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340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不过北线沿途水草丰茂,城池众多,居民也多,相应的买卖各种物品的买家相对较多的多。

  加上北线不用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所以虽然张昭一直在扶持南线,但走北线的行商仍然占到了一半以上。

  总的来说,得益于张昭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丝绸之路,高昌回鹘也因此商贸大为兴盛。

  单就高昌城来说,已然成了河西走廊上除了凉州以外,最大也是最富庶的城市了。

  看到了这些,以及高昌回鹘的王帐禁卫身上都可以披着锦缎以后,武达儿终于明白了张昭为什么要急着吞下高昌回鹘了。

  作为新一代的强权,归义军身边蹲着这么个富得流油的拦路贼,不吞了他,老天都看不下去。

  也只有吞下了高昌回鹘,整个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利润,才会被张昭所垄断。

  而且这是一笔稳赚不亏的生意,高昌回鹘立国六十多年,蹲坐于丝绸之路的要道上,国内有汉唐时期汉人开垦的良田百万亩,更有良马十余万匹,牛羊更是无数。

  吞了他,起码要相当于三到四个定难军,而还没有定难军那么难打。

  唯一的难点,不过就是怎么不让他们跑到金山(阿尔泰山)以北而已。

  “大凉国天王致书高昌国仆固可汗,天王之称,乃是昔年周天子所号,就是大朝天可汗,也是受众人拥戴方才得此尊号。

  今仆固可汗擅称天王,实属僭越,大凉天王督促可汗,速去尊号,以全臣礼。”

  上白马村的王九郎,站在高昌回鹘可汗颉利毗加前面,毫不留情的就是一通输出。

  他声音清亮,说起话来抑扬顿挫,一口回鹘话更是标准无比,一出口,就把颉利毗加差点没给气死。

  作为正使,武达儿还站在了王九郎的身后,这是刻意这么安排的。

  先让地位低的王九郎上去拉仇恨,就算颉利毗加失心疯了,武达儿还有机会补救。

  大不了,也就是王九郎一人倒霉,使团当是无碍。

  “好贼奴!怎敢在此大放厥词!”

  “你是何身份?天王面前敢如此放肆?”

  “杀了他!杀了他!河西贼奴好生嚣张。”

  颉利毗加气得咬牙切齿,一众高昌官员也气得火冒三丈。

  而且他们大多数人,竟然是用跟归义军差不多的河西唐音骂出来的。

  一点也别惊讶,因为高昌回鹘是个汉化非常深厚的国家,国民中,回鹘人虽然占主导,但回鹘化的汉人也不少,这从高昌回鹘汗国的官职设置就看得出来。

  宰相、枢密使、上柱国、紫金光禄大夫、检校太师等。

  勋位有各种开国侯伯子,王帐禁卫由左右神武大将军控制,各州地方有都督、判官等。

  昔年臣服契丹的时候,契丹使者回报耶律阿保机说,‘高昌,本汉土也。’

  如果不是仆固家与归义军和安西军后裔有深仇大恨,如果不是他们这么油肥的让人垂涎欲滴,又与契丹人关系密切的话,还真是个不错的拉拢对象。

  等到身后众官员骂的差不多了,颉利毗加把手一挥,众人随即安静了下来。

  这位身材雄壮的高昌回鹘天王,自己从王座上走了下来,他狠狠的盯着武达儿,而不是王九郎。

  “既然天王是由各族推戴方才能上尊号,那请问,尔主是靠谁人推戴上天王尊号的?”

  武达儿还没说话,被颉利毗加越过的王九郎,哇的一下又逼近了颉利毗加,距离之近,已经让回鹘禁卫们把刀都抽出来了。

  “我主天王之尊,那是碎叶回鹘各部,疏勒拔悉密各部,萨曼波斯、天竺镇远国,河西陇右诸羌党项沙陀六十一部,达旦十九部以及青塘吐蕃、吐谷浑二十七姓,共百余部,十万铁甲、千万生民拥戴。

  敢问可汗的天王称号是谁推戴?莫不是就是王帐诸人推戴?”

  王九郎兴奋的满脸通红,口水都喷到了颉利毗加的衣服上。

  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就如同一只嗷嗷叫的獒犬,浑身透露出来的信息就是。

  杀我!来杀我啊!

  本来气势十足的颉利毗加,竟然在王九郎的疯狗搞法下,有些退缩了。

  因为他从王九郎的眼中看出,这家伙根本就是来找死的,这是想用自己的血,来为凉国出兵获得借口啊!

  颉利毗加此刻突然发现,他从王座上走下来就是个错误。

  自己身为一国之君,怎么能亲自下来与人对线呢?

  这应该是下面臣子干的事啊!

  想到这,颉利毗加就想往回走,回到到王座上去。

  没曾想,王九郎彻底进入了疯魔的状态,他竟然伸手去抓颉利毗加,嘴里还在嗷嗷的叫喊。

  “可汗还没回答某的问题,若天王称号不是受各族推戴,是否现在就要自去尊号,以臣礼朝拜我主?”

  颉利毗加一个不妨,竟然被王九郎抓住了袍子的下摆,顿时怒极。

  他身边的禁卫也猛冲过来,用刀鞘对着王九郎就是一通猛砸,只打得王九郎头破血流,但王九郎就是不松手。

  远处的武达儿和使团众人动也没动,脸上还竟然都浮现出了几丝笑意。

  看似王九郎挨了打,但没面子,甚至可以说丢了威信的,是颉利毗加。

  此刻,终于有高昌官员回过神来了,高昌回鹘左相颉迦迷思跑了过来,用手指着地上的王九郎大骂。

  “好狂妄的河西贼奴,尔主与我主皆是大国之主,竟敢让我主称臣,不怕掉脑袋吗?”

  王九郎哈哈大笑,在地上指着颉迦迷思吼道。

  “昔年仆固俊乃是我主曾祖太保公麾下战将,可汗正是仆固俊曾孙,岂不正是我主之臣?”

  颉利毗加乘着王九郎手指他的机会,终于是从王九郎手里抽出了被抓住的袍子下摆,他怒火万丈的吼叫道。

  “大胆贼奴,竟敢直呼我祖名讳,拉出去,把他们都拉出去,今日必须离开高昌!”

  武达儿在心里嘿嘿一笑,这颉利毗加被如此对待,都不敢杀他们,已然是怂了,可以继续下一步挑衅了。

第四百二十七章 欲看江南草长莺飞

  伊州,就是后世共和国新疆的哈密。

  作为出了敦煌后,北线丝绸之路第一个城市,伊州也得益于丝绸之路的重新恢复,比原本兴盛了很多。

  不过,也正是由于兴盛,伊州都督陈家的地位,反倒是下降了一些。

  因为原本仆固家并不重视伊州,只是把它当做万一有敌人自河西来的第一道抵抗屏障,也乐得陈家在伊州当沙包。

  但是现在不同了,自从丝绸之路兴盛过后,伊州逐渐繁华。

  仆固家的宗亲们,眼馋伊州的繁华和商税,以狄罗达干仆固承为首的一批人,不断把手伸到伊州,导致陈家的地位逐渐下降。

  武达儿等人因为王九郎得罪了颉利毗加,当天就被回鹘兵马押解着,赶出了高昌。

  颉利毗加以为这样就没有使者在高昌境内活动了,但早在武达儿等人去往颉利毗加的王帐之时,武达儿的弟弟武原儿,已经秘密来到了伊州。

  伊州城北,天山脚下,石城子河从山上奔腾而下,冲击出了富庶的哈密盆地。

  这里在后世会修筑一个著名的哈密石城子水库,使得哈密成了整个西北都有数的富庶之地。

  而此时,这块富庶的盆地属于陈家所有,陈家以及依附于陈家的高昌汉人,在这里辛勤的耕作。

  这十余万亩的土地,每年产出大量的米粮、豆类,他们又在这里织出大量的布匹。

  著名的高昌白棉布很大一部分,都是这里产出的。

  武原儿看见了哈密盆地的富庶,又比武达儿更懂张昭为什么要打高昌回鹘了。

  有这富庶的哈密盆地在,哈密就是控扼整个安西的一个着力点。

  以后凉国可以在这里屯垦驻军,若得千余兵马,势盛就是稳定的后勤供应基地,势穷就可以据盆地以自守,等待河西援兵。

  难怪当初归义军失去了伊州之后,第二代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很快就因此被大加指责,控制不住上下汹涌的民情了。

  “这是安西的天府之国啊!都督坐拥此等宝地……”

  武原儿拖长了声音,他身边的陈辉耀一阵自得,不过武原儿接着的话,就让他面色大变。

  “坐拥此等宝地,都督知道自己子孙会怎么死光光吗?”

  陈辉耀脸色一变,他身边的长子陈廷骁怒视武原儿。

  “尊使是来戏耍我等的吗?敢说这种话,当我陈家儿郎都是懦夫,不敢杀你不成?”

  “哈哈哈!果然少年英雄,有股子豪气!”武原儿不以为意。

  “陈大郎是觉得某在辱骂你们?非也!如今高昌宗室仆固家已然盯上了你们家产,这国中,回鹘人多唐儿少,你等迟早要被淹没。

  而且这伊州是昔年我主张天王的家业,兼又可以控扼安西,不可能不来抢夺。

  都督和大郎君还请自问,是否能挡得住我凉国数万大军?”

  不过,武原儿说的陈家仿佛大难就要临头,但陈辉耀一点也不紧张。

  因为这是都是将来可能会发生的,但不是现在会发生的,就算以后发生了,陈家也有应对之法。

  仆固家的宗室们,根本没多少人,他们也不会种地和经营,根本没有能力来吞并陈家这万把人,大不了就是被他们吸点血。

  反要是投靠凉国,战争恐怕马上就会降临,谁知道凉国能不能吃下仆固家?

  一旦吃不下,陈家不但如今的安乐日子要没了,还会马上大难临头。

  当然,陈辉耀不是不肯投靠张昭,张昭怎么说也是唐儿,昔年陈辉耀的曾祖,也曾是张太保张义潮手下的骁将,投靠并不丢人,也并非不划算。

  但是陈辉耀的打算是,他一定要看到凉国的大军,至少张昭显示出一定要吞并高昌回鹘的意愿和实力以后,他才会投靠。

  武原儿一看陈辉耀这副毫不动怒的老油条做派,就知道言语上的恐吓,定然是没什么用的。

  陈辉耀已经老了,就算人没老,但心一定是老了的。

  这样的老油条,想的就是保住身家性命,最多加上族人,冒险的事情,已经超出了他的想法和需要。

  不过嘛!武原儿用眼角扫了一下陈辉耀身边的陈廷骁。

  老的没戏了,但这个年轻的,虽然看他的眼神甚是不善,但反倒是可以吸引和利用的。

  毕竟年轻人满脑子都是是建功立业,闯出一片天等想法,比起中年人,更容易迸发出热情。

  于是武原儿假装无可奈何的长叹一声,“不曾想,未到温柔乡,却已经消磨了英雄志!

  昔年陈武帝平定侯景之乱,延续汉家文华于最危难之际,是何等的英雄,子孙却已经变得只图苟且了!”

  陈武帝就是陈霸先,与后世少有人知不同,此时的人,对陈霸先还是很推崇的。

  多认为他结束侯景之乱,在侯景即将要把南渡的衣冠士族快要杀尽,汉家文化都要断了传承的时候,力挽狂澜,避免了数千年的文华就此断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