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498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不得不说,这世间总多有巧合,有时候甚至会巧合的让人不得不相信有天命这回事。

  因为就在陈诲率水军出动的前一天,张昭得到了冯延鲁的蜡丸提醒。

  刚刚下令给了瓜步水军制置使杜论赤心、副使赵延进和侯仁宝,要他们的谨防南唐水军突袭。

  而张昭之所以一看到陈诲的名字,就立刻提醒杜论赤心等人小心,那是因为陈诲此人对于普通人来说很陌生,但是对于张昭来说很熟悉。

  穿越前,张昭认识过一个大佬,就是此人领张昭进入的甲胄和全甲圈,这大佬就是建州人,还姓陈,自称就是陈诲长子陈德诚的后人。

  张昭跟着他一起去过福建南平,还帮着他编纂过南平名人录。

  嗯,所谓南平名人录,实际上就是这位大佬,要把他祖宗陈诲吹捧一番,因为那个名人录中收录了宋代的朱熹和明朝的三杨之一的杨荣。

  是以,张昭还真深入了解过这个人,知道此人极擅水战,与子陈德诚俱为水上悍将,且喜好以舟船为铁骑,搞长途奔袭和突然袭击。

  陈诲此时不过才三十余岁,儿子陈德诚十岁都不到,且刚从建州(福建建瓯)出来,完全想象不到,他会被一千多年后的疑似子孙出卖。

  ……

  周军的军纪那是不用说的,张昭下令严加防范之后,杜论赤心设了前后两座水寨,备了江边细沙石为灭火材料,备了长竹竿为支援。

  还安排了小船二十艘,每日自寅时末就在江面游弋示警。

  结果陈诲以为的周军骄横无所防备,立刻就成了笑话,南唐水军还没靠近就被小船发现,以铜锣示警通知了水寨。

  杜论赤心嗖的一下就从床上爬了起来,他直接就是睡在前寨的,听到锣响就出来指挥防御。

  同时今天轮值的赵延进寅时初就起床,已然冲到了最前线。

  发现周军船队前来,就在陈诲果断顺水放火船的时候,赵延进已经做好了准备。

  由于南唐水军的火船是顺水放的,而且操纵火船的兵士不可能搞自杀式攻击,这就使防守一方有可以操作的空间。

  赵延进在寨门上和寨门旁的大船上,安排数百人手持长竹竿,遇到火船,就用竹竿抵住。

  此时再派早已准备好,装满火油的船只前出,以火引火,让南唐军的火船和周军火船堵在一起烧。

  这就相当于是烧出一道防火带,南唐火船大部分都被堵在水寨在门外烧毁了。

  而水寨中的周军大船虽然还是缩在码头上的,但是杜论赤心已经打造了数十艘可以运载十五到二十人的小船。

  南唐军尚未进攻,杜论赤心就把这些小船放了出来。

  周军只是水军少,但不是没有水军。

  杜论赤心手下的千余水军,本就是在湟水和兰州段黄河的水军,入了中原后,又招募了黄河渔夫扩编,到了长江,也有韩、陈等水边大族的强壮渔夫投靠。

  杜论赤心以本地渔民操船,河西水军持神臂弓、木单弩等射击大船上的南唐军。

  这些小船来去灵活,比陈诲的水军船夫更熟悉这段江面上的水文,一时间,竟然将南唐水军打的不能寸进。

  陈诲见状,一边命令林仁肇兄弟乘大船直冲,一边也放出小船配合少量大船,追捕周军小船。

  林仁肇等猛冲进周军水寨,却见周军以铁索系舟,排山而来,船头举弓弩者林立。

  而且由于周军铁索连船,因此弓弩手可以披甲,而南唐军的弓弩手基本都是单衣。

  猝不及防之下,弓弩对射那是一点便宜都占不到,林仁肇自持悍勇,又知道弓弩对射不过,因此大呼靠近。

  等到双方战船碰撞到一起,林仁肇与兄长林仁翰就各率五百建州锐卒呼啸而上。

  要说这种较为苦寒的地方,那还真是出勇士,一千建州锐卒猛地撞进了以陕州保义军为主的周国新建水军中,把他们杀的连连后退。

  不过很快,林仁肇就发现他打不动了,原来只听一阵战马嘶鸣声传来,张昭亲自率憾山都甲士前来增援了。

  本来水军就不怎么披甲,其实就算披,林仁肇他们这种原王闽牙兵,南唐朝廷也不不会给他们多少甲胄。

  林仁肇当面的是一个雄壮的壮汉,壮汉双手各持一根短矛,矛出如风,没几下就打杀了三四人。

  林仁肇看得出来,这是一个极难对付的对手,他正要扑过去,却听左面一声怒吼,又一个手持大斧的巨汉朝他冲来。

  林仁肇赶紧转换目标,他猛地一个跳跃,落到巨汉身侧,挥刀就刺了过去,巨汉咧嘴一笑,不管不顾的用手中巨斧劈砍而来。

  林仁肇大喜,他有把握在这个巨汉砍中他之前,刺穿巨汉的腰肾。

  不过刺是刺出去了,却听得当的一声,手中长刀,竟然不能再进。

  林仁肇立刻明白,巨汉身上穿的白乎乎的奇怪玩意是内甲,来不及多想,因为巨汉的巨斧已经劈到,林仁肇爆喝一声,用右手的铁盾,硬抗了一下。

  可是巨汉的力道绝大,哪怕是素来认为自己又勇力的林仁肇,也禁不住这一击,他惨叫一声张大嘴巴,卸掉了一部分冲击力。

  同时用脚猛蹬在巨汉腿上,借着冲击力奋力一滑,脱开了巨汉的攻击范围。

  但他还没站起来,又是一将手持长枪跟到了,此人枪法极好,枪尖如影随形,一直不离林仁肇的要害,林仁肇始终无法摆脱。

  此时此刻,这位自负勇悍的林虎子,终于有了一丝惧意。

  他兄长林仁翰见林仁肇陷入重围,刚想过来救,只见人群中再奔来一个手持双鞭的矮个子壮汉。

  林仁翰身手远不如林仁肇,只有几个照面,就被这个双鞭汉子打的口吐鲜血。

  林仁肇眼睛都红了,他拼死往兄长那边跑去,但四将一起赶到,林仁肇左跑右跳,最后也被一鞭击中后背,口吐鲜血栽倒在地。

  “有点本事,吃了某家一斧,还能跟没事人一样!”蛮熊看着那个都快被他砍破的铁盾笑道。

  顿珠则抢上前去,撕开了林仁肇的上衣,果然一声花花绿绿的猛虎纹身,看着就好看,顿时咧嘴一笑。

  “果是圣人说的建州林虎子。”

  十七岁的林仁肇不知道这些人要干什么,顿觉万分屈辱,被按在地上的他大声怒吼。

  “杀了我!你们杀了我啊!”

  这位后世名将,此刻还粉粉嫩嫩的,属于初出茅庐。

  那边王通信将他兄长林仁翰也拖了过来,嘿嘿笑着说道:“你吼那么大声干什么?

  能败在我们兄弟手下,是你的荣幸。”

  王通信还真没说错,作为张圣人的贴身四猛将,蛮熊、顿珠、王通信、琼热多金,确实好久没有一起出手了。

  这边林家兄弟被俘,南唐水军立刻就惊恐得做鸟兽散。

  不过水寨外面,南唐水军小船开始凭借人数占了上风,却不防周军边打边撤,把他们吸引到了岸边。

  原来张昭在这里埋伏了大量的投石机,连旋风炮都有上百架。

  南唐水军一靠近江边行动迟缓,立刻就被上百架投石机一起轰击。

  当场被砸毁十余艘小船,大船上水手被砸死数十人,只能仓皇撤离。

  双方战至天明,陈诲见前锋林仁肇等几乎全军覆没,无奈只能下令撤退。

  张昭也阻止了杜论赤心等人要求追击的请求,因为陈诲虽然退走,但主力尚在,秩序井然。

  若是到了江面上,以自己水军的能力,恐怕还是敌不过的。

  ……

  此一战,南唐水军损失林仁翰、林仁肇兄弟以下将官十数名,折损精锐水军上千,大小战船数十艘。

  战果只烧到了周国水军外寨的一小部分,突袭打成这样,可以说是非常失败了。

  当日上午,得到消息的李璟惊恐万分,他赶紧下令抓捕枢密使陈觉。

  陈觉也正准备坐小船逃回抚州等地,刚出帅帐就被锁拿,朱匡业、朱令赟父子和陈诲等,也一同被抓捕。

  李璟任命老臣潘承佑为安抚使,防止大军因为主帅被捕而哗变,一面召集大臣商议。

  张昭则大怒的驱逐了南唐留在江北联络的官员,立刻开始准备向西进攻和州等地。

  这一战,实际上是相当凶险的,要不是张昭得了冯延鲁的密报,又开了穿透时间迷雾的外挂,那就要被人得手了。

  第二日,李璟再派冯延鲁为使过江请罪,张昭当着冯延鲁和南唐使臣的面,愤怒的咆哮一定要攻破江宁。

  随后他派出使者,让驻守宋州的高怀德和驻守徐州的马鹞子,各抽两千精兵南下。

  又命令驻守关中的刘再升,抽调关中精兵三千南下支援。

  冯延鲁还想说什么,不过这次张昭没给他面子,而是当即命令赵普持节出使南平。

  张圣人知道跟随冯延鲁来的人一定有李璟心腹假扮的,故意当着他们的面说道。

  “尔主觉得我大周没有水军是吧!赵普,你去江陵告诉南平王高从诲,朕赦免他的不敬之罪,让他立刻起南平举国水师东下,打破武昌,朕就册封他为鄂王。

  王九郎持节往长沙府,命楚王马希范,立刻起楚国水师南下。”

  听到张昭的安排,南唐使者惊恐不已,这是两败俱伤的搞法啊!

  看来周国天子是真的怒了,连冯延鲁都不敢再停留,只能赶紧回江宁去报告。

  一等南唐使者一走,张昭立刻让人在瓜步到仪征遍插旗帜以为疑兵,自己则再率一万大军往西。

  看来,不让李璟绝望,他是不会乖乖听话当儿皇帝的。

  而张昭要去的地方,就是和州的采石矶!

第五百七十三章 此乃仁义之师

  很多人印象中,采石矶就在南京的正面。

  但其实不是,采石矶在南京段长江往上大约四五十里处。

  而且各朝代的采石矶具体位置,还略有一点点的差距。

  采石矶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这一段的长江,可以说是最好横渡的地方。

  奔流的江水在这一段被江心洲阻隔,形成了一个类似直角的流向。

  水流在此处撞到岸边后,从东进变为北上,流速一下就缓和了起来。

  而且由于江心洲的存在,导致长江被一分为二,而且这个江心洲,极为靠近右岸,差不多只有五百米左右的江面。

  加上江心洲由于地质偏软的缘故,又无法修建城寨,导致无法防守。

  所以一旦被攻击,江右的防守方,直接就从拥有长江天险变成了只有五百米的防守江面。

  这就已经够防守方头疼的了,但不巧的是,由于长江在这里改了一下流向,千百年来不断冲刷,还形成了一个宽阔的平原。

  简直就像是给登陆兵马,专门修建的登陆场一样。

  这千百年来,采石矶就成了攻打江南最喜欢的登陆点。

  北宋灭南唐,就是在采石矶登陆的,几百年后也是海陵王送上大礼包,助虞允文千古留名的地方。

  不过此时的渡江环境,还远没有完颜亮时期那么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