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531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而兄长这边虽然还是给他留了个房间,嫂子王大娘子对他也跟亲弟弟没什么区别,但看着兄长一家和和美美,章小豹总有一种是外人的感觉。

  犹豫了好几次,但终究没什么朋友,也没什么地方去,章小豹只能走进了兄长家。

  刚一进去,就看见了侄儿侄女们正在拿着蒸饼吃,四个极度可爱的小毛头看见二叔来了,顿时欢呼着就扑了上来,挂的他满身都是。

  这终于让章小豹找回了被亲人牵挂的感觉,脸上的笑容也回来了。

  章成今日没去值守,因为最近圣人开始让由原后晋禁军组成的左右神卫军番上宿卫了。

  左右神卫军的地位本来相当尴尬,因为他们原本是禁军,但张鉊自有禁军,根本用不着他们。

  所以就给了个京畿卫军的名号,有些不伦不类的。

  不过经过征讨南唐,特别是孟渚泽边大破南唐军的英勇作战,张鉊有意将左右神卫军中的精锐吸收到亲军中来,其余的也要编入禁军,目前正在考核期,所以章成他们这些憾山都的人,就要轻松的多了。

  可是,听完弟弟关于凉州局势的话后,章成直接就把筷子一放,准备带着儿女上街看戏去了。

  章小豹以为兄长是答应通报了呢,结果就听见章成叹了口气。

  “你小子是真傻还是假傻?某是什么人?某是憾山都的右都虞侯,还有镇守宣武门的职责,怎么可以随意掺和到地方政事中去?

  你若没见过河东郡公,某倒是可以在圣人那里言语几句,你见了河东郡公,某就不能再去给陛下说了。”

  章小豹瞬间呆住了,他迟疑了几息,然后看着兄长问道:“那我应该去找王家九哥儿?”

  章成要摇了摇头,“你应该自己上书。”

  章小豹更加疑惑了,“裴郡公难道不是因为兄长和九哥儿的关系才对某说那些话的吗?

  现在某自己向圣人上书,岂不是什么都没用上,那裴郡公又何必找我?”

  章成叹息一声,“圣人起自微末,乃是洞察世情的圣君,不是那等长于深宫,不知宫外为何年岁的君王。

  是以曾经几次颁下命令,让天下万民都可以上书,畅言自己的见解,但天下风气受大朝衰微以来的影响,没人把这个当真,少有非朝官敢上书言事者。

  陛下最近正准备还是没人上书言事,就要锦衣亲卫去‘弄’几个出来。”

  说着,章成抬起头再次叹息了几声,“裴郡公可真是个胆大心细又狠辣的高人啊!难道他真的能算准我会建议你自己上书?

  这样一来一可以开风气之先河为陛下解忧,又可以卖好于某家,再送你一个好前程。

  他在中枢并无多少跟脚,某家兄弟得了他的大恩,于公于私,总要报答一二了。”

  章小豹还是有些没懂,“照兄长这么说,裴郡公送我一个前程还说得过去,但在哪卖好了兄长?”

  章成哼了一声,“就你这水准,还想去蜀国卷起一团风云?

  你是某家的亲弟弟,某家都不予以通传,不正显得某家是个纯臣、孤臣嘛!

  身为圣人身前的彭排,需要的就是这个孤臣的身份。

  快点吃吧,吃完了某家就要把你赶出门去了,等你上书完毕,再让王九哥调教调教你,不然去了蜀国也是去送死。”

第五百九十九章 迷雾中的皇帝

  张鉊皱着眉头,手里拿着的,则是章小豹刚刚通过登闻鼓投上来的奏疏。

  而且只看了几段,他就知道,这是裴远的叙事风格。

  果然,在结尾时,章小豹也说明了,一部分是他所见,一部分则是裴远的分析。

  “裴玉英,与某家疏远了啊!害怕朕不能理解他的苦处,所以才让章小豹用这种方式上书。”

  现在日常陪在张鉊身边的,是翰林学士、知制诰李昉。

  李昉自然也很清楚皇帝的脾气,知道皇帝不是在感叹,更不是在责备裴远,而是在夸赞裴远知道进退。

  说这些话,也是为了显示裴远还是他的心腹、亲信而已。

  于是李昉笑着回答道:“此非是疏远,而是君臣上下有别,裴郡公在恪守臣礼,不因亲近而骄纵。”

  张鉊笑着点了点头,君臣之间的亲近与否,其实也要分官职,更要讲究一个度。

  譬如张鉊忠(蛮熊)、张鉊节(琼热多金)这样跟张鉊身上甲胄差不多用处的亲近,或者是李昉这样时刻在身边的心腹大秘。

  当然要更加亲近一点,因为他们是张鉊的保障,越是亲近,张鉊就越是安全。

  但是对于裴远这样的封疆大吏来说,就不能太过亲近,以免他失去了敬畏以及上下尊卑。

  本身就远离皇权者,更要加重他对于皇权的敬畏之心。

  而且张鉊从这份上书中,看出了两件事情。

  首先,凉州的情况,确实有些严重了。

  张鉊入主中原的行为,基本抽空了以前就作为凉国根基的凉兰瓜沙四州健儿的力量。

  现在凉州等地的情况,就属于是核心人口走的差不多了,而又没有新的力量填入进来,所以造成了真空。

  其次则是凉州的情况,又没那么严重,因为要是很严重,裴远肯定不会选择走这章小豹这条路,而是会立即直接上书。

  不过凉州的这些问题,却不好解决,因为张鉊不可能把这些空出来的土地,随意的分给其他人。

  从所有权上来说在,这些土地已经是作为战功赏赐下去了的,国家现在还拥有的,只是名义上的所有权,但没有使用权。

  使用权是属于亲军、禁军勇士们的,随意分配,实际上就是在剥夺他们的财产,万万不能这么干。

  要往凉州这些空置起来的土地上注满新鲜血液,那也必须要慎重。

  因为跟着张鉊走的这些亲军和禁军,其前身不是还有传承的汉人家族,就是被张鉊拿回来的凉兰嗢末六谷部成员。

  这些人在凉州,算是最为汉化,也在心里承认自己的是汉人的族群。

  现在他们一走,河西陇右十几个州,七八十个县中,剩下的都是半汉化的各族吐谷浑、吐蕃和党项诸羌。

  如果直接选择把他们全部放进土地富庶,灌溉便利的凉兰两州,他们又没有彻底汉化,那就是属于自己在给自己找事。

  虽然这些人视张鉊为神佛,但用他们也只能是慢慢来用,至少要保证河西陇右汉文化占主导的情况下,一点点的放他们进来。

  李昉看着皇帝的眼色,小心翼翼的说道:“圣人,其实河南之地的土地,远比西京承天府附近要肥沃,之所以现在看起来不行,那是因为缺少完备的水利设施又抛荒太久。

  若是能把这些土地平整出来,完全可以用来置换亲军和禁军勇士们在西京的土地。”

  “奈何太多坞堡占据了要冲之地他,又控制了大量农户,就算将土地平整起来,也无法与西京承天府相比。”

  其实张鉊也未尝没有考虑过将东京开封府周围的土地平整起来,然后用它们置换西京承天府凉州的土地。

  但是这东京周围的土地有个特性,那就是灌溉和交通最便利的地方,都被本地土豪的坞堡占据。

  他们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张鉊对河南土地的开发、利用。

  若是现在就开始大规模均田,那这些均下去的田,就会被土豪坞堡分割成一块一块的,不但影响安置,还会留下隐患。

  “陛下,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臣知道陛下怜惜百姓,不愿意在他们遭受三年大灾和契丹人打草谷以后,还要破家迁移。

  但如今之事,陛下不安稳麾下的勇士,家国都不稳固。臣斗胆请问,若是我大周都不能稳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张鉊楞了一下,李昉就差指着他的鼻子,说他太过于爱惜羽毛,而显得有些优柔寡断了。

  张鉊细细品味了一下,好像他确实有这方面的倾向,把仁义看的太过重要,有时候自己都忍不住开始表演了起来。

  “那依你看来,朕应该如何处置?”张鉊并没有因为李昉的直言生气,而是虚心请教了起来。

  李昉则忍不住要去抚两下胸口,这样直言不讳的说皇帝,他也是为自己捏了一把汗。

  不过还好,看来皇帝确实是个能听得进去别人意见的贤君。

  “臣以为,此刻就该快刀斩乱麻,东京开封府与神都洛阳,以及上游的陕州与河中府,当立刻开始捣毁坞堡,将百姓释放出来。

  原先坞堡中的大族,将最富有的部分安置进神都洛阳,最有武力的一部分收纳进入禁军效力,冥顽不灵的严厉惩处。

  坞堡中的百姓则打散安置到各处,可先命他们平整土地,将已经抛荒的土地,种上豌豆、黄豆等肥地作物,以恢复地力。

  坞堡中的熟田,陛下正好用来置换亲军和禁军勇士的土地。

  而整治完毕的抛荒之地,可以用来继续赏赐勇士以为大朝府兵,中间再抽调出一部分赏赐给百姓均田就可以了。”

  “可是……”张鉊摸了摸下巴,还是有点迟疑,“若照此办理,岂不与流言中一模一样?”

  “怎能一样呢?流言中的强行均田后,是不管坞堡中百姓死活的。

  但照此法,陛下则需要养着百姓最少一年半,因为种植豆类肥地的时候,所收获的定然是不够吃的,陛下养着百姓一年多,还不够仁慈吗?”

  张鉊被说的有点心动,不过养着从坞堡里出来的百姓一年多,所耗费的米粮和油盐酱醋也不是一笔小开支,应该能堵住天下人的嘴。

  “如此一来,那就只能再苦一苦南唐国主了,不然明年的粮食,还真不太够。”张鉊脸上露出了狠辣的表情。

  按照李昉的策略,那就是一年半的时间,至少是黄河以南沿岸,别指望能手到多少赋税不说,还要搭进去不少。

  这马上就要与刘知远大战,粮食又该不够了,除了压榨南唐,也没什么别的好办法。

  李昉奇怪的看了皇帝一眼,立刻又把眼皮给垂了下去,斟酌了一下字句才慢慢说道。

  “若只算大河南岸的河中、陕州、神都、东京、滑州、澶州诸州县的话,坞堡中被释放出来的丁口,也就七十万左右。

  而这些坞堡中,囤积有大量粮食,只需收缴他们的,足可供百姓所食了。”

  张鉊听完,立刻让内侍去传户部民司郎中,调户部丁口数据来看,结果发现李昉的预估是比较准确的。

  黄河以南的广大中原地区,石敬瑭入开封之前,户口还相对繁盛,核心的十五州一百一十七县共有百姓四百余万。

  但是到了现在,经历了三年大灾和契丹人打草谷,还剩下的百姓,粗略统计已经只有三百万上下了。

  不到二十年的时候,人口就损失了超过四分之一,而这四分之一中的八成,就在近五年损失掉的。

  现在朝廷还能控制的各大州城、县城以及神都和东京开封府等大城市及周边乡野,差不多有一百五十万人左右。

  剩下的就散落在这广袤的中原,其中被坞堡控制大约一半,这是可信的。

  不过,张鉊还是挺不喜欢这种跟抢劫一样的政策,这跟他的现在所奉行的理念与后世的教育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更别说他的理想,是来的这个世界再兴华夏。可甫一立国,就开始这种跟满清跑马圈地一样的操作,是他所不能接受的。

  而且河南之地的坞堡土豪与河北的还不一样。

  河北是有传统的,自安史以来,再到河北三镇,最后到抗拒契丹,河北土豪永远是带着武力的标签。

  他们已经结社自保一百多年了,一个坞堡,就是一个小型的地方武装。

  但河南不是,河南纯粹是被混乱的时局和残暴的官府,给逼成这样的。

  可以说,河北的坞堡首领按律法来说,二抽一杀肯定还有漏网之鱼,但河南的坞堡首领,大多大多都是些被逼上梁山的可怜人。

  “还是用借赎之法吧!将坞堡百姓按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五保为里,设耆长,耆长之上,由朝廷派官员管理。

  坞堡首领拿出来的熟田分上中下三等,待整治完毕后,按田亩数和等级一比一偿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