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医术能加经验值 第813章

作者:江边鱼翁

周灿侃侃而谈,来之前,显然早就在脑子里面想好了手术预案。

听完他的表述,明馨主任陷入了深思。

勾穷、吴庸明、项非三人则是对周灿投去惊艳与赞赏的复杂目光。

这小子简直就是一个手术天才。

不先把最危险的颅内出血与积液处理好,却先做不会立刻危及生命的腹腔镜手术。这种手术思路,没有很深的定力,没有纵览全局的高站位,很难想得出来。

至少在座的各位,就没有往这方面想。

他们要么想着先做颅内手术,要么想着两台手术同时进行。

这就好比一锅油着火了。旁边有一盆水,还有一些木板。

常人的思想肯定是端起水就往锅里浇去。

但是周灿的思路却是先把木板拼在一起,然后盖到锅面上,把火熄灭。

不必说,用水泼肯定行不通。

只会造成火势迅速变大,把木板拼起来,看似有点‘笨’,但是最终却能将火熄灭,避免火灾的发生。

说起来容易,真遇到这种事情时,绝大多数人都会端着水就往锅里浇。

“不得不承认,你说的手术方案看似冒险,确实具备可行性。只要操作得当,患者确实有可能获救。”明馨主任思考一阵后,对周灿的手术思路和方案,给予认可。

至此,麻醉医生也搞定了。

“谢谢您的认可,谢谢您愿意冒险抢救这位患者。她是家属,也是患者唯一的女儿,她可以全权做主决定手术方案与签字。”

周灿看向身边的卢汾。

在会诊室内,卢汾感受到这么多主任医生与医务科长的气势碾压,显得十分不自在。

她终究还只是一个在校的女学生。

“周医生是我父亲最信任的人,我相信他。各位医生商量的手术方案,我完全同意。”卢汾直接表态。说完,她还站起身,对着周灿与在座的医生们鞠躬。

“他们都同意了,我还没同意呢!给我一个同意的理由,否则,我不同意冒这个险。”医务科黄科长在这个节骨眼上站出来反对。

周灿顿时有点傻眼。

第522章 两个医助都不行,光唬人不响的大炮

医务科的权力非常大。

特别是这种风险极高的手术,一般都需要报给医务科审批。领导不点头,出了事就算医生的。

最少也要由那位医生所在的科室来背锅,吞下苦果。

只有领导点了头,出了事才能由医院牵头处理。

这是行业规则。

黄科长不点头,哪个医生敢做这台手术?没谁敢拿自己的前途和饭碗开玩笑。

“不知道您想要什么样的理由?”

周灿抬目看向黄科长。

与医院的各级领导打交道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此刻的周灿显得十分淡定。面对黄科长的官威与强大气场,他颇像是一座不起眼的山岗。

它强任它强,清风拂山岗。

“只需要一个能说服我的理由即可!就像你刚才说服他们一样!”

黄科长分明就是有意刁难一下周灿。

打的什么主意,暂时还不清楚。

官字两个口,领导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周灿想要救卢副院长,就必须说服这位黄科长。

即便明知对方是有意刁难,他也不能有任何对抗情绪。

说服外科医生,只需给出手术方案,阐明患者的病因、病情即可。说服麻醉医生,只需保障患者在术中与术后的安全就行了。

想要说明黄科长,给出的理由,恐怕只能是晓之以利,动之以情。

“首先,你我皆为医务工作者,相信您一定与我们一样,非常期望患者的生命得以拯救。再者,成功救活一位这种几乎必死的高坠伤者,对省人民医院的声誉有很大好处。也能借这个机会,探索出一些宝贵的救治经验。如果以上还不够,我观察过省人民医院的工作作风,足以用纪律严明来形容。”

“能够把临床医护人员的作风抓得这么好,相信您肯定心存大医情怀,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我厚着脸皮自夸一句,也同样存有大医之志,与您应该属于志同道合。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我跨院而来,您没有理由不帮忙一起抢救患者。”

周灿一番话,听得黄科长连连点头。

“图雅医院的年轻医生讲话还挺会煽情哩!既然你们都已经决定好了,那就抓紧时间救人吧!审批手续我来办,手术室的调度我来安排,剩下的交给你们。”

黄科长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如同云开见日。

众人皆是露出笑容。

此刻,大家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救人。

卢汾则是激动的悄然抹去泪水。

不是亲身经历,根本体会不到周灿为了救她父亲,付出了多少努力。

她对周灿的感激,深深的藏在心中。

对周灿也是更加信任。

能够让父亲以死相托的人,本身就值得她去相信了。

现在亲眼看到周灿为了救她父亲,奔走、努力,她对周灿的信任自然变得更深。

……

内镜手术室内,麻醉医生明馨,亲自带着人为这台手术保驾护航。

她手下有三个年轻医生,都表现得非常优秀。

能够在这种重要手术亲自带着,肯定都是重点培养对象。一位主任医生一辈子能带的学生或许会有很多个,但是真正能带出来的衣钵弟子,其实非常有限。

往往不会超过五人。

因为培养一个接班人,需要很长时间,花费很大的精力。

并不是在某一台手术中提点几句就能把人培养出来的。

周灿看着这帮人有些‘笨拙’的给卢副主任连上生命监护仪的探头,然后逐一调整好呼吸机等参数。他心里面不由一阵着急。

但是并没有上前帮忙的意思。

能让他以客人的身份参与这台手术,就已经是天大的照顾。

如果他还抢着表现,多少会显得是在逞能。

由于患者本身就是从ICU转过来的,很多预麻工作都已经不需要再额外处理。术前的净皮等任务,同样不需要再做了。

准备妥当,直接吸入式全麻。

给患者做腹腔镜手术的是胸外科的勾穷主任。带着手下的团队,一起参与。

从他们在腹部开小孔的操作手法来看,简单高效,非常专业。

不愧是省级三甲大院。

手术实力还真是不弱。相信勾穷主任与手下的医助,还只是省人民医院实力的冰山一角。

按常理来讲,心外科的手术要更精细,更高端。

脑外或者神外就更不必说了。

胸外科的手术难度与普外科的多个亚科室差不多。

勾穷主任与另一位年龄超过四十岁的医助一起为患者做腹腔镜手术。首先就是修复破裂的脾脏。

脑外的吴庸明主任,以及重症医学科的项主任都在旁边盯着屏幕观看。

项非主任可能觉得机会难得,把两个爱徒也给带进来了。

脑外的吴庸明主任就更不必说了,与勾穷主任一样,带进来的是整个手术团队。

一般在外科领域能够有所建树,只要达到副高级别,就能组建自己的手术团队了。

主治级别,一般还得跟着主任或者副主任医师混,自己没办法带组。

还有,带组的主任与不带组的主任,收入差别有可能非常大。

带组的主任,在图雅与省人民医院这种大院,如果所在的科室比较好,年收入往往能达到惊人的三四百万。如果是魔都、帝都或者某些超级大医院,年收入达到五百万以上都有可能。

这也许就是无数医学生拼命考研的理由之一。读完硕士读博士,读完了博士还不罢休。有条件和天赋的,还会读博士后。

不为别的,就为了早点成为带组的主任医师。

殊不知,等到熬出头,很多人都是五十岁以上了。

当然,与普通人相比,这些大佬要学历有学历,要收入有收入,地位和职位,也同样节节高升。他们算是妥妥的人生赢家。

勾穷主任先是在患者的肚脐左边开孔,置入内镜后,对脾脏进行探查,以便发现未能发现的潜在问题。

可以看到他操纵内镜时,手法娴熟,水平很高。

“这是摔得有多重啊!脾脏破成这样!”

他不禁感叹着摇头。

辅助操作由那位四十多岁的医助完成,辅助孔开在剑突下面。

也同样是靠左侧位置。

因为脾脏在身体的左侧。

内镜手术没有哪位医生会舍近求远,除非极特殊的情况,否则越直接越好。

如果把手术路径设计得太复杂,内镜在患者体内横冲直撞,手术还没开始,患者就已经只剩半口气了。

“先把积液抽干!”

做这种存在体内出血的手术,肯定要先想办法查明出血源。把积血抽干净,查探出血源相对会容易很多。

正常操作,就是接下来为患者止血了。

左腹腔内的积液抽干净后,开始寻找出血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