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朝传道 第437章

作者:日日生

“掌教,有青州密信。”

楼下一个弟子喊道,李渔一伸手,他手里的信便自行飞了上来。

展开之后,写信的是蓝道行,他在青州府桃花山附近,找到了很多供奉自己的神庙。

这都是当地百姓自发修建的,而且香火颇为鼎盛。

李渔曾经在桃花山附近单人剿匪,杀得当地土匪强盗几乎绝迹,桃花庄的刘太公就主持修建了第一个神庙。

后来李渔为了验证念力的存在,以及它是如何增强自己修为的,便附身在神像中,为前来烧香的信徒排忧解难。

从那之后,青州一带,供奉他的神庙逐渐多了起来。

大家年年拜神,其实很少有神真的来聆听你的苦难,这里出现一个管用的,自然是一下子风靡起来。

不过之后李渔就很少去了,没想到还是保留了起来。

蓝道行来信,说他们正在组织当地百姓,宣传正经大仙的功德,然后建造道观。

李渔现在俨然是取代了林灵素,成为大宋的隐藏国师,青州府很乐意拍这个马匹,马上出动人手兴建。

正经门弟子当然是赞成至极,帮着人把自家掌教的功绩大肆宣扬,其中难免夹杂着些吹嘘和夸大。

一时间,正经大仙的名号在青州府越来越响,被传的神乎其神,很多豪门大户甚至专门去求来李渔的雕像供奉在家中。

蓝道行在信中说的很清楚,如今的局势就是这样的,黎山圣母的雕像已经不需要他们动手了,各地都在自发拆除。蓝道行于是请示,是否可以去各州县宣扬正经门和正经大仙。

神仙这个东西,就跟卖酒一样,买的人越多,生意就越好。你看见他的摊位前排起长龙,很自然也想去买一点,即使隔壁不用排队,你也会选择人多的那家。

神仙也一样,信的人越多,你就越服他,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李渔眉心一皱,他大概已经知道所谓的功德念力是什么东西了。

这东西对人的修为确实有用,而且得来全不费功夫,只需几个神庙和塑像就可以了。

更重要的是,它还不耽误你的正常修行,丝毫不占用时间。

满天神佛最喜欢的,就是功德念力,他们为了这些互相之间勾心斗角,乃至于生死相搏。

佛门内斗,说到底就是争夺信徒,有人眼红释迦庞大的信众,于是产生了鸠占鹊巢的想法。

犹豫再三之后,李渔指点托出一只纸鹤,传音道:“不许鼓动百姓建造我的神庙。”

修炼到了这个境界,李渔已经明白,一个人即使再强大,那他也不可能无处不在。

所谓的神明无处不在,只是苍生朴素美好的愿望而已,事实上他们所供养的神明,几乎从来都不会听到他们的诉求,只是收取他们的念力信仰而已。

这已经算是一种诈骗了,李渔决心不能和神佛一样,将自己陷入这个怪圈。

成神之后,去争夺维护信徒,用念力来不断巩固提高自己的修为。千万年来,所有宗门都是这样,捧出了一个个的神仙佛陀,后来人也觉得理所当然,认为这是修炼的唯一正道。

但是李渔不认可。

修炼,应该是对自己的感悟,不断提高自我的过程。

这个道心,比功德念力更重要。开始利用自己的声望广修道场,收敛信徒,不知不觉就会步入这个怪圈。

李渔抬头,看向灰蒙蒙的天空,眼神十分坚决。

……

“竟敢坏我庙宇!夺我香火!”

黎山,九华池,神獬宝座上。

黎山圣母怒气冲天,她万万没有想到,人间有人敢和她直接开战。

要知道,自己是先天原始阴神,为为上八洞古仙女。化生九苞金莲,现九皇道体,为北斗众星之母,综领七元星君,从来都没有人敢和她为敌。

更让她生气的是,与之为敌的人并非神佛,而是一个人族修士。

看着圣母的雷霆之怒,底下的仙仆们低着头不敢说话。

印象中圣母一向喜怒不形于色,待下也很宽容和善,没想到生气之后这么可怕。

事实上,牵涉到信徒香火的事,神仙们往往都很在意,根本没有平日里那种淡漠。

毕竟对他们来说,早就不想继续修炼了,修炼的道路越走到后面,想要前进一步就越困难。真的伏下身子好生修炼的话,可能千年也没有什么突破。

然而舒舒服服地享受人间供奉,则简单的多,而且每时每刻都有念力加身。

你若是不布局人间,埋头修炼,你的信徒和神庙就会慢慢消失。

于是很多神仙,都陷入了人间这盘棋上,人间也有他们各自的代理人。这一方面做的最好的,就是曾经的佛陀,他的信徒众多,而且十分规范,所有的寺庙都有大雄宝殿,可惜如今也被人算计,成全了别人。

当然,总有那么一群另类,与之格格不同。他们不争夺信徒,也不甘心被人摆布,逍遥自在天地间,领悟本心大道。

“必须铲除正经门!”

黎山圣母一句话出口,就是法旨,传遍了整个黎山。

她早就听说正经门要拆她的神庙,但是没有想到竟然会拆的这么快。

在黎山圣母看来,第一大宋这么大,正经门那点人手拆个几年也拆不完。

第二是她一向香火鼎盛,信徒众多,一旦大宋开始拆除自己的神像,肯定会爆发民乱,甚至改朝换代。

可惜,事情未能如她所愿,正经门虽然人数不算多,但是他们效率奇高,而且有当地官差、兵马配合。

第二她高估了大宋百姓对她的拥戴,神仙太多了,他们又不是一神教的狂热信徒,你把这个拆了?拆了就拆了吧,我去村东头拜另一个就是了。

反正也没见显过几次灵……

李渔的神庙有村民护着,是因为他在近几年就帮大家办过事实,救过大家的命。

市侩,是百姓的普遍性,他们看似憨厚老实,实则有自己的狡黠和聪明。

说的通俗点,就是:百姓心中有杆秤。

第六百四十八章 与虎谋皮

黎山,第一批红楼弟子已经到来,黎山圣母的道场足够大,众人心怀敬畏,在一个空旷的山谷等候。

这里温暖如春,水池中蒙着一层淡淡的水雾,恍若神仙世界。

天空中时不时飞过一只火红色的鸾凤,山谷内异香扑鼻,仙草遍地。

在场的人都怀着激动的心情,这要是能长期留在这儿修炼,人间的繁华又算得了什么。

就在他们憧憬未来的时候,一阵欢快的脚步声响起,从山谷外进来一队女子。

他们身穿彩衣,裙带招展,美貌异常。每个人手里都托着一个玉盘,上面摆着一些丹药,丹药外面裹着一层透明的外衣,流光溢彩,药香扑鼻。

“这是圣母所赐,请诸位服用。”

红楼众人感恩戴德,大喜过望,纷纷上前捻起一个就往嘴里送服。

这些丹药入口即化,服用完了之后,感觉周身舒泰。

整个人都像是有使不完的力气,精神奕奕,远足的疲惫一扫而空。

而且人人变得耳聪目明,有些人过去的顽疾,也都瞬间康复了。

这些人不明就里,还以为这都是仙丹的功效,纷纷跪倒,拜谢黎山圣母的恩赐。

负责带人来的王熙凤,在一旁冷眼看着,心中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一群短命的小鬼……”王熙凤在心中嘀咕,她多少知道一点内幕,所以根本不上前拿丹药吃。

不过山谷内的环境,也让她心向往之,这地方真是人间仙境!不愧是黎山圣母的道场,处处仙气浓郁,瑞彩环绕。

山谷的西侧,一条瀑布挂在悬崖上,在瀑布中间有一个洞府,黎山圣母在洞府门口,看向下面。

她身后是她的爱徒,樊梨花和穆桂英。水气在这里有些阴冷,在场三人完全不怕,就站在洞府前面。

黎山圣母指着人群中一个女子,问道:“这人是谁?”

去过红楼的穆桂英上前一步,探头一瞧,笑道:“回师父,此人乃是贾府的一个妇人,唤作王熙凤,她娘家是金陵王家。”

黎山圣母点了点头,道:“此人根骨奇佳,我有意给你们收一个小师妹,你看如何?”

两人对视一眼,都笑道:“全凭师父做主,我们哪敢说话。”

黎山圣母微微一笑,道:“去把她带上来。”

……

正经门,丹房。

刘伯温席地而坐,对面的李渔还在为门中弟子炼制法宝。

刘伯温捡起一个扇子,在丹炉外轻轻扇了一下,伸手试了下火候,满意地点头。

“你听说了么,唐皇李世民回到长安了。”

李渔稍微转了下头,道:“这还真没听说。”

他最近没有时间看时迁送来的情报,关于大唐的情报已经叠了一大堆,李渔准备在闲下来的时候翻一下的。

最近每天都有正经门弟子负伤,轻伤还好一些,重伤的话就要传信回宗门,由李渔御空前去,用水字诀救人。

这活一听就很累,也有许多弟子没有撑到李渔赶到,就已经一命呜呼了。

随着拆除的进行,冲突越来越多,李渔隐隐感觉到,黎山已经开始行动了。

从一开始李渔就知道,拆掉神庙和塑像,并不是胜利,相反拆完的时候,战斗才刚刚开始。

刘伯温笑道:“李世民回到长安,说明他已经控制了吐蕃,这次他出兵透着一股诡异,看大唐的战事,李世民肯定早就布局好要铲除吐蕃了,真没想通为什么他选择在这个时候开战。”

李渔眉底一笑,这个愿意自己倒是知道,可惜还是别说的为好。毕竟关乎到人皇气脉,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即使是视规矩如狗屁的白毛,在面对人皇因果的时候,都躲得远远的,足见这玩意的可怕。

李渔当初敢去剥离人皇气脉,炼化进赵福金的身子,实在是天大的胆子。后来的天雷也证实了这一点,赵福金炼化人皇气脉和补天贪石的过程中,引下来的紫雷,堪称李渔见过威力最大的雷电。

与之相比,左慈渡劫时候的雷劫,根本不值一提。

刘伯温也没有想到李渔知道原委,他只是随口抱怨而已。

对他这种人来说,算不到的事会充分地调动他们的好奇心。

越是想不通,越想搞明白。

“大唐平白无故吞掉了吐蕃这么大的地盘,你打算怎么办?”

“我?”李渔不解地问道:“此事与我们有何关系?”

刘伯温笑着问道:“唐军出兵的理由是什么?”

上一篇:赛博时代的魔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