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警戒 第1047章

作者:墨武

为什么会出现思想混窜的情况?琴丝那些人不早就做过思想移植的实验,将段思平的思想移植到那战神的脑海中?

这场思想混乱,仍旧和萧楚那些人有关?

是天柱山那些人的实验内容?还是实验失误?

这也是他看到赵巧云,联想到萧楚的关键?

如此看来,张继先会和萧楚他们有联系吗?

沈约不能肯定时,赵巧云突然道,“沈公子,你说是不是那个鬼认识张天师?”

沈约怔了下。

赵巧云低声道,“天师经常和神鬼交流,说不定那是个孤魂野鬼,也知道张天师的大名。”

沈约突然道,“张天师说那人是鬼上身了吗?”

赵巧云默然片刻,缓缓摇头道,“张天师当时说的是——汝心自昧,堕在迷途。返尔本形,汝宜速化!”

她蓦地说的文绉绉的,沈约倒还能明白巧云的意思,喃喃道:“张天师没有说鬼,只是说那人蒙尘坠入了迷途。”

这和释家对世人五蕴化解开导很是相近。

张继先是有高明认知的一个道人。

赵巧云半晌才道,“因此……这世上根本没有鬼?”

她毕竟不笨,得沈约数次点化,醒悟沈约是让她去迷的意思——鬼不过是你的痴心。痴心不除,终坠迷途不能解脱。

沈约笑笑,“你有这个想法,会对你日常的修行很有裨益。”

赵巧云怔了下,“我也是在修行吗?”

沈约反问道,“那你觉得何为修行?”

赵巧云不由道,“打坐?”

沈约淡然道,“坐为法,并非心。世人可以因法知心,但心若不染,本历历可见,何必借法见心?心如时刻不染,行走坐卧,无不修行。”

赵巧云眸光闪亮,那一刻竟如醍醐灌顶般,半晌喃喃道:“原来如此。你和张天师讲的仿佛,张天师说修行不过日常功夫,他让我行事观明,那也是不染之意,原来修行就是如此。”

她那一刻,居然有彻悟的表情。

沈约凝望赵巧云片刻,“既有此心,当做此行。”

第1599节 魔童?

改变是在当下。

很多人有心无力,那就需要主动培养心力,不能让心总处于漂浮状态。

心漂浮和心无住是不同的。

无住却可自主,漂浮却是随波不能自控。

沈约见赵巧云很有悟性,是以用言语加以提醒。

赵巧云闻言微微点头,感激道,“多谢沈公子。”她是真有领悟,过了好久,这才道:“那坠入迷途的宫人,得张天师一言,倒地不起,再醒来时,变回了……原先的那宫人。”

赵巧云得沈约点醒,渐渐除去鬼神蒙昧之念,不过终究还是牵挂着一些事情,继续道:“天子见张天师除妖成行,不由大悦。可张天师却严肃的说,只怕妖人未能除尽,还有复发的可能。”

实验的影响仍在宫中扩散?

张继先是个道人,如何会判定此事?

沈约闪过这个念头,问道:“后来呢?”

赵巧云有些惊心道,“一切真如张天师所言,宫中多人都现异状,有狂躁的、有烦乱的,就连我娘亲,也开始忧虑起来。”

沈约皱下眉头,感觉似想到什么关键,却无法让其清晰的展现。

赵巧云又道,“吕才人又始终处于昏迷中,在几日后,变得奄奄一息。宫中已经为其准备后事,那时候,哪怕御医也没诊出来吕才人腹中还有一女。”

沈约喃喃道,“吕才人当然没有被埋?因为什么?张天师吗?”

赵巧云露出钦佩的表情,“沈公子果然非同凡响,猜测极准。不错,正是张天师说宫中问题是出在吕才人的身上,他建议不急于安葬吕才人,他需要画符祷祝,借吕才人之躯为宫中消灾。”

沈约暗想,以张继先之能,画符祷祝恐怕是个幌子。

在古代,超度一说其实是从中阴论中演化而来。

在真修行之人看来,临终之人气息、心跳断绝,并非真正的死亡,因为身体机能的丧失,反会让身体所有的能量聚集在意识上。

这也是临终之人,意识会放大七倍的缘故。

这时候为其祷祝念咒,如果那人平日又明白这些道理,有利于帮助他唤醒一点清明,最终得到个好的结果。

是以古代在人死亡的时候,多请高僧念咒,就有所谓超度亡魂一说。

高僧超度的行为仍为点醒世人,可一个人若是蒙昧,习惯性的见明躲暗,哪怕高僧也是无能为力。

这就像一个人定要吸食兴奋剂堕落、执迷不悟般,除非他自己的意志,别人很难拯救他同等的道理。

后世却把这人生最后的点醒机会完全变成世俗的产物,请小姐跳舞、灵堂上弄的乌烟瘴气,可说完全违背了当初的本意,反倒加深了临终之人的迷失。

张继先绝不是徒有其表的人,他知道吕才人还会产下一女,这才借除妖之名帮吕才人生下那女?

“天子对张天师很是信服,因此遵从了张天师的意思。”

赵巧云继续回忆道,“天子还问张天师——宫中妖孽横行,他该如何自处?”

看起来赵佶也怕了,沈约想得到赵佶当时的状态。

赵巧云略微思索又道,“我记得张天师对天子说——闻邪不干正,妖不胜德。陛下修德,妖必自息。”

沈约赞道:“说的很好。”

他知道那些疑神疑鬼的人多是神经衰弱,由神经虚连产生了幻觉,再加上本身蒙昧认知的驱使,这才总感觉有鬼怪在旁。张天师说的听起来是老生常谈,但一个人修德就是修正,正气足,邪自难干。

道理没问题,有问题的是对解决方法视而不见的人罢了。

赵巧云见状道,“看来沈公子和张天师倒是知己。”

“张天师如今何在?”沈约问了句。

赵巧云立即道,“他如今正在京师,不过眼下不在宫中。他素喜轻简,天子在城外给他建了座三清宫,他来到京城,却多在那里坐忘。”

沈约暗想根据赵巧云的形容,正和他通过因缘石见到的情况仿佛,喃喃道,“有机会,当求一见。”

“应有机会的。”赵巧云肯定道。

沈约暗想你难道也有预知能力?

赵巧云随即解释道,“在沈公子入宫的时候,我见到有宫人得天子吩咐,去请张天师入宫了。”

赵佶要搞什么名堂?

沈约立即想到这点,赵巧云微笑道,“但恐怕张天师入宫也得明天。”说着秀脸没来由的红了下。

扭头向宫外望去,灯火正起,朦朦胧胧。

咬了下嘴唇,赵巧云回到正题,“当初张天师除了画符祷祝外,还以符箓入水,请天子准备数十口大瓮,然后蓄积符箓水,不但让宫中有异常的人服用,还让京城中有类似问题的百姓服用。”

沈约微有所思。

赵巧云敬慕道,“结果是……不但宫中人服用了符箓水后去除了疾病,宫外也有很多人得到救治。”

这种大规模治病的方法道理何在?

沈约暗想远古的时候,治病多是精神疗法,唤醒人体内在的信心和觉醒,后来的无良术士用符箓香灰充当灵药,害死人不偿命,但那些有良心的道士画符箓入水治病,多是用些药材在内的。

如果赵巧云所言无误,那张继先是知晓宫中惊变内情的人,这才能提前预防,被无知之人听闻,难免觉得是神仙做法。

宫中惊变、殃及京师的这场怪事,内情究竟是什么?

“而吕才人却是始终没有醒来,在外人看来,吕才人早是死人。”

赵巧云回忆往事,仍旧畏惧道,“若非张天师没有授意下葬,只怕吕才人已被埋葬。京中怪病流行半月,就在初一,也就是月初的时候,安放吕才人的房间突然传来婴儿的啼哭之声。”

沈约立即想到——凌初月出生了。

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可却真实的出现!

“张天师自然赶到现场。”沈约缓缓道。

赵巧云幽幽叹口气道,“沈公子聪慧过人,看出了问题的所在。是啊,时隔多年,巧云重忆此事的时候,才想到——张天师以往一直都是闲云野鹤般,虽得天子传召,但停留的时日不长,他那一次,少有的在京城内呆了月余,想来是……他就是为了那个魔童。”

“魔童?”沈约皱下眉头。

赵巧云脸有疑惧道,“是的,除了张天师,宫中几乎所有人都叫那女孩是魔童,所有人也认为她害死了吕才人,也害得宫中宫外妖孽横行,因此有人建议,立即处死那魔童!”

第1600节 救母

人言可畏,世俗可悲。

将一切灾祸,推到柔弱之躯上,本是数千年来,世人的恶习。

沈约听闻赵巧云所言,只悲怜世人的愚昧,默然片刻道:“原来如此。”随即又道:“张天师不会同意的。”

赵巧云讶然道,“沈公子为何这般肯定?”

沈约淡然道,“一个七正之人,如何会将缘果,推到一个新生儿的身上?”

世人自以为的强大,多是建立在欺凌弱小的基础上。

沈约通过赵巧云的叙说,对张继先的为人有了深刻的了解。

张继先有神通,有能力,亦有担当。

他画符祷祝一方面是救助那些精神受到困扰的人,一方面也是在等凌初月出生。

那是个无辜孩童,张继先早看出吕才人还有一女,不忍那女孩夭折。

赵巧云思考半晌,轻叹道,“都说英雄所见略同,可巧云看来,那些真正有道行的人,看法更是一致。”

沈约赞同赵巧云这个说法。

修行被后人理解为修仙,可修行的本意是修正行为!

行为如何来修?吻合天道而已。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

老子早清楚的说明此事,道家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说人更应近天道。

上一篇:勇士教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