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416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对于此时的人来说,是非常在意这事的,就算是有极为亲近的关系,也轻易不会同意。

  但张昭怎么说呢,他虽然穿越来已经十四年了,但对于这方面还是更受后世的影响,没有那么在意。

  于是,张昭只考虑了一小下,就同意了。

  “天王恩比天高,义比海深,某陇西李氏全族,永远记得天王的大恩大德。”李寿龄拉着李从益,噗通一声就跪下了。

  紧接着,围着的凡是有李氏血脉的,都恭恭敬敬的跪下,给张昭磕了三个响头。

  自此刻起,大唐家庙中的二十四帝,就可以合法的获得血食了。

  甚至李寿龄和李从益这样身份的,还可以每年祭祀一次社稷土谷之神。

  第二件事,则更加重要,那就是张昭既然入了中原,在大唐二十四帝神位前归了国,那么这个法统来自张昭父亲张承奉自立的大朝西汉金山大凉国,就不能用了。

  因为张昭现在的身份,是率领河西、陇右、安西、北庭归国的忠臣,是大唐的臣子,怎么能自称大凉天王,用西汉金山这样的国号呢。

  那么简单一点的话,就可以继续用凉王这个名号兴兵东征。

  但是怎么说呢,耶律德光可是自称为中原天子的,张昭就以一个凉王去征讨,好像有点自我矮化了。

  而且,这也不利于张昭调动关中之民,最后从现实来说,张昭这样大功归国,难道就没有一点奖赏吗?

  气氛略微有点沉寂了时候,还是李寿龄站了出来。

  张昭周围的文武大多是凉国来人,他们来提,好像有点不太好,而李寿龄拉着李从益、赵莹、安守节一起来,就名正言顺的多了。

  李寿龄轻轻咳嗽了一声,看了一眼远处供奉大唐二十四帝的家庙,才转过头对着张昭一礼,然后再对着周围围着的人团团一揖。

  “诸君,值此北虏南侵,神州沦丧之危急存亡时刻,本应由我李氏担起这兴义兵,逐北虏的重任,但子孙不争气,既无实力也无名望,难堪大任。

  幸有天王自西归国,雄兵五万在焉,我看这驱逐北虏,再现中原王气的大业,唯有天王才可以了,不如请天王即皇帝位,好名正言顺的兴兵讨贼。”

  李寿龄这么一说,张昭身边的凉国文武那是眼前一亮。

  即皇帝位好啊!天王成了皇帝,可不就要大封群臣了,要知道张昭虽然建了凉国却没封爵,大家伙都惦记着呢。

  张昭一看,赶紧出来双手飞摆,阻止了众人的将要开始的劝进。

  这可不是时候,前一秒还忠义归国,后边就自己做起了天子,也太急切了些,脸还要不要了?

  这样一来,才说过的驱逐北虏者为天子,不就成笑话了嘛。

  张希崇也觉得现在称帝太儿戏了,他想了一下对张昭说道。

  “如今天下无主,天王既然归于大朝,又受关中、朔方、陇右、安西之民拥戴,不如称大朝凉王,循昔年太宗文皇帝故事,开天策府,举义讨贼。”

  这下轮到赵莹不同意了,“天王率三百万生民归国,此等大功,自然还要晋一级王爵。

  凉之王号,非古国,不足以彰天王之威,臣听闻天王乃是南阳张氏子孙,南阳古属楚国,不如进位为楚王。”

  “不能进位楚王!”范质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一般。

  “现今已有马希范割据武安军称楚王,天王家世移居敦煌数百年,用楚也不合适。

  某看天王有意拨乱反正,一改武人以下克上,残忍嗜杀风气之愿,不如进位周王,彰显我王复周礼,以礼定天下之意。”

  “不妥!两周已传国八百年,我王有扫清六合之志,怎能再用前朝国号?”

  阎晋虽然是武人,但对这种事还是很敏感的,当即就表示不可。

  他这么一说,那么秦这个国号势必也不能再用了。

  众人顿时犯了难,郭天策却眼前一亮,作为张天王肚子里的蛔虫,他瞬间就想到了一个最合适的国号。

  “天王,河西历来,以凉州为尊,凉州古称雍凉,雍国是自商汤时期就存在的古国,张氏出自姬姓,雍国也出自姬姓,实乃同宗,不如天王以雍为号。”

  咦!众人一听,都觉得雍字最好,纷纷赞同。

  国号一定,接下来就是政体了,在此之前,张昭的凉国整体,实际上是他胡乱按照后世大明的模式来搞的。

  也不是说大明这套整体不行,反而是太先进了。

  因为明朝的体制,那是经过识字水平大幅度发展后的结果。

  大明时期天下间读书人占比虽不高,人数可不少,随便都能拉出一大堆有知识的官员。

  但现在可不行,活字印刷都还没出现呢,读书仍然是极少数人的专利,压根就没有成熟的选拔机制和这么多的人来胜任职位。

  是以后面凉国的行政方面,几乎成了承包制。

  左相和右相相当于是各自承包了一部分政务,除开张昭亲自抓的马政和工部天工院以外,都是这种分包模式。

  所以,张昭也只能按照此时的习惯,恢复大唐的三省六部制,中书承旨,门下封驳,尚书负责执行。

  前两者相当于明朝的司礼监,后者就是明朝的大学士体系。

  而且按照此时惯例,张昭也设立了枢密院。

  将郭天策的琼明院直接改成枢密院就行了,枢密院掌握军国机务,是控制军队的直接部门,这样更方便张昭掌控。

  于是,政体就从张昭搞分包的左右二相,变成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和枢密使四相了。

  不对!远不止四相,因为中书令可以有两人,门下侍中也能有两人,枢密副使更可以有无限个,完全看张昭意愿。

  灵活的宰相数目,更利于君王掌控局面。

  至于其余六部、五监院,都按照唐代规制而来,太仆寺、太常寺、大理寺等,也是一切照旧。

  整体确立完毕,张昭当即以范质、和凝为中书令,岳父曹元忠为门下侍中,张希崇为尚书左仆射,赵莹为吏部尚书。

  舅父宋善通为中书门下同平章事,留守凉州。

  裴远为充门下侍中,留守朔方灵州。

  枢密使则由张昭自己兼任,以郭天策、阎晋为枢密副使,暂且搭起了班底。

  武将系统则效仿唐太宗开天策上将府,将枢密院和兵部的权力,暂时集中到天策府,以适应战时需要。

  张昭同时晋封李寿龄为陇西郡公,李从益为晋阳郡公,各赐田宅财货,以延续大唐社稷香火。

  至于其余文武的封官进爵,则要等到击败契丹人后,再行封赏。

  商讨完毕后,第三日,张昭才再次来到朱雀门外,并再次祭祀大唐二十四帝,经过一整套推戴仪式,在二十四帝的神位前,张昭正式加官职为:

  总百揆,开天策府都督中外军事,授丞相,天策府上将,尚书令,进位雍王,备九锡,备天子旌旗,备天子车架,总揽军国大事。

  由于不是篡位,所以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三件套就不必了。

  至此张昭获得了九成九的帝王权力,只等他北逐契丹,就可以踩着义兄耶律德光的尸体,登上天下至尊的宝座了。

第四百九十三章 先蜀还是先辽

  长安晋昌军节度使署衙,这里原本是唐玄宗的兴庆宫一部分。

  长安城在经历黄巢、李茂贞、朱温等人数次大规模的焚烧和捣毁之后,问题其实还是很大的。

  比如城北的大明宫,整体就只剩下了高大的墙体还在,其余都已经完全被毁。

  主要的功能区东市和西市,也几乎毁弃殆尽,开远门等仅剩下了些许残垣断壁。

  唯一还能相对保持完整的,就是晋昌军节度署衙所在的兴庆宫一带,经过后唐朝廷数年的修缮,总算是可以作为张昭驻跸之所了。

  长安城在张昭再次打通商路之前,只剩下了大约七万余居民。

  经过七八年的恢复,目前差不多有十四万人左右,足足增长了一倍,勉强算是恢复了几分元气。

  不过由于城池残破,民居只能分布在朱雀大街两侧,房屋也比较低矮,看着毫无通都大邑的模样。

  唯一好点的署衙,官衙等,则位于兴庆宫周围。

  这种分布模式,就是张昭认为问题很大的原因。

  因为大量的残垣断壁和长条形分布的民居,导致长安城的城防形同虚设。

  目前晋昌军是采用在城内修筑堡寨,结合一部分尚可使用的城墙,辅以栅栏和鹿角等设备,来完成防守的。

  张昭摇了摇头,这种程度的城防,只能防御盗贼,不可能防御得了前来进攻大军。

  不过呢,也还挺符合五代武人的脾气。兵爷们压根就不愿守城,摆开阵势就开打。

  可是要作为国都,那就不好了,甚至就是现在来说,都有些危险,因为孟蜀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

  就阎晋在秦州这些年,孟蜀就没少派人从利州昭武节度使(四川广元)和山南西道节度使兴元府(汉中)渗透关中,百十人的小规模交战,一直都有发生。

  而张昭从走蜀道的行商处获悉,孟昶一直在利州和兴元府、源州武定军节度使(陕西洋县)囤积粮草,精炼士卒。

  加上历史上,孟蜀就是趁这段时间,拿下过秦、成二州和凤翔府,算是张昭这边一个不小的威胁。

  本来张昭曾想修缮一下长安城,但现在回想了一下他从渭州一路南下见到的情况后,张大王很明智的摇了摇头。

  因为经过汉唐两朝,特别是唐末长安被焚毁然后修复,然后又被焚毁再修复的几番拉扯后,整个关中,山头几乎全是光秃秃的,已经几乎是再也找不出一点点稍大的木材,来修缮宫殿。

  “大王,裴侍中从灵州来信了。”

  郭天策虽然当上了枢密副使,但还是跟以前一样,一有空闲,就到张昭身边来当张昭的贴身侍从。

  听到郭天策说裴远来信,张希崇立刻抬头望天,一副神游外物的表情。

  别人不知道裴远来信干什么,他张希崇还能不知道?

  那灵州就是个坑,北部党项诸部问题多多,汉民又少,而且现在草原上没有强敌,压根就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管你天大的本事去了灵武,那就等于一头扎进了泥坑之中,看着是一方大员地位极其重要,但实际上跟发配差不多。

  所以张希崇不用看就知道裴远是想干什么,定然是想调到关中来,跟着大王一起入中原。

  果然,张昭看完书信,就头疼的直挠头。

  裴远先是回忆了一遍两人相识的经过,‘捎带’点出了他的功劳,然后又给张昭一顿吹捧。

  中心意思就是要来关中,就算跟着东进中原没戏,那镇守长安也是可以的。

  张昭把眼神往四周一看,凡是觉得自己有可能中招的文臣武将,立刻就像张希崇看齐了。

  阴鹞子低下头,好像在衣袖上的花纹,是一副名画。

  曹元忠举起了不知道在哪找到了一本书,正在翻看。

  阎晋都快把自己缩到阴影里面去了。

  刘再升更绝,他往后挪了一下,还给了蛮熊一个眼色,让他把自己遮住。

  张昭叹了口气,这种时候,必然不会有人愿意到灵武去替代裴远。

  而且灵武也缺不了裴远,整合当地党项等番汉各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般人根本干不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