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朝传道 第564章

作者:日日生

因为他是曹操。

他有这个魄力。

果然,又经过了一段时间地沉默之后,曹操忽然仰头大笑起来。

李渔被吓了一跳,他赶紧问道:“陛下为何发笑?”

“朕想到了把这些蛀虫清理自后,国家昌盛的前景,故而提前大笑庆祝。”

李渔站起身,一拱手,道:“贫道当全力以赴,助陛下成此不世之功。”

许都有很多的道观,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逍遥观。

逍遥观建在悬崖峭壁之上,在崆峒山南侧山腰傍峡谷而建,道观依山就势,错落有致。

传闻中轩辕皇帝曾在此,拜访仙人广成子,向他请教大道。

李渔带着石秀,来到逍遥观下,抬眼望去,境地险峻,景色壮观。

崆峒山,山清水秀,别有洞天。道观周围群山环抱,奇峰竞秀,古树参天,古桥流水四季潺潺,可谓人间仙境,法道自然,是道家修身养性的绝好之处。

轩辕黄帝得道庵的西崖,峭壁陡险,恰逢雨季,飞瀑数丈,声传数十里,景色甚为壮观。东崖根处,有泉水涌出,为逍遥正源。

流水贯于青竹园,向崖下飞去。

石秀赞叹道:“好一个道观,竟建在峭壁之上,端地是好气魄。”

李渔对此颇有些不以为然,他心中的大道,应该在人间烟火鼎盛处,炊烟袅袅中,带着万家灯火的光晕,那才是真正的道门。

当然,大家各有想法实属正常,因为每个人适合的大道都是不一样的。

他从来不强求所有人都跟他一样。

当一个人开始想着所有人都和他想法一致的时候,就是他灭亡的开端,因为人的思想是关不住的。

你的控制有多严,反噬就有多狠。

李渔在山脚下,抱拳朗声道:“贫道正经,特来拜山。”

他的声音不大,但是山上每一个道士,都听得清清楚楚,就像是在他们耳边说的一样。

很快,从道观中,走出一些道士。

他们鹤发童颜,仙风道骨,都是逍遥观的前辈高人,此时纷纷下山来迎接李渔。

正经道士可了不得,他俨然是如今人间的道门领袖,尤其是那个英雄会,更是把天下修士纳入了他的体系中。

为首的一个道士是中年模样,看上去好像比身后的道士年轻,但是李渔知道,他已经三百岁了,乃是此间观主山世远,乃是道门上清派的重要人物。

他对李渔的到来有些惶恐,倒不是他害怕见到这位名满天下的道士,而是他知道李渔不是一个省油的灯。

他到了任何地方,都要搞出一些石破天惊的大事来,所以山世远不想和他有什么交集。

他们上清派喜欢独自修炼,不然也不会选择悬崖峭壁做道场,就是要远离世俗。

偏偏这个正经道人,是最不喜欢远离世俗的道士,他整日里和一些帝王将相混在一起,无节制地掺和人间王朝的争斗。

他的所作所为,简直可以写到上清派的教义中,作为反面典型,供弟子们避雷。

虽然山世远不想李渔来逍遥观,但是他还是很客气地弯腰,道:“正经仙人到来,不知有何指教。”

李渔笑道:“指教谈不上,只是有些小事,要和诸位道友商议。”

“不知是什么事,只要我们能帮得上忙,一定万死不辞。”

李渔笑道:“观主言重了,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不如咱们到观中细谈。”

“是贫道失礼了,仙长请。”山世远不想让李渔上山,本打算自己不提出来,李渔这么大一个陆地神仙,肯定就拂袖而去了。

但是他没有想到,在主人不请的时候,竟然有人能主动提出来上去坐坐。

一行人引着李渔来到仓颉殿,李渔看到这里旁边还有一个盘古殿,便停住脚步,先进去上了一炷香。

“诸位道友可能不知,盘古乃是我正经门的祖师。”

在场众人沉默不语,都有些替他害臊。

正经门里供奉了三个神的事,早就在六朝传遍了,他们的弟子对外一直宣称盘古是祖师。

第二个个竟然是供奉的九天玄女,这已经够另类了。

关键是第三尊神,拜的是他们掌教自己……

给盘古上完香,李渔跟着他们来到仓颉殿。

坐在蒲团上,山世远问道:“仙长此来,有何指教?”

李渔脸色一正,肃然道:“特来救你们这一山人的性命。”

第八百二十三章 宣战

李渔上来就语出惊人。

他的身份地位很高,逍遥观的人又不得不慎重。

毕竟他说你们有血光之灾,你们不能不重视,因为他本人就能让整个逍遥观有血光之灾。

山世远伸手道:“还请道长赐教。”

李渔说道:“我听说,你们和大魏的门阀走的很近。”

山世远微微蹙眉。

李渔说的是实话。

大魏的门阀和道门走的一直很近。

汉代察举制为士族门阀兴起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汉末开始,门阀已经成为一个大问题,他们之间不断联合,大士人门生弟子遍天下,形成了门阀士族和贵族世家。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在这种局势下,即使你才华出众,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位居三公,但是他们也看不起你。

你永远融入不了他们那个圈子,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是沦为他们的走狗,不然就是人死政消。

曹操起家的时候,曾经有求于这些门阀,曹操门下多谋士,其中比较著名的当属荀彧、荀攸叔侄。

这两人出自颍川荀氏,是当时一等一的世家大族。

曹操要广纳人才,巩固自己的政权,就必须要跟荀氏这样的门阀合作。

另外,还有清河崔氏,其中的杰出代表是崔琰。曹操为了拉拢崔氏,便与崔琰结成儿女亲家。

大魏的道门、佛门,实际上也大多是门阀中人把持,从精神上控制着那些百姓。

因为普通人家的孩子,连字都不认识,怎么读经书?

即使是进到道门中,那也是个打杂的命。

山世远看了一眼李渔,他心底隐隐有一种不详的预感,大家都知道正经道士胆子比天还大,他敢和天庭对着干。

但是稍微认真了解一下李渔履历的,就会知道,他首先是和各国的门阀豪族斗,其次才是和天斗。

汴梁和金陵的事,刚刚过去不久,这两个地方的豪门都和他没有什么旧怨,但是李渔上来就是不死不休地斗。

斗到他们全部彻底地被消灭,他才收手,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和这些豪门有深仇大恨。

李渔直接开门见山,说道:“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大魏可能有些风波,我不希望看到你们插手。”

他说话的声音很轻,也没有横眉怒目,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句话的能量。

而且,一个可怕的事实摆在众人眼前,他敢在大魏如此说话,很有可能已经和陛下达成了什么协议。

若是只有这个外来的道士,大魏上下一心,未必就怕了他。

但若是陛下也参与了,那……

在大魏,曹操的威望,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尤其是军中,曹操更是有着无与伦比的号召力。

大魏的文官确实都是些门阀子弟,但是武将却很多都是曹操一手带起来的。

夏侯家和曹家就占了武将的十之八九,这些人可不管你什么门阀不门阀,他们只听曹操的。

山世远看向李渔,他不想妥协,他们和门阀有太多的利益纠葛。

大家这么多年,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谓打断骨头连着筋。

但是李渔已经上门来警告了,这分量非同小可。

李渔凝声道:“事关重大,所以我再说一遍,不要插手,否则勿谓言之不预也。”

说完之后,李渔起身,今日这寥寥几句话,完全可以当做他和曹操对门阀宣战的檄文。

至于为什么要来逍遥观,这也是李渔的善念。

他要给道门中的这些人一条活路,给他们一个机会。

至于他们要不要把握,那就不是李渔能左右的了。

他们要参与进来,李渔也是完全不怕。

当初方腊说过,只要是和天斗,和豪门大老爷们斗,都可以叫他。

石秀出现在许都,怎么看都是宋江那厮又料到了。

宋江的鼻子,一直这么灵。

等李渔觉察出这一点,他也没有多想,宋江的目的一直很模糊。

李渔看不透他,宋江比贾宝玉藏得还深,比玄奘还要自然。

每一个认识他的人眼中,都有一个公明哥哥,这个哥哥急你所急,想你所想。他对你的关心,是你自己都达不到的程度,他给你的东西,总是那般恰到好处。

有人需要金钱,他便挥金如土仗义疏财;有人需要尊重,他就嘘寒问暖,无微不至;有人需要尊重,他便折节下交,让人如沐春风;有人需要情义,他便义薄云天,肝胆相照……

人人都爱宋公明,李渔也不例外。

宋江每次出现,都能解自己燃眉之急,他告诉自己九般灾,他帮助自己解除诅咒;他帮自己与天庭对峙……

他的修为永远看上去不高,好像一个泼皮就能提留住他的衣领子,把他胖揍一顿,但是每次都正好够用。

他好像每天都有危险,但是他直到现在,依然毫发无伤。

自己这次至少有方腊、宋江、花果山三个援兵可用。再加上大魏的兵马,其实这次他们是必赢局,曹操发愁的从来不是能不能打赢。

上一篇:赛博时代的魔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