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养婿 第246章

作者:云何梦晚

上次一百多匹,这次多了三五倍不止。

苏牧进了军营直接被林山海叫到了营帐里。

上次林山海没有疑心,这次却怀疑了,他拉着苏牧直接问。

“驸马莫非去了乌桓境内抢马?”

苏牧点点头,直接承认。

林山海脸色一僵,无奈劝道:“驸马不该以身犯险,下次千万不要如此做了。”

苏牧没有答话,他还在想着过个把月再来掳掠一次呢!

他转移话题道:“林统制,我有个不情之请。”

林山海道:“驸马请进。”

苏牧道:“这次抢来的马,我准备全部留在手下。”

林山海摇头,“你要将那些马全部留下?一百个人占据近五六百匹马,这太浪费了。”

苏牧解释道:“林统制手下才不到两千骑兵,我和杨灵手下如今有了五六百匹战马,我和杨灵想以此为基础建一处骑兵营。”

“建一处骑兵营?”林山海皱眉深思片刻,“你这个提议我没意见,只是你和杨灵的官职,还不足以带兵五百。”

苏牧点点头,又道:“可以先暂时这样安排。”

林山海来回走动几步,“可以先如此安排,你们这次立下的战功比上次还大,想来很快就又会被提拔。”

苏牧抱拳道:“还要仰仗林统制举荐才是。”

林山海哈哈笑道:“放之无需客气,将士有功,本统制理应向上举荐。”

说是如此说,军中有功未赏的将士多如牛毛,他如此重视苏牧,其实还是因为周缙的交代。

苏牧微微颔首。

林山海又忧心道:“怕只怕陈知州那不给用印啊!”

苏牧皱了皱眉,他也由此担心,陈启方不敢得罪宰相徐济和吏部尚书秦浚生,必然会设法给徐阳等人分功劳,自己等人的功劳未必会落到自己等人身上。

“林统制有此心便好,至于能不能成只能听天由命了。”

说是听天由命,陈启方如果真的将苏牧的战功分给徐阳等人,他搞不好会拿着御剑找到陈启方家里去要说法了。

苏牧想要靠战功正常升职,就无法避过陈启方,偏偏陈启方属于士大夫群体,与他这个外戚不是一路人,总想着削去他的军功给他的仇人。

林山海有一句话没说,那就是苏牧才来不到两个月已经是副兵马使了,陈启方是不可能让他如此快速升职的,必然会从中做一些手脚。

除非苏牧能将陈启方彻底摆平,别无他法。

林山海忍了忍终是没忍住,提醒道:“放之升的太快,陈知州不会放任你连续升职的。”

苏牧点了点头,他其实也有此考量,但他等不及。

第360章 没有一个省油的灯

转眼间,已近年关。

乌桓国派出的使者经过近两个月时间,终于到了东京城。

街道上,百姓们望着趾高气扬的乌桓人无不咬牙切齿。

概只因,大魏在平川堡损失了八千将士,是近些年来伤亡最多的一次败仗。

乌桓人杀了大魏的子弟,又来东京城耀武扬威,百姓们如何能忍。

乌桓使者在一声声咒骂声下,来到皇宫门前,要见大魏的皇帝。

周缙很是头疼,摆在他面前的问题是,见了面谈些什么,对方携胜而来,到了朝堂上肯定会耀武扬威一番。

其实他对于跟乌桓是休战,还是继续战,早已有了主意。

故此,他选择了不见这些乌桓人,并派人告诉乌桓使者,大魏和乌桓没有什么可谈的,让他们择日离开东京城。

乌桓人得知周缙不肯见他们,立刻明白了,这场仗还要继续打。

他们在客栈下榻后,立刻放出了数封飞鸽传书,给乌桓国主乌昊传递了消息。

大魏君臣没有一个傻的,以乌桓的国力根本无力跟大魏死磕,战争长期拖下去,大魏固然会有损失,但乌桓更可能被彻底拖垮。

乌桓国内人口很少,担负不起长期战争的开销。

这是摆在明处的事实。

乌桓使者吃了周缙的闭门羹,一边往国内传消息,一边与贺国使者偷偷会了面。

乌桓敢跟大魏动刀兵,便有贺国在背后怂恿,贺国不止怂恿乌桓跟大魏开战,甚至承诺了乌昊,一旦他这边有进展,贺国也会在河东路出兵。

然而真实情况却是贺国布置在大同的二十万重兵,一直未曾有过动静。

双方见了面便因此发生了些争执,一场会面不欢而散。

乌桓使者刘达回到住处,又是一封飞鸽传书发出,向乌昊汇报贺国的态度。

大魏不准备妥协,乌桓已经没有钱将这场战争维持下去,他们急需贺国给予支援,事实上是贺国只是想坐收渔翁之利。

贺国皇帝将一个女儿嫁给乌昊后,便没有再给乌昊任何帮助。

发起一场持久的战争,需要庞大的财力,乌桓显然没有这个财力继续下去。

刘达认为贺国已经不值得再信任,开始着手准备实施来时准备好的预案。

他要设法买通大魏官员,让其在周缙面前进言,只要大魏认可乌桓的正统地位,两国便可以和平共处,乌桓甚至可以向大魏称臣。

乌桓人的态度瞬间转了个弯,想游走于大魏和贺国之间赚取好处。

刘达连夜拜访了副宰相梁修齐,言语间将这个意思透露给了梁修齐。

梁修齐第二天一早进宫见周缙,将刘达的意思告诉了周缙。

周缙紧接着将枢密使张宗义召入御书房问策。

张宗义从周缙和梁修齐的口中得知这个消息后,沉吟片刻,对着周缙一拱手:“陛下,乌昊这是要在我大魏与贺国之间占尽好处,不得不防!”

“乌昊狼子野心,朕自是明白。”周缙微微颔首,皱眉道:“若朕答应乌昊的请求,便可以分化乌昊和贺国的关系。朕此时有些拿不定主意,枢密使可能教朕?”

“陛下所言不错,答应乌昊,贺国必然会起疑心,对我大魏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张宗义点点头,而后又道:“依臣估计,乌桓的国力应该是即将耗尽,乌昊这是在急于寻求解脱之道。”

周缙略一思忖,点点头,“枢密使的意思是?”

张宗义略一思忖,献策道:“陛下可以派出使者与其接触,让使者告诉乌昊,陛下对其诚意存有疑虑,暂时无法做出答复。”

周缙仔细思索着,来回踱了几步,很快明白了张宗义的意思,点头道:“朕便依枢密使所言行事。”

张宗义献出这个计策,存的是分化乌桓与贺国的目的,至于乌昊得知后会如何做,他却没有底,但这样做对大魏没有任何损失,为何不试一试呢?

他又一抱拳道:“陛下,西北也要照常布置下去,不可因此事打乱节奏。”

周缙点点头,他已经发出调令,让林摅去西北担任四路经略安抚使,总揽西北诸事,并让刑部侍郎程瑛作为林摅的副职前往了西北。

三人在御书房商议完毕,张宗义和梁修齐一同来到紫宸殿准备参加临时廷议。

朝会上两人搭台唱戏配合周缙,将刚才在御书房商议的事公布了出来。

个别大臣不认可周缙这个决定,认为这样做对不起西北阵亡的上万名将士,觉得这是软弱无能。

宰相徐济从中捕捉到了些什么,三人眉来眼去公布如此大事,他这个宰相竟然一无所知,心中难免起疑。

难道陛下想换罢了自己的相位?

徐济出班合手道:“不知陛下准备派谁出使?”

派谁去见乌昊,这正是周缙接下来要问的话,他点了点头,问道:“众卿可有提议?”

遇事不决问大臣。

这是周缙的为君之道。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太想担任此次出使任务。

大魏、贺国、乌桓三国其实习的都是汉族礼仪,贺国皇室更是认汉族为祖宗。

贺国之所以如此做,是妄图将来一统宇内成为正统中原王朝。

三国都遵守着,两国相交不斩来使的原则。

故此,负责出使的人,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除非路上出现意外。

徐济又道:“陛下,驸马如今在西北,不如让驸马从西安州出使去乌桓。”

众臣闻言全部震惊的看向徐济。

他们都没想到徐济会推举苏牧为使者,那可是公主的夫婿,一旦出现意外,公主岂不是要守寡了?

周缙也是脸色一变,却是不好出言否决。

原因无他,此间大臣与苏牧一样,都是他的臣子,苏牧担不得这份风险,旁人就担得这份风险了?

厚此薄彼的事周缙此时做不得,但将苏牧送去出使,他同样不想做。

周缙看向张宗义和梁修齐。

张宗义出列道:“据臣所知,驸马并无实职在身,敢问徐相提议让驸马出使,准备让陛下赐给驸马何种官职?”

朝廷的使节,代表的是国体,常由文官担任,且品阶不能太低,最起码也得是四品或者五品的实权文职。

苏牧显然不够资格。

第361章 皇帝的心思

周缙轻捋胡须,嘴角露出一抹笑意,他不好反对此事,好在张宗义将此事踢回给了徐济。

他刚刚与张宗义、梁修齐在御书房议事,却没有将徐济这个宰相召进宫,实则是对徐济有所不满了。

徐济不知道三人在御书房的事,却对周缙的反常多少有些感觉,此时提出这个意见,便是在向周缙展示实力。

他门生故地遍布大魏各个部门,更有不少人在京城担任要职,周缙若罢了徐济的相,大魏的政事会立刻变成一团糟。

换宰相绝不是说说就可以的,周缙必须扶出一个可以服众的人来代替徐济,他目前还没有合适的人选,只得缓缓图之。

徐济抱拳道:“陛下,自隋时起驸马都尉便是从五品官职,驸马虽被贬去了西北,驸马的身份却并未被削去,故此驸马很适合担任此次出使。”

周缙闻言皱了皱眉,他当然知道驸马都尉是从五品,但苏牧这驸马何时受到过从五品的待遇?

上一篇:仙王奶爸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