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347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办完了这些,两公母才坐了下来,互相苦笑一声,曹元忻摇了摇头。

  “德哥儿还是有些稚嫩了,这是我这娘亲的过错,不该让他去敦煌学佛,应该跟在二郎身边的。”

  李圣天摇了摇头,“是某的问题,疏于管教了啊!

  张二郎雄才大略,现在还念着咱们俩的恩情,可是以后呢?

  从德要是还让如此拎不清的话,会出大问题的。”

  曹元忻点了点头,“这些天奴家好好跟从德说说,这孩子资质不差,内心深处也还是很佩服张二郎的。

  不过由于张二郎成功的太快太亮眼,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容易,让从德起了张二郎行我也行的念头。”

  说着,曹元忻有些苦涩的开口说道:“要不……,二郎你最近把从煜带在身边吧,闲暇时也可以教一教。”

  李圣天惊讶的看着曹元忻,李从煜是他跟曹元忻的次子,今年十五岁。

  曹元忻提议让李圣天把李从煜带在身边,其实就是让李从煜来做一个‘替补’。

  “不急,贸然把从煜带在身边,对于从德来说,就惩戒太过了,他并无多少过错。

  而且只要某在一天,这于阗金国,就能安稳一天。

  退一万步来说,如果张二郎真的入了中原,某诸子皆不堪的话,等某年老,大不了献了户籍图册,如同武都郡王一样,去长安做个逍遥散仙算了。”

  曹元忻闻言,嘴角浮起一丝淡淡的苦涩,这样的基业,没人舍得放弃,但是于阗金国,以及她和李圣天跟张昭的牵扯太深了。

  而且但凡中原大朝兴盛,就没有不重新控制西域的,更可况张昭还有一个于阗副王的弱宣称,又娶了尉迟胜这一支的后人李若柳。

  真要起了冲突,那是李圣天和曹元忻都无法接受的事情,跟看着自己孩子互相残杀没什么两样。

  “这大好河山,若是真到了那一步,张二郎就给一个郡王可不行,起码要给是一个一字王加两个郡王。”

  嗯,曹元忻为李圣天一共生了四个儿子,其中长子李从德的幼子,刚刚过继给了张昭兄长张暅为子。

  这孩子的前途,那定然是不可限量的,因为他既是李圣天的孙子,又在礼法上来说,是沙州龙舌张家的嫡脉,张昭的亲侄子。

  曹元忻忽然想到,这个孩子恐怕以后会成为李氏王族内迁之后,张昭留下来镇守西域的人选吧。

  这么说来,李从德这一系怎么也会有个出身。

  那么剩下的三个孩子,一个一字亲王,两个郡王,正好分配。

  ……

  后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八月,凉州秋收基本完成,战马肥壮。

  准备了快一年的灭高昌回鹘之战,终于要提上日程了。

  张昭一直担心无人可以做白从信副将的担忧,也宣告结束。

  慕容信长没有去联系代北的吐谷浑白承福部,而是自东京回到了凉州。

  还带来了赵匡胤、慕容延钊、王审琦三人。

  这三可都是名人啊!赵匡胤就不用说了,王审琦也是北宋初的大将,慕容延钊在后周时期就是难得的名将。

  而且,王审琦和慕容延钊好像还是义社十兄弟之二。

  张昭特意仔细打量了一下赵匡胤,不得不说,我宋太祖一看就不是凡人。

  虽然不过才十五岁,但是膀大腰圆,身材高壮,一看就是从小打熬筋骨的悍将。

  面相更是生的剑眉星目,方面大耳,这种面相,年轻时看着老成,中年看起来威严有气度,也就是后世人说的有官相那种。

  王审琦比赵匡义还要大两岁,今年已经十七岁了,祖籍辽西,手长腿长,一看就是擅长骑射的骁将。

  慕容延钊比这两都要大的多,此君生于后梁乾化三年,也就是913年,仅仅比张昭小了一岁。

  他出身名门,父亲是开州刺史慕容章,少年时期就以骁勇干练闻名。

  不过官运一直不好,历史上是投靠了起步比他晚得多的郭威后,才开始发迹。

  而现在有了慕容信长的引荐,慕容延钊提前几年来到了河西,看起来人生都要大大的改变了。

  连范质和刘纳这样的文臣来到河西,张昭都要一日三赏。

  赵匡胤、王审琦、慕容延钊这样的时代猛人来了,张昭当然不会吝啬财物。

  他直接在永训宫中接见了三人,慕容延钊此时刚刚成亲,还带着新婚的妻子。

  张昭当即拜慕容延钊为左羽林卫营指挥,额外从上次白盐池之战中立功的义从骁骑中,挑选了八百骁勇者,交给慕容延钊统领。

  并且给他在永训宫不远处赐下了一套大宅子,赐钱五百贯。

  至于赵匡胤和王审琦两人,这两都还年轻,直接被张昭带在了身边。

  特别是赵大,我张天王准备好好观察观察。

  点检做天子可不是闹着玩的。

  而就在张昭调兵遣将的时候,按照约定,李圣天先是调集了于阗金国步骑三万,开始围攻龟兹。

  高昌回鹘的颉利毗加知道后,一边让龟兹守将紧守,一边调集一万骑兵开进到轮台城附近,与于阗军队对峙。

  作为能从乌母主可汗四子夺位中胜出的佼佼者,颉利毗加也不是善茬。

  他很敏锐的感觉到了,这一次于阗进攻龟兹,很可能不是单独行动,而是和凉国商量好了的。

  于是他仅仅派出了一万人的骑兵前往龟兹,目的是不让龟兹守军轻易投降,而不是解围。

  高昌国内的精锐,仍然在防备凉国军队的突袭。

  继续与此同时,收到了高昌回鹘急信的萨克图,也开始在七河之地赛里木湖畔,召集葛逻禄各部,准备出兵支援高昌回鹘。

  八月底,让张昭胆战心惊的曹三娘子分娩,终于没出意外。

  慕容信长抱着这个比他小了二十三岁的妹妹,激动的手足无措,比他自己的儿子虎头出生,都让他感觉复杂。

  自此刻,有了这个妹妹起,慕容信长才在真正意义上,成了张昭的家人,他与张昭之间,总算是有了血脉的联系。

  而早在曹三娘子分娩前,第二次怀孕的曹十九娘,为张昭诞下了第三子,也是嫡长子。

  偌大的凉国,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继承人,张昭的母亲宋氏,为他起名钰哥儿。

  九月初,终于放下心来的张昭在敦煌誓师出征,大军分南北两路。

  以北路军为主,共计骑兵两万五千人。

  北路军以白从信为先锋,慕容信长为副将,两人统帅精骑四千,招揽数十河西商人为向导,为大军开路。

  其余两万一千人分三次通过蒲类湖,琼热多金与黄英达率五千人第一批通过,张昭亲率主力九千人第二批通过,马杀才率七千人为后军。

  而南路军以骑马步兵为主,由冯晖率领,武原儿为行军司马,共计四千五百人。

  他们将会在陈廷骁逼迫他父亲陈辉耀反叛高昌回鹘后,进入伊州。

  然后以陈家的数百甲士以及千余族兵的为向导,出伊州直逼高昌城,扰乱颉利毗加的视线。

  北路军则会在齐聚咸泉镇,等待南路军吸引高昌回鹘主力后,突然出动,攻下浮图城。

  然后绕道东南,从白水涧道,也就是后世乌鲁木齐东的达坂城区杀向高昌。

  力求聚歼高昌回鹘主力与高昌城外,不让他们跑到大漠深处。

  这套计划,听起来似乎非常顺畅,就是个简单的南北夹击。

  但是在这个时代,没有无线电通讯设备,南北两军一旦分开,就会断了联系。

  双方只能按照约定的时间干约定的事,到达约定的位置,一旦有一方失期,就会产生极大的变动。

  所以,张昭其实也做好了南路军,不能顺利吸引高昌回鹘主力的准备。

  所以抽调的骑兵,都是凉国中,除了阎晋所部以外的最精锐。

  大战一触即发!

第四百三十二章 伊州暴动

  秋季,这种收获的季节,本来应该是充满了收获喜悦和幸福感的。

  但是在伊州,不管是在种地的汉人农户,还是到处游牧的回鹘人,心里都不觉得有些沉甸甸的。

  因为在伊州都督陈辉耀被剥夺了征税权后,伊州的税,就越来越重了。

  这倒不是说陈辉耀就是大善人,但至少陈家是伊州本地人,陈辉耀也懂得细水长流的道理,他们征税的度还是把控的不错。

  不过自从商路开通,高昌的仆固家宗亲盯上伊州之后,一切都改变了。

  这些宗亲可不是伊州本地人,能到伊州来收税的,无一例外,都是花了大价钱买了包税额度的。

  他们要先完成了包税的额度,剩下的才是自己的。

  而且来伊州是要跟陈家这样的地头蛇抢饭吃,因此汗国掌握实力各高官的打点也不能少了。

  更为了压服伊州人交税,又少不得要养一些税吏打手。

  这时候,能交得起大量税收的,不管是本地的小部落头人还是行商,都是有属于自己武力的,你不多养些打手,就别指望能收上税。

  这么一来,税没收到,花销就海了去了,加上每一任税官都是有任职期限的,下一次还能不能是你干,这一切都未知。

  所以但凡上任的税官,无不巧立名目,花样繁多。

  特别是这样秋收的季节,大家手里都有三瓜两枣,往往就是税官们疯狂搜刮的好时节。

  这不,一个叫做长胡子的小部落头人,就赶着他的上百只羊朝伊州城走去。

  如今秋收,往往也是卖羊的好时节,伊州城的税官,老远就看见了这些‘肥羊’。

  不过呢,他们也不是傻子,什么人可以狠狠搜刮,什么人要稍微收敛点,他还是有数的。

  比如这种小头人,那就要和收的稍微合理点。

  一是没有必要激起众人的愤怒,二是这些头人身上一把都有刀,要是惹恼了,万一被扎一刀,岂不是冤枉的很。

  所以,税官本来只准备按照一只羊二十文的价位收税。

  其实也不少了。

  此时的羊价,按四十斤算,一只羊在东京大约需要四贯,也就是四千文。

  但那在东京,养羊的也不多。

  到了关中,大约就只能值二千文左右。

  到了凉州,价钱就会大降,因为凉国的河西、陇右、灵武、宁边、夏绥都是羊的主要产区,所以只需要四百多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