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221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因为此时的阿拉伯数字发源地印度,实际上已经发明的只有1、2、3这三个数字。

  传到两河流域后,又进行了几百年的发展,仍然是很不完整。

  后世的1到10,那是在十六世纪左右,历经无数数学家不断改进和推广后,才形成了现在的模式和进制。

  所以极度震惊的范质只是恭维了张昭几句,就直接一屁股坐到地上,开始细细的研究了起来。

  张昭还有点摸不着头脑呢,他脸上虽然摆出了一副神秘莫测的表情,但实际上根本不知道范质如此失态是为什么。

  好半天,范质长吸了一口气,“此河西数字,简明易懂,利于计算,仆刚测算了一下,以往许多算学计算,都因此变得简便了许多。

  还有此书中这个算法公式,似乎可以套用到缉古算经中去,简易十倍都不止!”说完,范质仰天长叹一声,似乎非常萧索。

  “何不生在盛唐?若是在盛唐,只凭此书中的河西数字,以及算法和公式,明算、历法、建筑、山川地理的计算方法都要革新。

  若是在盛唐,圣人一纸诏令,天下间饱学之士齐聚长安,推陈出新,将其发扬光大,定能光耀万世!”

  范质所说的算法公式,就是张昭凭记忆加进去的一元一次和一元二次方程。

  他本身对数学没什么研究,当然不知道这些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公式有什么奥妙,只不过是想着后世数学书上有,定然是有用的,所以就加了进去。

  而这种开方法,在唐代的明算经典《缉古算经》中已经有了,缉古算经甚至已经开到三次方去了,被视为有唐一代最难的算学难题。

  难,不是因为古人智商不够,而是缉古算经中的开方法极为复杂,加上要用繁体的一到十来算写,所以非常麻烦,极为难学。

  但现在有了张昭‘发明’的河西数字和后世开方公式后,一切就变得简单了许多,所以范质才会如此失态。

  只有真正处于这个时代的人,才真正知道这玩意的可贵,这种后世历经无数大师发明改进,继而能流传下来的,无一不是人类的智慧结晶。

  范质说的没错,要是在盛唐,必定能引发一场明算上的风云际会,寻常人就靠这一个东西,足以靠它吃一辈子以外,还能流传千古。

  “范兄切莫如此灰心,你看某不是来了吗?有志者事竟成,你我正值壮年,还有几十年的日子,焉知不会再有一个盛唐?”

  张昭把范质从地上拉了起来,一语双关的说道。

  范质则第一次用从另一个角度看向了张昭,只觉得这位张司空如同一个悬在半空不断发光的太阳一般,有一种不自觉跟着他走的魔力。

  四人边说边走,又来到了经史学院小蒙童们入门学习的地方。

  张昭的这个州学,不同于大唐时期那个只收几十人,类似后世一个某某家协会的玩意。

  他这实际上是个缩小版的小学到大学一条龙教育机构。

  有六七岁的蒙童前来认字,也有年龄不一的人把这当后世的夜校上。

  还有已经有些文化知识的,也在这里进一步交流学习,高年级不但是学长,还很可能是低年级的老师。

  这一切都是张昭强令的结果,对于普通人张昭管不了,因为他们每日都要为生计奔波,根本没时间和精力过来学习。

  但六部大小首领和河西各族头人官员家的子弟就不同了,通通得到州学来上课,学习水平和勤勉程度,甚至能成为他们父兄的考核标准,是以州学中人很不少。

  经史课上,一个从碎叶来的郭家老夫子,正在给一批完成了三百字学习的蒙童讲习经义……

  或许该叫故事,因为这所谓的‘经义’是张昭亲自编纂的,类似后世的中国历史名人故事这样书籍。

  范质好奇的翻看一看,里面都是些粗糙但不粗陋的故事,从孔子周游列国到孟母三迁,从晋文公重耳到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还有巴蔓子和屈原等忠臣义士。

  先秦以后的就更多了,千古武人典范卫青,封狼居胥的冠军侯霍去病,勒石燕然毁誉参半的窦固、窦宪兄弟。

  横行西域班定远,虽远必诛陈破胡,笑谈渴饮匈奴血的玉门十三士,及至大唐李卫公,睢阳城的张巡许远,一代名臣颜鲁公等人。

  台上的郭老夫子正在为学童们讲张巡许远死守睢阳的故事,这个故事的结构来源于张昭,但是郭老夫子在听过之后,做了一些小小的改动。

  确切的说加了一点私货,加了一点当年他们郭家与安西五姓三王家独守龟兹的遭遇。

  不过这点私货加的非常好,使整个故事变得更加生动,更加符合现实,别说第一次听的范质,就是张昭也听得有些入迷。

  四人坐在后排,跟一群听的如痴如醉的小学童一起,静静听着郭老夫子讲故事。

  当讲到守城士兵每日才能分到一勺米,饥了只好吃树皮和纸的时候,所有人都猛地握紧了拳头。

  故事的高潮部分则是张巡杀其爱妾,煮熟犒赏将士,许远也杀其奴僮给士兵吃,范质已经情不自禁的站了起来。

  及至讲到御史大夫贺兰进明接替李巨任节度使,驻军临淮,但他持观望态度,不肯救睢阳之围之后,众人已经相当愤怒。

  最后,张巡派去搬救兵的南霁云愤而断指,贺兰进明仍不为所动,绝望的南霁云只能率领搜罗到的少量部队回到睢阳,回到张巡身边,与雷万春等三十六人一同遇害。

  或许是感同身受,郭夫子讲的声泪俱下,极为动情,范质听的心神恍惚,眼泪不由得哗哗往下流。

  现在的中原,谁还记得当年的张巡许远?

  乱世之中都不过是在尽力苟活,忠义气节都被埋进了黄土之中。

  “奸臣!这姓贺兰的是奸臣!我若在场,定要杀之,大丈夫生于世,当效南霁云追随张睢阳这等忠臣!”

  少年人最是容易激动,慕容信长听的满腔怒火,他一拳锤在教室的土墙上气得哇哇大叫。

  李存惠也是满脸通红,“对!某与你一起,先杀贺兰进明,再回睢阳!”

  两人这么一闹,教室后面的张昭就藏不住了,他整理整理了自己的衣服,丢掉手里的折扇,来到了郭老夫子的讲台上。

  台下的数十蒙童和慕容信长、李存惠等人都气得脸颊通红双眼冒火,似乎恨不得现在就找个奸臣出来把他撕了吃了,气氛非常到位。

  于是张昭决定再让这些人印象深刻一点,这可都是他未来的火种啊!

  “司空,这贺兰进明后来如何了?他怎生如此可恨?”一个满眼喷火的小蒙童看着张昭问道。

  张昭沉吟了片刻,“他后来做到了岭南节度使的高位,虽然最终被贬官,但寿终正寝!”

  “怎会如此?国家何不杀此贼?不杀此贼,何以谢天下?”

  蒙童瞪大了眼睛,更加愤怒,也更加不解,他口中的国家,指的就是皇帝,这是魏晋以前对皇帝的称呼。

  “大人若为人主,当杀此等奸贼满门!”后面的慕容信长也给气坏了,气得他都第一次喊了张昭为大人。

  “我若为主,必将贺兰进明剖腹腕心,杀其全家!”张昭斩钉截铁的回答到,顿时一片叫好声。

  范质也从心神激荡中回过神来了,他目光灼灼的看着台上的张昭,一镇节帅如此做派,真是闻所未闻,却又让人心向往之。

  “可惜某不是前唐玄宗、代宗,杀不得此奸贼!”张昭略带沉痛的说道,随后看向了围在他身前的数十蒙童。

  “奸贼得了善终,张睢阳却没了性命,为国守城却落得如此下场,你们说,这值得吗?”

  蒙童们纷纷想摇头,却突然还是觉得有点不对劲,他们集体呆呆开着张昭,心里极度迷茫与纠结,不知道该如何表态。

  “但某觉得值得!”张昭赶紧接口说道,他生怕那个小蒙童说声不值得,后面就不好接下去了。

  “因为张睢阳虽然身死,但他是以一个忠臣的身份就义的!

  他以睢阳一城,拖住了燕贼叛乱大军,为国家保存了江淮之地,这里千万百姓,皆因为他而免于刀兵之灾,日后朝廷能最终剿灭燕贼,张睢阳居功至伟。

  他虽死,但忠义之名千秋传颂,不但我们现在会听着他的故事对他万分崇拜,五百年,一千年以后,也会如此!

  反观贺兰进明等人,就算一万年以后,他都会被人唾弃,他的子孙也会因为他,永永远远的抬不起头来。

  大丈夫生天地间,当有所作为,要是人人都如贺兰进明一般,我们汉儿何以能存在这么多年?

  若是先人匈奴来了投靠匈奴,突厥来了投靠突厥,我们现今恐怕比作吐蕃人的嗢末奴隶还不如!

  一个真正的男人,让自己父母子女成为外族之奴隶,过的猪狗不如,那有何面目活着?他就不能称之为人。

  各位同学,从屈大夫到张睢阳,我们汉儿中,从来不乏这样的忠臣义士。

  我们即使做不到张睢阳这样的大忠臣,但仍然要做一个好男儿,要做一个谁听了也得称赞一声的好男儿。

  某张二郎敢在这说,日后若某到了张睢阳这样的时刻,某誓效仿之,你们愿意做某的许远、南霁云、雷万春吗?”

  “某愿意!某要做南霁云!”慕容信长一下就跳了出来。

  “那某就做雷万春!做个大忠臣!”李存惠也毫不示弱的大声吼道。

  “我也要做忠臣!我也要做忠臣!”

  没人愿意做奸贼,哪怕历史上做了奸贼的,其实心里也有过做忠臣义士的梦,这是中国人生于俱来的血脉浸透。

  大声的喧哗,吸引了大半个州学中的人,知道张昭在这后,呼朋唤友的学子们,把几乎整个州学的学生都喊了过来。

  “司空,这与昔日碎叶郭家祠堂何其相似!老朽就是在那时决定要追随司空东归。

  今日州学学子都在,他们都想追随司空,使沦于胡尘的百五十年的安西河西东归故国,不如您再带领我们唱一遍胡无人吧!”

  郭老夫子想起了当年在郭家祠堂众人集体高昌胡无人的场景,激动了热泪盈眶,张昭刚想答应,不过他忽然想到了一首更好的诗歌。

  “今日不唱胡无人,某来新得正气歌一首,与诸位共勉!拿笔来!”

  张昭大手一挥,极有豪情的喊道,心里则在默念。

  ‘文文山先生,估计这个时空,您不会再有那样的遭遇了,这首正气歌,就让我拿来一用吧!’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范质忘记了他的天使身份,也忘记了诸多算计,更忘记了他面前站着的是何人。

  他泪流满面的跟着屋内这些从垂髫到花甲都有的人群,大声高唱着,对他们的苦难,对他们的那种上下一心的情绪,突然就感同身受。

  一缕阳光透过窗子,照射到了范质脸上,他突然想起了书童曾说过的一句话。

  “此真人主也!”

第三百章 小阴贼与老狐狸

  州学偶遇的第二天,范质就主动找到了张昭。

  不过,作为一个历史上都有名的老油子,激动过后,范质也还是审时度势了一番,并不会把所有的一切都压到张昭身上。

  毕竟他的家族、家人都还在中原,河西之地对于他来说还是太过陌生。

  不过,此人心中也不是没有热血在,所以他主动来找到张昭,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张昭做一点事情。

  特别是他看到凉州州学的三史三转教学存在颇多错漏之后,更是愿意出自己的一份力,来将这些错漏纠正过来。

  作为一个文士,最不能容忍的,恰恰也是此一点。

  张昭实际上也没指望就这么一次两次就能折服一个从中原而来的官吏,特别还是范质这种在历史上都闯下了偌大名号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