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朝传道 第72章

作者:日日生

当天夜里,那从废墟中重新建起来的新相国寺,竟然又着火了。

面对着隔壁的再次起火,所有高僧心里都是一句话:还来?

一招鲜,吃遍天。

鲁智深那假和尚,又一次浴火重生了。

这一下,群情激奋,跟多人自发地来到大相国寺山门,朝里扔石头抗议。

朝廷下旨,彻查此次事件,一群群官兵,将大相国寺围的水泄不通。

本来就被枕边风吹得晕头晕脑的赵佶,不问青红皂白,让手下精锐的北斗司,派出高手,围攻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的僧人,愕然发现,整个汴梁包括:君、臣、军、民、道……甚至是以前的佛门信徒,都成了他们的敌人。

偌大的汴梁,没有一个人站在他们这边,好在寺里千年底蕴,却是不是说着玩的,一群高僧把守住山门,山下的人不能前进寸步。

但是这样的实力显露出来,引起了赵佶的忌惮,在大宋的皇城,他的眼皮子底下,有一支碾压自己卫队的势力存在。

若是他们对自己有异心……

赵佶一阵后怕,现在已经不需要别人怂恿了,他下定决心要铲除大相国寺。

……

“谋划许久,就为了这一天。”

林灵素对着李渔呵呵一笑,一挥拂尘,跃至空中。一按剑匣,飞剑如雨,舞作剑轮,环在身旁。

李渔第一次见林灵素出手打架,屏气凝神,要看看这个大宋国师的真正实力。

只见天空忽地一阵炸雷,大雨倾盆,黑云压城。

滚滚浓云中,一个雄浑厚重的声音,从云中传出:大相国寺,永远不会忘记今日!

话音刚落,天空中撕裂一个口子,云层中大相国寺核心的僧人和镇寺重宝被裹挟而入,看样子是有厉害人物,启动了阵法,要带着他们逃跑。

林灵素冷笑一声,挥手斩出环绕身边的宝剑,龙吟声大作,九九八十一道剑气,斩入黑云之中。

哗~哗~哗~

无数的光头从云中跌落,被削去首级的僧人,不下几十个。

云中伸出一个大手,一把握住了林灵素的主剑,才让他的杀戮停了下来。

林灵素爆喝一声,浑身缠绕着云篆,一道道闪电在他周身出现,双眼中电光激荡,握住他的宝剑的大手,慌忙躲避,却被快如闪电的一剑斩下。

断掉的手掌,从黑云中跌落下来,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到助他们逃逸的黑云。

被遗弃的僧侣,绝望地看着黑云,很多人开始跪地祈求。可惜黑云依然没有反应,它带走什么人,带走什么东西,好像是早就定好的,绝不肯多带一个计划外的。

断手之后,黑云也慢慢合上了口子,不知道多少大相国寺的人,通过黑云中逃了出去。

李渔眼珠一转,手指捏印,身边突然出现六个和他一模一样的人。

六个李渔,从各条山路,冲入大相国寺内。

“锐金诀,我来啦!”

第一百一十三章 贤良

大相国寺盘踞汴梁几百年,是个绝对的庞然大物。

在它倒下的时候,就如同鲸落一般,无数的人自觉凑上来吃肉喝血。

林灵素兑现了他的诺言,神霄宫没有动大相国寺内的一草一木,全部交给朝廷。就连那几十丈的大佛,也被融化后搬了出去,用作冶炼兵器和为皇帝修新的园林。

只有这片旧址,等朝廷把财物搬空之后,给了正经门做开山之地。

李渔在大相国寺的土地上,走来走去,寻找锐金诀的踪迹。

被搬走的金银珠宝,肯定和锐金诀没有关系,他早就在府库门外试过很多次。

太平清领书,每一卷的存在方式,都与众不同。

锐金卷不会被他们带走了吧?

禅房内,花树修剪的整整齐齐,没一点杂草。

李渔已经找了四遍了,累的蹲在原地,一双眼睛还在不停地四处打量。

林灵素从远处慢慢走了过来,看得出他心情很好,大相国寺在汴梁,就像是他眼中钉一般,今日终于拔掉了。

在他手上,有一个水滴状的琥珀,里面微微发红。

“还没找到?不要心急,他们能带走的东西有限,锐金诀对你来说价值连城,对我们这些人来说,一文不值,他们不会浪费空间的。”

“但愿吧。”李渔丝毫不怀疑林灵素的话,他没有理由骗自己。

李渔好奇地问道:“你手上这是什么?”

“当晚他们要逃,被我斩断了黑云中的手腕,将他的血封印了起来,将来说不定有用处。”

李渔没想到他这么阴险,拿过琥珀来,手掌中竟然有微微的热气传开。

“这血怎么回事?”

“我炼化之后,便能追踪到他们逃去了哪里。大相国寺的余孽不除,早晚是个祸害。”

李渔点了点头,别的不说,光是那层出不穷的暗杀手段,就让人头皮发麻,幸亏自己技高一筹,有青木诀化出的假身顶替,不然真死了几十次了。

他心有余悸地问道:“那个裹挟众人逃走的手段,是什么名堂,看上去很实用啊。”

“应该是一个阵法。”林灵素点头道:“佛门容纳善学,阵法本是道家的手段,他们来到中原之后,却学了个七七八八。有一些佛家的大阵,就连道门神仙也不敢乱闯的。”

李渔深以为然,佛门是有着成熟的宗教系统的,从上层理论,到传教的方式,都会入乡随俗地做出改变,所以传播的非常快,在民间的底子,一度要超过土生土长的道门了。

道教则不一样,他们只专注于自己,你爱信不信,对大部分的道门宗派来说,传教是不可能传教的,最多是看谁顺眼,收下做个弟子。

“你的五行遁术,练到一定境界,比这个大阵有过之而无不及。”林灵素笑着说道。

“我都学会三卷了,也没见着苗头。”李渔摊手道。

“你该不会认为,学会了太平清领书就是学会了太平道了吧?”

李渔一下子汗毛都立起来了,挺直了身子,问道:“我都以为自己快要到终点了,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终点?这是入门罢了。”林灵素眼神中带着一丝崇敬,说道:“太平道,是最难入门的,和它严苛的条件有关。一旦入门,便可以纵横天下,来去自如了。但是想要更进一步,成为太平道的大能,还差的很远。”

“对于太平道的大能来说,成神升仙或许不是他们的目标,他们的目的很远大,是常人难以理解的,这样的人一般被称为大良贤师。”

李渔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抓着林灵素的袖子,问道:“仔细说说。”

“每一代的大良贤师出世,都会引来天下大乱,而他们无一例外,身上都带着九节杖。所以世人常说,九节杖,就是不祥之物。太平道这一门,不是师徒传承的,而是机缘!”

“机缘?”

“没错,每一代的大良贤师陨落之后,五卷天平清领书,就会消散。而它们再次出现的方式和地点,都是无法根据常理推断的,你自己也发现了,太平清领书,从来不会是寻常的典籍。若是有人能集齐,那么他就是冥冥中注定的传人。太平道中有一句话:‘众星亿亿,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行之言,不若一贤良也’。芸芸众生,亿万生灵,但是真正的太平道传人,只会有一个。”

“不过像你们这种,未入门的太平道弟子,倒是可以有很多。毕竟五行灵根虽然罕见,但是却总有那么很多人具备的。”

李渔愣在原地,入门都只能有一个?

而且历代的大良贤师,也没有听说谁能长生啊,当然这和他们太能作死有关。

李渔看着林灵素,问道:“宫主,你早就知道这些事,然后选在这个时候跟我说,到底是什么意思?”

“唉,本宫主也是用心良苦啊,早说了我怕你心灰意冷,不肯这么卖力替我扳倒大相国寺了。要是现在不说,说的晚了,我又怕你找不到锐金诀,垂头丧气,丢失了斗志。其实你想啊,大良贤师没什么好的,你连一个下场稍微好一点的都找不到。不如好好地经营你的正经门,扬名立万,称霸一方,为我道门布道大宋,立下不世功绩,岂不美哉?”

林灵素十分看好李渔,这个人若是和自己一道,力往一处使,肯定能把道门发扬光大。

但是若是说他能成为大贤良师,林灵素第一个笑掉大牙。此子既不贤更不良,大贤良师四个字,他就占一个师。

不得不承认,这个小子还真是好为人师,找传人的眼光也很毒辣。茂德帝姬那惊人的天赋,就是被他开发出来的。要是没有他的话,茂德帝姬可能真的要在皇宫中,荣华富贵过一辈子了。

“没想到啊,没想到……”李渔一屁股蹲到草地上,脑子里一片混乱。

中途改道?

绝不可能!

既然自己集齐了三卷,说不定就是冥冥之中,注定的这一辈的大贤良师呢。

至于说‘天意’‘注定’的说法,李渔是不相信的,不管你是什么道,李渔都始终坚信人定胜天,人才是万物之灵,拥有无限可能。

这就是他在风月宝鉴中,悟出的属于自己的道。

“我知道了,继续找就是了,说不定就入门了,入门之后,说不定一不小心就成了大贤良师了。”

林灵素拍了拍他的肩膀,笑吟吟地说道:“你的心情我能理解,过几天想开了就好了。”

说完之后,他拿着起琥珀,背着手迈着悠闲的步子,慢慢走开。

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俊

搬运大相国寺的财物,用了十三天,动员了整个内卫禁军一半的人马。

这些人绝对专业,可以说刮地三尺都不过分,值钱的一点都没留下。

就这,蔡京还带着人亲自来了一趟,临走时候嘱咐手下把几扇名贵木材制作的门卸下来带走。

空荡荡的寺庙内,只剩下了恢弘的建筑,大相国寺依山而建,梯田一样层层而上,布局巧妙。

每一层都有庭院建筑,可以容纳几万人居住。

杨志、黄信和时迁,跟着李渔前来接手的时候,都有些发蒙。

四个人就像是暴发户一般,开始一层层地巡视自己的宗门新址。

上到山顶之后的最后一层,清一色的白墙灰瓦连绵不绝,将山巅围在中间,一道山峰耸立,破天而出。

园内依着山势起伏,高处筑有楼台亭阁,低处凿池开湖。一条两丈宽的瀑布从山间流下,玉带般穿园而过,汇集到传说中高僧用大法力开辟的湖水中。

湖中有六个鹦鹉小洲,种着大片大片的花树,穿插其中,据说到了春夏之际,风起时万花飞舞,流莺四起,风光旖旎,如同人间仙境。

“师傅……”时迁咽了口唾沫,说道:“这就是咱们正经门的道场了?”

“没错。”

李渔一双眼睛,到处睃视,心里想的还是锐金诀。

虽然林灵素说的玄乎,但是他已经学会了三卷,此时让他放手简直太难了。

长生千难万难,自己已经走了五分之三,岂能临时退却。

上一篇:赛博时代的魔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