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327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阎晋此人,除了战场上勇猛无匹更有帅才以外,另一个大优点就是谨慎。

  他知道张昭有结束此时武人过于嚣张,动不动下克上的习惯,是以格外注意这方面。

  对于动用雄武军,更是特别小心,当然不会派人护送范质。

  在宴请了范质一顿之后,就安排他们与河西商会的商人们,一起往凉州而去。

  河西商会,现在是河西凉国商部下面的一个半官方机构。

  会长曹万通挂着商部参军一职,丝绸之路上各大行商头子,只要加入河西商会,基本都可以在商部下面挂着官职。

  好处是可以见官不跪,不受一般官吏审查,而且这个职务,不一定要凉国人才行,不管籍贯是哪的行商都可以当。

  当然,加入商会能得到这些好处,也不是没有代价的,代价就是他们必须要协助凉国商部征收商税。

  具体的说,就是包税,每年每个大商人都要承诺一个商税数目,能完成的,才有资格在商部挂着职务。

  第二个大的方面,就是对于银票的流通和监管,特别是对于伪造银票的识别和打击。

  上个月就有一起于阗商人伪造银票的案子,商部立刻通知于阗各大行商,让他们派出商队护卫骁骑。

  只用了十天就把人逮住,二十天就送到凉州,然后从重审判,本人掉脑袋,妻儿子女为奴。

  当然,商部其实还有个秘密组织—锦衣使者,这个组织属于直属张昭,但是挂在商部护卫司之下的特务组织。

  凡是加入了锦衣使者的,都可以得到一件锦衣作为赏赐,所以得名。

  目前由张烈成掌握,成员以大小粟特商人为主,兼有其他种族,遍布从敦煌到东京开封这一带,甚至连后蜀和南唐都开始发展。

  锦衣使者除了搜索情报,收买贿赂以外,最大的使命就是保持丝绸之路的正常运转。

  ……

  范质刚从秦州刺史署衙出来,就看见署衙外面的街市,十分热闹。

  琳琅满目的商品,此起彼伏的吆喝,昨日来的太晚,竟然没发现,这秦州已经如此热闹了。

  范质之妻也是出身小官宦家庭,还是东京开封府本地人,素来就爱热闹,此时见外面人来人往,就撺掇范质带着四岁的儿子去逛一会。

  热闹的街市,很快抚慰了一路从东京狂奔而来众人,那颗不安稳的心。

  对于丈夫的此次去河西,范质之妻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比较畏惧。

  此时可不是什么太平天,哪怕就是东京开封府,抢劫之事也并不少见。

  甚至很多就是没钱的兵丁换上平民衣服,就直接开始打家劫舍。

  天子之都就是如此,除了东京开封府就更不用说了。

  西京洛阳的杨光远父子,见到有钱的商人就勒索,稍有不从轻则殴打,重则自己把人丢到伊水中淹死。

  他们连范延光这样有丹书铁券的都敢杀,对于商人和升斗小民更是毫不手软。

  不过好在护送他们的锦衣使者经验很丰富,往往都是跟着几支商队一起行动,是以还安全了不少。

  但等到一过了长安,他们感受就大不一样了。

  长安城的秩序,竟然比东京开封府和西京洛阳都要好,进入长安城的时候,虽然晋昌军的兵丁收税收的狠,但还是不敢随意打人,克扣商品等。

  而到了凤翔府以后,范质夫妻和随行的刘涛家属,就有了一种奇怪的感觉,好像到了这里以后,就换了一个地方一样。

  不过凤翔府的凤翔军,虽然收税收的比长安城的晋昌军要稍轻一点,但整体的风貌非常不好,似乎有些过于懒散。

  凤翔府上下透露出一种,呃!怎么说呢,如果范质知道躺平这个词的话,一定会觉得非常贴切。

  凤翔府上到秦王李从曮,下到下面的凤翔府兵丁,都透露出了一种躺平的奇怪气质。

  ‘咚!咚!咚!’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范质诧异的看去。

  只见远处跑过来了一群兵丁,他们身上甚至还穿着印有凤翔军团凤标记的军衣,二十几人拿着刀剑,哗啦啦的往秦州刺史署衙跑来。

  见到这一幕,范妻和刘涛的老母,嗷的一声就惊叫了出来。

  范质也吓得是双股战战,赶紧把儿子抱到了手中,拔腿就往两边跑去。

  “哈哈哈哈!”哄笑声顿时响起,整条街的行人和商贩笑成了一团,范质这才发现,抱头鼠窜的只有他们这些人,其他人都没动。

  “这位舍人是从晋国来的吧?,定是以为兵变了!切勿惊慌,大王仁善,派阎使君治秦州有方,我秦州已经数年没有牙兵闹事了。”

  一个卖棉布老头,张着一口没多少牙的嘴,乐呵呵的对范质说道。

  “张翁说的没错,雄武镇的都是好儿郎,着大王去浑河的时候,连契丹皇帝都怕他们了,非要和大王约为兄弟。

  听说上下都得了泼天般的赏赐,美着呢,没人搞兵乱,来的这些是从凤翔府过来的兵,估计是来投靠的。”

  另一个卖胡饼的粟特人,也在旁边帮腔。

  范质和妻子及刘涛父母这才放下心来,范质同时暗暗心惊。

  这秦州原属朝廷,划给凉国也就两年时间,现在竟然已经归义于张大王了。

  果然,等到这二十几个雄壮的凤翔军兵丁到了之后,他们一点也没乱来,而是在一个领头者带领下,就在秦州刺史署衙外面蹲坐着休息了起来。

  范质这时候也才看见,他们过来的时候,还有一个雄武镇的小校带着几个士兵也跟了过来。

  小校带着这些凤翔军兵丁到了之后,立刻就进去通报了。

  不一会,秦州判官就亲自出来,并且把范质和这个凤翔军壮汉一起请了进去。

  几人一进去,阎晋已经在正堂等候,凤翔军壮汉见阎晋在上座,立刻就拜倒了下去。

  “某许九,乃是凤翔军左营都头,拜见阎使君!”

  “起来说话,前几日才有凤翔军王牙将过来,今日你等又来,秦王待人就如此刻薄吗?”

  阎晋示意范质就坐以后,方才让这叫做许九的壮汉起来,随后皱着眉头问道。

  听到阎晋发问,许九大为愤恨,朗声说道。

  “秦王自上次兵乱之后,愈加吝啬,每日不是喝酒行乐,就是召集身边伶人歌舞享乐,诸营勇士饷银时有拖欠。

  我等一身武艺,不能荒废于此等人之手,是以越境来投,请阎使君收留。”

  阎晋眉头皱的更深了,他冲着范质苦笑一声说道。

  “文素兄你看,这秦王倒是潇洒的很,除了享乐什么也不管,到弄的好像我这秦州刺史,是他的下属一般。”

  说完,阎晋又看着许九说道:“你许九擅枪棒,射术尤精,某也是有所耳闻,不过我大凉规矩和你秦王府可不一样。

  大王最近有意召集勇士,所以你若真是来投,那就去凉州,若不想去凉州,某吩咐人拿十贯钱与汝,还是回去安生度日吧!”

  范质眉头一动,这秦王李从曮以及凤翔军上下那种摆烂的气质,他终于找到源头了。

  原来李从曮这人,本来就是权二代,自小就喜饮酒欢宴,喜歌舞诗词,对于军事上,本就不是很上心,也没什么天赋。

  四年前好不容易振作一把,推动了彰义军兵乱,结果冒出个张昭抢了他的胜利果实。

  接着他气不过去找张昭算账,又在马嵬坡下被打的大败,经安审琦调解,赔了三十五万贯方才脱身。

  可是赔了张昭三十五万贯,回到凤翔后,府库都快空了的李从曮,舍不得抚恤将士和兑现赏格。

  没多久就闹出了兵乱,还是靠阎晋和晋昌军节度使安审琦出兵才平定下去。

  自此以后,李从曮就彻底躺平了,只养数百牙兵守护,其余凤翔军则彻底不管了。

  下面军将眼见乱子闹不起来,不甘心受穷的,基本都跑到秦州这边来了,留在凤翔府的,基本都是在混饭吃。

  许九思考了一会,觉得也没什么好去处。

  他现在从凤翔府跑了出来,总不能再回凤翔去吧?当下也只有从凉州走一趟了。

  “那就多谢阎使君指路,某等就到凉州去一趟!”

  “甚好!”阎晋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对着范质把手一拱。

  “某刚刚得到大王教令,大量将在明年三月,于凉州大开科举,设文、武、农三科。

  文有明经、明算、策论等,武设枪棒、骑术、箭术、将兵等,农设耕种、育种、水利等。

  教令秦州健儿,不论适合身份,只要有一技之长,皆可以上凉州备考。

  幸得文素兄到此地,就请一同前往凉州吧,听闻兄曾在前朝主持过科举,还请路上多多点拨我秦州儿郎。”

第四百一十四章 张二郎显圣真君

  为了等待秦州的往凉州赶考的学子,范质又在秦州多待了五天。

  而在这五天中,不断有新的教令从凉州传来。

  所有上凉州赶考的学子,都可以免费动用公家的骡马当做代步工具,沿途的驿馆也可以提供食宿,不但去赶考有,回来还有。

  不过即使是这样,愿意去凉州赶考的还是不多,因为很多人担心官府说话不算数。

  毕竟这一去一来也有一千一二百里,万一不给报销食宿,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是难以承担的。

  范质在一旁点了点头,看来张大王这个凉国,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强盛,至少在最基层上,还做不到威信已立。

  民众对一般性的法令是遵从的,但对与自身利害密切相关的事情,还做不到完全的信任。

  当然,这比中原的晋国还是要好得多,中原数十年来战乱不断,官民之间可以说是毫无信任。

  凉国这种情况,只能说比孟蜀、南唐和钱越要差一些,但是要高于中原。

  而等到赶考的学子聚集起来后,范质又有了新的认识。

  因为秦州一共去赶考的学子足足有一百三十人,看着数量庞大,但实际上考武学的枪棒、弓弩和骑术的武人占了足足一百一十人,处于绝对的优势。

  剩下的二十人中,有十四人一看就是乡间的农夫,他们是考农学科的。

  剩下的文学士子,只有区区六个人,而且明经科一个人没有,四个人中,三个明算,一个策论。

  要知道在凉国,这个张昭从石敬瑭手里讹走的秦州,已经是除了凉、兰二州以外最富庶,论文学则是第一兴盛的大州了。

  秦州都是如此,其他州可想而知。

  果然,众人一路过秦州到达渭州以后,渭州赶考的有六十七人,武学健儿就有六十三人,文学只有一个去考明算的老夫子。

  范质小小的考教了一下,结果目瞪口呆,这水平,连他那个十三岁的弟弟范正都不如。

  刘涛的父亲刘纳也一脸的目瞪口呆,不过他主要不是惊讶于河西儒学的水平,而是惊诧于耕田耕的好的老农,也可以考科举。

  “天下间岂有凭耕种就可以得授官职的?若是如此,官身还有何威严可言?”

  过了渭州,进入狄道,随后行了大约三十余里,就到了兰州地界。

  此时的兰州,与范质三年前来时,已经完全不一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