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警戒 第1143章

作者:墨武

蔡鞗未看父亲的双眼,咬牙道,“请沈公子成全!”

沈约凝望蔡鞗半晌,半晌终于点头道,“难得你有此心意,我认为没有问题。”

蔡京跪在地上,身躯晃了晃,缓缓倒下。

众人惊呼。

沈约不为所动,只是道,“蔡老年事已高,操劳过度,宜找太医前来医治。”

赵佶点头许可。

沈约随即道,“难得蔡待制主动请缨前往议和,当下之急就是商议议和的细节……”

群臣中有人连连摇头。

张邦昌突然站出道,“沈先生,都说父母在,不远游。蔡老如今诺大年纪,身体欠妥,若是蔡鞗出使有了什么纰漏,让一个老父情何以堪?”

多数人深以为然。

沈约摇头道,“阁下忘记说了后面的那句。”盯着张邦昌,沈约沉声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阁下莫非不解这句话的意思?”

众人讶然。

群臣多是以为沈约是不学无术之辈,仗着蛊惑的手段让天子深信不疑,就和当初的林灵素一样。

可张邦昌以儒家言语说之,沈约随即回对,倒让很多人意外。

“你若不解,那我就话于你知。”

沈约淡然道,“尽孝之心,只求尽心尽意,不求表面文章。若真知道你有心有意,志在四方,只要不是抛弃父母,真正为人父母的、如何会不鼓励子女的远行?”

张邦昌无言以对。

沈约打破定势的解释让他们觉得惊奇,可只要深想,却发现沈约所言,有着让人动容的情理。

法理不外乎人情,礼仪规矩呢?若和人心向善向真无关,那存在又有何意义?

千百年来,无数条条框框,都在教人如何行事,可却不教这是否和真心违背。

世间矛盾因此而生。

人之心,本存真,但在违背的环境,分裂重重。

“蔡京晕倒无论真假,圣上请太医治疗,都会尽心尽力。”

沈约说到这里的时候,蔡京的眼皮动了下。

李纲眼尖看到,几乎喝出蔡京是在装昏,可瞥见蔡鞗悲伤的表情,终究沉默下来。

“相比那些转瞬、将要、或者已经失去父母亲人的百姓来说,这已是极大的幸运。”

沈约盯着张邦昌道,“不过……孤木不成林,单丝难成线,蔡鞗勇气可嘉,却始终处于京城,还需要有经验的人辅助商议对策。有人有济世之策,却少赴难之勇……”

张邦昌脸色苍白,记得不久前沈约曾说过类似的话语,半晌终道:“下官愿协同蔡待制同往议和。”

群臣闻言,多数垂下头来,不敢应声,只怕再被沈约逼去。

沈约目光转动,淡然道,“很好。疾风知劲草……”

他没说下去,但在场的人多有学问,知道下一句是——板荡识诚臣。

有人心中想到这下句,终有了愧疚之意。

沈约未说,可众人如何不解?在这般关键的时候,众人不建议、不应声,只怕祸连自己,那和忠臣诚臣丝毫无关的。

赵佶暗叹,心道朕为君多年,若论识别身边的这些人,还不如沈先生几个时辰。

“既然如此……旁人可以暂退了。”沈约建议道。

赵佶明白道,“蔡鞗、张邦昌,宗泽、李纲和先生留下。余众退下。”

那些臣子低着脑袋,倒退出轩。

李斌见状,终于开口说了句,“沈先生,如今满朝文武,只有这几人可用吗?”

他有些小聪明,看出沈约的另外一个用意——罢黜六贼的同时,帮赵佶选些可用的人手。

沈约暗想,若非满朝多是懦弱无能之辈,汴京如何会不久被破?

雪崩的时候,难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靖康之难,看起来像是偶然事件,可又是必然事件。

整个大宋王朝,内在早就腐烂不堪,这就和一个癌症晚期的病人般,外表看起来还是好的,但内在的器官,却是稍遇压力就崩。

但见到赵佶满是期待的目光,沈约笑道,“很多人,欠缺的不过方向和机遇。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可用之人大有人在,由宗老,李少卿再行推荐人选,就不用我越俎代庖了。”

李纲立即道,“主持大局怎少得了沈先生?”

很多人做事看资历,倚老卖老,李纲却是破除藩篱,见沈约处理奸佞、议论局势着实事事分明,对其心生钦佩,见沈约有退却之意,当然不肯。

沈约笑笑,“若论朝廷之事,李少卿大能,自可独挡一方。我之所为,不过是抛砖引玉罢了。”

李纲还待再说什么,沈约再道,“我有些事情,想和宗老单独商议。不如你等商议和议的细节,我和宗老谈谈别的事情?”

赵佶暗想沈约才是大公无私之人,和宗泽议论,莫非谈及抗金的对战细节?

一念及此,赵佶立即道,“需要辟出此间给沈先生议事吗?”

李斌见怪不怪,李纲、张邦昌和蔡鞗见赵佶这般礼遇,都是直了眼睛。

沈约摇摇头,“多谢圣上美意,我和宗老出外谈谈就好。”

说罢当先走出揽秀轩。

第1741节 种家军

日光明耀,照艮岳景色瑰丽。

沈约到了揽秀轩外,韩世忠迎了上来,谨慎道,“兄弟,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韩世忠等人守在轩外,着实意外频频。看着耿南仲被逐出的时候,他们还能保持冷静,但看到童贯,梁师成被拖出的时候,不要说他们,那些在外的宫人也都是脸色大变,真的感觉到天翻地覆一样。

沈约简单说道,“六贼多除,童贯、梁师成被贬为民。”指向宗泽,沈约介绍道:“此为新任枢密副使宗泽大人。”

韩世忠肃然起敬道,“原来是宗大人?”

沈约微有意外,“韩兄知道宗大人?”

韩世忠略有激动道,“宗大人多年来为民尽心,不畏强权的数度沉浮,韩某如何不知?”

沈约暗想,其实百姓多是明晓哪个是忠臣、哪个是奸臣,要分辨也不是难事,百姓都知道的事情,庙堂上的人会不知道?奈何庙堂之上,不论忠奸,只讲利益,为稳固势力只知道以权倾轧异己,如此治国,焉能不颓?

韩世忠压低了声音又道,“当年宗大人是得罪了林灵素,这才被贬。不想兄弟你超度了林灵素,朝廷重用了宗大人,实乃天下幸事。”

宗泽一旁终于道,“这位莫非是韩世忠吗?”

韩世忠诧异道,“不想宗大人还知道卑职贱名?”

宗泽拂须笑道,“老种曾提及阁下之名,很是赞许。”随即轻叹一口气,宗泽缓缓道,“能让老种称赞的人并不多见,老夫自然记得。”

韩世忠问了句,“种老眼下如何?”

宗泽看了沈约一眼,提醒道,“因被奸人诬陷,听闻致仕隐居终南山。”

沈约沉吟道,“种老就是种师道吗?”

这些日子来,他和韩世忠有时也谈谈西北的事情,倒知道种师道是哪个。

世人多因为演义知道北宋杨家将的满门忠烈,却不知道真正的历史是——种家的功业远比杨家要辉煌太多。

西北种家军,素来都是大宋抵抗夏人的定海神针。

种家军的创建人正是西北和战神狄青齐名的种世衡。

种世衡虽是文臣,但当年和狄青在西北一文一武,相得益彰,狄青因种世衡的支持,才能创十军,硬撼夏国元昊亲设的五军和横行天下的铁鹞子,创下不世功名。

狄青之后,西北十军演变成种家军,继续狄青的未尽之业。

依仗种家军,大宋西北这才能多年安然无恙,遂开始转起对辽兴兵的心思。

种师道就是种世衡之孙。

时光荏苒,战神早已不再,种师道也是垂垂老者,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种师道仍有为朝廷尽力之心,虽想延迟退休,却被王黼、童贯等人厌恶,逼其致仕。

宗泽提及种师道往事,醉翁之意自然是——你沈约现在牛逼的很,能不能让种师道复出为国效力?

虽然当上了枢密副使,可宗泽总感觉不算踏实,也知道真正能在赵佶面前说上话的还是沈约。

见沈约知道种师道,宗泽再度道,“不错,老种就是种师道,为人有种的,偏偏被一帮没种的人排挤。”

沈约笑道,“我早将此事话之天子,天子应该已调种师道入朝。”

宗泽闻言大喜,兴奋的搓着手掌道,“沈先生,你年纪轻轻,却有这般胆识,我老宗现在真的是服了。”

沈约笑笑,暗想你以前自然是不服的?

宗泽似看出沈约的心思,直言道,“以往的我,听说沈先生的事情,其实是极度不满的。我听说你和林灵素走的很近,只以为你和林灵素那……道人一样,都靠华而不实的嘴上功夫蛊惑圣上,又听你去青楼胡闹,着实不以为然。”

沈约不语。

宗泽却是激动道,“可今日一见,老宗才知道耳听未见是实,你小小年纪,审奸明义,对如今的局面洞若观火,处理起来有条不紊,那实在是大能者为之。”

上前一步,握住了沈约的手,宗泽殷切道,“你这样的人,老宗这辈子不要说见,听都没有听过,有时候,老宗总觉得这不过是梦一场。”

感受到宗泽手上的老茧,看到宗泽眼中的光泽,沈约终于道,“这不会是梦的。”

沈约自然另有用意。

这一切是梦吗?

一切终究逃不过历史的复原?

他始终在考虑着这个问题。

宗泽不解沈约的深意,大声道:“这自然不是一个梦,哪怕是梦,老宗也不想很快就醒。”紧握着沈约的手,宗泽激荡道,“李少卿担忧你会突然离去,老宗也是如此。”

盯着沈约,宗泽字字凝重道,“圣上终有圣明之相,李少卿本来是想请圣上禅让的,可是圣上英明,倒不着急禅让的。”

沈约喃喃道,“不错。”他看出李纲对禅让一事不再坚持,不是因为没有主见,而是知机。

“但圣上能英明多久,我等实在心中没底。”

宗泽说出担忧道,“老宗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何事,但有沈先生的一天,看起来圣上才能英明下去。沈先生……”

紧抓沈约的手掌,宗泽恳切道,“你不会离开的,是不是?”老者虽然不明许多,可内心却似察觉到什么。

上一篇:勇士教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