没大族隐没的田亩。

  可是换个人来,别说复耕这种照样要投入极大精力的事情,就是把大族隐没财产挖出来,一般人也办不到。

  加上还要建设与之配套的水利设施等,曹元忠、李从照、韩鄂、韩成等人付出了多少心血,简直难以想象。

  突然,张鉊猛地想到张贤存的一后二妃中,最后一个名额该给谁了。

  现在张贤存有了李嗣源的幼女永安公主为他拉拢不得志的代北、河东武人去平定大理国。

  有安叔千的女儿来驱动安叔千等人,为他在中原金融市场上融资。

  现在只要娶了李从照的幼女,立刻就可以拉出一大批懂耕种的农学人才和西南之地最缺的兽医。

  嗯,其实兽医也可以给人治治病的,总比打理百姓找巫师跳大神靠谱的多。

  有了这军、财、农三方加持,加上他母亲小姨妈李若柳为他积攒了十几年的家底,以及于阗李家在军中能拉出去的退役军将,张鉊认为张贤存可以从全方位碾压段氏大理国了。

  况且张鉊对张贤存的要求,不是要他单单去当个大理国王的。

  他应该肩负起将中原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带到大理国所在的云贵地区之重任。

  张贤存应该成为继楚将庄蹻入滇,季汉诸葛武侯经营南中后,第三个对云贵地区大开发,起到关键作用的大人物。

  想明白了张贤存应该肩负的责任,张鉊就对让张贤存娶李从照幼女的决定更加确认。

  不过,他这个父亲,是不可能亲自来给儿子做媒的。

  于是张鉊一边让人去把李从曮召来,一边笑着对李从照说道:“卿等有功,朕必不会亏待有功之臣的。”

  张鉊也知道用希冀眼神看着自己的李从照想要什么,他想要一个世袭罔替的爵位。

  对于李从照这种家庭来说,虽然不敢奢求要回他父亲李守贞的王爵,但是没有一个爵位传世对于他们家来说,那就是一种耻辱。

  但是,李从照功劳虽然不小,但总不能因为这样就给爵位吧。

  呃,也不是不能给,那种只有一点年金,还要代降的爵位能给,但李从照显然不想要。

  两人又不咸不淡的聊了几句,李从曮匆匆赶了过来。

  对于李从曮,张鉊就不像对李从照这么优容了。

  当年在关中,差点把初出茅庐的张鉊弄‘翻车’的那一幕,可还是不久前的事,张鉊当时几乎是憋着最后一股气,方才坚持了下来。

  当然,最大的原因是李从曮年纪已经很大了,除了吃喝玩乐外又没有别的才能,诸子他也碌碌,完全没有被我张圣人利用的价值。

  李从曮跑的气喘吁吁的,他还得感谢张鉊,因为历史上他早就不在了,而且是活活被急死的。

  当时中原动乱无暇西顾,孟昶遣孙汉韶猛攻关中,八面围住凤翔攻打,李从曮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在所谓秦王府中气得脑溢血而死。

  但在这个时空,彻底没了权力的李从曮吃得好睡得好,本该两年前就死的他,反倒还愈发的精神了。

  等他从内侍省董少监那里搞明白,张圣人召他来是为什么之后,立刻就意识到了这是他们李家最好的翻身机会了。

  天可怜见,由于他父亲李茂贞在唐末时期,是可以跟朱全忠竞争一下谁对朝廷更恶劣的重量级。

  李从曮在这打着兴复大唐旗号的张周,那是是使出浑身解数,脸都不要了才避免了杀身之祸。

  现在既然有这样的好机会,那还不赶紧上!

  李从曮甚至还毫不顾忌的问董少监,要不要按照周时古礼,他可以把自己的女儿当做媵妾陪嫁过去。

  这份厚脸皮,把本来觉得自己脸皮就很厚的董少监,都给尬住了。

第六百九十一章 皇帝回到了他忠诚的河西陇右

  张贤存已经见过李从照的幼女了,结果毫不意外,这位李家小娘子生的非常美丽。

  想想也知道,李从照的家族也是几代强族了,还做过割据一方的诸侯,几代基因改良下来,还要出丑女的话,那就太夸张了。

  但是张贤存不是很开心,表面上他是觉得李从照家的地位太低,对他的帮助太小。

  这小子完全忽视了一支由经验丰富的擅长农事老农,加上赤脚医生组成的队伍之威力。

  要知道这种组合,在后世共和国初期,都还是中央帮扶、经营,说直白点控制少边穷地区的利器,现在竟然被我张大皇子看不上。

  但实际上,张贤存不开心的真正原因,是对于自己前途的不满,不过他不敢说,于是就借着李从照家的地位说事。

  而他之所以对自己前途产生了不满,是因为他上次跟裴远到成都府后,又跟着郭荣去了一趟南溪府,结果实地见到的情况,让他心头凉透了。

  按照原本张贤存的想象中,大理国在大朝时期,就有昌盛一时,还能硬肛大朝的南诏国。

  此后又连续出现了汉人郑买嗣建立的大长和国,以及汉人杨干贞建立的大义宁国。

  就是目前的段氏大理国,其开国皇帝段思平虽然是白人(白族),但白人实际上跟汉人的差别并不大。

  姓汉姓。说话几与汉同,甚至可以算是方言。

  风土习俗更是与汉家多有类似,也一样跟此时的汉人一样,多信奉佛教。

  这么一了解的话,张贤存小小的脑袋里面,就自然而然的脑补出了一个也就比蜀国差一点的地方大国。

  想来大理国都阳苴咩城(大理旧城)虽然名字怪异,但跟成都府相比,也不会差太多。

  结果到了地方一看,别说远在两千里外的阳苴咩城,就是这个与成都府距离只有五百里的南溪府,都跟蜀中完全是两个世界了。

  这个两万多人的小小南溪府城,击碎了张贤存对于大理国的幻想。

  张鉊看着这个明显情绪不太高的儿子,心里微微有些失落。

  原本张贤存向他展现出来的品质,不管是眼光还是接人待物,以及能像模像样学着张鉊礼贤下士,也能聚拢一批人在身边。

  这让张鉊觉得,自己这个长子,足以承担镇守一方,为大国之主,替国家守住西南边疆的重任。

  但是现在来看,张鉊忽略了张贤存的出身。

  尤其这个时代的人,最喜欢以血脉自矜,就使得他的这些品质,就如同穿越前的键盘侠张鉊一样,看问题都是飘在半空之中的,不管是思想认识还是经历,都没有沉下去过。

  但这并不怪张贤存。这小子一出生母亲就是仲云国的女王,虽然整个仲云国就是六七万人,但六七万人的王,也是君王。

  等到稍微懂一点事,张鉊这个父亲,带着威震安西、河中的威望,以驾着七色云彩的方式,如闪电风暴般归来。

  然后先是成了凉州之主,紧接着一统河西,再接着拿下陇右,现在更成了大朝皇帝。

  作为亲眼目睹张鉊飞速崛起,成为一代天骄的张贤存,自然而然的习惯了大场面,大格局。

  他见到的是父亲和整个张周集团的所向无敌,耳边听到的都是对于父亲甚至他自己的追捧。

  一路从河西走来,跟他年龄相差不大,不管有什么背景的豪门大族、地方镇帅子侄孙儿,就算是再夺目的少年豪杰,只要看见他张贤存,都得夹起尾巴讨好他。

  从祖先血脉上来说,六世祖张义潮是威震安西北庭、河西陇右,名动全天下的大忠臣,大英雄。

  十世外祖尉迟胜也是天下闻名的大忠臣,尉迟家是自先汉起就盘踞于阗的千年豪门。

  十世外祖母是大朝让皇帝的孙女,他张贤存可以说是目前大朝血脉凋零,族谱散轶后,极少数能有完整证据链的大朝宗室血脉。

  这样的出身,这样的环境,还想让一个十五岁,正在少年人傲娇的年纪脚踏实地,那怎么可能嘛!

  所以,这个问题,更大的锅还是在张鉊的疏于管教和李若柳的溺爱。

  想到这些,张鉊决定给张贤存和张贤瑀上一课。

  车驾从凤翔走到了天水,张鉊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过得不太好的人家。

  在现在的河西陇右,几乎每家都有子侄跟随张鉊入关,战死的有高额抚恤,没战死的基本都成了新朝贵人,只是大小有区别而已。

  加上河西、陇右均田又是进行的最早和最彻底的,遍布两行省的农学博士,密度几乎达到了每三十户人家就有一个的状态。

  人均田亩高达四十余亩。

  有众多农学博士,又得益于河西陇右的畜牧业,基本不缺大牲口帮助耕地。

  春耕秋收官府还会协调组织农具和人手,基本遍布每个乡里的水利灌溉设施,这些又保证了产量不会低。

  家家都有在外征战的兄弟子侄,在家的也个个持枪携弓,就找不出几个软柿子,杜绝了来自官府、豪强的严酷压迫。

  这些加起来,使得在河西、陇右可以说是如今天下间,最适合普通百姓生活的天堂。

  在这里要找出一家很是穷苦的,还真相当不容易。

  ……

  这是一间用泥巴为墙,茅草混搭着树枝为顶的草屋。

  家中只有一对老翁媪和两个半大小子,半大小子们穿着破烂的裤子,上衣到还算完整,看人眼神有些闪躲,这在河西陇右可不太常见。

  老媪出来见礼后,就去后院躲起来了,老翁身形佝偻有些无所适从的站着,脸上闪现过的不是畏惧,而是羞愧。

  之所以会这样,之所以在天水府的郊外,还能出现这样一家穷困潦倒的家庭,原因就出在老翁的两个儿子温大和温仲身上。

  不是这两儿子不成器,反而是太成器了。

  温大在周辽洛阳大战中,张鉊被耶律屋质堵在阳渠时,跟随慕容信长一起前来救援,一人手持神臂弓当场射杀契丹铁鹞军甲骑六人。

  是跟随慕容信长抢先杀入契丹铁骑中,以三十余人击垮契丹铁鹞军二百骑的无敌勇士。

  温仲在击败南唐刘彦贞的孟渚泽大战中,抢先跳入汴水里,率十余人连夺南唐战船十余条,手持重剑砍杀南唐有甲的将官十余人,士卒无数,比他以勇悍闻名的上司慕容延钊,还要悍不畏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