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418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让他觉得,反正不久他就能得到至少半个关中,如此才会放心提供粮食,以求我们早日出关与契丹人拼命。不过……”

  王九郎迟疑了一下,“大王,若是要让蜀中粮食运到关中,以目前的道路,转运的效率太低了,我猜蜀国可能会提出扩宽栈道或者疏通斜谷水以运粮。”

  张昭冷笑一声,王九郎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这其实也是张昭断定孟昶会同意运粮的一大原因,那就是蜀国可以借机疏通入关中的道路,以后方便他们运兵入关中。

  “孟昶小儿,长于深宫之中,哪知世事险恶。

  蜀中无良马,骑兵还不如吴唐,孟蜀精兵,大多出自夔(奉节)、万、黔(黔江)、合(合川)泸、戎(宜宾)、巴(巴中)诸州,乃是最好的山地兵,惜乎不习骑战。

  孟昶要敢来,就把他放进关中平原,让他们尝尝西凉铁骑的厉害。

  就这么办,你上去写一个条陈上来,把各种可能的情况都事先预估一下。

  吾也会让太医院判韩七娘子配合你,还是走韩保升的路子,摸清孟昶脾气后,对症下药。”

  话说到这,张昭看了门外正在为大军出征熬制解暑汤药的太医院随军医士们一眼。

  韩七娘子这条线作用还不小,她兄长韩保升不但是名医,还是孟昶的宠臣。

  ……

  就在张昭开始整顿关中,自封雍王,准备出兵中原,与契丹人一决雌雄的时候。

  契丹国主,我张天王的的义兄耶律德光,也在东京开封府正式立国了。

  当然,由于耶律德光前期为了让赵延寿和杜重威卖命,忽悠过这两人,都允诺过让他们当中原天子,所以耶律德光也不好直接说自己当,于是他耍了一个小心眼。

  四月初一,耶律德光以中原皇帝的仪仗在大宁宫崇元殿,接受群臣朝贺。

  天下节度使中,除了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徐州武宁军节度使虎刺勒,襄阳防御使焦继勋以外,连安审琦、高行周、符彦卿等,都亲自到东京朝拜。

  三拜完毕,耶律德光突然提出中原无主,当立皇帝以安天下,让众臣推戴。

  注意,我光哥在这里耍了个心眼,他说的是立皇帝,可不是立天子。

  这两个词虽然意思差不多,但在这时候来说,可是有区别的。

  最大的区别就是,他耶律德光可是称皇帝的,但石敬瑭在与契丹外交来往中,从来就没称自己为皇帝过,而是一直称中原天子。

  这么一来,耶律德光立于崇元殿宝座之上,让群臣推戴皇帝,谁还敢推戴赵延寿和杜重威?

  不要命了是吧?就连赵延寿本人,也顿时脸色惨白了起来。

  果然,群臣一致推戴,请耶律德光登皇帝位。

  耶律德光大喜,欣然接受了胡汉官员的一致推戴。

  钦天监测得四日后就是良辰吉日,光哥遂下令各官准备登基礼仪。

  四月初五耶律德光戴通天冠、着绛纱袍,登东京皇宫正殿,接受胡汉百官朝贺。

  宣布大赦在辽晋大战中,抵抗过契丹的晋国文武,并下诏改契丹国号为大辽,改会同八年为大同元年。

  并大封臣子,以张砺为平章事,李崧为枢密使,冯道为太傅,刘昫为翰林学士,冯玉为太子太保。

  还把中京临潢府搬到了镇州,开始以中原皇帝自居。

  不过,耶律德光这个中原皇帝并不好当。

  因为在他入中原前,晋国河南、河北已经遭遇了两年的水旱蝗三灾加上人祸,东京开封府的存粮,竟然只有不到一万石。

  这就麻烦了,不算投降的晋军,契丹人自己都有七万余军队。

  而且按照契丹人的习惯,他们出征从来就不带军粮,也没有军饷的。

  耶律德光本来还想装一下仁君,但是没有军粮,加上他这次鼓动契丹各部南下时,就承诺了以中原财富犒赏诸军,若是不兑现的话,恐怕就压不住了。

  于是我光哥不装了,摊牌了,我契丹老爷,就是来打你们这些南朝蛮子草谷的。

  他下令扣住后晋诸镇节度使不放他们回地方,而派契丹将领豪酋率兵到各州。

  这可是打草谷,是无差别的直接劫掠,比起石重贵派人到各州督促钱粮,残暴了十倍都不止。

  河南河北诸州,顿时陷入了契丹人带来的大恐怖中,不管是官绅大族还是平头百姓,都无差别的被契丹人劫掠杀戮。

  甚至到东京开封府朝拜的各镇节度使都不能避免,连杜重威、李守贞这样的‘大功臣’,都被勒令必须交一万贯的朝贺钱。

  一时间,中原之民,从最上面的冯道等宰相和各镇节帅到最底层的平民,才真正见识到了,什么叫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第四百九十五章 汉奸该有的待遇

  赵延寿在行动,他找到了枢密使李崧,要求他向耶律德光进言,立他为太子。

  呃!之所以会有如此离谱的想法,是因为赵延寿已经输麻了。

  当年赵德均、赵延寿父子归契丹之前,已经是盘踞幽州的大军阀了,有卢龙军上下数千牙兵牙将簇拥,实力不弱。

  其后,赵德均在与石敬瑭比谁无耻的竞赛中,棋差一着,败下阵来。

  这倒不是赵德均不够无耻,而是被现实缚住了手脚。

  因为按辈分,石敬瑭确实是耶律德光侄子辈,但赵德均是耶律德光的平辈。

  石敬瑭可以无耻的称小他十几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皇,但赵德均实在是有点叫不出来,于是最后在郁闷中,死于塞外草原。

  不过赵德均死了之后,卢龙军还有数千人在,他们为了在契丹求条活路,选择了继续追随赵延寿。

  耶律德光也需要赵延寿这样的人帮他稳定幽州的形势,加上赵延寿长得帅气,又很会来事,于是封赵延寿为燕王,对他日益亲近。

  等到石重贵与契丹反目,赵延寿心里就有了期盼,希望能想石敬瑭一样,被耶律德光册封为中原天子,追随他的卢龙军上下,也是以这个为目标的。

  所以,在契丹三次南下之中,特别是前两次南下,赵延寿的卢龙军次次冲在最前面,承受的损失,比一般的契丹人都大。

  耶律德光也承诺过,入了中原就让赵延寿为天子,可到了现在,天子耶律德光自己做了。

  赵延寿损兵折将什么也没得到,下面的人早就压不住了。

  卢龙军数千军人背后就是几千户人家,他们家家戴孝,户户举哀,什么也没得到,怨气颇大。

  赵延寿拿不到中原天子之位,就没有足够的利益去安抚他们。

  那么不用其他人,只是这些牙兵牙将,就能把赵延寿给处理了。

  要知道卢龙军也是五代牙兵,杀节度使,他们也是有传统的,所以赵延寿只能无耻到底了。

  他倒不是真的想当耶律德光的太子,因为那是不可能。

  他这是表态,主动要求去当耶律德光的儿子,是希望耶律德光能把南朝军国大事,都委托给他,变相当个中原天子也行。

  而赵延寿找上李崧,也是有道理的。

  因为当时后晋降兵数万人跟着契丹人南下,而契丹人自己都没多少粮食,自然也没多少粮食给后晋降兵吃,大多数降兵几乎是半饥饿状态中跟着南下的。

  渡过黄河的时候,耶律德光见后晋兵将数万,延绵数里不绝,怨声载道。

  他害怕这些兵将叛变,竟然想把这些后晋兵将,全部溺死在黄河中。

  最后还是赵延寿苦劝之下,耶律德光才没有行这长平旧事。

  虽然赵延寿的本意,是把这些后晋降兵当成了他的兵马,想要施恩给他们,得到他们的支持。

  但在客观上,赵延寿还是保全了这几万人的性命。

  李崧当时则是枢密使,更有子侄在军中,所以李崧欠了赵延寿一份大人情,只能硬着头皮,去帮忙在耶律德光面前分说。

  赵匡赞冷眼看着父亲赵延寿的神操作,忍不住就开口了。

  “大人活汉军数万,有大恩德在,但正因如此,皇帝才会对你愈加防备。

  现在父亲又让枢密使去劝说,岂不是火上浇油,让皇帝更心生忌惮?”

  赵延寿哪肯信,呜呜呜呜!我契丹大人怎么会防备我这下定决心当汉奸的铁杆带路党呢。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于是赵延寿怒视赵匡赞,觉得这个儿子,越来越让他不舒服了,当下冷声斥道。

  “竖子何知?陛下英明之主,气量恢弘,怎会猜忌某家?”

  不过,事实证明,赵匡赞说的更有道理,耶律德光听到李崧的进言后,脸上立刻露出了笑眯眯的神色,只看的李崧背后冷汗刷刷的冒。

  见李崧知道厉害后,耶律德光才笑着开口说道:“吾于燕王虽割肌肉亦不惜,但皇太子须天子之子得为,燕王岂得为也?”

  呵呵!当一个素有英明自称的皇帝说出‘虽割肌肉亦不惜’这句话的时候,那可真就不是器重了。

  至少李崧是听出了耶律德光口中,浓浓的血腥味。

  这老油条害怕牵连自己,也觉得这样回去赵延寿那里不好交代,情急之下,想到了一个摆脱危险好办法,他正色对耶律德光说道。

  “燕王所求,非一人之所求。且方今天下,河东尚未来朝,关中各路节帅也尚未有消息传来,愿皇帝慎之。”

  耶律德光一听,立刻就收起了笑眯眯的表情,因为李崧这些话,不是一个赵延寿说客会说的话,而是一个枢密使的该说的。

  河东刘知远,一直态度暧昧,说了派人朝见,但一直没见河东使者到。

  至于关中各路节帅没有消息,则更加可怕,因为他们集体毫无消息的背后,代表耶律德光的义弟,河西那位大凉天王,很可能有动作了。

  耶律德光埋头想了一下,原晋国各镇节帅都被他事实上软禁,早就有怨言。

  开封府周围几万汉军生活困苦,心怀怨怼,更早就把救了他们一命的赵延寿,当成了希望。

  如果此刻耶律德光对赵延寿没有表示,断了他们的念想,那除非马上杀了这几万汉军,不然就要谨防哗变了。

  在政治上,光哥是很合格的,于是他马上召见同平章事张砺。

  张砺原本是赵延寿父亲赵德均的掌书记,与赵延寿一同归于契丹,耶律德光南下前,就已经做到辽国的翰林承旨、吏部尚书了。

  耶律德光让张砺拟旨册封赵延寿,太子不能给,但可以继续加官安抚,张砺却对耶律德光说道。

  “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

  耶律德光听完沉默不语,他哪是不知道不该扣押诸镇节度,更知道不该让萧翰等契丹人四处打草谷。

  但实在是因为军无粮草,不喂饱了契丹各部兵将,也无法服众,才不得已放纵,现在也还不到停止打草谷的时候。

  于是过了一会,耶律德光才对张砺说道:“汝且去拟旨,此事吾自有计较。”

  张砺长叹一声,只能退下去拟旨了。

  未几,张砺拟旨送到了耶律德光面前,拟进赵延寿为中京留守、大丞相、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

  好家伙,只看得耶律德光眼皮突突的跳,要不是耶律德光知道张砺的为人,都要怀疑他勾结赵延寿了。

  想了又想,纠结了半天,耶律德光提笔,将都督中外军事这几个字涂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