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警戒 第1067章

作者:墨武

张继先默然片刻,“是的,他的灾难从今年开始,延续约莫十年。”

这更像是算命的言语,可沈约知道历史,明白张继先在暗示靖康之难开始后,赵佶就要经历从皇帝成为阶下囚的悲惨人生。

“道长无意改变?”沈约再问。

张继先缓缓道,“赵佶是个荒唐的人,但若说他本性是坏的,对他未免不公。”微有感喟,张继先喃喃道,“本道曾看到他绘制的云鹰一画,只感觉其中的意向居然有深不可测之感。”

沈约记得曾为诗盈的赵赛月说过此事,“若是深陷三毒之人,很难有这种意境。”

张继先点点头,“或许我们只能说……他本性向白,只是莫名的进入染缸中,无力抗衡被染的命运。”

看向沈约,张继先轻声道,“赵佶这般,世人不也多数如此吗?”

沈约赞同。

人之初,性本善、本恶无有定论,可若非生而知之者,绝大多数人出生就是被环境注定了世俗善恶的两条道路。

环境若如染缸,谁能如莲花不染?

固然有冲破磨难、杀出重围的不世英雄,但不能否认的是——这种人万中无一。大多数人,只是个随波逐流的平常人。

对平常人要求超常的行为,终究不切实际。

张继先对赵佶的评论很是客观,甚至有些怜悯。

“本道感觉赵佶若真想改,终究还是善事。”

张继先沉声又道,“因此本道曾劝赵佶,如今朝政所托非人,蓬莱水浅,沧海恐怕又要变成桑田。”

沈约暗想你劝的倒是婉转,示意天下要大变,可这种话谁能听懂?

但他理解张继先的苦处。

这就和处于不恰当恋爱中的男女般,所有的外人,几乎都能看出他们的问题,可他们自己偏偏不觉得,也不接受任何人的建议!

这种爱恋,也是一种痴恋。

对赵佶而言,百姓虽对六贼怨声载道,可赵佶却对六贼信任有加,为何?赵佶自认和六贼一体,否定六贼就是否认他自己的事情,他如何肯做?

若非如此,沈约也不会对赵佶说出——他自他错、你自你恶的点醒之语。

张继先远眺晴空,“可赵佶却听不出本道的劝诫之意,或者可以说,药医不死病,佛渡有缘人,赵佶和醒悟无缘,无缘就无法可度。”

沈约认可。

张继先再望沈约,微笑道,“但本道一入此间,就发觉赵佶对阁下的信任和依赖,或许阁下可以度他。”

沈约心道,但其实你若努力,也有度赵佶的本事,为何只是旁观?

张继先似看出沈约所想,“本道袖手旁观的原因很多,一来是,天师道中有个戒律,绝不能因为知晓天书的内容,而去更改天书的内容。”

“为什么会有这条规矩?”沈约问了句。

张继先摇摇头,“规则自先祖张道陵创道后就已立下,本道也暂时不知。”

沈约暗中在想——立规矩的人,怕引发蝴蝶效应,还是另有深意?

“其次……天书很不稳定。”张继先突然说了句奇怪的话。

沈约讶然道,“什么叫做天书很不稳定?”

张继先沉吟片刻,“这件事很难解释,不过以阁下的智慧,或许能帮本道挖掘答案,天书不稳定,是因为天书记载的内容会变化的。”

第1629节 曹棺的改变

三界中无不变之事。

可一本书的内容会改变,在古代人眼中,绝对是奇怪的事情。

张继先皱着眉头,似乎也很难形容这种怪事,“本道不久前说五岁醒悟,阁下自然明白本道虽是张继先,又非张继先。”

他说的怪异,沈约却明了道,“在思想转生时,阁下想必是大有修为的一个道人?”

张继先微微点头,暗想和此子交谈实在不用拐弯抹角,太多世俗人根本无法了解的事情,到了此子眼中,明明白白。

“据本道所知,释家的六道轮转中有个理论,醒着愈醒,痴者更痴。”

张继先沉声道,“就因为这般,释家真正有为者都是竭力在当下一刻破除痴迷,以求轮转之际不再坠入愚昧之中。”

沈约微微点头,暗想张继先兼通释道之理,绝对是个非一般的人物。

张继先喃喃道,“当年本道自诩清醒,可转为张继先后,仍需五年时日才唤醒记忆,可见修为仍差许多。”

沈约宽慰道,“但道长持之以恒,终有证道之日。”

张继先展颜一笑,“多谢阁下鼓励。”

振作了精神,张继先又道,“前世……”看向沈约,张继先道,“本道用前世一说,阁下应该不会介意?”

沈约点头道,“言为意表,明达即可。”

张继先赞道,“说的好。本道前世也算是个有修行的道人,同时记忆力奇佳,因为对天书很是好奇,因此用了数日光景拜读,然后记了下来。”

看向远方的姹紫嫣红,张继先缓缓道,“都说读史明智,本道这般喜爱拜读天书,并非想要借此做个推知五百年后的神人,而是想从中看到轮转无常的道理。”

随即叹口气,张继先道,“可在数月后,本道突然对天书的某些内容不能确定。”

张继先叙说的时候,神色诧异,“这对本道来说,绝对是个奇特的事情。因为精进之修本来不应该出现这种现象。”

沈约理解张继先的意思。

在释家修行中,有六度修行一说。

何为六度?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

这六步就是经书所传的证道法门。

当修行者进入精进层次的时候,会出现突飞猛进的现象,那时候的修行者无论是精力、体力、认知、悟知都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因为这些提高,一个人才能真正的禅定,进而达到般若,也就是智慧之地。

佛道相通。

如果一个有修为的道人处于精进之修,不会出现遗忘的现象。

道家的虚无之境,亦是清静之境,绝非健忘!

不然何以《清静经》直言——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张继先皱眉道,“那时候本道以为修行出了差错,琢磨良久后终于决定再观天书。”

沈约暗想,听你的描述,你并非想看天书就能看了。

果然,张继先道,“因为祖训明言,天书神异,观之不过三。”随即解释道,“天师道秘传,这天书很是奇异,可终究不过是世俗之物,痴迷其中,徒误修行,因此祖训吩咐,无论哪个,最多只能看三遍天书。”

沈约暗想天师道秘法倒和大雪山修行异曲同工。

修行中,连修行产生的喜乐都要舍弃方能明悟,你痴迷研究天书之数,无非皓首穷经。

张继先继续道,“本道遵循祖训,第一遍拜读天书的时候,就有心尽数记忆。”说着惭然一笑,“本道终究还是修为不够。”

“能知不足,就有改过的契机。”沈约轻声道。

张继先微震,闭目良久,这才道,“多谢。”

烦恼即菩提,点醒亦转机。

张继先自然比赵佶更脱离痴迷,知道沈约是鼓其气、坚其心、明其智。

对庸人而言,听若不闻,闻又难醒,但对他张继先而言,这般点醒实在难能可贵。

“但因一起,缘就攀。”

张继先沉吟道,“本道俗心一起,若不破解,着实无法再行静心。”

沈约微微点头,知道天书这件事成为张继先证道的关卡。

不破关卡,张继先的修为绝难再上一层。

修行讲求解脱,不解何脱?若不脱离,终究还是带着累赘修行,背负的累赘迟早会有反噬的时候。

“在第二次拜读天书前,本道着实闭关数月,务求达到精气神巅峰之境。”

张继先眉头微跳,“然后本道入观天书,发现天书的内容是变了,有很多部分,变成另外的版本。”

沈约思索不语。

在听到天书内容改变的时候,他就意识到张继先看到的多半是一个电子书,而这个电子书就像个记录仪,是会随着时空的改变,而发生记录改变了。

一切就像蝴蝶效应般。

如今听张继先所言,和他沈约推测暗自吻合,让沈约想到的问题是——是什么事件引发了蝴蝶效应。

“那些地方出现了改变?”沈约问了句。

张继先沉吟良久,“曹棺的改变。”

沈约微有诧异,他的记忆中,并没有什么曹棺,这人如何会引发天书记录的改变?

张继先缓缓又道,“根据天书记载,曹棺发现了黄帝等人有遗留的三香后,就一直孜孜以求的寻找三香,本道看天书第一遍的时候,曹棺的记录也就此终止。”

沈约知晓变化,“道长的意思是……曹棺的记录变多了?”

张继先点头道,“是,不但变多了,而且变的极为诡异。天书中说,曹棺使用了一种匪夷所思的招魂手法,从未来世界找来一人,然后利用那人找到了黄帝他们遗留世间的三香,引发了惊天的变化。”

沈约皱眉,他记忆中并没有这个变化,为什么?

张继先苦笑道,“本道接下来说的话,恐怕让阁下都觉得难以置信,但本道只是如实的叙说。曹棺招魂引来的那人产生的最可怕的一个改变是——这个世界差点因为那人的到来而覆灭。”

看着沈约,张继先认真道,“不用后世的奇特武器,那人的到来几乎覆灭了整个世界。”

沈约实难想象。

不过张继先或许感觉此事难信,对世界覆灭似乎并不放在心上,神色凝重又道,“但世界终究仍在,和本道没什么关系。”

沈约听出张继先的言下之意,“那什么和道长有关?”

张继先默然片刻,“僵尸再现!”

第1630节 生化泄漏危机

世人喜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上一篇:勇士教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