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朝传道 第440章

作者:日日生

李渔觉得他们既然是神仙,享受了人间几千年的供奉,就算不保佑人间,也不会做出太离谱的事来。

“丧尸“事件,彻底改变了李渔的看法,他必须全神贯注,小心提放对方还有的损招。

对神佛来说,可能就是挥挥手的事,谈笑间就可以决定的事,便可以在一瞬间夺取济州府几万百姓的性命。

回到正经门之后,李渔马上做了些布置,他让所有弟子就地驻扎,短期内不用回到宗门。

正经门弟子在各地观测,稍有不对,要立刻汇报。

正经门的弟子这一次,成长的很快,比起在宗门的快乐时光,此次的行动充满了危险。

随时都会有神秘的敌对势力跳出来袭击,他们阴狠毒辣,手段残忍,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一命呜呼。

在这种情形下,很多正经门的弟子飞速成长起来,比如说蓝道行、王重阳等人,修为都是蹭蹭的涨,眼看就要突破瓶颈。

李渔来到后山,走到密道中,尽头处坐着三个人。

他们坐在蒲团上,潜心修炼,浑身散发着浩瀚磅礴的妖灵之力。

三怂自从跟着金蝉子出去一趟,就跟开了挂一样,修为突飞猛进。其实李渔本来不怎么看好他们,毕竟他们资质不算是很高,而且胆子奇小无比。

随着李渔修为的提升,以及他见识的增长,慢慢地发现一个道理。资质只能决定你适不适合修炼,一旦真的踏上了修炼的路,资质反倒没有那么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修炼的道路,否则越是努力,就越是南辕北辙。

李渔自己无法提点三怂,因为他的修为境界不够,自己也处在迷雾中。只有金蝉子那样,远远高处他们的人,才会看的清楚,他的指点价值万金。

这样的人物稍微说一句,就可以让人受用无穷,少走太多的弯路。

要知道,修炼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道路,一步走错了,可能就没有机会改正了。

李渔咳嗦一声,三个大妖中的两个一起睁眼,剩下聋羊估计是没有听到。鸡老和短背先是环顾了一圈,等到看见李渔之后,两个大妖都露出了喜色。

“李渔大兄弟,你怎么来了?”鸡老一开口,高手风范尽消,画风顿时变得有些滑稽。

李渔也不跟他们客气,直接说道:“三位兄弟,咱们正经门目下遇到点难题,需要你们三个出山。”

“终于轮到我们表现了么?”短背仰着头,哈哈大笑,“我就知道,咱们这么高的修为,他们不可能忘了。”

李渔很实诚地说道:“我们这一次,可能是要和一个厉害神仙彻底撕破脸。”

鸡老眼珠滴溜溜一转,问道:“是什么厉害人物?”

“黎山老母。”

“嗨,我当是谁呢,听都没有听说过,肯定是无名小卒。”

短背也点头道:“大哥说的对,李渔大兄弟你现在太胆小了,要知道我们都是高手了,不是当年景阳冈打老虎的时候了,你不能光修炼涨,胆量也要跟上。”

李渔心底暗暗有些不好意思,这三个货因为孤陋寡闻,而变得异常勇敢。自己这么做,多少有些诈骗的意思。

他们三个要是知道黎山老母的实力和背景,估计早就吓的腿软了,毕竟外号“三怂”不是白叫的。

不过他们三个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了,尤其是他们还跟着金蝉子混过一段时间,在西边又是挖坟又是盗墓的,坏事没有少干。严格来说,他们算是牵涉进佛门内斗很深的妖怪了。

李渔发现了一个规律,只要是跟着金蝉子混过的,回来之后别的先不说,口气都变得一个比一个大。金蝉子那厮张口闭嘴,口气大的很,仿佛这世上所有人加起来,都没有他一半强。

或许这东西也传染吧……

鸡老拍了拍身边的二弟,眼看聋羊一副迷茫的样子,鸡老大笑道:“赶紧醒醒,修炼这么久,重要轮到咱们出去风光了。”

聋羊不亏是他们的弟兄,一听这话,仰着头大笑了半柱香的时间。

有了这三个打手,李渔心底多少有些底气了,别小看我们正经门,光是陆地神仙就有四五个,放眼六朝的宗门,那也是很罕见的了。

第六百五十一章 牛拉马车

长空雪飘,银装素裹。

中原大地上都在喜迎新禧,路上行人自然不多。

短背化为一个黑大汉,如今他已经今非昔比,当然不会是连化形都不彻底的猪头人形象。

李渔看着三个人的形象,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古怪,尤其是走路的时候,左摇右摆的很明显不太习惯。

他们已经到了大魏的地界,因为不太熟悉大魏的规矩,所以一人三妖也没有御空,反正就是边走边观察一番大魏民间的寺庙和道观。

信仰这东西在六朝其实非常相似,除非是皇帝陛下突然有一天信佛了,那么举国上下都是佛寺,又或者皇帝哪一天崇信道士了,道观就会如同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

说到底,这是一个皇权社会,“楚怀王好细腰,国中常有饿死者”。

最经典就是李世民,这厮一会崇佛,一会崇道,搞的国内无所适从。

在信仰这方面,李二一直有灵活的选择标准,总之一个原则,谁对他有用他就偏向谁。

当初女皇之厄,他要用玄奘,于是大唐差点成了佛国。后来李渔解了女皇之厄,和尚们立刻不受待见起来,再后来佛门内斗,他直接把密宗老巢给灭了。

你要是说李世民对神佛有多大的敬意,李渔第一个不信。

他都敢找人假扮观音,糊弄大唐僧侣,你说他能有多大的敬意……

就看刘伯温的了,李渔在心底暗暗祈祷,本来他不抱多大希望,但是一向很悲观的刘伯温,竟然主动要去大唐,多少给了李渔一点信心,或许这个成名已久的谋士,有自己的底牌。

大魏国内,门阀当家,曹操虽然致力于改革,但是阻力太大,一直没有动到门阀的筋骨。

除此之外,魏国最大的特点就是屯田制,各州郡都有田官。

到了魏国之后,李渔沿途见到了许多的连成一片的农田,一眼望不到边际。

曹操十分重视农业,大修水利,开垦良田,这也使他们能挡住蜀国一次次的进攻。

走到魏国都城许都门口,经过曹操的扩建,许都面貌大变,已经完全具备帝都的气派。

当然,这里和汴梁、长安、金陵还是没法比。

许都城外,有很多的车马,大多非常豪奢。只要是这种马车出来,多半是豪门众人,百姓纷纷躲避,然后在路旁用羡慕的眼光看着。

李渔抱着双臂,看着一辆黑色的牛车过去,两头牛头上挂着彩带,拉车的马都都没只能用牛代替,车子用料却十分考究。

朱红色的车漆,帘子用的都是上好的绸缎,隐隐有香料的气息传来。

“看来关羽给了曹魏太大的压力,这些马车都卸去了马匹,估计支援前线了。”李渔指着牛车说道。

在他身后,一个老汉说道:“这可不兴胡说,我大魏良将千员,精兵无算,区区一个关羽,能成什么事。我看这次曹大将军,肯定能把关羽的脑袋提回来。”

李渔转头一看,说话的是一个其貌不扬的老者,身上的打扮十分简单,但是用料很好。

有钱买好料子,但是不敢穿的太张扬,八成是个商人。

李渔笑着说道:“这次统兵的是哪个曹大将军?”

“还能是谁,当然是曹真大将军!”

短背在一旁问道:“那你们的人怎么都坐牛车啊?”

“牛车好,牛性子温顺,不容易发疯,拉车也平稳,我们都爱用牛车。”

李渔呵呵一笑,三怂则一起哂笑起来,尤其是鸡老捂着嘴转过脸去偷笑,把老汉气的够呛。

他拂袖而去,留下一句:“无知狂妄的外乡人!”

李渔哈哈一笑,准备离开,牛车的帘子突然掀开了。

里面露出一张脸来,问道:“就是你们在这妄议我大魏的前线大将?”

李渔赶紧摆手道:“误会,在下和几个朋友,并没有这个意思。”

车中人笑道:“有这个意思也无妨,我看你谈吐不凡,见识广博,竟然知道荆襄之战,凭牛车便可推测前线战事,可见并非一般的道士。若是阁下不嫌弃,不如找个酒庐,我请阁下小酌一杯。”

李渔心中一动,此人看上去是个士大夫,自己来曹魏可不就是要和人家的上层打好关系,让他们帮忙一起抵制黎山圣母么。

他马上痛快地答应下来,道:“既然如此,贫道便不推辞了。”

“哈哈哈,合该如此,请!”

李渔带着三怂,上了牛车,这车中十分宽敞,料子都是极好的,但是看上去有些旧。

车中人五十左右年纪,虽然坐在车中,依然能看出他身材高大,颌下美髯及胸,身穿黑底红边的官袍。

看出李渔的眼色一直在观察车子,主人家笑道:“这辆车本是陛下用车,后来赐给了我。”

“还未请教……”

“呵呵,在下程昱。”

李渔心中暗喜,一下子就碰到大魏的实权人物了,这家伙可是曹操的心腹谋士。

只要说服了他,事情就容易多了。程昱这个人,胆子很大,跟大唐的杜如晦一样,善于决断大事。

对抗黎山圣母,当然算是一件大事,李渔必须拿出足够的诚意来,让曹魏觉得他们参与这件事有好处,才有可能成功。

六朝的人皇帝王中,曹操和李世民都差不多,是非常务实的,也就是俗话说的不见兔子不撒鹰,没有好处绝对不会帮你。

李渔也不藏着掖着,笑道:“贫道正经门李渔。”

出乎他的预料,程昱竟然没有多少讶异,神色如常。

李渔心中暗暗腹诽,难道大魏的人都是井底之蛙,连正经大仙都不知道?

程昱捻须道:“看到阁下的时候,我就猜到了。”

李渔嘴巴微微张开,疑惑道:“这也能猜到?”

程昱笑道:“这几位,只怕就是前段时间引来天劫的三位大妖吧?早就听闻正经门是道门新起之秀,里面人才济济,今日一见果然是不同凡响。”

“这又是怎么猜到的?”

程昱哈哈一笑,说道:“听闻道长为民做主,有弥天只用,竟然敢对抗黎山圣母,我大魏上下无不敬佩万分。陛下常说要见一见道长,得知道长来到我大魏,早就迫不及待了。”

“啊?”李渔脸拧巴起来,原来连曹操都知道了。

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死之药

牛车在雪山,发出咯吱的声音,压出一道车轮印。

程昱果然没有乱说,真带自己来到一个酒庐,茅草房顶修着泥塑的烟筒,正一缕缕地冒着炊烟。

程昱下车之后,伸手道:“请,正经道长。”

话音刚落,帘子就被人掀开,是一个老者,一张紫膛国字脸不怒自威,双眼如炬英华内敛,笑吟吟地如同普通老汉迎客。

“这位就是正经门李渔道长,此乃我大魏国君。”

“贫道见过陛下。”

“道长无须多礼。”

上一篇:赛博时代的魔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