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18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二郎君为何要写令公大王?”曹三娘子银铃般的笑了几声随后问道,这是张昭第一次见她笑得这么开心。

  “因为某年方十九,而令公大王已经五十有九,某等五年依然身强体健,令公大王再过五年……”

  张昭没把话说完,但意思很明显了,他五年后才二十四,曹议金五年就已经六十四了。

  在这个时代,又处于虽然要尽力才能维持的归义军四战之地,自张义潮建立归义军起,除了他自己,归义军的节度使就没有活过六十岁的。

  “是啊!二郎君五年后也比奴现今还年轻,就更别提令公大王了!”

  曹三娘子站了起来,她弯着腰把身体匍在桌子上,头伸到了张昭的眼前,红唇琼鼻,自带三分粉的桃花眼水汪汪的,两坨软肉更是平铺在桌子上,更显‘广大!’

  “而且,奴还可以告诉你,令公大王的身体实际上已经不太好了,今年跟甘州顺化可汗的会盟,都是强撑着去的!”

  张昭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原来如此,我说明明是我敦煌国压着甘州回鹘,令公大王怎么还会屈尊去甘州!”

  此时归义军的最大敌人就是东面的甘州回鹘,当年张昭的父亲张承奉就是跟甘州回鹘人开战失败,让人追杀到敦煌城下,被迫尊甘州回鹘天睦可汗为父后,丧失人心不得不退位的。

  加上甘州回鹘经常阻断归义军通往中原朝廷的朝贡和贸易道路,所以双方的矛盾很深。

  曹氏代张之后,为了摆脱这种屈辱的身份,曹议金以归义军节度使的身份向甘州求亲。

  娶了天睦可汗的女儿,也就是现任顺化可汗药葛罗·仁裕的姑姑天公主李氏。

  从而让归义军节度使成为了甘州回鹘天睦可汗货真价实的儿子,摆脱了被迫认爹的屈辱地位。

  而在后来天睦可汗死后甘州回鹘内乱的十几年中,曹议金迅速抓住机会攻破甘州,再将他与天公主李氏所生的女儿,嫁给了药葛罗·仁裕的兄长,也就是上一任甘州可汗药葛罗·阿咄裕。

  从此归义军节度使又反转成了甘州回鹘可汗的岳父,轮到甘州可汗为子,曹议金为父了。

  十几年间,双方父子之位颠倒,算是小小雪耻了一把。

  虽然阿咄裕是个短命鬼,导致曹议金的岳父没当几年,但此时归义军强,甘州弱的局面已经形成。

  所以要是正常会盟,应该是甘州回鹘的这一代顺化可汗药葛罗·仁裕到敦煌来,而不是曹议金去甘州。

  不过听到曹三娘子透露的这个秘密,一切都解释得通了,甘州回鹘之所以处在下风,并不是实力比归义军弱,而是曹议金这个人很有手段,把甘州回鹘给打怕了。

  可是这种完全是靠着君上个人能力形成的优势,是不牢固的。

  这几年甘州回鹘又开始上跳下窜,就是因为曹议金身体不太好,长时间不能理政的缘故。

  所以这次曹议金才会不顾身体有恙,车马劳顿的跑到甘州去,这是为了告诉甘州回鹘,老子身体还好着呢,你们他妈的别跳,谁跳打谁。

  想到这,张昭的心情并不好,他长叹了一口气,虽然是曹议金推翻了张承奉的天子之位。

  但实际上这并不是曹议金刻意推动的,而是张承奉在认了甘州回鹘可汗为父之后,西汉金山国就已经无法维持了。

  而曹氏代张,也几乎可以说是一场没有流血的政变,除了齐瞎虎的父亲齐加润带着禁军小小的反抗了一下,以及正患痢疾的张承奉长子,也就是张昭的哥哥张暅受到惊吓,导致病情加重而亡以外。

  连南阳张家的张怀庆,这位张承奉的堂叔、张义潮的亲侄子,以及张义潮的堂侄孙,都僧统张喜首,衙前知应管内外都牢城使张良真都没有反抗,当然事后也没被清算。

  这场政变最终倒霉的,只是张昭这个年仅两岁的余孽和齐瞎虎等人。

  站在张昭的立场上来说,他有理由怨恨曹议金,因为两年后他父亲张承奉就抑郁而终,他自己被监视居住了十几年,剥夺了一切权势。

  但站在归义军绝大部分人的角度来说,这场政变他们都是受益的,没有曹议金掌权后的极力支撑,只剩瓜沙二州的归义军别说还能压着甘州回鹘一头,恐怕早就直接原地爆炸不复存在了。

  “令公大王尚未到耳顺之年,怎么就身体突然就堪忧了呢?此实乃噩耗!我等唐儿刚过了几年太平日子,难道又要生乱吗?”

  曹三娘子就在张昭眼前仔仔细细的看着他的表情,半晌才重新坐回去神情更显兴奋。

  “奴现在更觉得二郎君肯定能成大事了,至少我是二郎君的话,只会为令公大王日暮西山而暗自高兴,绝不会认为是噩耗。

  二郎君能有这份心胸,能有这份认识,不被私怨蒙蔽心智,不因痛恨而失去判断,古之明君也就是这样了!”

  “明君?”张昭咧开嘴笑了笑,“三娘子是在取笑我吗?我如今就这么不到百人的队伍,自称都尉都是厚着脸皮了,这明君可从何说起啊!”

  “奴并未取笑二郎君!因为二郎君还未知道自己应该负担起的责任!”

  曹三娘子竟然还是一脸严肃的表情,“如今我敦煌国看着是兴盛强大,但实际上已然危机四伏,因为敦煌国的本部核心,不过是十万余河西唐儿与六万余汉化之粟特民。”

  “这么少!”张昭大吃一惊!

  根据张昭的记忆以及后世的猜测,此时的归义军应该核心部众有三十万出头才对啊!

  其中最核心的河西唐儿起码也要有二十万,不然根本支撑不起一万精兵的,也不能保证瓜沙二地以汉文化的主导地位,他万万没想到河西唐儿的数量竟然比预料中少了一半。

  “二十年前那场与甘州猃犹(回鹘)的大战,实在是伤尽了我们的元气。

  敦煌唐儿中,家家戴孝、户户举哀,一万精锐光战死者就有一千余,后面被迫举国而战,丁壮损失更为惨重!”

  曹三娘子苦笑一声,眼中竟然泛出了泪光,那时候张昭还未出生,但曹三娘子已经九岁能记事了。

  “奴家左边的舅家索氏,男丁悉数征发,全家十一人去,仅有三人回。

  索三郎多好的儿郎啊!奴这位表兄熟读经义,能开硬弓,通音律,擅弹竖箜篌。

  幼时母亲总是笑着问奴,旦夕长大,嫁与三表兄如何?”

  说到这,曹三娘子突然脸色一变,连那双桃花眼都因为极度愤怒和痛苦,而放射出了无限的煞气和哀婉。

  “等奴再见到三表兄的时候,他已经是具无头的尸体了,他的头颅被猃犹人割去,至今都未找到,那双擅弹竖箜篌的手也被铁锤砸烂了!

  那年,他才十五岁啊!奴都快忘了他的相貌了!”

  说到这,曹三娘子已经是泪珠滚滚,泣不成声。

  注:猃xian犹,归义军对甘州回鹘的蔑称,意思是短腿杂毛猴子。

第三十三章 归义军的危局

  看着眼前陷入怀念的曹三娘子,张昭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这是一个九岁小女孩暗恋十五岁表哥的往事啊!

  古人早熟,女子十三四岁嫁人,甚至从小就去做童养媳的也不少,九岁的女孩情窦初开并不意外。

  特别是曹三娘子这种小时候很少感受到父祖辈爱的小女孩,想来那位能文能武还能玩高端乐器的索三郎,定然是曹三娘子年幼时生命中,一束温暖的阳光了。

  “二郎君!如果你答应奴一件事,奴就在告诉你一件关于敦煌国的大秘密!”

  过了半晌,曹三娘子才拿出手绢轻轻擦了擦眼角,丝毫不介意张昭看见她哭过。

  “人死不能复生,逝者已矣,生者还需强大自身,十世之仇犹可报也!”张昭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

  不过这句模棱两可的话却让曹三娘子非常满意,她郑重的点了点头。

  “二郎君,如若我们敦煌国有能再次攻陷甘州的一天,奴要杀甘州回鹘达干以上百人,再把他们的人头带回便桥处筑京观,以祭奠索三郎等逝者!”

  便桥是敦煌东面的一座桥梁,是去往东边甘肃二州的主要道路,当年甘州回鹘兵临敦煌城下,张承奉亲自披甲上阵与回鹘人厮杀就是在这里,想来索三郎就是战死在这个地方的。

  “可!”张昭重重的一点头,“某不但要杀甘州回鹘达干以上百人,还要尽数诛灭甘州回鹘王室!区区猃犹,也胆敢自称郡望陇西李氏!”

  以归义军和甘州回鹘近百年的仇恨,在任何一方有完全吞下对方能力的时候,必然会发生一场大屠杀。

  别看甘州回鹘曾迫使张承奉尊回鹘可汗为父,曹议金也曾经攻破甘州,这两件事后都没发生过什么屠杀。

  但那是因为双方实力差不多,其中一方虽然占了上风,但也吞不掉对方,真要能吞掉,一方的中上层,绝对是要被杀绝的。

  而且双方除了争夺丝绸之路的贸易利益以外,还有一个无法解开的死结。

  归义军素来以唐末孤忠自居来凝聚人心,但甘州回鹘更是夸张,由于甘州回鹘王族这一支人经常跟李唐和亲,李唐王朝多以宗室女嫁之,是以从唐末开始,甘州回鹘王族竟然开始姓李,还自称郡望陇西李氏。

  这可把归义军给恶心的够呛,陇西李氏,这是大唐皇室的出身啊!老子以大唐孤忠自居,你特么的干脆自称是李唐皇室后人,这不是拆台吗?

  你们药葛罗家族破落户,也配姓李?

  “奴,多谢二郎君!”得到张昭的答复,曹三娘子就在这石楼上站起身来,给了张昭一个大礼参拜。

  这时候,张昭兵不过七八十人,曹三娘子一寡妇,两人就在这,把拥众四十余万,甲士近万,控弦三四万的甘州回鹘,当成善娘面前的甑糕了,一切是那么荒诞,可好像又是那么理所当然。

  “方才奴对二郎君说道,这敦煌国核心部众只有河西唐儿十余万,汉化粟特六万,绝非妄言。

  二十年前与甘州回鹘一战之后,瓜沙的唐儿大族都受创颇重,至今仍是女多男少。

  而我粟特部众擅长手工与经商,常年居于城中,子嗣也不丰,这就给了其他族裔机会。

  您猜如今哪一族人在敦煌国人口仅次于河西唐儿?”

  “莫非是回鹘人?”张昭摸着下巴问道,后世他知道归义军消亡的最大原因,就是甘州回鹘支持沙州回鹘鸠占鹊巢,难道现在回鹘人在瓜沙就已经很多了?

  “非也!”曹三娘子摇了摇头,“如今人数第二多的族裔,乃是我阿翁慕容归盈所领导的吐谷浑慕容部后人。

  他们拥众七万余占据瓜州,甚至还在往沙州迁移部众,今年年初向中原大唐朝贡时,阿翁已经使用瓜州刺史的名义单独朝贡了!”

  张昭瞳孔一缩,他没想到归义军已经卷缩到瓜沙二州了,竟然内部还这么复杂,可真是庙小妖风大、水浅王八多啊!

  吐谷浑慕容部虽然也跟粟特人一样几乎完全汉化,但他们要是出来跟粟特人争夺领导权的话,还真是很麻烦!

  因为张义潮当年在瓜沙二州赶走吐蕃人的时候,已经在瓜沙扎下根的粟特人,就是他的坚定的同盟者。

  这些粟特人为了融入大唐,连传统的尖帽子和姓都改了,甚至如今掌握归义军的曹家,虽然自称谯郡曹氏,但他们实际上是粟特曹国人后裔和汉人曹氏合宗而得来的。

  这些粟特人通过学汉话写汉字的方式,进入了真正谯郡曹氏的族谱,把自己变成了汉人。

  “二郎君明白危险所在了吧,令公大王的母亲和祖母,实际上就是汉化的粟特曹氏之女,令公大王的堂兄仁齐、仁德甚至父系就是粟特曹国人,就是奴,身上也有粟特人血统。”

  张昭仔细看了看,果然,曹三娘子那双桃花眼的眼珠有些发灰,发尖带着些许紫红,正是粟特人的某些特征,而且他也猜到了归义军的危机所在了。

  “你的意思是说,你阿翁眼馋曹氏如今能掌握归义军大权,也准备学习曹氏这样主动汉化,以达到进入归义军权力中枢,最少也要占据瓜州与沙州节度衙门分庭抗礼?”

  “没错!”曹三娘子赞许的看了张昭一眼。

  “实际上他们早就开始这么做了,二十年前便桥一战,河西唐儿男丁凋零,那些多余出来的女子,大多都被慕容家娶走了。

  同时慕容家不惜让族中女子下嫁穷困汉家子甚至给人做小,从而嫁了大量的女子到河西唐儿中。

  时至今日,吐谷浑慕容部已经基本完成布局,瓜州人拥戴慕容归盈为刺史,连令公大王都无可奈何,就是因为瓜州唐儿,已经把慕容部当成了自己人,他们不再视慕容部为吐谷浑人,而是把他们看成汉人了。”

  张昭恍然大悟!

  “我明白了,河西唐儿可以把慕容家当成自己人,但是拥有粟特血统的你们曹家却不行。

  因为河西唐儿自从我父败亡后,就没了领袖,领袖敦煌国的,是你们这个粟特曹氏和谯郡曹氏合宗而成的家族。

  慕容氏强大起来,就是冲着取代曹家来的,他们现在占据瓜州形同分离,如果长此以往下去,已经只有瓜沙二州的归义军,最好的结局,恐怕也就是分为瓜州和沙州了!”

  “是啊!就这二十几万人,咱们还内斗的这么厉害,更危险的其实还在另一边,昔年令公大王为了摘掉称甘州回鹘可汗为父的屈辱,而娶了甘州回鹘天睦可汗的女儿天公主李氏。

  李氏娶进门之后,就取代了郎君的表姑母郡君夫人索氏,成了令公大王的正妻。

  如今她已为令公大王诞下了三子四女,其中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甘州回鹘可汗和王族,儿子也娶了甘州回鹘王族之女。

  你说天公主李氏,难道不想让儿子成为归义军之主吗?”

第三十四章 当师傅还是义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