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医术能加经验值 第234章

作者:江边鱼翁

“内镜手术确实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不过有些疾病,内镜手术、微创手术并不能很好的解决。所以说,传统手术被彻底淘汰,我是不信的。”

唐莉的高等手术天赋很差。

她肯定深度思考过两种手术的前景。

毕竟年轻人嘛,大家最害怕就是突然被时代淘汰掉。

“你说得对,传统手术在很长时间都还会有生存空间。不过也必须看到内镜手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各种优势。就像我们华夏的中医,在短短的百年间,直接被西医挤压成了夹缝求生的状态。”

温主任对传统手术的前景仍然持悲观态度。

甚至拿了中医来举例。

“咱们华夏的中医并不差,而且我在国外留学的同学告诉我一个怪现象。咱们国内目前不重视中医,轻视中医。但是国外恰恰相反,开始大力发展中医。不但已经悄悄发展了一万多个中药种植品种,而且开设了中医研究中心,从咱们国内挖了好多位厉害的中医过去。”

邹医生说到这事时,很有点痛心疾首的意思。

中医现在成了很多医学者心中永远的痛。

市场选择一切。

中医的市场非常小,这是不争的事实。

一些有远见的医生、学者,纷纷开始呼吁保护中医传承。只是收效甚微。

周灿深深的看了邹医生一眼,对这个的印象也是随着他刚才的一番话,有了很大的改观。

说实话,周灿本人对中医的态度一直比较中立。

既不捧,也不贬。

就是理性客观看待。

第150章 手术大获成功,最难的一台颅底脑肿瘤手术

邹医生刚才提到的,国内中医没落,被市场挤压得苟延残喘。国外多个发达国家,反而开始大力发展中医,挖人、建立中药种植基地,搞深入的中医研究。

这让周灿有了一种危机意识。

对中医的看法也有不小的改观。

以后待他的地位高了,经济实力强大了,医术水平达到一定境界,有了很大的影响力,他对中医的态度肯定会对中医发展带来巨大好处。

手术做得顺利,温主任的心情不错。

他坐在椅子上与大家有一波没一波的聊着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

手术间的气氛相当好。

就在这时,一名研究生惊呼道“病人的手指刚才好像动了一下。”

距离病人停止麻醉给药已经超过15分钟。

正常情况下,病人确实有可能苏醒。

不过这位病人手术前一直处于昏迷状态,此刻要是真的苏醒,对医生,对家属都是一个极大的好消息。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病人的手。

恰在此时,病人的右手中指又动了一下。

“醒了,真的醒了!”

温主任的脸上绽放出开心的笑容。

“林立志,醒醒!林立志,醒醒!”

麻醉医轻拍病人的肩膀,附在病人耳边呼唤。

人类昏迷状态下,与沉睡非常相似。这时候呼唤病人的名字,有很大机率将他们唤醒。

如果叫不醒,一般都是重度昏迷,说明病情危重。

现在病人的手指能动弹,说明大脑正在活动。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

随着麻醉医的呼唤,病人的眼睑轻轻颤动,然后慢慢睁开了眼睛。

只是看上去非常吃力。

他的身体还非常虚弱,刚把一条命捡回来,睁开眼皮对他来说,真的有可能重逾千斤。

睁开眼睛后,病人的目光略显呆滞。

缓慢的转动着,打量着周围的人。

“我这是在哪?”

他开口说话了。

“林立志,你发生了车祸,目前正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

温主任回答完,目光紧盯着病人的反应。

一般来说,手术后病人苏醒,有一些必须测试的项目。

首先就是神智是否清醒。

然后再检查肢体有没有出现瘫痪,最后才是检查病人的各项身体功能是否正常。

林立志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过了片刻,他似乎记起了车祸前的情景。

“医生……我的女朋友还好吗?”

他能记得女朋友也坐在车内,说明大脑并没有受到严重损伤。

记忆、神智都是正常的。

“这个我还真不清楚诶!等你好了以后,可以询问你的家人。”温主任是一位主任医师,每天要忙的事情太多了。

这些与病人的病情无关之事,他压根不会去关注。

温主任抬头看向麻醉医生。

“你的观点是对的,他不但醒过来了,而且神智正常,种种迹象表明这台手术做得非常成功。”说完,他再次看向病人。“小伙子,好好配合治疗,相信你要不了多久就能康复出院。到时候就能去找你的女朋友了。”

“好!谢谢你们!”

病人说话还是有些吃力。

醒麻醉后,观察了几分钟,没什么异常,直接被推出了手术室。

护送这种重点病人,一般都是麻醉师与医生一起亲自护送。因为害怕路上有所闪失。送回病房后,还要与病房的管床医生进行交接。

“大家稍作休息,半小时后我们继续做第二台手术。”

医院的手术室其实属于相当紧缺的一种资源。

比如这位病人的手术时间,原计划需要四到八小时。实际上总共耗时仅用了不到两小时。

也就意味着有六个小时处于空闲状态。

这时候,如果有需要做手术的病人,却因为没有手术室而被推后,就可以安排病人手术了。

更多的时候,是一些超高难度的手术,大大延时,导致后面排的手术没地方做。

这种空闲出来的手术间便能派上大用场。

……

半小时后,周灿与其他人全都返回手术室。

病人已经躺在手术台上了。

是个相当年轻的女病人,可能也就二十多岁。头发已经被全部剃光,做好了消毒,并且划出了手术刀位。

这位女病人的资料,周灿已经看过。

二十四岁的年纪,得的是脑膜瘤。

通常来说,脑膜瘤出现恶性的机率并不高。内皮型、纤维型、血管型比较常见。混合型也比较多。

脑膜瘤多发生在年纪大的病人身上。

她这么年轻就得了脑膜瘤,相当罕见。

根据病人描述,头部曾经受过外伤。

医学界一直认为头部创伤是引起脑膜瘤的一个危险因素。因为头部创伤后,颅内细胞在修复损伤过程中容易发生突变。

她目前反应的症状有三个,复视,看东西时老是容易出现重影。左脸感到麻木。在日常生活中,甚至有很多人私下骂她面瘫。

还说她是阴阳脸。

笑的时候,一边有表情,一边脸没表情,看上去特别诡异。

近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症状,吃东西老是容易呛到,吞咽食物,甚至喝水都会感到困难。

从她自述的症状,基本就能判断是脑膜瘤了。

后来经过CT扫描,果然发现了颅底有肿瘤异物。

这次需要进行手术摘除。

在众多的脑膜瘤手术中,颅底脑膜瘤应该是手术难度最高的一种了。

因为颅底脑膜瘤与正常的脑部神经、血管组织关系密切,同时在手术切除的过程中又难以显露,所以手术难度极高。

其实能让主任医师操刀的手术,就没有一台是简单的。

温主任乃是神外的主任医师,每天面临的疑难病例,危重病例非常多。承受的压力也是远超普通医生。

手术很快便开始了。

周灿在组内的手术地位算是初步奠定,目前能够以三助的身份,站在两位主治医生后面掠阵观摩。

几位住院医与三位研究生全都被他挤到了后面。

周灿站在三助的位子上,他们都很服气。

因为周灿的手术实力确实远在他们之上。

“你们想必已经看过片子与检查报告,病人的脑膜瘤属于蝶骨嵴脑膜瘤。它属于颅底脑膜瘤里面最难对付的一种。想要将它全部切掉又不损害病人的神经功能,难度极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