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朝传道 第64章

作者:日日生

国师举荐了一名道士,要在三天之内,为陛下建成一座汴梁最大的园林,消息传开,汴梁上下都为此盛事扰动了。

这种奇闻异事,若是能够亲眼所见,岂不是可以吹嘘一辈子。

闻讯赶来的人越来越多,赵佶看了乌泱泱的人群,不但不怒,反而心情大好。

他天生喜欢热闹,喜欢大场面,这件盛事若是真的成了,对他这个皇帝来说,简直是太有面子了。

上一次林灵素大显神通,凭空造出一座元妙山来,虽然传遍六朝,但是见到的人很少,一直让赵佶觉得有些遗憾。这一次三天一个艮岳,正好可以弥补他心里这个遗憾。

所以禁军正准备驱赶百姓的时候,赵佶下令,允许百姓也来观看。

有武将军官,到处宣布圣上口谕,阻止禁军驱赶百姓,顺便吩咐手下维持秩序。

一时间欢呼如潮,百姓们对着皇帝的仪仗,高呼万岁。

声浪如排山倒海,震得人耳朵鸣叫,赵佶更加开心起来。

他指着周围的太监说道:“把皇后也接来,皇子帝姬都接来,共襄盛举。”

皇令传开,汴梁城中万人空巷,争相来观看。南衙赶紧派出大部分官差,前来维持秩序。人一多鱼龙混杂,难免就有一些小偷小摸,还有闲汉专门挤在人群中,上下其手,沾女人便宜。

幸亏这里是郊外,空旷宽敞,所以没有发生踩踏。

李渔看着这人山人海,嘴角一抽,问道:“宫主,这是什么意思?”

林灵素干笑道:“陛下这个人,就是喜欢排场。”

李渔最喜欢的就是低调,躲在暗处看人家,自己不显山不露水才是他的最爱。甚至是杀完了人,挫骨扬灰之后,还不现身的那种低调,现在一下曝光在几万人眼前,让他浑身都不得劲。

他甚至自暴自弃到很想抱拳转个圈,大喊一声,“各位老铁,看我给大家表演一个三天一座山。”

林灵素在他背后,说道:“此时不是藏拙的时候了,尽情地施为便是,神霄宫所有弟子,都将在暗处支援你。”

李渔低声道:“把周围的道观内,道行高深的都叫来,咱们再前面为道门奔走,他们躲在深山修炼,哪有这么好的事。”

林灵素笑了一声,也不知道是同意还是不同意,他走到李渔身前,朝着皇帝所在的地方微微一拜。

赵佶大喜,环顾四周,说道:“开始了,快去通知百官,全部都来,告诉鸿胪卿,让他把魏、蜀、吴、唐、明、女贞、契丹、党项、高丽、东瀛所有在汴梁的使官都叫来。”

几个内侍领命而去,一些官员早就闻讯自己赶来,凑在皇帝身边,马屁不断。

李渔看着眼前的空地,拿起身边的图纸,在一个杏黄色蒲团上坐下。

图纸中,园林的样貌印在了他的脑中,他缓缓闭上眼睛,感受着周围的五灵之力。

突然之间,地面自己动了起来,围观的人群爆发出一阵欢呼。

泥土自行在空中流转,汴河的水流似有龙吸,涓涓而来。

这神奇的一幕,让在场的人目瞪口呆,欢呼声反而小了起来。

赵佶激动地站起身来,兴奋地看着这一幕。

一切的始作俑者李渔,却在心里暗暗自嘲了一句:张老头,太平道的各位前辈,看到我这么用五行之力,千万不要生气,我这也是身不由己……

泥土自行成墙,水流自动灌入,火焰烘烤加固,一切都仿佛自行运转,这天地间奇妙的一幕,好似创世之神,在用鬼斧神工,修建园林。

有一些老人,已经忍不住跪地叩拜,而赵佶兴奋地手舞足蹈,和大臣们一起击掌赞叹。

李渔算计了一下时间,心里暗暗叹了口气,这样的速度,是无法完工的。

他只好加速运转,这下就有些吃力起来,不消一天,就能精疲力竭。

希望林灵素说的帮手,都能及时到位……

李渔现在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此时在不远处的大相国寺,一个僧人凝神望着这一幕,脸上面无表情。

他单手在胸前转动念珠,嘴里念念有词,周围都是大相国寺的高僧。

这些平日里身份显贵的高僧,在中间那个僧人面前,不敢发出一点动静。

“前去杀他的人呢?”

大相国寺主持智真拜道:“至今未归,多半已经遭遇了不测。”

“三天之后再想杀他就难了,必须让此人死在这三天之内!”

第一百章 心照

李渔这边一加速,外面的视觉效果直接爆炸了。

原本慢悠悠的过程,变得十分迅速,场面也更加的神奇。

艮岳以八卦为雏形,用了九九八十一种阵法,组合而成。让水木之灵,互相配合,而不出错,完成这个精巧的园林,操作起来需要的念力和技巧,是惊人的。

李渔慢慢沉浸其中,浑身汗如雨下,但是他丝毫不知,不再受外物的影响。

这也是对他的一次巨大的考验,底子扎不扎实,将直接决定他能不能完成。

若是真的能够完成,对他而言,也有巨大的好处。

人在逼出自己的潜力的极限之后,往往会取得进步。

若是有人足够细心,就会发现,坐在蒲团上挥汗如雨,手指不停变换各种诀印的李渔,嘴角竟然还会时不时露出一丝微笑。

那种微笑,就像是你费尽心力,解出一道题的时候,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

林灵素从神霄宫回来,带来了八大弟子,他的神色严肃,说道:“今日之事,关乎道门兴衰,尔等随我务必守住各个位置,不许任何危险靠近。”

众弟子拱手听命,一道道光芒闪过,这八个人有男有女,有胖有瘦,在各个阵脚打坐。

等到林灵素走了,这几个师兄妹私下交流起来。

小师妹就是山门那个,笑着问道:“师尊真是太谨慎了,在汴梁谁敢找我们神霄宫的麻烦。”

大师兄轻咳一声,说道:“不要乱说话,师尊吩咐下来,我们就要尽心守护。”

“哼,这小子还不如我年纪大,竟然要为他护法,真是不甘心。”

其他师兄弟也一起训斥道:“小师妹,别乱说话。”

小师妹白了一眼,嘟着嘴,不再说话。

除了神霄宫全力出动之外,还有开封府附近一些藏在深山的老道,收到林灵素的信之后,也慢慢出来,到了汴梁。

他们聚集在林灵素的周围,在一个道观内坐着,前面摆着一个巨大的镜子,将西郊的事看的一清二楚。

“诸位,仔细观察,莫错过一个细节,小心有人伸出毒手。”

“元妙道长请放行,我等必然会全力以赴,保住正经道友。”

林灵素点了点头,这些年他为道门奔走,大家虽然不说,但是都看在眼里。

尤其是大宋境内,已经将他视为道门领袖,当然名义上的道门领袖,还是道君皇帝赵佶。

相对于这些人的紧张,在以皇帝为首的围观群众里,气氛就显得轻松欢乐了很多。

大家有说有笑,还有一些心思活泛的、有些生意头脑的人,就提篮挑担,沿着这条路叫卖小吃和各种杂货,赚的盆满钵满。

更有瓦舍的妓女,酒楼的歌妓错杂其中,碰见旧相识的嫖客还含笑娇声招呼,河岸上年轻子弟也各自应和,欢声笑语连成一片,西郊上下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开封府,皇城司,三衙禁军,今天都调动的人手都抽出来当值了。禁军面街而立,将百姓们人潮当在身后。

随着工程的进行,以及李渔逐渐熟稔,他开始操作各种泥人、水人、木人出现。

百姓们看的更是得趣,纷纷给场上各种小人,取一些应景的名字,什么掘地鼠,刨地快,弄潮儿……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百姓们拿这当大戏看的时候,一些方士却激动不已。仔细看着每一个动作,生怕错过了李渔结印的手势。

还有一些隐藏在汴梁的高人,身受重伤的,看到水灵之力如此纯属地被施展,眼色登时一亮。

繁华的汴梁城,拥有六朝各地的客商,他们把这个消息飞速地传开,大家都开始知道,汴梁有一个叫“正经道人”的道士,施展法术,要在三天建造起汴梁最大的园林。

很快,在众人的狂欢之中,太阳渐渐落了下去。

夜色来临,走了一些人,但是也很快有没排上队的挤了上来。

赵佶这时候显现出他非凡的精力,一点困意都没有,他下令让北斗司的人,在空中燃起一团火焰,照耀的如同白昼。

若是一直是一群小人在干活,就不会有这么多人围着看,偏偏李渔越干越沉入,状态越来越好,各种太平清领书里精妙的术法,被他一一施展出来。

五行之力,翻着各种花样,新的技巧层出不穷。

梁师成靠近赵佶,笑声询问道:“陛下,已经是亥时了,要不要回寝宫歇息?”

“不回,守道,你看那藤蔓,竟然化为了一只飞鸟衔木,不由让朕想起了幼时的梦境。”

“陛下还是要爱惜身体。”

“守道,你的忠心朕明白,不过这次就让朕看完吧。”赵佶心情很好,比上次林灵素原地起山,还要让他开心。

因为有这么多人,在这里见证他的园林奇迹般诞生,让他和大宋出尽了风头。

梁师成点了点头,垂手退到了一旁,他年纪已经不小,但是皇帝不走,以他的性子,是更不可能离开的。

有贴心的小内侍,给他披上一个大氅,梁师成看着场地中央的李渔,眼中若有所思。

林灵素已经足够受宠,他把自己的神霄宫,拔高到了顶点。

在大宋,他已经没有更进一步的空间了,那他弄这么一出,是为了什么?

难道这位国师,有什么大动作?

梁师成顿时警惕起来,他轻轻一挥手,一个官员走到他跟前,“恩父,怎么了?”

此人行王名黼,是大宋少宰,位极人臣,也是梁师成的干儿子。

“你去查一查,这个李渔的底细,我总有种不详的预感,觉得这小子不是来盖园林的。”

与此同时,在百官那一席位上,蔡京也目光深沉。

他远远地看了一眼梁师成,发现那个权阉也向自己看来,两个人目光一交流,又同时移开。

“恩相,怎么了?”觉察到他神色不对,旁边的蓝从熙赶紧问道。

“国师煞费苦心,做了一台大戏,给整个天下看,难道是为了百姓之欢娱么?”

“恩相的意思是?”

“他们必有所求,而且将会有大动作,看来……我要去拜访一下我们的国师了。”

第一百零一章 青木

上一篇:赛博时代的魔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