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警戒 第1064章

作者:墨武

朱勔就是六贼之一!

看向沈约,赵佶沉重道,“可朕心中始终不安,不安究竟是为了什么,朕始终没有答案。”

沈约凝望着赵佶眼中的辉光,“但你现在有答案了?”

赵佶涩然道,“不错,赛月告诉了朕一直不肯面对的答案。朱勔不过是朕的一个影子,愕儿亦是。要想真正的改过,朕需要的不是惩治旁人,而是自我改过。”

转望赛月,赵佶悲凉道,“如果朕死,可以解决一切难题,那朕赴死也是没有问题。”

李斌惊叫道,“圣上切不可如此动念。”

赵佶眼中有了泪影,“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当初朕做出这诗的时候,也曾想过,如果朕死,可以让所有陪同朕受难的人回归平静,那朕虽死无憾。”

凝望赛月,赵佶终有哽咽道,“赛月,爹这次、绝没有骗你。”

第1624节 禅机

每个人都有幡然醒悟的那一刻,遗憾的是,那一刻不过是一刻。

佛陀让你修行,就是希望你能将那一刻的清醒无限的延展。

沈约看着赵佶的哀恸,相信赵佶这一刻是真心的。

但这一刻能延续多久,沈约不能确定,无人能够确定,哪怕释迦亦是不能,不然也不会有无常的概念产生。

赛月见父亲少有的动情,不由落泪道,“爹……”

无论如何,这都是她的亲人。

哀其不幸,却也怒其不争!

“如今。沈先生给朕争取了这个机会,朕如何能一死了断?”

赵佶长吁一口气道,“朕一定要做个补救,补救从除恶开始,但能做到何种程度,朕心中没底,是以才请沈先生帮手。”

就在这时,轩外有郑公公入内,跪倒道,“圣上,张天师请见。”

赵佶见郑公公入内,本有不耐,因为他一定要敲定眼下的日子会能让他可以安心改过,若是明日重回迷宫,对他而言,那绝对是天大的灾难。

可听张天师请见,赵佶还是微舒眉头,对沈约道:“沈先生,这个张天师很有灵异,是朕招他入宫,倒可和先生见见。”

沈约见赵佶说的有些遮掩,暗想你这是找道人和我共同解决穿越的问题吗?不过他终究早对张继先有些预见,也很想见见此人。

见沈约点头,赵佶立即道,“请张天师入内。”

片刻后,一道人随郑公公入内,对赵佶稽首为礼,“贫道见过圣上。”

那道人青衣羽冠,看起来过了而立之年,赫然就是沈约通过因缘石见到的那个道人。

当初沈约不过匆匆一眼,却对这道人印象极为深刻,如今再次目睹,见那道人周身简便,可说无一分赘物,头正顶平,肩沉坠肘,举止神色从容,暗想这是个有修为的道人。

为道日损!

一个真正的修道之人,正常而言,都是减之又减。

头正顶平、沉肩坠肘的真正目的是拉直脊柱,让周身气脉保持通畅。

身不畅,精气不通,神又安在?

沈约不是道人,却对佛道的修炼法门了解的极为深刻,实则是因为他知道修炼的根本目标,而不是像世人般,迷惑于外在的形式。

赵佶点头道,“道长不必多礼。劳烦道长百忙之中进宫,朕实在是有要事相商。沈先生,这就是张继先天师。”

张继先向沈约望来,颔首微笑道,“贫道和先生有过一面之缘,今日再见,实乃幸事。”

赵佶微有讶异,“张天师见过沈先生?朕怎么从未听说?”

张继先解释道,“贫道是在沈先生开启因缘石时,和沈先生隔着十数里见了一面。”

他这么说,如果是放在现代,那一定是个假大师了。

赵佶眉头微跳,“因缘石?沈先生何时……又开启的因缘石?”

沈约见到赵佶的疑惧,解释道,“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到了京城,昨日我和他们夫妇偶遇,再拿因缘石一观。”

微微一笑,沈约又道,“他们是受蔡京所命来到汴京,想必不久后,这因缘石就会通过蔡京到了圣上的手上。”

这是个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沈约说出后,赵佶略有尴尬,“朕当初……当初……”

赵佶想说当初并不知情,可见张继先在场,终究还是隐瞒此事,蓦地想到什么,“黄庭经,九霄环佩,还有清明上河图……都在宫中……”

一切变数来自琴画书棋,赵佶对此自然不敢怠慢。

蓦地想到什么,赵佶失声道,“对了,张择端!”看向郑公公,赵佶急声道,“张择端呢?”

郑公公略有不安,“启禀圣上,待诏米有仁早奉圣命找过张择端,但此人似乎离开了京城。”

赵佶怒道,“为何不和朕说?”

郑公公惶恐。

沈约一旁道,“非郑公公的缘故,只怕张择端有心离开。”

郑公公感激的看了沈约一眼。

见沈约这么说,赵佶不再恼怒,吩咐道,“多派人手找寻张择端,尽量带回宫中。”随即补充一句,“客气一些。”

郑公公惶惶退下。

赵佶看向沈约,沉声道:“朕知沈先生大才,希望能聚齐那些东西,让先生更好的谋划。”

沈约暗想赵佶为了避免重回噩梦,倒是竭尽全力。

“先生从因缘石上又发现了什么?”赵佶热切的问了句。

沈约摇摇头,看向张继先道,“张天师又是如何知道我开启的是因缘石!”

这是一个细节,沈约却绝没有错过!

因缘石经赵明诚夫妇收集、经蔡京还未落到赵佶的手上,那张继先在哪个时间点看到的因缘石很值得寻思。

张继先波澜不惊的笑笑,“贫道若说是前世见过,先生可信?”

众人闻言神色各异。

如今的众人,对前世都有不同的理解。

当你局限于线性,自然觉得前世是按照时间来划分的,可若去除了线性的桎梏呢?

沈约看着镇静自若的张继先,蓦地发现这人不但有修为,还极为神秘。

神秘源自此人的经历!

“我是否相信道长所言,对道长而言,很重要吗?”沈约回了一句。

证悟在心,不能因攀援而混乱。

很多时候,要证悟明心,绝非是斩断尘缘可以做到。

绝情无法证道!就和磨砖无法成镜般。

不然心经也不会明言——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菩提萨埵即为有情众生。

经文真意是的对有情众生而言。

有情方为婆娑世界。

沈约随意一言,看似简单,实则是在问对方明心还是缘攀,他知道这个张继先一定明白。

真正的悟道之人,虽在红尘,却无时无刻不在思索天地的玄奥。

张继先轻叹一口气,“贫道苦于一事久矣。先生是否相信,对贫道而言,很是重要。”

是缘攀的问题!

张天师要和他沈约说什么?需要他沈约帮手缘攀带来的问题?张继先来此,就是要和他沈约解决这个问题?

沈约飞速判断,缓声道,“信为人言,要信人言,先信人心。”

张继先目光微亮,“先生说的极是。”微有凝顿,张继先缓缓道,“贫道自幼就有些奇异……”

第1625节 隐语

世人多是为了变得与众不同、然后努力的过完没什么不同的一生。

就和韭菜总会再长一样,后来的很多人或知晓、或不懂这个道理,依旧幻想让自己奇怪些,而古代君王多有这种想法。

当张继先说自己年幼奇异的时候,赵佶、李斌多少有些不耐烦,但见沈约平静对之,赵佶道,“那倒没有听道长说过。”

张继先笑笑,“机缘未到而已。”

赵佶笑道,“缘之一事,实在妙不可言。”

沈约暗想,赵佶自觉得应对得体,却不知道张继先的真正意思是——说给你赵佶听,也没什么用的,既然如此,说了何用?

张继先照顾赵佶的面子,看起来是个随和之人。

“贫道生于蒙谷庵,家乡人都说,五岁之前很少听到贫道说话。”

张继先笑道,“他们虽未明说,可多数都认为贫道是蠢的。”

李斌一旁赔笑道,“想必是贵人言迟。”

张继先默然片刻,“这世上有太多人,精熟了世故,自以为通晓人情,却不过是在痴迷中彷徨。”

李斌微怔,半晌才道,“道长是在说小人吗?”

张继先淡然道,“悟者见他山而悟,痴者困自身不醒,阁下何必痴迷你我之分?!”

李斌沉默下来。

张继先随即又道,“旁人如何说年幼的贫道,可那时候的贫道却是醒的。”说着看向赛月一眼,“道无先后、达者为先。”

赛月微有讶然,想说道长是在说我吗?可有李斌前车之鉴,她就没问出来。

沈约对张继先益发的有了兴趣。

不过寥寥数语,就证明张继先绝对是个明达之人,不但通人情世故,更能见诸人本质。

他沈约也早看出李斌虽然忠,却凭忠自固,赛月很是沉默,更因内心的波澜。

上一篇:勇士教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