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525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张昭在从扬州返回中原的时候,特意下诏命令南唐国主李璟,让南唐著名画师顾闳中,随驾到东京开封府,先为十三人描绘画像,然后完成这十三忠臣护主图。

  顾闳中就是历史上绘《韩熙载夜宴图》的著名画师,尤其擅长人物绘。

  而十三人中,人还在的符彦卿、何福进、王全斌等人都是在重用之列。

  本人已经有了道德上瑕疵的侯益等人,则重用了儿子侯仁宝。

  人已经去世的,比如夏鲁奇长子等,就厚赏子孙以为富贵。

  何福进虽然目前还未被外放,但张昭已经将其官职加封到了检校太尉,左龙骧卫大将军的位置上,这两都是虚衔,明显是在为外放养资历。

  同时何福进的儿子何继筠也被从陈州调回东京,去了憾山都中宿卫番上。

  也明显是将要如同高行周之子高怀德一样镀金后,外放为大将。

  有了十三忠的光环加成,符家和高家才会精挑细选何福进出来做傧相。

  连皇后曹延禧本来是要在宫内等着符、高二女去拜见,但眼见何福进在宫门外,都亲自起驾出到宫门口迎接。

  可不要小看这样张昭这样的举动,在他的极力推崇下,何福进等十三人就如同耀眼的明珠一般,在所有武人的上头顶上空闪闪发亮。

  明面上没人说什么,但安叔千、安审约等人内里早就羡慕的不行,恨不得再回兴教门上,自己也做一回忠臣。

  而年轻一辈的,经过兴教门上十三家的发达,更在心里恍然大悟。

  原来老子如果没多少权势,单是做了忠臣,也可以遗泽子孙的啊!

  可以说,经过张昭的刻意追捧,做忠臣这个已经快一二百年没怎么提起的事情,最近突然就被人经常挂在了嘴边。

  玄武门外,经过一套繁琐的礼仪后,送亲的队伍就打道回府了,两女则跟着曹延禧一起去拜见张昭。

  再一次做了新郎官的张昭,此刻就端坐在内宫之中,等着两个娇滴滴的小娘子给她行礼。

  不过本来准备要好好见识下两女美妙身段的张昭,立刻就失望了。

  因为两个小娘子直接被华丽的翟衣给淹没了,头上也被九树龙凤花钗冠,干脆连脸蛋都快给全部遮住。

  不过张昭还是饶有兴趣的观察了一番,直到内侍来提醒他大朝会的时间到了,张昭才点点头离去。

  皇后曹延禧则心里有点酸酸的把两女送到后宫中。

  不过她只是有点酸,因为她知道,皇帝纳这二妃的重要性。

  这从走的仪式就看得出来,此次用的可是民间嫁娶的模式,而不是按原本的惯例直接让人送到宫中,皇帝‘品尝’完满意后才会点头收纳,再从最低级的美人、才人做起,而是直接就是妃子的。

  张昭选在纳妃的当天开大朝会,也是因为要有大动作。

  刚刚在东京玩的不亦乐乎的河北一众土豪,被直接带到了大朝会的现场。

  这些人虽然在各州县乡野间那也是说一不二的头面人物,是掌握了生杀大权的,但是大朝会这种级别的国家级正式活动,还是足够震慑他们了。

  就像塔寨东叔那么牛气哄哄的,如果你把他弄到中南海,吓一吓他,他照样跟灰孙子一样。

  而张昭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在这种庄严肃穆的场合,以及张昭本人和数万禁卫的强大压迫下。

  说是河北土豪来东京跟皇帝谈条件,实际上只不过是土豪们跪伏在地上,听着皇帝吩咐而已。

  当然,张昭要是搞得太过分,这些人回到当地,缓过劲来之后,肯定是要不干的,所以张昭还是要给他们一些甜头尝尝。

  具体的解决办法就是,张昭压根不拆除他们的坞堡,但是坞堡的人口要接受朝廷的统计与登记。

  该缴纳的税,一分也不能少,同时坞堡养活不了的人,必须要放出来。

  不要以为到了坞堡后人人都能吃饱,乱世中可不会存在这样的天堂。

  实际上在坞堡中的等级更加残酷,处于最底层的农夫,被饿死实在是常态。

  不过相比于散在野外的他们有被饿死的自由,但在坞堡中,只要上面人不同意你饿死,你就没有这个自由。

  这也就是历朝历代都希望铲除坞堡的原因,不是他们能战斗力已经大到国家机器都无法摧毁的地步,而是这种封闭的社会结构,非常适合养死士。

  战场上打不过你,但他可以养死士,然后用死士刺杀朝廷大员乃是皇亲国戚,还能用死士来扰乱基层治安甚至勾结外敌。

  乡间一有点风吹草动,在这些人的推波助澜下,很可能就会闹得很大。

  张昭让他们把坞堡打开让朝廷查验,就是为了破除坞堡自成一片天的格局。

  若是坞堡中人少了,等级制度和压迫不那么深,独立性也很快就会消失不见。

  同时,各坞堡豪强还必须同意出卖一半的熟田给朝廷,朝廷则会用这些熟田,来均给不属于坞堡的百姓。

  张昭给付方式则是你卖一亩熟田给朝廷,朝廷给你五亩抛荒地的所有权,再给你太平时的田价作为购买。

  当然,最重要的是,各坞堡土豪,要赶紧将丁口组织起来,以便响应朝廷大军北上,囤积的粮草,也要贡献出来,朝廷按照市价购买就是。

  而除了这些要求,剩下的就是好处了,张昭给了河北之地一共五十个明经、明算等科的中试名额。

  这就是让他们自己下去分配官帽子了,中试者就会被任命到其余各州以及中枢为官。

  同时张昭还决定在河北之民中抽调豪勇健儿组织左千牛卫与常山镇,左千牛卫定额三千人,将作为亲军随扈左右,常山镇则被定为禁军。

  以后就是亲军七位和禁军八镇了,这是给河北之地的骁勇男儿一个出头的机会。

  不过左千牛卫和常山镇的选拔,那就不是他们自己说了算。

  这是要经过朝廷的选拔和考核,严格按照亲军和禁军的规矩来的。

  所有的这一切,实际上就是利益再分配而已。

  张昭把大周国的股份拿一点出来,让河北的土豪们献上真金白银买走。

  这之后,河北土豪也就是朝廷的一员了。

  郭天策将方案一一解释给河北的众土豪听,跪伏在地上的土豪们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他们还是很认可张圣人方案的,也能感觉的出来,绍明天子确实是在向他们施放善意。

  很多时候,人们一听坞堡加豪强这个组合,立刻就冒出了割据这个词。

  但实际上,坞堡土豪们除了东汉以外,普遍都不大。

  东汉那是没办法,谁叫汉光武底子太薄,实际上就是被河北土豪们推到皇帝位子上去的呢。

  此时的河北土豪,不过是一家一姓控制个几百人,然后几家人集合起来就是一个坞堡,他们对抗不了南下契丹大军,也更不可能对抗得了朝廷的铁骑。

  也没有谁傻到真的有以为靠着坞堡,就可以独立于朝廷之外。

  他们所追求的,也不过就是尽量多保住一些人口的权力,对抗朝廷造反什么的,绝对是没人想的。

  本来呢,他们其实还有另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支持刘知远。

  刘知远的这个河东小朝廷盘子要比张昭的大周小得多,力量也要弱不少。

  加上没有河西陇右和关中这种人口合起来六七百万的大基地在,刘知远面对河北土豪的议价能力要低得多,土豪们也更容易从刘知远那里拿来更多的好处。

  只是可惜,他们不是河南土豪也不是淮南土豪,他们是河北的土豪。

  自从燕云之地被契丹所占,河北土豪的头号生死大敌就是契丹人,没有之一。

  就刘知远这个跟契丹勾勾搭搭的样子,刚刚经历了契丹大军蝗虫般侵袭的河北土豪,情感上没法接受,现实中无法忽视,更是没法往长远看。

  谁知道刘知远会不会想石敬瑭那样为了进中原,再把他们给卖了?

  所以,土豪们短暂的沉默后,都再次把头杵到了地上。

  其中一个来自定州的七十多岁老者略微抬起头对张昭高声喊道。

  “草民叩谢圣人天恩,河北之地屡遭劫难,今日终于有圣君出,愿意怜惜我等在契丹铁蹄下求生之民了。”

  张昭此时也终于不高高坐在御座上了,而是快步走下来,然后扶起老翁。

  “契丹占我河山,迟早要付出代价,朕愿与翁等,兴复国家!”

  听到张昭这么说,河北的土豪们都站了起来,我大唐的保留节目山呼蹈舞马上降临。

  只见河北土豪们以高行周在中,安审琦和符彦卿分列左右,皇甫冲与这老翁紧随其后。

  上百人先是整齐而有韵律的山呼万岁,随后就跨着小碎步跳了起来。

  张昭能看得出来,舞蹈动作,并没有被限定,而是可以自由发挥的。

  比如高行周就在模仿英勇的武士在战场上的动作,左手虚空持刀,右手仿佛拿着一张彭排,进两步摆出刺击的动作,退一步隐约好像在防御。

  安审琦则有些随心所欲,舞姿竟然跟后世酒吧中乱蹦的家伙差不多。

  符彦卿则要规矩很多,是在按照秦王破阵舞的节奏在跳。

  那个老翁人老身体不老,跳起舞来好像是在相扑,其余姿势也是各型各态。

  不过尽管舞姿各异,但其中并没有傻子,因为没人在这个时候,选择跳一跳此时最流行的胡旋舞。

  嗯……,河北来的土豪在宫廷之中、皇帝面前胡旋舞的飞快,那可就真有点黑色幽默了。

  接受了河北土豪们的山呼蹈舞,张昭就正式成了他们的皇帝,而河北的问题,也就在表面上解决了。

  这些由各镇牙兵加上地上部土豪组成的结合体,很快就要在张昭打击刘知远的战斗中,为朝廷提供向导、粮草等方面的协助。

  当然,河北之地的人不可能全部都会归顺张昭,刘知远还是会笼络到一部分。

  目前的格局,也是在张昭妥协的情况下达成的,日后没了契丹的威胁,肯定还需要改。

  土豪们拜舞完毕,就陆续下去了,因为接下来的议题就与他们无关,而其中最大的议题,就是张昭要改名了。

  不改不行啊!昭这个字,实在是太常见了。

  此时人起名,大多喜欢用延、存和昭来做中间字,比如赵延进、赵延寿等,听着跟两兄弟一样,实际上毫无关系。

  而对于昭字来说,名字也用的多,符彦卿的儿子被就叫做符昭某。

  张昭的礼部左侍郎就叫张昭远,历史上为了避刘知远的讳还改名叫做张昭。

  更夸张的是,历史上叫张昭的多不胜数,最出名的当然是孙吴地方派大佬张子布。

  其余还有北魏广平公张蒲的儿子也叫张昭,担任过幽州刺史和平东将军,大小也算是个名人。

  同时期南朝也有位著名的张昭,就是那位父死恸哭呕血,父母皆去闭门十几年不出的大孝子,至于其他不知名的张昭,那就更多了。

  甚至就是本朝,各地叫张昭或者张昭某、张某昭的,都是多不胜数。

  张昭现在有些理解汉宣帝刘病已的苦处了。

  病已这两个字也很常见,他不改名,百姓连生病这个词都不敢提,狱中甚至关满了因为犯了皇帝名讳的百姓。

  于是刘病已只能选择改名刘询,再将因为犯名讳的百姓都释放出狱。

  不过,也不是没有选择硬肛的皇帝,我们的太宗文皇帝李二郎就是硬肛的典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