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朝传道 第532章

作者:日日生

李渔叹了口气,东瀛这地方变态的原因终于被他找到了,原来是丛根上就烂透了。

第七百八十三章 猥琐怪身死道消

山谷中,弥漫其中的白雾已成血云之势,腥气滚滚而来,更有无数厉鬼哀嚎之声,遮天蔽日,罩住群山。

血云中,红衣少妇化为一个阴柔男子,倏尔又化为一个魅惑众生的少妇,少妇红衣消失化为了血云,再出现时候身无寸缕,丰乳涨挺,臀肥腿长,羞处毕现。

这么不知廉耻的东西,让李渔看的直反胃。

难怪他和自己妹妹伊耶那美生了那么多孩子,他一个也不喜欢,还杀了好几个。

但是伊耶那美死后,他生的这所谓三贵子,却深的他的宠爱。

原来这厮是和自己生的……

“日本人”果然名不虚传,是由传承在的,这名字的含义李渔到此刻才懂。

天照大御神在他身边,冷笑连连,明显是觉得自己的“爹娘”可以打败李渔。

与之相反,伊耶那岐没有这么自信,他面色凝重,直视着李渔。

“本尊无意与你为敌。”伊耶那岐说道。

此言一出,天照大御神顿时愣住,直勾勾看着血云中那个存在,那个曾经她以为是无敌的存在。

李渔笑道:“是么?巧了,我十分有意与你为敌,还想要把你宰了呢。”

“你觉得你真能在东瀛这片土地上,吃定我么?”

话音刚落,伊耶那岐就觉得脚下顿时剧烈颤动起来,一声声如同滚雷般的闷响从地底传出。

在其四周百丈处,泥土翻动,岩石崩裂,四个巨大的泥人同时破土而出,将他和天照大御神围在了中央。

这四个泥人,每一个都像是修行了象天法地一般,身躯伟岸至极,低头看着他们。

伊耶那岐怪叫一声,从血云中走出一个巨人枯骨,这骨架高约五六十丈,上面布满了齿痕,所有的关节相连处,则都悬挂着一颗血红骷髅,如同红色风铃一般,悠荡不止。

巨人枯骨十分诡异,他身上挂满了人头不说,竟然还能掐动法诀,口中也响起了晦涩的吟诵之声。

骨头架子说话本来就十分蹊跷,更奇的是这幅骨架甚至能表现出表情来。

只听这声音“嗡嗡”响起,在山谷中不断放大回响,竟引得整个山谷都跟着震颤起来。

两侧的崖壁上,细碎的山石“簌簌”滚落,其上镌刻的符文却是光芒大作。

李渔顿时明白,这些篆文是一个阵法。果然,那些原本看不清样貌的图纹,此刻却是骤然变得鲜活起来,一个个挣扎扭曲着,化成了一片片黑色火刀。

火刀刀刃摇曳,莲叶飞旋,一蓬蓬黑色火焰从崖壁上飞射而出,不断落入山谷之中,不一会儿就汇成一片黑色火海,将四个泥人的下半身淹没。

但就这一手控火术,李渔都忍不住要给他拍一拍手掌,可惜他好像只是专精火术,却不懂相生相克。

五行单练,本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碰到李渔这种五行全部都练,而且全部都练到精妙处的对手,就是碰到克星了。

李渔念动真言,头顶的阴阳鱼急速旋转,太极之意更胜,足下五道灵力顷刻膨胀。浮在半空的李渔双掌一合,五行之力化为五道光针,飞速前行,朝着伊耶那岐打去。

伊耶那岐哼了一声,右手一指,血云中现出两尊巨大骷髅头颅,血气翻涌,迎上五行道光,五行道光精光四射,搅碎了其中的一尊,另一尊却趁势撕咬躲避。

伊耶那岐哈哈一笑,邪焰顿时大盛,在他周围出现无数的幻像。

这些幻像侵入李渔的双眼,让他有片刻失神,但是却很快清醒过来。

李渔在幻境中,完全没有受到任何的蛊惑,这得益于九天玄女的天子楼,在那里面他经历了无数轮回的幻境,早就对幻术有了很高的防御能力。

伊耶那岐的实力,自然无法和九天玄女相比,完全就不是一个等级的。

“破除万象!”

李渔爆喝一声,然后看向伊耶那岐,他脸上的得意之色甚至还没来及转换,便被李渔一记九阳神功捶破了胸膛。

他愕然看着自己的胸口,流露出和月读命一样的神情,然后身躯缓缓倒下。

倒下之后,伊耶那岐的身子,慢慢消散。一道黑气升腾而起,想要逃出这里,李渔神色一动,挥手就是一道白光。

白光中,玉兔兴奋的脸庞出现,甚至有些潮红。

她二话不说,对着黑雾就是一阵雷劈,从黑雾中传来一阵嘶吼,带着无穷的不甘,伊耶那岐的本体终于出现。

他惊恐地看向李渔,还有李渔手掌中的玉兔,突然就跪在地上大声求饶。

李渔眼神冷峻,他对着玉兔使了个眼色,后者心领神会,一道天劫紫雷劈下,将伊耶那岐劈成一块焦炭。

在山谷中的天照大御神,此刻已经说不出话来,她呆呆站在原地。

李渔走到她的身前,拍了拍她的肩膀,天照大御神这才从巨大的震惊中缓过神来。

她微微转头,侧过脸的瞬间,脖颈处传来一阵凉意。

李渔手中拿着的,真是草雉剑,他一剑砍下了天照大御神的脑袋,后者根本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

在面对击杀了伊耶那岐的修士的时候,她早就失去了一切反抗之心,任由李渔将她斩杀,也不敢做出任何反击的动作。

李渔呵呵一笑,道:“这就是东瀛人,他们在强者面前如同最懦弱卑微的蠕虫,在弱者面前却张牙舞爪,如同炼狱中逃出的恶魔,极尽凶残狠厉之能事。”

玉兔道:“这个山谷好像是一个福地。”

“你要出来去看看么?”

玉兔大摇其头,说道:“我哪里也不去,就在你这法宝中,除非是你把天庭掀翻了。”

李渔笑了笑,没有说话,玉兔的谨慎是有道理的。

天庭最想除掉的人,除了李渔之外,估计就是这只兔子了。

他们两个一道炼制出不死药,已经动到了天庭的根本。寿元是天庭唯一可以用来拿捏人皇的手段,如今也已经失效。

六朝大地上,人皇们已经蠢蠢欲动,也就是现在人皇的权势被一分为六,这要是大汉帝国时候,人皇统治着整个六朝大地,再有了不死药,早就和天庭翻脸了。

李渔走到山壁处,看着满山的怪字,他用草雉剑在山体上,写下一行大字:

正经道人灭日于此

第七百八十四章 就特么你叫李渔

京都城中,几万明军聚集在大奥之外,断壁残垣上尚有烟火未灭。

在大奥中,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良怀亲王给朱元璋的信,措辞不卑不亢,引经据典。

最让他们得意的是,这信写完之后,果然大明的水师遭遇了风暴,远征之事不了了之。

东瀛人向来觉得自己和中原相差很远,这一下给了他们自信,于是乎他们便把这封信刻在了石碑上,永远立在大奥,来回应朱元璋的倭扇诗,更是以示自己取得了对大明的胜利:

臣闻三皇立极,五帝禅宗,惟中华之有主,岂夷狄而无君。乾坤浩荡,非一主之独权,宇宙宽洪,作诸邦以分守。盖天下者,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臣居远弱之倭,褊小之国,城池不满六十,封疆不足三千,尚存知足之心。陛下作中华之主,为万乘之君,城池数千余,封疆百万里,犹有不足之心,常起灭绝之意。

夫天发杀机,移星换宿。地发杀机,龙蛇走陆。人发杀机,天地反复。昔尧、舜有德,四海来宾。汤、武施仁,八方奉贡。

臣闻天朝有兴战之策,小邦亦有御敌之图。论文有孔孟道德之文章,论武有孙吴韬略之兵法。又闻陛下选股肱之将,起精锐之师,来侵臣境。水泽之地,山海之洲,自有其备,岂肯跪途而奉之乎?顺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相逢贺兰山前,聊以博戏,臣何惧哉。倘君胜臣负,且满上国之意。设臣胜君负,反作小邦之差。

自古讲和为上,罢战为强,免生灵之涂炭,拯黎庶之艰辛。特遣使臣,敬叩丹陛,惟上国图之。

这封国书确实很有水平,不卑不亢,有礼有节,可见东瀛上层对汉家文化浸淫之深。老朱生怕自己冲动,劳民伤财,远征无益,毕竟当时还有五个野心勃勃的邻居,在中原大地上共存。他也害怕子孙后代除了脾气大的,非要给他出这口恶气,甚至把东瀛列为永不征伐之国。

这下东瀛人更来劲了,到处宣扬自己战胜了大明,一度导致了后来的东瀛人自视甚高,觉得大明而已,一打就碎,然后就是壬辰倭乱被彻底打醒了。

如今,石碑依然在,但是这里已经站满了大明的将士。

戚继光看着眼前被俘的东瀛王室和官员,心中豪气顿生。他拔出剑来,在石碑上划出一道口子。

“海天相隔,一衣带水,陆岛合该一统。犁庭扫穴,斩妖除魔,东瀛已无战事。我等,终究是没有辜负陛下隆恩,接下来在整个东瀛,追杀倭寇!海边家中藏有中原衣物首饰者,格杀勿论!”

将士们举起手中兵刃,齐声高呼起来,声浪震烁京都城。

戚继光身边,一个亲兵附耳道:“将军,道长不见了,小道长也不见了。”

戚继光点了点头,李渔和张三丰走了,事了拂衣去,果然是修道之人。

他在自己的上奏中,丝毫没有夸大自己的军功,而是将李渔的功劳全部写了下来。

戚继光知道,自己欠了李渔一个天大的人情,真的是比天还大。

直到现在他也想不通,为什么李渔会把不死药这东西给自己。

浩渺无垠的海面上空,李渔御空而行,这一战已经结束,是时候去和朱标商量点事了。

首先当然是铲除金陵那群鸟人,然后就是那件石破天惊的大事:人皇封神。

此事或许是下一个导火索,有可能会彻底毁灭中原,但是李渔知道,这个压力必须有人来抗。

这一代是人间鼎盛的黄金岁月,豪杰遍地,英雄无算,战力惊天。

如果这一代人没有担当,不敢出来打,难道要留给子孙么?

等到张角带来的这一波灵力被消耗殆尽,天庭补上了所有窟窿,还会有下一个六朝么?

还会有这么多的人杰同时存在么?

一道悠长的气息打断了李渔的思绪,这是从海底深处传来的灵力,正在窥视李渔师徒。

李渔侧眼看了一下,张三丰没有发现,足见这个存在十分强大。

不过它没有出手,李渔也就懒得理会,继续御空而行。

等他们走过去之后,海底一个庞然大物翻转身体,它的身上布满了各种寄生物,都已经硬如石块。

黑漆漆的身形无比硕大,若是在陆地至少有山那么大,也不知道它有多久没有动弹过了,一旦翻身整个海域都受到了波动。

“正经道的大良贤师,好久没有看到了,难道又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

“天人合一。”

李渔将太平书的五行之灵,运转了十二个周期之后,依然无法和佛门的佛法融合,不禁陷入了沉思。

九阳神功暗和天地大道,其中的玄妙处李渔根本领悟不透,否则的话或许可以调和两种功法。

只能说九世真仙,果真不同凡响,很难想象当初的九天玄女是何等的绝代风华,可惜还是陨落了。

李渔和张三丰很快就回到了大明,上岸之后,化为普通道士,走在陌生的海边小镇。

清风习习,带着海边特有的咸湿味道,萦绕在一处坐落在海湾内的二层客栈周围,客栈的店幡随着风轻轻摆动,露出四个黑墨大字“东海客栈”。

名字中带着东海,店内看不出任何海边客栈的特征来,黄土做墙,以木为梁,一楼摆着几个散座,二楼设有客房,李渔和张三丰都不是挑食的人,肚子有些饿了便很自然地上来吃点。

“一壶九韵春,两个凉菜拼盘,一只蒸鸡,二斤牛肉,麻利的快点上。”小地方不能有太多讲究,李渔还是很理解的,随意张口就说了几道最简单的酒菜。

上一篇:赛博时代的魔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