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611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等到距离张鉊所站立鹊台五六十步的时候,七八千健儿们随着金钲敲响,同声高呼‘羽林!羽林!’两次,随后站立不动。

  若是此刻有孟蜀、南唐的官员在此,一定会大吃一惊,因为就这七八千健儿显示出来的纪律性,就要远超他们许多正规军队了。

  张鉊也非常高兴,这些年张周一直在打仗,前番苦战刘知远与契丹,一直打到九月才彻底结束,然后立刻又开始南征南平和马楚,打到元日前方才搬师。

  现在不过正月末,立刻又要出动大军攻打蜀国。

  战争的频率,不可谓不频繁,哪怕击败刘知远、契丹与平定南平、马楚的不是一拨人,但哪怕就是平定刘知远,也不过才过去四个月而已。

  军中精锐的疲惫,是必然的,所以张鉊就需要征调大量类似团结弓手和义从骁骑这样的辅兵。

  一是用他们干脏活和累活,二是用来督促精锐的亲军和禁军卖力作战。

  可不要以为你们不可替代,谁敢不卖力,多得是人可以替补上来。

  所以这次让关中大规模动员,就是一次针对关中地区县以下武力动员的演练,结果让张鉊非常满意。

  通过禁军-卫所军散布乡间,各地巡检司控制骐骥、枪棒、弓箭社丁壮轮番上值以及武学学员这三招,被官府各部门交叉控制的关中乡间,迸发出了极强的动员能力。

  张鉊到了华阴县时才发布诏令,让关中开始动员,结果短短八天,就动员出了六千团结弓手,四千长枪义从,两千五百义从骁骑。

  从目前的状态来看,这些人几乎立刻就可以拉到战场上拼杀,战斗力甚至有可能比孟蜀的各镇牙兵都要强,因为他们有一条看得见的晋升通道来鼓舞士气。

  张鉊相信,如果把时间放宽到一个月的话,他能从丁口一百七十万的关中动员出十万大军。

  加上河西陇右的两百余万丁口,光是半臂西北,就能为他提供至少三十五万大军。

  虽然张鉊拿不出这么多的粮草、辎重和犒赏来进行这样的极端动员,但是现在看来,拉出三五万人还是可以的,战斗力还都不错,伐蜀的兵力,一下就充裕了起来。

  ……

  一面面巡检司认旗下,是一双双崇拜和仰慕的闪亮眼睛,特别是那些站在最前面的巡检,基本都是张鉊的熟人。

  张圣人走下台去,打头的疤脸就让他觉得异常熟悉。

  张鉊还没开口,疤脸就呜咽着单膝跪在了地上,灰白的大头昂起,嘴里已经嚷开了。

  “圣人,仆是丰安镇的赵疤子啊!”嚷嚷完,赵疤子好像才想起来似的,装模作样的高声大喊。

  “臣昭陵渡巡检司巡检使赵彦,叩见圣天子!”

  说着,赵疤子就要拜伏下去,张鉊赶紧抓住他胳膊把他拉了起来,毫不客气的用腿踢了踢他那条瘸腿。

  这家伙是张鉊第一次入关中时在渭州收揽的彰武军牙兵,在偃师城大战后伤了腿,以四十八阶忠诩郎的阶官退伍成了巡检使。

  “赵疤子,你小子怎么老的这么快?是不是退了伍就光知道找婆姨了?”

  张鉊在面对这样的基层武勋时,从来都是一副粗逼的模样,跟与孙光宪、卢琰这样文臣在一起的时候,完全不同。

  赵疤子听到皇帝跟他这么亲近的说话,兴奋的只想一蹦三尺高,他满脸通红的看着张鉊,嘴里哈哈的笑着辩解。

  “圣人,赵疤子婆姨没少找,那都是圣人的恩德,赏了疤子三百贯的金银,当然要用来多娶几房婆姨。

  不过圣人放心,疤子自己瘸了腿,但却给圣人培养了几个勇士。”

  说着,赵疤子爬起来,拉着身后一人就站到了张鉊面前。

  “此乃昭陵村的韩虎子,能在马上三日不眠,可左右开弓,八斗以上的硬弓,连射十五支不歇气,今年不过才十七岁。”

  连续开弓的能力,就约等于后世一把枪的弹夹容量,这是弓箭手非常重要的指标。

  八斗以上硬弓连射十五箭可是一个非常恐怖标准,一般这种人的准头也非常厉害,十五支箭起码可以射倒八九人。

  这还是打精锐的水准,要是打杂兵的话,说不定可以射倒十二三人。

  一支军队中,有五六十个这样的精锐弓箭手,几乎就可以把两三千杂兵给射的不敢上前,甚至直接射崩溃。

  况且韩虎子还只有十七岁,那就更是前途无量了!

  张鉊上下打量了几眼,随即满意地放声大笑,他看着身后的中书省鸾台待诏,这是专门用来给张鉊做贴身军事秘书的。

  “记上,昭陵渡巡检司韩虎子善射!”说完张鉊拍了拍韩虎子的肩膀。

  “奋勇杀敌,过了行省武举试之后,朕提拔你到憾山都来。”

  韩虎子激动的浑身不停打摆子,他热切的望着张鉊,嘴里呜呜咽咽的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赵疤子见张鉊如此给面子,更是激动不已。

  “圣人,臣麾下也有勇士。”远处一个壮汉眼热的嚎叫了起来。

  张鉊于是拍了拍赵疤子的肩膀,向前走了过去。

  这壮汉,张鉊可就跟熟悉了,凉州六谷部沈家的,名叫沈知训。

  原是左羽林卫的勇士,本来前途无量,可惜攻打宋州杜重威的时候,被流矢射中肩膀,结果竟然发炎了,最后只能断臂求生。

  说幸运吧,他跟章小豹一样倒霉,前途无量的骁将只能黯然退伍。

  说不幸吧,就这时代的医术,被截断一臂还能不死,三十个人中也很难有一个。

  “臣鄠县汉陂渡巡检司巡检使沈知训,叩见圣人!”

  “快起来!快起来!”张鉊也赶紧把沈知训给扶了起来,摸着他空荡荡的左手衣袖,非常自然的眼睛一红。

  “你是朕的勇士啊!没了左手,生活可还习惯?”

  沈知训这样的壮汉,被张鉊一句话就弄的泪如雨下了。

  “臣今生是再难为圣人效命了,来生再为圣人爪牙。

  没了左手算什么,臣一妻一妾,佃户十五户,不管是平日过活还是耕地,都不需要自己动手。”

  “那就好!那就好!”张鉊欣慰的连声说道,大头小鸡啄米一样的连点直点。

  “公孙辇!还不快来参拜圣人!”沈知训大吼一声,只见汉陂渡巡检司中出来一员壮汉。

  张鉊看了一下,这是一个身材跟琼热多金差不多的壮汉,没有蛮熊那么壮,但更显灵活,只是走起路来有些龙行虎步、地动山摇的味道。

  “此乃鄠县人公孙辇,双手有千斤之力,曾于渡口力掀犍牛。亦可在山间如纵越如飞,常入牛首山徒手捉猿,一入山林,可敌数百兵。”

  好家伙,能抓住牛角摔倒犍牛,入山能逮住猿猴,这就是战争机器啊!伐蜀山道险峻,正好用的上这样的人。

  “也记上,汉陂渡公孙辇骁勇无匹,日后重用!”

  张鉊说完,沈知训和公孙辇欢声雷动。

  同时其余各巡检司更加激动了,他们挥舞着旗帜,比赛似的将骁勇之士推到最前面来。

  张鉊一路下去,鸾台待诏记录了百余骁勇之士。

  有力大无穷的,神射的,骑术无双的。也有擅长水战的,擅长山地战的,各种各样的人都有。

  检阅完毕之后,张鉊大赏到场的健儿和义从一人一匹白棉布,顺便就在显陵外大摆宴席,与这些最基层的武力开怀畅饮。

  他们将是伐蜀的关键成员。

第六百六十一章 香积寺与新的风暴

  长安,香积寺。

  这是一座规模极为宏大的寺庙,其坐北朝南,地势高亢,南临滈河,西傍潏水,北接风景秀丽的樊川。极盛时期号称僧侣三千,骑马关山门。

  也就是说去关闭山门的话,都需要骑马过去才来得及。

  这句极具逼格的形容,日后千年内,会被反复用在全国各大寺庙的介绍中。

  香积寺在大唐时期可谓辉煌无限,从皇帝到百姓,都非常追捧,当年唐高宗李治礼佛香积寺的时候,一次性就布施舍利子一千余粒。

  而这座辉煌的佛寺,随着大唐帝国的衰落,化为了灰烬。

  历史上直到宋太平兴国三年,即公元978年才开始复建,彼时佛门净土宗开始流行,作为净土宗的祖庭,香积寺于是也得到了修复。

  不过在这个时空,香积寺轮不到车神来修复了,张鉊收复关中,开始修缮长安城以后,最先开始复建的,就是香积寺。

  别人看香积寺,那是净土宗的祖庭,是佛门圣地。

  但张鉊见的,却是一百九十年前发生的那一场,对中国历史影响至深的香积寺之战。

  后世很多人对香积寺之战可能没什么印象,甚至它连百度百科都不曾拥有。

  但实际上香积寺之战,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冷兵器战斗的巅峰,是没有之一的那种巅峰。

  这甚至可以说一场世界大战,唐军除了安西北庭、河西陇右、剑南两川的牙兵十一万以外。

  还有于阗、西南夷、黠戛斯、回鹘、阿拉伯、吐火罗(阿富汗)等地唐协军四万余。

  叛军方面,安禄山的近卫、曳落河重骑兵、河北、河东牙兵,契丹、同罗、奚人等十一万左右全部登场。

  这二十五六万军队中,真正的甲士起码高达十五万以上。

  双方在香积寺从早打到晚,足足鏖战了四个时辰,各地军队轮流上阵,基本上打光四成以上才会撤下来。

  双方一个军团对一个军团反复套娃,一直套到叛军承受不住想要孤注一掷来偷袭,然后被早就准备好的回鹘骑兵突袭,才最终被打崩。

  据记载,当年官军和叛军,四个时辰内大小接战三百余阵,不知多少豪杰男儿都伏尸阵上。

  双方兵员素质之高,装备之精良,以至于战斗中双方的骑兵,特别是重骑兵根本就不敢随便出动。

  这是重步兵强到一个变态地步,才会出现的现象。

  在面对他们的时候,别说重骑兵正面冲击步兵方阵,甚至连出动都变得极为困难,只能选择守护在步兵两侧打辅助。

  比如安禄山倚为腹心的曳落河八千甲骑,就一直被挤压活动空间,最后甚至被步兵反包围击溃。

  此战结束之后,清点得知叛军被阵斩六万。

  注意,这是阵斩,不是什么斩首六万。

  中国历史上斩首数万的战役很多,因为在动员几十万人的大战击溃敌军之后,砍几万个脑袋,并不是什么难事。

  难的是阵斩,这是表示在战斗中活活被砍死的人数,香积寺一战,叛军被阵斩六万余人,其中至少有四万五千以上的甲士。

  至于为什么不是击溃中斩杀的,那是因为叛军主帅李归仁等遭此大败,但也并没有被彻底击溃,而是还能收拢残部离开的,要是被击溃,自然不可能如此从容。

  “香积寺啊!大唐的百战精锐,汉人引以为豪的二十万铁甲士,一战就打没了快十万,此后,就再也没有恢复过这样的盛况了。”

  张鉊站在宽阔的香积寺天王殿外广场上,轻声感叹着,闭上眼睛,他似乎都还能感觉到一百九十年的腥风血雨。

  要是没有安史之乱,要是玄宗李三郎能从始至终的英明,这二十万铁甲士,将是帝国最锋利的陌刀。

  有他们在,哪怕就是藩镇进一步做大,但是向外拓展生存空间的战略也肯定会继续。

  说不定高仙芝已经击败大食去波斯当王了,郭子仪、李光弼等也能最终搞定吐蕃。

  后人就不会遭受那些我大宋带来的屈辱,中国政治,也不会走向文贵武轻的畸形模式。

  只是,历史可以假设,但又没法假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