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432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六月二十七,张昭率精锐步骑一万人进入洛阳,洛阳城万人空巷都来迎接。

  张昭当众宣布洛阳畿内九县三年免征,还调拨军粮一千石救济洛阳灾民。

  所有被契丹人抢走的财货,被掳掠的家人悉数放回,军队一分不取。

  十余年内经历了三次大劫难的洛阳百姓,终于看到了希望,各地百姓欢声雷动,奔走相告。

  已经逃到邙山、崤山、熊耳山上的百姓纷纷下山回家。

  随后,张昭在洛阳数万百姓的见证下,前往后唐皇城外的家庙,带着李从益祭祀了后唐庄宗、明宗和追封的武皇帝李克用。

  于是洛阳民心归附,他们自发帮助修缮洛阳城,充当大军民夫。

  特别是金墉城的修缮,洛阳人男女老少齐上阵,只用两天时间,就将金墉城修缮一新,至少是能勉强当一座要塞来用了。

  摆好阵势之后,张昭在洛阳后唐皇宫再次召开了军事大会。

  元从派的阎晋、马鹞子、马杀才、白从信、氾全、氾顺、蛮熊、顿珠、琼热多金、王通信、罗玉儿。

  东归派的郭天策、李若泰、赵存义、尔朱景、薛守礼、郭广成、鲁三郎。

  老归义军派的罗通达、慕容信长、李存惠、陈廷骁。

  凉兰六谷派的沈念般、折逋嘉施、杜论赤心、崔虎心、岳骚奴、王廷翰、章西豹。

  晋国来投的张希崇、和凝、范质、薛居正、赵晖、赵匡赞、赵延进、侯仁宝、武行德、冯晖之子冯继勋、赵匡胤、慕容延钊、王审琦。

  以及自己来投的黄英达、折德愿等人都在参会。

  可以说,张昭这个雍国八成的人才都在此地,要是光哥能把他们团灭,雍国也就彻底完蛋了。

  之所以要召开军使大会,是因为张昭自陕州出发前,制定的抢占汜水关,然后据城阻击契丹人的计划又没有达成。

  虽然洛阳城打下来了,但由于耶律德光调兵遣将的速度也很快速和坚决,慕容信长被高松所部牵制,未能继续东进占领汜水关,所以计划必须要更改。

  “大王,臣认为,现在既然大军已到,只要紧守河阳桥头,就能把高松所部堵在黄河边。

  大军应该立刻向前,攻下偃师城,在汜水和伊洛河之间的广袤平原,与契丹人展开决战。”

  慕容信长心里有点不舒服,也有点羞愧,因为这次最大的问题就是他没能成功抢占汜水关。

  所以历来爱出奇的慕容信长,竟然第一次提议打堂堂之战。

  张昭还未表态,阎晋却淡淡一笑,这位素来喜欢打堂堂之阵的持重之将,却想打一回出奇之战,他指着地图,对张昭说道。

  “高松所部占据了中潬城,看着像是刺入我军腰肋的一把长匕,但也能看做契丹人把他们的命根子,捏到了我们手中。

  若是中潬城被我军攻下,然后顺流而下毁了白马津的浮桥,契丹人就只能被困于河南之地。

  所以他们主力绝不可能在汜水关等着,必定会东进到偃师一带,与中潬桥的高松形成互为守望的态势。”

  张昭缓缓点了点头,“承节是想干脆将契丹人放过来,我们就在洛阳到偃师城一带,与契丹人决战?”

  阎晋点了点头,“偃师城背靠邙山,与中潬城只有不到四十里的距离,易守难攻,是契丹人梦寐以求的绝佳之地。

  他们一定会来,但只要他们来了,就是他们的末日。”

  说着,阎晋在地图以南重重点了点,“契丹人一到偃师城,我军主动求战,吸引他们全部注意力后。

  大王可命一支精锐绕过缑氏,切断缑氏东北,偃师以东伊洛河上的孝义桥,把契丹人彻底包围在偃师城和邙山上。

  他们补给被断,数万大军坐困愁城,立刻就会陷入死地,就让伊洛河,变成契丹人的滹沱河!”

  张昭知道阎晋为什么会选择出奇了,因为金墉城一战证明,契丹人所谓的铁骑,战斗力要低于张昭的雍凉铁骑。

  这样的颠倒之下,契丹人反而变成了辽晋大战中,没有多少骑兵的晋国一方。

  这样张昭就可以利用骑兵优势,主动出奇,切断契丹人归路。

  在哪打?什么时候打?打多久?都不在契丹人手中,而是掌握在雍凉铁骑手里了。

  “大王,臣支持阎总兵的想法。”赵匡赞立刻站出来赞成。

  “辽主现在是抛弃了辎重和大量晋国降军,才得以快速抢占汜水关的。

  若我们把他们放到偃师城来,就算切不断孝义桥,也能拉长他们的补给。

  而且掌握辽军补给的,都是晋国降将和降兵,辽主耶律德光对他们可不好,这是因为要和咱们大战了,才勒索各大佛寺来给他们放了赏。

  这些人对辽主别说效忠,暗中甚至还有怨恨,臣愿意与侯留后、赵留后一起,绕到彼处,招降他们,这样辽军辎重尽失,全军尽墨就在眼前了。”

  “大王,臣也愿意出面,随军前去,符彦卿、安审琦、王周、药元福诸将并非真心投靠,只是为情势逼迫而已。

  大王若能手书制令,赦免他们的罪过,他们必定愿意弃暗投明。”

  一看确实可行,和凝直接跳了出来,以他后晋宰辅大臣的身份,招揽符彦卿等人,可以说易如反掌。

  “好!”张昭大喜,“那就把契丹人放到偃师城一带来,咱们给他们来个四面合围。”

第五百零九章 旱地行舟

  耶律德光倒是没有张昭想的那么急迫,因为此时的形势,并不说对于张昭一方单纯有利,对耶律德光来说,也差不多。

  在控制了荥阳、巩县和偃师以后,契丹人已经打破了洛阳八关之一的旋门关。

  对于雍凉军而言,洛阳的形胜之地已经完全失效,辽军现在也已经在洛阳盆地之中了。

  而且耶律德光对高松的军事能力十分信任,光哥知道,高松是他为数不多可以完全放心的悍将。

  换个人的话,金墉城外被打了个十比一,很可能就已经被慕容信长给吃掉了,高松仍然能保住大部分的主力,这就是能力。

  而且高松还写了一封密信,通过小船顺黄河直下,呈报给了耶律德光,这是高松对于金墉城下惨痛失利的教训总结。

  高松在信中总结了雍凉铁骑的三个优点。

  一是多角弓弩,这使得在初次碰撞的时候,雍凉骑兵的远程打击力非常恐怖。

  第二是战马的爆发速度非常惊人,特别是具装甲骑的冲击速度,远在契丹铁骑之上。

  重甲对冲的话,契丹甲骑在冲锋速度方面,往往会很吃亏。

  第三就是战法有别以往,雍军的重骑兵采用了骑墙冲锋的攻击模式,在人马密集的时候,造成的杀伤力,是非常恐怖的。

  而高松也提出了应对的办法,他建议耶律德光采取更加倾向与阻卜人的作战习惯。

  既草原骑兵常见的狼群战法,以游走骚扰为主,不寻求主动上去近战。

  对付骑墙冲锋的重骑兵,高松则建议遇到重骑兵的时候,一定尽量要避免直接对决,先打击重骑兵周围的辅助兵种。

  比如他自己的这次失败,高松认为,关键点就在于契丹骑兵,被雍凉的骠骑兵给驱赶到了一起,然后反复被具装骁骑兵冲击,进而造成了大量的损失。

  高松更看出这种战法唯一的缺点,那就是冲锋的重骑兵虽然威力绝大,但很依赖于其他兵种之间互相的配合,至少比起传统重骑兵,更需要整体协作。

  至于雍凉铁骑多角弓弩的优势,高松没说,因为这种纯粹就是装备上的优势,基本无解。

  除非耶律德光也能马上拿出几千把角弓弩,然后让士兵们快速练熟。

  收到了高松的呈报,耶律德光心里就大概有了个底,而且通过高松的战术分析,他也大概分析出了雍凉军目前的套路。

  即想把辽军引到偃师城所在的洛阳盆地中,利用并不宽阔的洛阳盆地,让加速快,战法先进的铁骑,反复冲杀辽军骑兵。

  呃……

  也不能说不对,张昭确实有这个意思,但不是主因。

  耶律德光属于歪打正着,猜错了原因,但结果正确。

  于是,光哥除了在偃师城摆了耶律颇德一万骑兵以外,大军仍然在巩县按兵不动,绝不跨过孝义桥,就是不进入张昭的伏击圈。

  这就把张昭给郁闷坏了,耶律德光的想法,应该是要等到后续大军和辎重到齐之后,才有可能西进,或者说,他想要张昭主动出击。

  但张昭也挺为难,他要是主动出击,由于在黄河南岸缺少可靠港口的原因,转运压力也是很大的。

  中潬城和河阳的契丹人还有高松八千多骑兵,为了防止被这些骑兵袭扰后方和粮道,张昭至少也要摆一万骑兵留守才行,怎么看都不划算。

  正在头疼间,赵弘殷、赵匡胤父子齐齐到来,这两父子就是洛阳本地人,所以被张昭派出去打探军情去了。

  赵弘殷满脸风尘,见到张昭赶紧把手一拱说道:“大王,末将已经查清楚,契丹人果然留了一手,他们经常自中潬城往巩县发小船通报情况。

  另外孟津关早已破败,无法阻挡辽国游奕军,契丹人甚至能通过此关,到大河边亲自来窥视中潬城的情况。”

  好家伙,张昭就说耶律德光一直不着急呢,感情是他的封锁还不够严密。

  原来在黄河与邙山和偃师之间,是一个三字型的地理格局。

  黄河是最上面的的一横,邙山在最中间,山南则是偃师。

  而在邙山和黄河之间,还有一条挺狭窄的通道,这就是汉代孟津关的所在。

  这高松不但可以通过黄河小船给耶律德光送呈报,契丹的斥候还可以通过孟津关抵近侦查,亲眼验证中潬城是否有危险。

  有了这样方便的获取信息途径,耶律德光当然可以不慌不忙。

  “诸卿有什么好建议的?特别是河阳军与洛阳之民,熟悉地理,只要有好的建议,统统重赏!”

  张昭听完报告,和颜瑞色的问起了正在被他接见的河阳军上下军校,这种事情,当然是他们这些地头蛇最为擅长。

  众军校交头接耳一番,一个军校站了出来,“大王若能给仆二百贯赏钱,仆倒是有一策!”

  张昭一点也不奇怪,五代牙兵军校,管你什么皇帝、大王,说话就是这么直接,有钱就好办事,没钱就一边去。

  “汝且说来,若是有用,莫说二百贯,就是三百贯也不多。”

  军校搔了搔头,嘿嘿一笑,“仆自幼在大河边长大,家中多有大河船工,虽然被契丹人杀了不少,但还是有些人在。

  河阳军原本也有数百水军健儿,现在多少还能找到几十人。

  大王要信得过仆,仆就可以把他们召集起来,去拦截契丹人的通信小船。”

  张昭眼前一亮,这倒是个办法,不过他还个有疑问。

  “人有了,但大河上的船,早就被契丹人搜刮一空,你等在何处有船?”

  “这个容易,咱们顺河而下多有战船,不如征发民夫,拖到下游就是。”这是赵匡胤的提议。

  也对!张昭一点头,旱地行舟,那不也是新朝雅政嘛!兆头挺不错的。

  “大王还可以让人修复孟津关,一个可以阻止契丹游骑渗透进来,二来就算大河上有漏网之船,也可以沿河追杀,不让他们靠岸。”

  赵匡胤继续建议,张昭更加满意了,“那某就任命尔父赵弘殷为孟津关镇遏使,汝为副使,全权负责控扼孟津关,以及拦截大河上契丹信船的事情。”

  说干就干,张昭一边让赵弘殷、赵匡胤父子封锁孟津关,一边让他们招募黄河船工、渔夫。

  更征发民夫两千余人行新朝雅政,来个旱地行舟。

  同时,张昭也准备给高松一点厉害瞧瞧,因为对付中潬城的办法,也不是完全没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