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308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他们站在吕公车上,不断射击城墙上的定难军士兵,掩护大部队填平壕沟,至于护城河的水,早就被抽干了。

  而在南门,张昭造了三架大型冲车,而且为了增加冲车撞门的力度,还特意在南门外堆了个小斜坡。

  用铁皮包裹的冲车从斜坡上俯冲而下,不断蛮横的撞击着内西城南门,每一次撞击,城墙上的定难军士兵都会发出惊恐的尖叫。

  而在北、西、南三门用器械猛攻的同时,在面对归义军驻扎的夏州东城的,内西城东门,张昭采取的就是蚁附攻城了。

  三千多被从各地掳来,被迫投靠的非平夏部党项人,一人就发了一把铁刀,然后就被无情赶着,开始用简单的攻城梯往上爬。

  而在他们身后,也是清一色没有着甲的弩手。

  这些弩手基本都是镜铁山矿奴出身,他们原本是朱全忠帮回鹘人建立起来,专门对付归义军重甲士的左帐弩手。

  甘州城破后,跟归义军上下都有深仇大恨的左帐弩手,就倒了大霉,火长以上的军官,几乎全部给杀光,剩下的人都扔到了矿场。

  八百多人去,大半年下来,还活着不到六百,还能用的只有三百多。

  这三百多人已经失去了所有的骄傲,只想着能离开矿场,过几天人过的日子,于是张昭又把他们召集了起来当死兵用。

  并承诺只要他们能经过三战不死,就会赦免他们,死了的也赦免妻儿父母。

  于是这些原本归义军的大敌,成了战场上最不要命的炮灰存在。

  这种惨烈的攻城战,连续打了两天,夏州就开始岌岌可危了。

  相比起归义军的猛攻,更让李彝殷绝望的是,朝廷方面一直没有任何的反应。

  归义军围城五个多月了,朝廷真要有兵来,就算是爬也爬到了。

  现在还没有到,就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朝廷根本不想管,或者管不了张昭。

  李彝殷满眼的绝望,他心里好难以接受,盘踞夏州快两百年的定难军平夏部李家,就要这么快完蛋了吗?

  正在此时,一阵震天的哭嚎从外面传来了,李彝殷的从弟李彝节从外面飞奔了进来,神情几乎崩溃。

  “节帅,城外出现了一支兵马,打着延州彰武军节度使的大纛,朝廷敕封高允权为彰武军节度使,他带着兵来了。”

  李彝殷精神一震,延州彰武军来了,难道是朝廷派人来逐走归义军了吗?这哭嚎声难道是众人在喜极而泣?

  可李彝殷还没开口问,李彝节已经继续哭喊了出来,“那高允权到后,未作停歇,立刻就让彰武军也开始攻城!”

  ‘咚!’一声脆响,身材胖大的李彝殷天旋地转,直接一头栽倒在了地上。

  ……

  夏州城外,高允权不仅带来了一千余彰武军纳投名状,还更带了数千民夫和一万石粮草。

  你要问他为什么这么听话?那还得从丁审琪说起。

  这丁审琪被和蛮熊一起派去攻打绥州,本来的计划,是让被拿捏住的军校贺行政,在战场上冷箭射杀他。

  结果没等贺行政动手,绥州竟然不战而降,没找到杀丁审琪的机会。

  但最终丁审琪还是‘不负众望’,进了绥州城,丁审琪没安顿手下士兵,可能是看反正有张昭兜底。

  他一个人霸占了投降李光理的妻女和全部财产,兵士们在外吹冷风,他在城内搂着美人喝着酒,开心的不行。

  这一下,见识过归义军兵将关系的丁审琪部曲们不服了,他们在李光理和贺行政鼓动下,直接在绥州城中闹起了兵乱。

  城外的蛮熊一见,顿时喜不自胜,立刻挥军入城平乱,斩杀贺行政与李光理以及挑头闹的兵卒,赦免其余。

  再以苛待士卒激起兵乱,收受贿赂,心怀不轨等罪名逮捕丁审琪,送到夏州。

  张昭立刻抓住这个机会,公审丁审琪,重新给大小军官加强了归义军军律的教训。

  不过他以丁审琪不是归义军军将为由,只宣布驱逐他。

  丁审琪以为逃得一命,结果一出夏州,就被等候多时的高允权带人抓住。

  高允权把丁审琪带回延州一刀砍了,给了被丁审琪部曲,祸害得妻离子散的延州百姓一个交代。

  然后秘密传首到朝廷,告发延州彰武军节度使丁审琪投靠归义军。

  不但派人参加夏州围城,还欲将延州献给张昭,幸亏高允权当机立断,擒杀此贼。

  这加上高家在东京的长房一顿运作,本来就没多少主见的石重贵,害怕石敬瑭追究,因为丁审琪是走他门路,去延州彰武军做的节度使。

  于是赶紧同意了高允权所求,任命他为延州彰武军节度使兼延州刺史。

  这一下,高允权车的拿回祖辈控制的延州,当然对张昭感激涕零。

  必须要感激涕零,因为就延州彰武军这几千人,哪敢得罪张昭?

  同时高允权也觉得张昭是个可以暗中投靠的对象,于是干脆带着延州彰武军来围困夏州,成了压垮李彝殷的最后一根稻草。

  ……

  凌晨,临近夏州定难军署衙的一间小房子中,二十几个归义军士兵聚集在一起。

  在他们面前,都是被归义军放回来的夏州人和他们的亲属,多达几百人。

  这些人个个手持利刃,零零散散的穿着铠甲,在忽明忽暗的灯光中沉默不语。

  突然!漏壶一声轻响,时间来到了卯时。

  “动手!”被拓跋崇敏带进城来的归义军将头一声低喝,数百人从房间冲出,直奔定难军节度署衙,他们一边鼓噪,一边放火。

  瞬间,哭喊声与火光冲天而起。

  定难军署衙中,李彝殷被哭嚎声和火光给吓醒,他神经质的哭嚎几声,披甲持刀想冲出去。

  不过没冲几步,就仿佛失去了所有力气一般。

  因为门外,他的从兄弟李彝节、李彝荣、牙将拓跋崇斌,细封细礼等人都手持利刃,站在了门外,但显然不是来跟他一起冲杀的。

  李彝殷大叫一声,随后跑回了卧室,众人正要急追,惨叫声响起。

  李彝殷手持宝刀,杀妻妾子女十数人,最后就在他的卧室中放了一把火。

  眼看火光逐渐变大,拓跋崇斌大喊一声,冲进去将李彝殷的尸身拖了出来,随后砍下了头颅。

  周围的人分分秒懂,纷纷冲进去一人一刀,将李彝殷及四子的头颅全部砍下装入盘中,随后打开署衙的大门跪成一排。

  卯时末,夏州内西城四门大开,定难军平夏部所有军将携城内四万余军民,皆赤裸上身,向张昭叩头请降。

  自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七六四年平夏部迁居银夏宥绥以来,存续了一百多年,迁入内地两百多年的这支党项人,将要换个名字了。

  控制平夏部两百多年,靠镇压黄巢起义起家的拓跋思恭后人,定难军节度使李家将成为历史,西夏国不会再出现在这个时空了。

第三百九十五章 改姓盟誓

  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二月十八,张昭督军六万,围攻夏州城足足五月有余。

  在持续的打击下,特别是定难军期盼的朝廷大军一直没有出现的情况下,夏州内西城的军民终于扛不住了。

  二月十八清晨卯时,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杀全家十六口人,举家自焚。

  当然,自焚只成功了一半,因为他和四个儿子的头颅,都被拓跋崇斌、细封细礼等人抢着割了下来,装在了盘子中。

  因为这些人害怕死无对证,会被张昭追究。

  张昭进城之后,归义军军纪森然,没有劫掠,更没滥杀一人,民心遂定。

  第二日,张昭锁拿平夏部李家亲族一万七千余人,全部罚没为奴仆,但允许他们出钱自赎。

  一万七千余人中,有三千余人拿出全部家产赎买家人亲友,归义军得财货珍宝价值三十余万贯。

  另外抄没定难军李家嫡系家产,得钱二十余万贯。

  其余出不起钱的一万四千多平夏部男女,将被分配给有功之臣,成为地位低下的奴仆。

  抄完财货珍宝后,张昭再次抄没平夏部全部族产,得田土八十多万亩,骆驼四百多头,牛三千多头,骡马两万七千匹,羊六十多万只,粮七万石,甲数百套,箭矢十余万支,刀剑枪弓无数。

  此外,加上被占据的盐州和从李家手里抢夺的白盐池、青盐池、乌池,花马池等四大盐池,得盐数十万斤。

  还可以年产十余万斤,河西陇右缺盐的状况,立刻就得到了改善。

  果然战争和掠夺,是来钱最快的事情,吞下了定难军后,张昭六个多月的征战,立刻就得到了回报。

  二月二十五,张昭在夏州城召集党项诸部汇集。

  庆州党项李延嗣,原州党项李忠超,威州党项诸羌首领野利丰,会州党项诸羌部。

  银夏宥绥四州党项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房当氏、米擒氏,各部如罗俐、吴移、越移、鬼人、保寺、保香等十姓三十七部。

  加上灵州最大的党项拓跋部首领拓跋彦超等数十人,悉数到达夏州。

  眼见人一到齐,张昭先命憾山都甲士穿布面铁甲一千套,手持陌刀,昭示归义军步军无敌。

  后以李若泰麾下八百具装甲骑,白从信率一千轻甲骁骑,各持马槊、神臂弓等绕场,展现归义军骑兵之威武。

  诸州党项十一姓三十七部被吓得魂不附体。

  几十个首领跪伏在张昭面前,战栗不敢动,也不只是不敢动,他们连头都不敢抬。

  等到这些党项首领确实被吓住之后,张昭才让他们起身赐座。

  不过人家还没坐稳,张大王的坏水又冒出来了,他重重一咳嗽。

  “诸位首领,今日能坐在这里,可知道要感谢谁吗?是承了谁的恩德吗?”

  一些头脑灵性的立刻大声拍起了马屁,“今日吾等得以欢聚,都是承了大王的恩德,大王仁善爱护,才让我们免于刀兵之苦。”

  “哼!”张昭冷笑一声。

  在场的党项诸羌首领都是一愣,心里突突直跳,不知道这位刚灭了平夏部李家的大王,又要干什么?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你们说这话,是想给某带上个仁善的帽子,一个个都的来欺负某吧?”

  众人尽皆无语,什么你们说的话?明明是少数几个马屁精说的话好吗?

  还欺负你?你张大王不把我们全杀了,我们就谢天谢地了。

  不过心里虽然是这么吐槽,但可没一个人敢说,众人一见张昭面色不善,哪怕刚刚屁股才落座,又离席赶紧跪了下去。

  “看来你们是真不知道该感谢谁?一个个都忘了本了!”

  张昭好像越说越气,突然他指着原州党项首领李忠超问道。

  “李忠超,你来说,你们原州黑党项原来住在哪里?是怎么到原州来的?”

  李忠超是最早投靠张昭的人,他孙子李孝节还入了张昭的义儿军。

  当然知道张昭是什么意思,于是膝行出列几步,然后把头杵在地上大声答道。

  “臣家原本居住在鄯州以西,吐蕃欺压我等甚重,则天大圣天后如意元年(692),得则天大圣天后恩典,迁原州附近居住,始才得以逃脱吐蕃魔掌,繁衍生息至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