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朝传道 第572章

作者:日日生

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是一直在向更公平的道路上靠近的趋势,已经无比地让人满足了。

李渔希望六朝大地是一个生机勃勃,互相竞争谁更好的中原;而不是比烂的中原。

他需要一个强大的人族,一个无比强大的人族,比任何时候都要强大,才能勉强有资格,参与到接下来的这场大战中。

以凡人之躯,对抗天神,需要的是惊人的勇气、智慧和韧性。

自从迈上这条路之后,李渔就有一种感觉,好像有一把刀悬在自己的头顶,随时都会掉下来一样。

所以他做事总是带着一种急迫感,让人觉得他做的所有事都有些操之过急。

只有李渔知道,他不但面临着天庭那高压的威势,还有软刀子。

那就是人族的安逸、安于现状。

对规则惯性地遵守。

李渔掩上写着政令的册子,笑吟吟地说道:“诸位不愧是王佐之才,贫道万分佩服。”

程昱笑道:“道长客气了,这里面怕是要有道长九成的功劳。”

李渔摇头道:“不敢当,不敢当。”

这时候,曹操大笑着走了进来,“怎么样?”

李渔点了点头。

得到李渔的肯定,曹操更加高兴。

这条路很是艰难,但是曹操从来不怕艰难,他更看重事成之后的好处。

曹操把手搭在李渔的肩膀上,低声道:“来,朕有些事要跟你说。”

他们两个十分默契地走了出去,在殿外的长廊上,曹操说道:“朕已经得到消息,汴梁残杀道长正经门弟子的,乃是黎山圣母本人。”

“黎山圣母本人?”李渔一脸的不可思议。

曹操点头道:“没错,朕的手下亲眼所见。”

曹操的手下,估计又是那群摸金校尉,他们还真够专业的。六朝中的情报,就没有他不知道的,尤其是对自己的事了解的也太多了。

曹操在大宋也安插了这么多人,就有些令人难以理解了。

看到李渔怀疑的眼光,曹操笑道:“道长尽管放心,朕所言句句属实,而且对大宋毫无其他意思。”

李渔看着他的笑脸,突然就明白过来,这老东西是派人挖坟去了……

李渔不禁有些汗颜,在这一方面,他实在没有资格笑话曹操。

大家五十步笑百步,都是一路货色,自己的风月宝鉴内,不知道有多少宝贝都是从陵墓中带出来的。

曹操的话,更让李渔怀疑起来,他觉得黎山圣母必不可能亲自来。

但是摸金校尉们,在汴梁见到了黎山圣母本尊。

曹操没有必要跟自己撒谎,他的情报本来就又准又快,连时迁都能被他挖出来。

李渔百思不得其解,不禁问道:“陛下以为,她为何如此这般?”

“事出反常必有妖,朕看这件事没有这么简单。”曹操沉吟道:“莫不是有人让她去的?”

这世上能指使动黎山圣母的才有几个?

若真是那几个,又不需要让黎山圣母来了,他们有更多更好的人选。

而且从朱武传来的信息中,这次弟子们都是被残害致死的,手段极其残忍。

这也不是黎山圣母的风格啊。

虽然自己和她仇深似海,但是没有道理把一个老神仙,逼成老魔头。

显然,还没有到那个地步。

只能说曹老板有一句话说对了,事出反常必有妖,李渔心中一下子警惕起来。

李渔指端一动,白鹤功法发动,一只纸鹤振翅而起。李渔在空中一比划,纸鹤缓缓升空,消失不见。

他这是传话给刘伯温,让他好生看觑着汴梁城,尤其是小福金的安危。

所有人都知道,大宋在赵福金手里,跟在李渔手中没有什么两样。

正经门的掌教和如今的大宋女皇,关系匪浅。

李渔思来想去,唯一还有点可能性的,只能是她想趁机除掉女皇,以图重返中原。

大宋皇帝赵福金,是第一个响应李渔的呼应,开始捣毁黎山圣母所有的神像和道场的。

在大宋,很难找到一个黎山圣母的雕像,对于中原百姓来说,不能拜一个神,实在不是什么大事。

他们有太多的选择了。

实在不行,还能自己再推一个出来。

反正中原人大部分拜神的时候,都是求一个心安,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当时的感受。

至于拜的是哪一个神仙,则实在是一个无所谓的事情。

相比较之下,祭祀祖先就隆重正式的多,是万万不可以搞错的。

曹操看着陷入沉思,半天不说话的李渔,咳嗦一声问道:“道长作何打算?”

李渔舒了口气,说道:“无妨,贫道计划不变!”

第八百三十二章 校尉

许都城中,清河公主府的小三圣殿内,李渔真正指点公主修行。

她的根基很差,年纪也不小了,不过李渔意外发现她根骨还行。

“为师教你一些呼吸吐纳之术,学成之后,你在专心修炼养气之道。你学道晚,就不要再想着学那些道术法术了,反正你是公主,学了也没有多大用处,不学也能过得自在,轻易没有人能伤到你。”

李渔笑呵呵地说道:“不如专修养身练气之法,延年益寿,甚至长生不死,都是有可能的。”

清河公主大喜,坐在蒲团上,低头道:“多谢师父。”

李渔伸手一指,点在她的后背,刷刷刷三下,打开了她的气海。

清河公主只觉小腹一暖,随后浑身如同有涓涓细流,淌遍全身,让她整个人精神一振,一种玄妙的感觉涌上心头。

李渔坐到她的对面,开始口中诵念法决。

虽然知道黎山圣母很有可能去了汴梁,但是李渔没有改变计划。

不管黎山圣母去了是干什么,李渔都相信,自己布下的防御是完美的。

汴梁城离开了自己,不能连一个黎山圣母都治不住,这才其他五国眼里,是何等的孱弱。

这是一个失掉了念力,没有了根基,羽翼爪牙都被自己剪除掉的黎山圣母。

她没那么可怕。

李渔相信自己的同伴,相信自己的弟子,还有城中的将士。

天人之战一旦开打,在六朝大地,到处都会是战场,自己哪能全部顾忌的到。

如今也是让汴梁这座人族第一城,经历一些敲打和磨炼了。

很快,清河公主就沉沉睡去,她初入此道,脑力很难跟上。在达到极限之后,便昏昏睡了过去。

李渔也站起身来,走到三圣殿门口,外面淅淅沥沥下着小雨。

雨水冰冷细软,在屋檐上汇聚,然后一滴滴地从房顶滴落下来。

李渔伸手一弹,晶莹的水滴在空中飞速旋转,然后朝着殿内飞来,点在了清河公主的额头。

一股水灵之力,顺着水滴的路线,慢慢出现,连接着漫天秋雨。

这些水灵之力,缓缓汇聚成线,继而把清河公主的身子,完全笼罩起来。

包裹在水中的清河公主,丝毫不知自己的处境,依然挂着十分恬然的笑意。

李渔帮她洗经开脉,没有丝毫的痛处,本来被人帮助下开经脉,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

但是李渔的水灵之力太厉害,还没等感受到疼痛,已经被李渔治好了。

做好这些之后,李渔倏地一下原地消失,来到大魏皇城外。

看着这个从天而降的道士,侍卫们很快就打开了宫门,因为陛下吩咐过,这段时间正经道长可以随意进宫,众侍卫不得阻拦。

曹操还是很多疑的,梦中杀人的事天下皆知,但是他能给李渔这种特权,实际上已经是很大的信任了。

跟李渔相处过之后,曹操已经完全相信,这个道士和他以前见过的所有人都不一样。

他有着自己明确的目的,在你和他合作的时候,可以完全地信任他。

因为相比较他的目的来说,人间的一切争斗,都显得有些渺小和狭隘了。

换而言之,李渔实际上是为了人间在奔走,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品质。

一般的凡夫俗子或许看不到,曹操却可以轻易觉察到。

皇宫内曹操正在翻阅北漠传来的奏章,大魏兵马已经获得全胜,接下来就是如何善后了。

曹操心情有些畅快,这些日子,一直在处理焦头烂额的土改,很少有什么振奋人心的消息了。

唯有边关的奏章,能让他脸上出现笑意。

大魏将士这一次横扫乌桓、灭掉鲜卑,边关再无威胁不说,也大大的扬眉吐气。

毕竟汉中之战打的憋屈,大魏从此一直被动挨打,在六朝很多人眼中,大魏就是大而不强,被小国西蜀压制。

甚至很多大魏自己的官员,也都是抱着如此想法。

直到曹操北伐,打的乌桓和鲜卑毫无还手之力,才终于洗刷了这个耻辱。

事实证明,不是大魏不厉害,实在是蜀国太难缠。

有内侍从外面进来,弯着腰轻轻说道:“陛下,正经道长来了。”

“请进来。”曹操收起奏章,笑呵呵地说道。

李渔走进殿内,看到曹操还在批阅奏章,不禁有些敬佩。

“朕的兵马即将回来。”

李渔笑道:“恭喜陛下。”

上一篇:赛博时代的魔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