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633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他自己也身穿素衣,手捧西南行营都部署的金印,打开剑州州城四门,向阴正奇请降。

  五月初十,阴正奇遣李存惠、高怀德、章全、王全斌、李荣等引精骑六千,突袭跑到江油县躲避的王昭远及麾下蜀军。

  王昭远等根本不知道石頵已经献了剑州,还在等着石頵击退周军的捷报传来好分润功劳呢。

  两万蜀军毫无防备,江油县城更不是什么天险或者坚城,跟何况江油县城也摆不下王昭远的两万大军,许多蜀军都只能在城外扎营。

  此地也是蜀中平原,利于骑兵奔驰,李存惠亲自冲到第一线,于卯时凌晨神兵天降。

  蜀军还在睡梦中,就被周军连破营寨,除了少量精锐抵抗了一下之外,全军崩溃。

  及至天明,王昭远脱掉绸衣,换上老百姓的衣服想要潜逃回成都,结果被招讨副使赵崇韬发现。

  愤怒的赵崇韬手持骨朵,高呼‘杀汝这亡国奸佞’将王昭远砸成了肉泥。

  五月十二,阴正奇留焦继勋守剑门关,领兵达到江油县,此时蜀军已经全线崩溃,两万禁军被杀者高达七千余,被俘万人,基本全军覆没。

  至此,孟蜀的最后一道防线,只剩下了成都府西北的绵州(绵阳)。

  绵州是此时的蜀中要冲,不管是大军走长江还是走汉中金牛道,都要过绵州方能进成都。

  惊恐万分的孟昶还尽力抽调了五千人,甚至准备御驾亲征来守绵州。

  但镇守绵州的宣徽北院使,西南行营副招讨使,绵州刺史韩保正却不准备抵抗了。

  还抵抗个什么,亲外甥女都要成周国绍明天子的宠妃了,他这亲舅舅还抵抗个屁啊!

  而且家中的妻儿和胞弟,也早就兴高采烈的等着大周一统蜀中了。

  其弟韩保升更是兴奋,轻飘飘又不经意的将韩氏外甥女(将)是绍明天子宠妃的消息,传递了出去。

  绵州蜀军诸将听闻喜出望外,立刻簇拥着韩保正打开绵州城门,向阴正奇请降。

  阴正奇当然也要给赵今方、韩七娘子夫妇几分面子,更别提韩七娘子还给阴正奇治过枪棒伤,自有一份情谊在,于是待遇韩保正甚厚。

  绵州蜀军见状,立刻就安心了下来,他们甚至还帮着阴正奇将孟昶派出的援军骗入了城中,随后也予以逼降。

  ……

  几天前,孙汉韶率着百余亲随,历尽艰辛好不容易从米仓道逃到了巴中,随即就传来了坏消息。

  孟蜀长江上的最后一道防线,涪州武泰军节度使赵元振不战而降,献出了涪州城。

  张周平蜀行营都总管,酒泉郡公马昭远收编了沿江蜀军后,周军的先锋已经抵达了巴中临近的通州(四川达州)。

  不久,利州和剑州陷落的消息相继传来,孙汉韶好不容易召集起来的千余人,顿时人心涣散。

  这位蜀中名将知道大势已去,于是从容安排麾下兵将去通州向周军请降。

  诸将请他同行,孙汉韶长叹三声摇了摇头,说了句,‘新朝已无我这等旧人之位了。’随后拔剑自刎。

  大战到此,孟蜀灭国,已是板上钉钉,唯一悬念,就是蜀主孟昶是请降还是自杀殉国。

第六百七十八章 这下曹贼的名声是洗不脱了

  孟蜀,成都府,此时这座蜀中名城,再也没了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富贵之气了。

  此刻成都府城六门大开,士民绅商乃至守城的兵卒,都扶老携幼哭嚎着往城外跑。

  家大业大无法走脱的,乡下没有亲戚的,离开了成都府就没活路的,则开始用木板将家门封死。

  哪家有小娘未嫁者,原本还要挑一挑姑爷的人品、才华和相貌,现在是只要你愿意娶,还倒贴大量嫁妆,只求将女儿嫁出去。

  这样至少女儿也是出过嫁了,万一被大兵侮辱,那是姑爷没保护好妻儿,总不至于最后完全嫁不出去。

  而此时,谁要说在北兵那里有门路的话,上门求保护,甚至卖身为奴的,数不胜数。

  比如成都府突然盛传在绵州投靠的韩保正妹妹是绍明天子宠妃,顷刻之间,韩府之外求保护的人群将韩保正府邸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其中不乏孟蜀的高官显贵,他们进不了府,那就在府外席地而睡。

  孟蜀的朝廷,已经完全失去了哪怕一丁点的作用,不但是成都府乱成一团,孟蜀的各个皇宫之中都发生了抢夺和斗殴,甚至还有宫外心怀不轨之徒冲击宫禁。

  这样的混乱局势,让成都府的大小花胳膊流氓吃了个满嘴流油,有人一夜之间就娶了五六位娘子,有人干脆翻进富贵家中去,占据空宅以主人自居。

  更有胆大包天的,假称周军先锋探马,堂而皇之的霸占百姓妻女,作威作福。

  当然,作为逃离红尘的象征,成都府的文殊院、昭觉寺、宝光寺等佛寺中,也是人满为患。

  宣华宫中,已经六十三岁的福兴公主手提长剑,带着数十身强力壮的宦官和胖壮宫女,以及少量侍卫持弓挎刀,在宫内主要的三大殿中来回巡视。

  但凡看见抢夺、偷盗甚至乱喊乱跑的,立刻就是弓箭不长眼。

  在她的强力震慑下,外面的慌乱,总算没有波及到孟昶所在的宣华宫三大殿。

  只是,等骚乱稍安之后,福庆公主看着孟昶所在的崇德殿,良久无语,半晌才感叹着说道。

  “武皇帝及先帝何其英雄,怎生的一个儿子,却是绣花枕头,平日里豪情万丈,心中实无半点担当。

  若是他能以身殉国,方不失为英雄之后,今日这般,哪还有我李家半分血气在,远不如和哥儿啊!”

  这位头发斑白的老媪福兴公主,乃是李克用胞弟李克让之女。

  武皇帝是指李克用,先帝则是孟知祥。和哥儿则是李存勖的长子,那位听闻庄宗已死,立刻就自杀的魏王李继笈。

  历史上对于孟知祥的正妻有两种说法,一说他娶的是李克用子女,庄宗李存勖的胞姐琼华长公主。

  一说他娶的是李克让之女,就是目前的福兴(庆)公主。

  前者是福庆公主墓志铭上记载,后者是旧五代史记载。

  这其实都对,因为孟知祥还在北京(太原)做留守的时候,就跟寡居的小姨子福兴公主勾搭上了。

  之后孟知祥入蜀,唐明宗尽杀李克用系子孙,福兴公主怨恨明宗,于是也跟着琼华长公主入蜀。

  后唐书成书于后晋时期,比起石敬瑭这个卖国求荣的李嗣源女婿,孟氏作为李克用少有的血亲属,那号召力也比石敬瑭强得多。

  早知道蜀主孟昶的二哥孟贻邺,可是李克用极少数还在世的血亲外孙。

  加上彼时孟蜀有意用兵关中,李克用系的老将还未死绝,都有响应之意。

  所以后晋的朝廷修书就统一口径,不承认孟知祥这一系跟李克用有直接关系。

  福兴公主控制住形势后,才迅速进宫找孟昶的生母李太后。

  李太后原本是唐庄宗的嫔妃,后来被赐给孟知祥后生下了孟昶。

  这可也是一位意志坚定的老太太,历史上孟昶被赵大整死之后,她在孟昶的尸身侧并不哭泣,而是举着酒杯对孟昶尸体说道。

  “汝不能死社稷,贪生至今日。吾所以忍死者,为汝在耳,今汝既死,吾安用生。”随后也绝食而死。

  福兴公主长与梁强晋弱,时常有大兵压境之时,自然也不是哭唧唧的深宫妇人,她看见李太后第一句话就是问。

  “大家肯死社稷否?”

  李太后难过的摇了摇头,不知道她是难过孟蜀即将灭国,还是难过孟昶不肯殉国。

  “鸩酒倒了两大碗,却推说太凉要温热还要放陈皮、冰糖才肯饮用。金丹就在盒中,又说太大,恐咽不下去。”

  福兴公主听完放声大哭,“先帝何其英雄,怎生得如此虎父犬子?

  那绍明天子能饶高保融、马希广,实乃因为他们早就恭顺,且懦弱无能,方能还做新朝贵人,以显中原天子之宽仁。

  但大家虽无雄才却有小聪明,治蜀十四年颇得人心,还曾出兵关中有逐鹿中原之意,北朝天子怎能容他。

  今不能死,是要累得孟氏族灭吗?”

  李太后也放声大哭,“那亡国之痛,哪是好承受的。

  且赞哥儿身侧李氏、费氏皆国色天香,一旦入神都,北朝天子怎能不垂涎欲滴,如何还能保住性命?还不如今日就死。”

  说吧,两个女人就在崇德殿外放声大哭。

  孟昶则在宫内听的一片哭声,脸上青一阵红一阵,他端起鸩酒碗,叹息几次后又放下。

  不经意看到旁边木盒子中的金丹,却仿佛被马蜂蜇了一下似的,呲着牙移开了目光。

  费氏此时还没花蕊夫人的封号,入宫也不过半年多,但已经极为受宠。

  她泪眼婆娑梨花带雨的看着孟昶,轻轻从内袍中解下一把短剑,随后双手举过头顶。

  “奴家少时就颜色殊丽,多有登徒子觊觎,常凭此剑护卫贞洁。

  大家豪杰之子,今国破家将亡,如妇人将要沦于污秽之中,何不效法梁庶人与玄武楼上李从珂,妾也自当追随。”

  孟昶听了费氏的话,这才发觉,面前看似较弱的费氏,除了冰肌玉骨清无汗以外,还有一颗刚烈的心。

  其实这也不叫刚烈,实际上费氏此女,幼时就因为生的极为美丽而被人觊觎,内心很缺乏安全感,渴望被人保护,因此应该叫做慕强。

  孟昶虽然摆出了要自尽的态势,那实际上是做做样子而已,内心还是想能活下去的。

  现在听了费氏的话,只觉得又羞又怒,当场借机发作,将面前的毒酒和金丹都给扫到了地上,同时还大声训斥。

  “此乃孤家寡人才能语之事,你一深宫夫人,何敢出此言!”

  说着,看似愤怒离去,实则是逃避遁走。

  费氏满眼失望哭倒在地,恰在此时,福兴公主与李太后也进到了崇德殿中,两个女人看着孟昶仓皇遁走的背影,绝望又无奈。

  福兴公主看着殿中六七位绝色美人对李太后低声说道:“大家不愿殉国,就凭这殿中姹紫嫣红,到了神都也是取死之道啊!”

  李太后眼泪都哭干了,但终究是亲生的儿子,没有福兴公主那般为了孟氏,硬是要逼死孟昶的决心。

  她看着福兴公主,凄婉的说道:“听闻绍明天子,待遇河东诸将甚厚,也曾褒奖武皇帝对大唐的一片忠心,又收了明宗子为义子。

  姊姊巾帼不让须眉,可有避祸之法?”

  福兴公主沉默了半晌,她明白李太后的意思,是想让他以武帝李克用侄女的身份,去向张鉊哭求,看看能不能保住孟昶一条命。

  回想起昔年孟知祥对她的好,又想起了姐姐琼华长公主,不追究她爬上了姐夫的床,还劝孟知祥给了她一个名分的恩德。

  福兴公主咬了咬牙,重重的一点头,她指着殿中孟昶贵妃李艳娘说道。

  “若要避祸,当舍了一切身外之物,孟氏在蜀中的一切产业都要奉献,大家身边这些绝色美人,也当尽数散去。

  听闻那绍明天子,最喜夺人美妇,与魏武类似。

  李氏身为贵妃,千娇百媚还能做掌上舞,若是献上去,必然得宠,再请李氏美言几句,或可能留大家一条性命。”

  李太后缓缓摇了摇头,倒不是她觉得这个办法不好,相反这是非常靠谱的选择了,她是觉得送李艳娘去不合适。

  “李氏乃是贵妃,形同王后,送之太辱门楣。

  且此女出身伎家,虽通音律,但不擅诗文,出言多有粗鄙之处。

  反观费氏,貌美更甚李氏,又才入宫不久,擅诗文通音律,声如金玉,柔中带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