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医术能加经验值 第941章

作者:江边鱼翁

“我摸一下你的颈部,尽量放松,不要紧张。”

周灿试着触摸和按压患者的颈部,皮肤光洁,滑如丝。

只是触诊的时候,存在明显的颈部抵抗。

“放松,你不要绷紧脖子,不然我检查的结果会不准确。”

周灿温和的出声安抚患者。

“好的。”

她闭上眼睛,努力放松。

可是颈部抵抗现象依然存在。

周灿对她做了凯尔尼格征与布鲁律斯基征测试,结果均为一个+。

不算特别严重。

“好了,谢谢你的配合,有了新的诊断突破后,我们会告诉你。”周灿有了不小的收获,对患者的病因诊断虽然还没有明确清晰的方向,但是结合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各项仪器检查,应该能够把她的病因诊断出来。

“您是患者的母亲吗?”

他看向陪护在床边的中老年妇女问道。

“是呀!我是她的妈妈。”

“要是她发病的时候,您尽量让她的身体侧卧,最好是左侧卧位。这样对她会更安全。”

“行,谢谢您。”

家属点点头,表示记住了。

对于医生的叮嘱,家属一般都会遵从。

也有一些多疑的家属,或者自以为懂点医学知识的家属,会对医生的叮嘱持有疑议。

只能说,不听医生言,吃亏在眼前。

有时候容易吃大亏。

周灿回到殷主任的办公室,发现殷化主任已经回来了。

“还以为你小子开溜了呢!怎么样,那个女患者的资料看了吗?”

殷主任问道。

“我啥时候溜过?”

周灿禁不住翻了个怪眼。殷主任这人看着严肃,是个老学究式的性格,但是熟悉了以后,特别是实力得到对方认可后,交谈时还是挺放得开的。

第614章 从病程入手,有空多来我这儿坐坐

他有时候老喜欢带点黑色幽默,讲点冷笑话之类。

而且待人特别真诚。

当然,并不是那种无底线的真诚。对朋友和信任的人,可以极为坦诚,但是对患者和家属时,那就要分情况了。

但凡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医生,都曾经因为在工作中大发善心,尝到过被‘毒蛇’反咬一口的滋味。

“不是开溜,那你干什么去了?跑住院部调戏护士小妹去了?”

殷主任闻言问道。

“哎哎,这话可不能乱说,万一被我女朋友听到了,非得罚我睡沙发不可。我刚才去病房查看了一下这个女患者,对她做了一些检查和询问。”

听到周灿去病房查看患者了,殷主任的脸上顿时露出笑容。

“嚯嚯!倒是我小瞧你了。有什么诊断突破吗?”

他对患者的诊疗最为关心。

立马就询问起了诊断是否有突破。

目光中充满期待,因为周灿每次出手都能够有所突破,几乎从未让他失望过。

“倒也有些小发现。容我再结合患者的化验结果仔细推敲一番,然后再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说完,周灿还真的拿起患者的资料开始仔细研究。

这已经是第二遍研究了。

有时候医生诊病就是这样子,需要对患者的检查报告与病因、病史反复推敲,确认无误后才能下结论。

如履薄冰、慎之又慎,这是医生诊病的常态。

殷主任也不打扰他,笑着默默的给他添了一杯茶,然后自顾研究着那个高位截瘫的病例。

他们俩人还真有意思。

遇到疑难病例时,相互诊断对方的病例。

在临床上,这个可以称之为会诊。

集思广议是医生们对付疑难病例的常用手段。一个人的智慧与力量终究有限,每个医生的诊断思路都不相同,发现也会不同。

就像是盲人摸象,诊断思维不同,发现病因的方式也会各不相同。

比如同样诊断一个感冒病人,有人从病人发烧下手,有人从病人没食欲下手,还有人从病人头痛或全身乏力下手。诊断思路不一样,但是最终的正确答案基本相同。

过了足有近二十分钟左右,周灿似乎已经有了结论。

抬起头看向殷主任。

“你说,我听着!”

殷主任早就对那个高位截瘫的小男孩诊断完了,正在悠闲的喝着茶。看到周灿抬头望了过来,立刻明白周灿的诊断也告一段落。

“这名女患者的病程虽然很长,但是我询问之后,认为她起病很急。就是因为一次偶然的受凉,然后开始头痛,最终一直持续至今。这个病的特征是起病急,病程长,病情进展较为缓慢。刚才我进病房给她做检查,发现她的视神经盘水肿,右眼转动时出现头部牵扯痛,吞咽存在明显的咽反射……”

“她的白细胞计数偏高,ESR增快,脑脊液细胞数升高,并且以单核为主。脑脊液蛋白同样明显升高,糖降低,但是氯化物正常。脑脊液内并未测出抗酸杆菌、新型隐球菌等。X线胸片正常,说明胸肺部不存在明显病变。另外她的血象也有点偏高。再结合入院时患者存在发热,所以我的诊断结论为急性感染的可能更大。”

周灿把患者的综合情况述叙之后,作了总结。

“这一点我赞同,患者确实存在急性感染的可能。”

殷主任点头同意周灿的观点。

“我先说说怀疑的几种病,然后咱们再逐一讨论。第一种,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此病多发生于青壮年,患者今年三十多岁,正值青壮年。此病有亚急性与慢性起病两种,与患者的急性起病很是相符。此病伴随中度或轻度发热,同样与患者的病情相符。此病同样会出现头痛、呕吐、视力模糊、复视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与患者的症状高度相符。”

“而且此病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意识障碍,有少数患者会出现混身抽搐现象,同样与患者相符。此病的可疑性极高。”

周灿先从患者的病征入手,找出了一种与其病症高度相符的疾病。

“不过患者的脑脊液检查糖含量虽然显著降低,但是氯化物没变化,墨染也没有找到隐球菌、新型隐球菌,所以并不能确诊此病。可以多次抽取脑脊液送实验室反复寻找隐球菌。”

每一种疾病都有着诊断的金标准。

比如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即便患者的症状与此病全部相符,但是化验脑脊液时没有找到隐球菌,那就不能确诊此病。

临床实践中,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疾病,与某种疾病的症状基本相似,但是并非这种疾病。

所以医生诊断病因时极为谨慎,除非找到金标准,否则不会轻易下定论。

“我也怀疑过此病,已经连续多天抽取脑脊液送检,结果均没有发现隐球菌。”

殷主任叹了一口气。

要是这个病那么容易诊断,也用不着请周灿帮忙了。

“此事确实很蹊跷,有可能正好是一种症状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相似的疾病。我怀疑的第二种病,结核性脑膜炎。此病起病隐袭,病程很长,症状有轻有重。病情有可能发生过其它部位被结核菌感染的病史,前驱期有低热、盗汗、食欲减退、轻度头痛、萎靡不振、乏力等症状。”

“随着病情进展,头痛加剧伴呕吐,颈项强直,凯尔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均为阳性。还有可能因为脑膜粘连出现眼睑下垂,瞳孔大小不一,眼外肌瘫痪,复视、面瘫等症状。正常情况下,患此病后,肌腱反射可亢进,病理反射阳性,但是脊神经受损,则有可能导致肌腱反射消失。”

“此病若是不能及时正确治疗,病情会持续恶化,最终进入晚期,直接危及生命。”

周灿说出怀疑的第二种病。

“这个女患者更有点像是进展到了此病的第二阶段。不过也有一些不支持此病的论证点,比如患者的部分症状与此病有所出入,而且病人的X线胸片没发现异常。脑脊液化验,蛋白升高,糖有所降低,但是氯化物无明显变化。”

先是怀疑此病,然后又说出一些不支持此病的论证点。

诊断有时候就是这样自相矛盾。

需要在反复推断中拨云见日。

“结核性脑膜炎,我们科室内部经过会诊后已经基本把它排除了。不过你刚才提到了凯尔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为阳性,这倒是一些新的发现。”

殷主任听完后,略有所思。

“怎么说呢!此病虽然嫌疑性最小,但是我却恰恰相反,认为极有可能是此病。这名女患者的病征比较经典,有多种疾病都能与其对号入座。所以,我认为既要从症征入手,又不能完全以症征为依据,同时还应该结合病程进展、患者有无病史加以综合辩证。”

周灿这人诊病从不看表象,他更喜欢抽丝剥茧,直指病灶本身。

也许这是一种诊断天赋。

让他在诊断各种疑难病例时,就是能够从诸多的疑点中锁定一个隐藏最深,或者最不易被其他医生重视的疑点,然后深入追击,排除干扰,最终查明病因。

“有点意思。”

殷化主任听了后,双眼微微放光。

“结合病程进展加以诊断,这一点我和其他医生确实没有想到。”

“其实我刚才还想到了一些其它可疑的疾病,不过最终都排除了。比如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等。”

周灿这话的意思已经很直白,就是高度怀疑患者是结核性脑膜炎。

在临床上,医生最不喜欢的就是与结核有关的疾病。

结核病容易传染,它特别顽固,病程极长,而且治愈周期也是极长。

有很多患者和家属不懂医学,吃药打针一段时间,发现病情似乎没有好转,便开始怀疑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方案。不愿意再配合治疗。

这会导致前功尽弃。

最终医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患者坠入深渊。完了以后,家属和患者还要集体骂医生是个庸医,连个病都不会治。

“说说你认定患者得的是结核性脑膜炎的依据。”

殷化主任的眼底深处有着一丝狡黠,似乎想要借机再深挖一下周灿的诊断实力。

“别的依据倒还真有一些。比如患者出现低热、呕吐、视物重影、抽搐,都与结核性脑膜炎第二进程的症状相似。另外,患者的视神经盘水肿,右眼外肌有瘫痪,脑膜刺激征+,病理征阳性。ESH增快,中性粒白细胞偏高。这些依据都足以高度怀疑是结核性脑膜炎。”

周灿重点怀疑患者得的是此病,可不仅仅只是根据病程进展与此病相似来确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