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养婿 第899章

作者:云何梦晚

陈启方在官场淫浸多年,经陈愈一提醒,立刻想到了这节。

他来到中枢,派人去将刑部尚书、御史大夫、大理寺卿请了过来。

陈启方将刚刚写好的修改禁盐令提议,交给三人传阅。

刑部尚书陈方泽仔细看完,问道:“陈相要改禁盐令?”

“不错。”陈启方点点头,“此前禁盐令只规定了禁止贩卖私盐,却没有将粗盐和精盐细分,本相认为私自贩卖粗盐与私自贩卖精盐的罪罚,应该有所区别。”

大理寺卿于元正、御史大夫冯鄂,闻言都是皱眉深思。

良久,三人一起点头。

“陈相不说,我等还未曾发现,盐法早已过时多年。”

立法俢法,是三法司的事,按理说陈启方无权干涉。

但他作为副相,站出来提意见,也不会有人反对。

陈启方道:“你们可有好的提议?”

陈方泽道:“下官认为,私自贩卖精盐两石以上,理当问斩。私自贩卖粗盐,且数额巨大,可适用流刑,刑期可以定在十年以上。”

陈启方点点头,说道:“那就有劳三位上朝时向圣人提议此事,最好今日便定下来。”

于元正、陈方泽、冯鄂三人都有些迟疑。

他们早已收到临湖方面传来的消息,盐官与盐匪勾结,从朝廷盐场窃盐已经不是秘密了。

三人疑惑的是陈启方这样安排的目的。

莫非他与盐匪有关系?

三人同时想到了,陈启方在临湖做过知府,没准真与盐匪有勾结。

这是一份人情。

他们只要做好这件事,陈启方必然在心里记下一笔。

三法司掌握着这个国家的立法权,只要三人在朝堂上提出来,又理由足够充分,皇帝一般不会反对。

三人互相对视一眼,此刻他们早已胸有成竹,无非是互相确认一下,要不要答应。

对过眼神后,陈方泽道:“也好,容下官回去准备一下奏疏。”

陈启方点点头:“时辰不早了,你们要快些!”

三人点点头,相继走出。

然而,三人刚出门,迎面便遇到了急匆匆赶来的王钧。

王钧狐疑地看向三人,微微点头,“陈相可在?”

“在。”

三人正要开口,却见陈启方来到了门口,旋即点头,急匆匆回了各自公舍。

“听说陈愈被押解进京了?”

王钧进了房间,望着陈启方,问道。

陈启方幽幽一叹,“舜宇出自白牛镇,知道一些旁人不知道的事。我那位本家兄弟实属不该去碰私盐啊!”

舜宇是王钧的字。

王钧点了点头,心里却是在暗骂:你个老匹夫,别以为我不知道,白牛镇陈家没有你在暗中帮忙,怎么可能把手伸进秀州盐场。

户部尚书掌管着天下盐场,秀州盐场距离白牛镇只有五十里,老家附近出了问题,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他之所以没有管,是因为他出身白牛镇,这件事又牵扯到了陈启方的本家。

王钧早就猜到了陈启方在暗中帮陈家,他如果出面干涉只会令陈启方不爽。

如今陈家事情败露,最应该着急的是陈启方,而不是他王钧。

王钧掌管天下财赋,按理说不应该这样做,但他身在朝廷,就不得不考虑人情世故。

朝廷随便哪个大佬,只要手指头微微一动,就可以漏出海量财富,让亲朋好友从中得利。

陈启方只是让陈家贩卖些粗盐,其实在大佬们眼中,压根就算不上什么大事。

王钧提醒道:“人怕是救不出来了。”

陈启方摇了摇头,“时辰不早了,一起去上朝?”

“也好。”

见他不准备继续深谈,王钧点点头,迈步走了出去。

少顷,两人一起进入皇宫,来到紫宸殿参加朝会。

沈云初一身黄色凤袍,头戴金色冠冕,坐到了垂帘后面。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随着李岩的唱声,有大臣走出队列,奏报要务。

沈云初知道苏牧回了京,却不见他回宫,心中正在生气,听得有些心不在焉。

第1188章 禁盐令(二)

台下大臣在照本宣科,而她则在想着草草退朝,去寝宫等那个没良心的人回来见自己。

大臣们见她不说话,开始喋喋不休进行辩论。

林摅和陈启方没有参与其中,两人都在担心,苏牧此次回京又会整出什么幺蛾子。

良久,垂帘后的沈云初轻咳一声,说道:“回头将奏章送到御书房,本宫仔细看过再说。”

大臣们闻言停止辩论,陆续退回了班位。

此时,陈方泽出列,施礼道:“启奏圣人,精盐问世至今已有十年,昔日旧法并未将精盐与粗盐进行区分,臣斗胆请奏修改禁盐令。”

“哦!”沈云初一听,立刻来了精气神,她坐正身体,问道:“刑部认为如何?”

陈方泽急忙道:“刑部认为,私自贩卖精盐两石以上,理应问斩。私自贩卖粗盐,且数额巨大,可适用流刑,刑期应定在十年以上。”

沈云初仔细想了想,颔首道:“陈尚书所言在理。”

她看向大理寺卿于元正,“大理寺如何认为?”

于元正出列道:“回圣人,臣无异议。”

御史大夫冯鄂不待沈云初提问,便出列上前,施礼道:“臣从中挑不出毛病。”

沈云初皱眉想了片刻,看向林摅和陈启方,“既然如此,便依陈尚书提议修改禁盐令吧!”

林摅、陈启方一同出列,施礼道:“臣遵旨。”

沈云初点了下头,隔着垂帘,朝下方一摆手。

李岩唱道:“退朝。”

沈云初缓缓从垂帘后退走,直接去了苏牧寝宫等候。

众臣退朝出宫,王钧走在了两位相国后面,他望着陈启方的后背,眉头微皱,似是明白了陈启方的打算。

苏牧还没有回宫,沈云初又不知道这件事,使得陈启方暗中钻了空子。

而他明知道陈家得罪的是苏牧,还这样明目张胆的钻空子,显然是从心底认为苏牧不会因此怪罪他。

普通人因贩卖私盐被砍头,那是因为朝中没人。

陈家就不一样了,他们的靠山是一国副相。

而这位副相在皇帝面前又很有底气,并且提前布下了先手,苏牧已经没有机会勾画陈愈的死刑了。

陈愈虽然在华亭县被判了死刑,但大魏有死刑核准机制,华亭县需要将卷宗报刑部复核,最后呈送给皇帝御笔朱批。

皇帝要以少杀不杀为原则,对死刑名单进行勾画。

如果不出意外,苏牧很快就可以在御书房里看到陈愈的名字。

而现在的情况是,陈启方让三法司将禁盐令修改了,刑部在复核陈愈的死刑时,会依照新法令重新做出判词。

按照新法令,陈愈最多判个流刑,如此陈愈的名字便不会出现在御书房,让苏牧也就无从勾批了。

......

苏牧醒来时,已经是中午时分,他离开慕容府,在殷良的陪同下往皇宫走去。

路上,殷良小声道:"陛下,陈启方一早见了陈愈。"

苏牧淡淡一笑,“你觉得他会如何做?”

殷良笑了笑,回道:“陈大人应该是无力回天。”

苏牧摇了摇头,“历来勾画秋决人选时,朝中都会出现各种乱象。他们如果不想朕杀人,会有无数办法阻止朕。”

殷良微微一怔,笑道:“陛下说的是。”

大魏这个庞大的国家机械,并不是一个人说了算。

皇帝如果想做什么,最先需要过的就是朝臣这一关。

比如每年一次的秋决,刑部会将所有需要处决的人,整理成名单,递交到御书房。

苏牧根据名单上记录的犯人情况,一一进行勾画,杀谁不杀谁,全在他一笔之间。

但这又不是绝对的,大臣们也是人,是人就会有人情世故。

如果有大臣不希望名单中某人死,大臣就会请托陪审之人,在皇帝面前为这个人说好话。

“上天有好生之德,此人罪不至死,陛下不如将其名字涂去,放他一条生路。其人必将感念陛下功德,一日三拜,日夜供奉陛下神像。”

被请托之人在御书房给犯人说好话时,全国各地还会有天降祥瑞的消息抵达京城,送到皇帝的御案上。

大臣们一边劝说皇帝要仁慈,一边用天降祥瑞,必有喜事发生为由,让皇帝放弃杀生的想法。

苏牧对他们的套路非常熟悉。

故此,他认为陈启方肯定会救陈愈,而且所使用的方法不会有多大变化。

宣德门下。

有不少百姓正围在告示牌前。

上一篇:仙王奶爸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