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医术能加经验值 第798章

作者:江边鱼翁

看似一个简单的搭桥,却是非常考验医生的技术,与整个团队的合作。

但凡大一点的手术,医助、护士、麻醉医生,都必须默契配合。根本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

周灿这次带着乔雨等人过来观看,也是有意让他们了解一支优秀的手术团队,该怎么配合主刀完成整台手术。

他在心胸外科的手术室,具有隐形的领导地位。

手术开始后,包括雪燕主任在内,所有人都是以他为核心,像一台精密机器,开始运转。

分工明确,手术过程中配合默契。

每个人都是这台手术的主人,无时无刻都需要保持主人翁精神。

如果有人偷奸耍猾,或者拈轻怕重,或者遇到风险稍大的手术工作就推脱,又或者发现危机放任不管,抱着一副不关我事的冷漠态度。

都会导致手术出现问题,甚至失败。

在胡侃主任逝世后,周灿也是经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奠定了这种隐形的领导地位。

必须说明一下,这个领导地位并非固定不变。

如果是雪燕主任主刀,那么周灿与其他人都将围着雪燕主任转。

谁主刀,谁就是手术团队的核心。

不过因为每次在重大手术中出现问题,周灿只要在现场,都是绝对的抢救主力。攻坚、克服困难完成一些极难度的手术任务。这些都让周灿的形象一点点变得高大,最终成为了所有人心目中的镇山石。

这种隐形的领导地位是心胸外科其他医生不具备的。

也就只有胡侃主任有过这种地位。

周灿对患者解剖后,看到胸腹腔内的夹层带,深深感到后怕。

这个患者能够活到现在,实在太幸运了。

“乐主任,帮我阻断一下这根分支的血运。”

“没问题。”

周灿迅速对分支血管切开,然后进行吻合。

他的手术速度很快。

人工血管与患者的血管进行吻合,很考验医生的技术。

吻合不好,非常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特别是主动脉的中心压非常高,通血后的冲击力相当恐怖。

吻合不到位,直接就能冲破。

他的缝合术、结扎术、吻合术经验值,都在快速增长。

结扎术正在迅速朝着六级靠近。

一根,两根……五根分支血管全部与人造血管吻合完成。

接下来就是排尽里面的空气,然后做主动脉搭桥。

有时候,检查吻合的肠道、血管,如果有需要,还可以做注水试验。

特别是一些技术不算特别好的外科医生,做一些关键部位吻合,注水试验可以提前发现问题。

肠道、血管吻合后,发生泄漏,这是灾难性的后果。

还有一些患者的血管存在硬化,变脆,或者肠道粘连严重,变得像豆腐一样脆弱。这些都需要特别谨慎。

吻合好以后,很容易破掉。

需要提早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吻合口的安全。

一个半小时后,周灿终于完成了主动脉搭桥。看着新建立的血路,他充满期待。

就等着通血试验了。

他的结扎术已经无限接近六级,只要再来一台有难度的大手术,应该就能晋级。

这台创新手术,给他带来的好处是难以想像的。

特别是那种自信和对生命的更深度认知。

“成败在此一举,希望没什么问题。通血吧!”

松开结扎的血管,阻断的血液如同汹涌潮水般进入人造血管内,迅速形成一个二级通路。

试验超过五分钟以上,仍然稳定,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手术室内响起欢呼声。

搭桥成功,意味着手术已经成功了一半以上。

接下来就是放血管支架了。

周灿并没有急着关腹,主要还是担心主动脉夹层带破裂。

万一真的破了,随时可以抢救和手动止血。

放置血管支架比预期的要难很多。

不过他现在的置入术与注射术都达到了六级,算是有惊无险。

最终有史以来最长的一个心血管支架被放置成功。

至此,手术算是大功告成。

患者的主动脉夹层隐患得以彻底消除。

接下来,还有最关键的一步。

心血管支架放置后,分支血管的入血口也被封闭了。这时候就需要依靠周灿为患者做的血管搭桥来提供血运。

所有人都是摒息凝神,紧盯着患者。

新建的二级血路已经测试过,是通畅的。但是分支血路的入血口被支架封闭以后,搭桥的血运能否满足脏器需要,这还是一个未知数。

理论上来说,因为人体是直立行走,血管越往下,血运越困难。

比如一个最常见的问题,冷的时候往往都是先从脚开始冷。

因为脚是人体血运的最低点。

无论坐立还是站立,都是如此。

只有平躺时,脚部的血液回流才能保持一个较为轻松的状态。

十分钟过去了,患者的身体似乎并没有发生不好的变化。

“酆主任,患者的情况怎么样?”

雪燕主任比周灿还要更着急。

没人能理解她身为科室主任所承受的压力。这台创新手术,对科室来说太重要了。

“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应该已经通过了第一波考验。说明小周的手术方案完全可行。”酆主任同样神经紧绷。

只要患者的身体出现状况,他就会第一时间给予相应的抢救。

“可以缝合创口了吗?”

“稍等,现在还只过去了十分钟,再等二十分钟,我对患者的肢体神经进行测试。然后观察尿液排出情况,确定手术是否成功。”

酆主任并没有放松警惕,而是持续观察着患者的情况。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

众人在等待过程中,已经开始议论这台手术的一些要点与巧妙的思路。

第512章 六级病理诊断,成‘专家’了

观察半小时是手术中面对一些不确定因素的惯用做法。

特别是血运的观察,这涉及到脏器与相关组织的氧份、营养供给。并不能马上看出来。

比如四肢被毒蛇,蜘蛛咬伤,这时候正确的做法是在伤口近心端位置捆紧,阻止血运的流通。目的是为了防止毒液顺着血液循环进入心脏、神经中枢等关键部位。

很多人不知道,肢体捆紧超过半小时就要松开一下,然后再重次捆扎。

因为肢体缺血超过半小时,很容易发生不可逆的坏死。

同样的,在一些不易察觉的脏器、组织通血观察中,应该保持半小时以上的持续观察,确保安全。

另外,像眼下这位患者,通过观察尿液的排出量,颜色等,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诊断作用。

乔雨、蒲定东等人亲眼看着周灿挑大梁,完成一台从未有人尝试过的四级大手术,他们除了激动,更多的是自豪与敬佩。

周灿越强,他们也是跟着脸有荣光。

对他们而言,更是一种激励。老大已经这么强了,他们自然不能落后太多。这会鞭策着他们努力上进。

三十分钟很快就过去了。

酆主任的表情一直很严肃,时而看看导出的尿液,时而看看监护仪器,时而看看患者的瞳孔,腹腔内部。

身为图雅医院最强的一位麻醉医生,他的水平也是极高。

无论是抢救危重患者,还是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他都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

“可以关腔了!患者的血运情况良好,各脏器运行稳定。实验证明,小周的思路完全可行,今后甚至可以举一反三,在其它外科领域借鉴使用。”

酆主任经过仔细把关后,对这个结果感到满意。

“周灿,还是由你来关腔吧!我们的关腔速度太慢了。”

雪燕主任虽然不是名义上的主刀,但是她的地位摆在那里。

步主任除了挂个名,在手术中并不负责任何指挥工作。

“没问题!”

周灿费尽力气完成的第一台创新手术,他自然想要有一个好的结果。

由他亲自关腔,可以把风险进一步降低。

关腔不到位,造成感染、伤口长时间难以愈合等问题,这都是麻烦事。

另外,既然是第一台创新手术,瞧着雪燕主任等人的意思,只要手术成功,多半需要拿这个病例做宣传。缝合创口的技术不到家,不精细,还容易形成难看的瘢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