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568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这就导致汉字传播这个非常关键的事,一千多年都没解决。

  越拖到后面,生产力越发展后,本地的聪明人多起来了,没分享到权力的跑出去汉人不甘心了,被官员用文字架空的君王不满意了,就会搞出一堆替代品来收下层百姓的心,以便抢夺权力,也方便统治。

  半岛的谚文、倭国的假名、越南的喃字,都是汉语简易传播拖久了之后,最后产生的恶果。

  语言文字你摆不平,其他的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看看高卢鸡怎么殖民越南的?除了船坚炮利外,最大原因,就是早在1651年,即崇祯帝上吊后的第七年,李晋王、郑国姓还在掀起一波波抗清热潮的时候,法国传教士亚历山德罗就编纂了更容易让越南人学会认字、拼读的《越葡拉字典》。

  此后迅速击败喃字风行整个越南,后来更是成为越南的法定文字,就是咱们现在看到的,那种奇怪的越南拼音文字。

  诚然,把汉语拼音挪到这个时代,问题也不小。

  至少张鉊感觉,此时中国的古音至少有两成,日语三成,喃字一成多无法用那二十四个字母来准确发音。

  但是可以改啊!张鉊把方向都给出来了,此时这么多文人,还能搞不出一套适合这个时代的拼音系统,不可能的!

  就算改不出来,你个倭人胆敢质疑的话,那一定是良心大大的坏了。

  立刻就会有一个从陕西榆林横山地区东渡倭国的七尺官爷壮汉手持横刀,将你个土鳖小矮子一刀劈成两段。

  耶耶一手大军压境,一手拼音系统将汉语简化,至少推广到中间阶层之中,用拼音迅速将日韩越三地的汉语统一起来,他们还跑得掉?

  虽然时间必然会很长,那一百年不行,三百年怎么样?

  就算是五百年,也才到1447年,我堡宗还没到瓦剌留学,并改名为绰罗斯·骑朕·猪呢?

  有的是时间!

  慕容信长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越听眼睛就越亮,忽然他转身看着张鉊。

  “大人,要不咱们别去打倭国了,用这些人力物力把训音推广到安西、岭南和塞北吧,这是千秋之伟业啊!”

  遭了!好像用力太猛了。

  张鉊干咳一声,看着慕容信长说道:“我儿休管国内训音之推广,吾心里有数。而且此训音不过是其一,吾还有其二。”

  “还有其二?”慕容信长惊讶的看着张鉊,这其一就如此不得了了,那其二会是什么?

  张鉊面色有些古怪的看着慕容信长,“其二就是,朕又要增加一个法号了。

  昨晚,朕神游太虚,见诸天神佛与上古先贤,昊天上帝手指东边星河闪耀处示某,曰‘可!’佛祖也含笑示意。”

  艰难的说出了这一段让他掉鸡皮疙瘩的‘胡话’,张鉊脸色更加怪异。

  “上帝与佛祖,同赐某法身一具,曰‘无上天照大神!’

  除此大法身外,还有小法身一座,曰‘天照应验大同诸法神佛分身’正应验在我儿的身上,以后,你就是天照大王了!海东大燕国的天照大王。”

  “这……”饶是慕容信长聪慧,也没想到张鉊会说这些,父皇你昨晚不是在跟契丹皇后滚床单吗?从哪去见的昊天上帝和佛祖。

  极度震惊之中,慕容信长顿时有些张口结舌,不知道该如何办。

  但正在此时,昨晚那些见过我无上天转轮法王将要破碎虚空,飞升而去的宫人、内侍和侍卫们,立刻跪下了。

  众人恍然大悟,恨不得奔走相告,我就说昨晚圣人要踏碎虚空去听佛祖讲经释法吧,你们还不信,果然如此!

  顿时,无数道羡慕嫉妒恨的目光看着同样跪在门口的萧撒葛只,这女人昨晚承了多少恩泽,真是赚大了。

  萧撒葛只激动的浑身颤抖,她情不自禁摸着自己的小腹,若是能结珠胎,岂不是可以诞下一位佛子?

  庄严的颂唱佛经声音响起,慕容信长抬眼望去,熏香的浩渺烟气中,自己这位父皇,竟然真的高大的如同神祗一般,他情不自禁的拜伏了下去。

  “高丽、倭国佛门误入歧途,以致百姓被妖邪所趁。

  朕要你率十二天魔王,提百万护法天兵,扫荡妖氛,当头棒喝两地佛门,使照法地回归正统!”

  张鉊的声音,仿佛从九天之上飘来的一样,慕容信长额头杵地,“儿臣,谨遵法旨!”

  说完了这些话,张鉊心中猛然长叹,玛德,毁了!都毁了!他终于成了一个标准的封建帝王,装神弄鬼也毫无心理负担了,不知道以后子孙会不会受今日影响,出一堆神棍。

  可是没办法啊!要把日韩彻底掌握,光靠儒家典籍,还是太单薄了一些。

  那些半岛上的棒子,最爱的就是他妈的搞邪叫,诸岛上的鬼子,又最爱搞更加神神道道的玩意。

  更不用说,此时倭国佛门势力特别强大,所谓的狗屁天皇也给自己身上弄了一堆的神性。

  不玩一把大的,张鉊害怕慕容信长带着的人去了,会被他们同化或者会被他们群起而攻之。

  干脆老子现在跟你打‘圣战!’给你们来个武力征服+字同音+宗教纠错。

  加上此刻倭国本土的神道教正在被打压苦苦支撑,正好用河西五法宗,不!应该是六法宗把倭国的初期神道教给吞了,免得以后刺激他们民族主义萌芽。

  这一套连招,总能顺利拿下了吧!

  慕容信长在地上感动的眼泪花花的,他觉得这是张鉊在为了他这个儿子铺路,连平素都不愿在中原提起的神佛身份都不避讳了,还把高丽和倭国的百姓说成被妖邪所趁。

  那他慕容信长一路杀去,那就是杀妖而不是杀人,虽杀百万众,也不会如同武安君白起那样得一个人屠的称号,损伤子孙阴德了。

  你以为慕容信长不信佛么?怎么可能!吐谷浑人就没有不信佛的,而且从现在起,信长儿更信了。

第六百二十八章 天下有变

  幽州,积庆宫,现在已经被张鉊改名为了燕山宫,我张圣人起名就是这么朴实无华,到了哪里,就以当地最主要的山脉来命名宫殿。

  而且这个燕山宫,张鉊也只准备留下一小部分作为行宫,最大的部分,已经被他规划成了寺庙,并命名为六法承宗大庙。

  以后这座庙宇,就会成为六法宗在汉地唯二的祖庭。

  最大的作用就是招揽漠南漠北以及漠西金山的草原部族到此朝拜。

  幽州的功能,将会趋同于历史上满清的承德。

  在突破了最后的心里防线后,张鉊立刻就放开手脚开始行动。

  在他的设想中,六法宗就是外壳套着天方教那种模式,以稳定商路为主要目标。

  当然为了稳定商路和连接,那么大家就最好信一个教,还要严格约束,只拜无上天为世间真主,这样才方便你我哪怕肤色相貌都不一样,也能成为兄弟嘛。

  内里的经义则是中式的,讲究觉悟,讲究自度,严于律己,生大智慧自我圆满。

  而关于河西六法宗会不会在中土大规模流行,张鉊认为不会。

  因为六法宗在很多地方,都不适合中国人对于神佛的想象。

  为了以防万一,张鉊还准备开始等他创造的汉语训音推广之后,就要大肆推广儒学了,用儒家的实用主义,家国天下等思想,来抵充宗教带来的影响。

  六法宗这个名字,也把它给限定死了,六法宗的中土是善法地,可是不允许去传教的。

  最后则是六法宗也不会永远对外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实际上任何国家和宗教也无法做到这一点。

  当中国的影响,抵达波斯和第聂伯河之后,应该就是终点了,而且并不是占据,而是影响。

  至于最后是造就一批自认为是汉人的混血人种,还是大量认为自己是汉人的胡人,都无所谓,那是后世子孙的事情,张鉊是看不到了。

  不过,手下的文武众臣对于张鉊搞六法宗,内心完全没有什么波澜。

  基本都是认为张圣人是自小生长在敦煌这种佛法昌盛之地,幼年时也是虔诚的佛陀信徒导致,根本没把张鉊的布局当回事。

  倒是对于张鉊提出的训音非常感兴趣,经过刘涛、李昉、薛居正、陶谷四位专业文学人才商讨过之后,觉得非常有搞头。

  虽然其中发音规则有些怪异不合时宜,字体鬼画符一般设计的太过丑陋,但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因为这玩意就跟搞科研一样,最重要的是思路,顺着这个思路下去,以他们的能力,搞出适合这个时代的训音,那是一点问题没有。

  于是四人对着张鉊一顿肉麻到极点吹捧,薛居正甚至嚎啕大哭,称张鉊这个发明,可以与始皇帝的书同文、车同轨相提并论了,不应该叫训音,应该叫字同音。

  呃……

  张鉊半信半疑,问着面前四个大肆吹捧他的文人。

  四人立刻非常同步的小鸡啄米般点头,“臣等绝没有夸大其词,圣人就是这么伟大,此举当与始皇帝齐名。”

  好吧,张鉊还没经受过文人集团这样狂热的吹捧,立刻就被吹的有些飘飘然了。

  等他清醒一点之后,才发展自己已经下令,由此四人挑选天下英才,把字同音这事办好。

  但四人可不敢独揽这样的大功,宰相们可都还在东京呢,特别是尚书令加同中书门下事的张希崇,那可是老资格又霸蛮的大号宰相,谁敢绕过他?

  于是四人从张鉊手里拿到了修改训音的权力后,立刻请示张鉊成立了训音修订总裁房。

  并让中书给事中陶谷赶回东京,向张希崇、范质、和凝、冯道、郭天策五位相公汇报,并商定训音总裁的人选,再报与张鉊。

  与麾下文人激动不已,看出了训音的厉害不同,一票子跟在张鉊身边的武将,除了慕容信长懂,李存惠和赵匡胤半懂不懂外。

  其余压根都不知道这是个多么重要的历史时刻,这让张鉊不由得为自己手下这批武将的文化素质,起了一丝丝的担忧。

  不过,张鉊又回头看着一脸忠心耿耿,但总是透露出几分凶狠和憨傻气质交杂的耶律思孝等人,又觉得还是别逼他们了,因为他们肯定是读不进去书的。

  从古至今,能读进去书的的悍将,也就那么些人,要是蛮熊、顿珠、耶律思孝、耶律思忠这样的傻货都能读书的话,那关二爷岂不是要烂大街了?

  不过,这次张鉊还真发现了这么个人才,不!应该说,此人早就在他麾下任职,但张鉊却没发现他的才能和品德,一直把他当做工具人在用。

  这个人就是李谷,李谷历史上有时也被记载为李榖,榖与谷同音,指的就是构树,乃是古代常用的造纸材料。

  此人是张鉊遣李存惠收复东京开封府后,在监牢中救出来的后晋官员,张鉊登基之后,和凝、冯道等人都推荐李谷,说他甚有才学。

  张鉊随后在南征南唐,夺取淮南的时候,任用李谷为大军转运副使,负责后勤辎重粮草的调派。

  随后又命他为楚州均田使,顺化军使等,负责楚州的均田试点。

  此次大军北征,阴鹞子阴正奇要留守东京,李谷就成了正式的大军转运使,立功颇多。

  但假如就是这样,李谷也只能称得上一个能臣,绝对称不上文武双全还有品德,也不能引起张鉊太大的注意。

  但两天前,李谷给张鉊上了一份奏疏,请求张鉊迎回被契丹囚禁在黄龙府的石重贵和李太后。

  要本朝的皇帝,去迎回前朝的君王,而且张鉊最开始进中原,还是用的给石重贵助拳的借口。

  李是真的很刑啊!

  这个话题,连被李太后李三娘一手带大的永乐公主提了一次,张鉊没做表示后就不敢再说了。

  李谷是第一个,也是到现在唯一一个敢提这个事情的大臣。

  张鉊还以为这李谷受了石家天大的恩惠,或者是石氏的姻亲,立刻让张烈成去调查了一下,结果发下,以上都不是,反而还挖出了李谷的一些往事。

  此人是颍州汝阴人(安徽阜阳),少时勇武过人,擅骑射,崇尚侠义,多结交各路豪杰。

  此时的侠义,可不是什么好词,一般都指那些以武犯禁,游走于灰色地带的豪强贼匪。

  李谷于是成了乡里的一大祸害,为所有人不喜,后来不知道怎么的突然转性了,开始习文,有过目不忘之能,竟然很快就在唐明宗天成四年(929)考中了后唐的进士。

  这就很离谱了,因为这时候的科举,可是没有什么公平可言的。

  比如赵匡赞,就因为外公唐明宗李嗣源喜欢他,就让他参加考试,然后顺利考中明经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