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423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赵金吾莫怪,某家习惯了,没几个知根知底的护卫,总是觉得不安生。”

  张琏本想赵匡赞在这,还是小小的解释一下,但赵匡赞立刻就抓住了话头。

  “不想张指挥也是同道中人,某自幼都是有忠心家人护卫的,没有的话,也还真不习惯。去!把仙翁给某传进来。”

  坐在赵匡赞下首的一个书记官接口笑道:“大郎君怎的忘记了,仙翁在城外督促修筑砦堡去了,不在此处。”

  “啊呀!这倒是我忘记了。”赵匡赞好像是才想起来一样,他把筷子一放。

  “那就传慕容二郎他们进来,也让张指挥看看,咱卢龙军也是有好汉子的。”

  赵匡赞摆出了一副权三代好胜的嘴脸,张琏在心里暗暗鄙视了一下,嘴里却在说。

  “久闻燕王麾下豪杰之士多如牛毛,仆早就见识过了,定然不是我彰国军能比的。”

  不过说是如此说,张琏倒也没有特别阻止,因为他对于赵匡赞根本就没多少戒心,对于侯仁宝邀请时的戒备,其实都是出于谨慎而不是戒心。

  加上水城内外都是彰国军的士兵,张琏也不认为赵匡赞能搞出什么事来。

  一阵脚步声传来,丝毫没意识到危险的张琏往门口看去,顿时就有些不淡定了。

  因为进来的三人,气质上、举手投足间,是在太有压迫感了。

  领头一人,姿容俊美,双臂猿长,走起路来龙行虎步,怎么看都不像是个下人,宛若常山赵子龙在世。

  左边稍后一人,身材矮壮,两条腿跟两根铁柱一样,挺胸凸肚,双手如同鹰爪,身上飘散的血腥味,几乎都能看得见了。

  这人一看,就极为擅长着重甲,手持铁锤大斧这种凶猛的近战兵器冲杀。加上这圆乎乎的身材,起码能断断续续鏖战几个时辰。

  这样的猛士,就是在皮室军中,也是极为稀少的精锐。

  而右边一个身长快七尺大汉,神情有些阴郁,眼神中的光芒似乎总是在往内收敛。

  走路的时候,肩背一直在朝着右边微微歪斜,这是常年将长枪投矛背在背上,才特有的习惯。

  此人步伐很慢,但跨一步远比常人要长,配合着有些阴冷的气质,可以想象,他要是出枪的话,一定是又快又阴狠,若是在马上,那就更是让人防不胜防的骁将。

  作为一个武艺不错的行家,张琏几乎在一瞬间,就感觉到这三人的危险性。

  他心里不禁有个疑问,就算是燕王父子权威再高,怎么养得起如此有些可怕的军将?

  “且上去拜见张指挥使,日后要共同抗敌,还要多仰仗张指挥呢。”

  赵匡赞笑着说道,刚进来的慕容信长三人叉手应喏,随后往张琏那边走去。

  张琏强忍着想要跳起来逃跑的冲动,脸上的笑容都有些尴尬了。

  “听闻指挥使是我北朝汉人中的英豪,某且敬指挥使一碗酒。”

  慕容信长说着,提着一个酒瓮,也不管张琏如何,径直就带着王通信和琼热多金往前走来。

  张琏也不好叫慕容信长不要过来,只好他自己也站了起来,这样多少能有点防备。

  张琏身后甲士就是他的从弟,看出来气氛不太对,立刻把手按在刀柄上,厉声大喝道。

  “若要吃酒,一人过来就行,哪有三人一起来的?”

  琼热多金闻言,眉头稍稍往上一抬,如同锁定猎物的毒蛇般看向了这个张琏的从弟,嘴里嘿嘿一笑。

  “你这话好无道理,是看不起某兄弟吗?”

  王通信性格更为火爆,他戟指大骂,“瞎眼的贼胡,某家亲来敬酒是你天大的福气,还敢多言语。”

  骂完,两人就提着酒瓮上前去了,看上去好像是要打架一般。

  张琏虽然脸都给气青了,但看见两人没着甲,手里腰间也没有武器,是以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还想强忍着怒气来劝说一句。

  结果不曾想,‘嘭’的一声巨响,张琏之觉得有些脑袋一疼,随即有些头晕眼花,酒水从头到尾,浇了他一身。

  原来慕容信长已经趁着靠近了张琏的机会,直接把头上的酒瓮砸到了张琏的头上。

  “动手!”赵匡赞大喝一声,从衣袍内取出两个短柄锤,飞步扔向王通信和琼热多金。

  两人几乎同时把酒瓮扔向了对面的甲士,然后回身一步就将铁锤拿到了手中。

  对面两个甲士刚刚避开酒瓮,二人就扑了上去。

  琼热多金身材高壮,一个飞步就跨到了对面甲士身前,甲士还没拔出腰间横刀,琼热多金的铁锤就先到了。

  五六斤的铁锤在他手里就跟充气的一样,一锤比一锤快,锤锤都往对方头上招呼。

  可怜这个甲士,虽然穿了甲,但是总不可能在这种场合戴兜鍪吧,他脑袋上只有一个皮盔,结果被打的鲜血直流,不一会就踉踉跄跄的倒下了。

  而面对王通信的这个甲士更惨,王通信本就擅长近身用斧锤肉搏,他左手如爪,擒住甲士要去拔腰间横刀的右手,右手抡起铁锤,猛地砸到了甲士的胸口。

  只听得一声惨叫,甲士嘴里鲜血狂喷,王通信力道绝大,竟然一锤就将这个甲士胸口给砸凹了进去,若不是有一层扎甲护身,恐怕肋骨都断了。

  不过即便如此,这个甲士也不好受,他被王通信按倒在了地上,一锤接着一锤,哪怕身着扎甲,也挨不了几锤的。

  当然,最激烈搏杀,来自慕容信长那边。

  张琏素有武力,挨了一酒瓮之后,立刻就清醒了过来,他一脚踹翻身前的扳足案之后,抢先把腰间的短横刀拔了出来。

  可是慕容信长比他动作更快,张琏短横刀出鞘,慕容信长就已经贴近了,短横刀虽然有个短字,那也是相对来说的。

  与之相比,慕容信长手中的长匕首那才叫短,张琏不断往后跳跃纵横,想要拉开距离,但都被慕容信长迅速靠近。

  两人都未着甲,几次交手下来,张琏的短横刀没有发挥出来优势,反倒被贴近的慕容信长刺中了四五下,鲜血淅淅沥沥的洒了一地。

  搏杀之间,王通信砸死了他身下的甲士,这是张琏的从弟,惨叫声影响了张琏,他一慌,就想往门口跑去,结果被慕容信长抓住时机,就给按倒了。

  好大儿用膝盖压住张琏的短横刀,双手握住长匕首,就往张琏的咽喉刺去,张琏毫无办法,只能用双手来阻止慕容信长。

  可是两人的力气本来就有些悬殊,慕容信长还可以用身体的力量往下压,强弱立刻就显现了出来。

  两人纠缠了十几息,在张琏绝望的惨叫声中,长匕首慢慢的插入了他的喉咙。

  紧接着这位张指挥使,突然就像失去了所有力气般,双手猛地捂住喉咙,嘴里开始涌出血沫。

  鼻孔用尽全力的呼吸也无多少气息进去,已然命不久矣。

  而就在他们三人杀掉张琏及两个甲士的同时,赵匡赞和侯仁宝带着从人就从饮宴场所杀了出去,连他们两个的书记官,都提着长剑嗷嗷叫着跟着冲杀。

  水城中的护国军士兵也立刻从各处抽刀杀出,蒲州城赵匡赞的卢龙军和二百憾山都甲士,也立刻从蒲州城奔向水城。

  慕容信长拿过张琏的短横刀,招呼着王通信和琼热多金,往水城西门跑去。

  西门的彰国军士兵茫然不知所措,还没反应过来,慕容信长等人就杀到。

  王通信狂吼一声,以蛮力抗开了水城大门,外面的憾山都甲士蜂拥而入。

  战斗直接就没了悬念。

第五百章 耶律德光要灭佛

  ‘啜里只妄称皇帝,尧骨狂悖更甚。’

  当耶律德光读到这几句的时候,只觉得一股怒火直冲天灵盖,狂怒的火焰,烧的他脑海里嗡嗡作响。

  光哥一把就掀翻了胡床上的案几,桌上文书散落的满地都是。

  “张昭!河西小儿!吾必杀汝!”

  耶律德光之所以这么愤怒,是因为这深深刺痛了我光哥的心。

  啜里只是他父亲耶律阿保机的契丹名字,尧骨则是他的名字。

  其实耶律阿保机现在应该被称为耶律亿,不过这个名字跟耶律阿保机自身关系不大,因为这是耶律德光给耶律阿保机起的汉名。

  呃……,这大唐五代的孝子就是多,儿子给父亲起名字,离谱。

  而耶律德光之所以会这么做,那就是因为他仰慕汉家文化。

  这位可是读着尚书、中庸与五经长大的,内心深处,其实是有深深民族自卑感的。

  所以他给父亲起名为耶律亿,给自己起名为耶律德光,这样听起来,是不是就不像是个胡人,而像是个唐人了?

  而且他不单给父亲起了个汉名,还把契丹后族定为萧姓,更把母亲述律平娘家,这支相对汉化的回鹘人,杜撰为隋炀帝萧皇后留在草原族人的后裔。

  其实,倒也不是完全杜撰,述律平的家族,一直有这个传说来着,但真伪已经不可考,耶律德光为了弥补自己的民族自卑感,于是借机才大肆让人编撰。

  以上种种,足以说明耶律德光对于自己的民族身份,是有多么的敏感。

  他当年会答应石敬瑭出兵,除了能得到燕云十六州以外,靠册封中原天子把自己与汉文化联系起来,也未尝不是重要的原因。

  现在张昭毫不留情的称耶律阿保机为啜里只,耶律德光为尧骨,怎么能不深深刺痛他的内心。

  什么样的人是表面兄弟?耶律德格和张昭,啊!不对!他两这样的,表面兄弟都算不上了。

  在杀虎口约为兄弟之后,只有前年断腕太后述律平的生辰,凉国派人去恭贺了一下。

  那还是张昭要攻打高昌,收服黠戛斯人,害怕契丹横插一杠子,才派遣了使者的。

  其后张昭嫡母奉天王太后生辰,契丹也就打发了一个从六品的小官前来,两国关系就迅速降温。

  第二年述律平的生辰,张昭也同样派了个礼部小官前去。

  现在终于到了极尽挖苦的时候了。

  耶律德光在狂吼,但下方的冯道和李崧,脑海里却不断回想过的,是另一句话。

  那就是这句‘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

  怎么说呢,此时的人,看待华夷的态度,跟宋明特别是大明以后,态度是完全不同的。

  在宋代以前,汉民族对外的风气,是逐步趋于开放,到大唐达到顶峰的。

  这之前,也有胡人南下,但刘渊入了中原要以刘家外孙身份自居,还连蜀汉后主刘禅都要祭祀起来,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宁愿扯着自己的蛋,那也要南下汉化。

  汉末五胡乱华,汉人确实遭了殃,但胡人底层过得也就那样,并未高人一等。

  掌握了生产资料的番汉大族,他们互相学习,合二为一,才是那个时代的赢家。

  这之前的胡人,你说他是胡人,他勉强可以忍,你说他不是唐儿,那可是要跳起来要跟你拼命的。

  所以才会有契苾何力、白孝德、尉迟胜、李克用这种狂热的皈依者。

  此时汉人,也对胡人汉化,持一种略偏欢迎态度。

  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靖康年帝姬沦为营妓,没经历过崖山十万人被迫蹈海,也没经历过元代的民族压迫,更没有经历过满清的剃发易服。

  所以他们对于耶律德光入主中原,有那么一点抗拒,但这个根源大多是源于耶律德光纵容契丹人打草谷引起的,而不是因为耶律德光是契丹人。

  在他们看来,不管什么胡人,进了中原,迟早也会被汉化。

  而张昭这篇檄文,那是昔年经历过两宋相继被外族灭亡,河西陇右辽东几百年不为汉家所有,汉人一度被视为软弱的懦夫后,发出的振聋发聩呼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