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朝传道 第405章

作者:日日生

吐蕃兵打仗,真的上来拼命的,永远是家奴。每一个吐蕃战士,都带着几十个家奴来打仗,他们说是战士,其实打仗的时候就在后方督战。

他们手里的刀是吐蕃军中最锋利的,但是只用来砍自己的奴兵,身上盔甲是吐蕃兵力最好的,但是只用来格挡一下流矢。

麻木的奴兵,为了自己的家人,只能在这惨烈的战场上搏命。

入夜之后,高原上的秃鹫开始啃食尸体,对他们来说,这是上天的恩赐。这一场饕餮盛宴,可不是每一代的秃鹫都能赶上的,事实上高原已经很久没有战事了。

自从佛教入住这里以后,就摧枯拉朽般击溃了所有部落,将他们全部收入麾下。有的部落成了奴隶,有的则诡异了佛门,成为了人上人。

低垂的天空上,繁星密布,一钩弯月,万里无云。古人说到星汉经天,都有着莫大的敬意。在这样的星空下,任何人都会体会到自己的邈小与生命的短暂。

也难怪自古在高原和高原上,都有着对上天的无限崇敬和卑服。这浩瀚的星空,会让仰视的人自惭形秽,觉得自己实在是微不足道。

在星野中,无尽的血水浸泡过后的土地里,发出咕咕的声音,不久之后钻出一个奇怪的脑袋。

他浑身都是血泥,脸上只有一只眼睛,十分可怖。这仅有的一只眼,看着周围的尸体,露出了满足的神色。

周围萦绕着淡淡的黑色的丝状血雾,朝着他汇聚过来,泥人张开双手,吸吮着无穷的死气。

鹰隼和秃鹫们,都没有发现如此诡异的情形,它们依旧在快乐地啄食尸体。

等到黑雾穿过它们身边的之后,这些鹫鹰全部倒下,尸体直挺挺的。

石人从血泥中彻底爬出来,看向周围,大芈川的战事还在继续,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发生这样的大战。

对于吐蕃来说,这是一场灭国之战,势必要拼死抵抗的。当吐蕃这个庞大的帝国动员起来之后,唐军的推进就不似前期那么简单了。

尤其是到了高原之后,兵马都会出现不适的现象,越往高处尤其难打。

大昭寺的喇嘛,也倾巢而出,薛仁贵现在十分器重的大明神机营人心惶惶,已经基本上失去了作战的斗志和欲望,他们只想快些回到大明,免得被人排挤在外。

石人看了一眼远处的唐军大营,身子慢慢沉入泥土中,很快消失不见。

大营中,主帅帐内,薛仁贵拧眉看着沙盘,沉思良久。

在他身边,副将秦怀玉问道:“将军,你看了这么久,还不歇息么?”

“陛下让我扫灭吐蕃,却只给了这些兵马,武将更是只派了些年轻人……”薛仁贵叹了口气,说道:“我总觉得陛下有其他意思,只是我们没有领会到。”

秦怀玉出身名门,他爹是唐朝大将秦琼,一直跟在薛仁贵手下。这次出征,他也是摸不着头脑,藏地番僧截杀中原僧侣,前来讨伐无可厚非。

但是陛下的命令既不是惩戒杀人的番僧,也不是教训一下吐蕃,而是灭其国、夷其族、占其地。

吐蕃不是一个小国,纵观如今的四方蛮夷,吐蕃都算是最强大的之一。

“陛下乃是圣明君主,肯定还有后手,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就做好为将者的本分,继续打吧。”薛仁贵叹了口气,沉声说道。

不远处的山丘上,赵云登上瞭望塔,对着身边昏昏欲睡的刘禅说道:“这里有六朝的兵营,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殿下可以观摩其他五朝是如何安营扎寨的。”

刘禅明显兴趣不大,强忍着困意点了点头,那副惫懒的样子,看的赵云直摇头。

丞相说的对,必须在自己这一代人身上,把六朝统一。不然的话,让殿下去对上李世民、朱标这些人,哪有半分获胜的希望。

刘禅困眼迷迷瞪瞪,看着远处,突然指着一个地方说道:“那里好奇怪。”

赵云顺着他的手指望过去,没有什么异常。

“怎么了?”

刘禅皱眉道:“赵叔,你没看到么,那里好多黑雾。”

“黑雾?”赵云眼神极为锐利,能在战场上看清很远地方的明细,他凝神望去,依然什么都没看到。

若是一般人,恐怕就以为是刘阿斗又在胡言乱语了,不过赵云十分重视刘禅,他拽着刘禅腾空跃下,正好落在马背上,一勒马缰绳胯下神骏风驰电掣来到刘禅手指的地方。

此地是一片战场,地上横七竖八,散落着吐蕃人的尸体。

这一场是唐军险胜,所以可以收拢尸体,吐蕃人的尸体就堆在这里,等着第二天一把火烧了。

赵云看了一圈,没有发现异样,乍看到这么多尸体的刘禅,胃部严重不适,脸色苍白,几欲作呕。

“好多黑雾啊!”刘禅大呼小叫。

赵云越来越觉得不对,这里明明是晴空万里,哪里来的黑雾。他手紧紧握住刘禅的手腕,五识放开感受着周围的风吹草动。

突然,他猛地瞪眼,发现了不对。

地上躺着许多鹰鹫的尸体,这些扁毛畜生是吃腐肉的,怎么会大批死在这里。

“殿下,你看到了什么?”赵云急问道。

刘禅捂着眼睛,叫道:“我什么都看不到,好头晕啊,全是雾!头好晕啊,赵叔,我的头好晕!”

赵云不敢怠慢,将阿斗托上马背,纵马离开。

虽然他很想继续探查,但是刘禅的安全最重要,赵云生怕他再染上什么脏东西,所以只能离开。

他们走了之后,从地里钻出一个脑袋,脑袋上唯一的眼睛望着刘禅的背影,歪着头表现出十分疑惑的样子。

第五百九十四章 搅浑

回到军营之后,刘禅面白如纸,浑身颤抖。

“好冷!好冷啊!”

他的身子变得滚烫,呕吐不止,最后吐得都是血水了。

赵云心急如焚,让自己带来的军医诊治,所有军医都束手无策。

薛仁贵听说之后,连夜带着唐军中的军医前来,这些军医也都连连摇头。薛仁贵有些奇怪地问道:“殿下这是何事变成这副模样的?”

刘禅眼看面黄如纸,眼睛都睁不开了,赵云只得拜别道:“薛将军,如今事态紧急,我必须带殿下回益州了。”

刘禅在榻上,又吐了一阵,然后直挺挺躺在地上。赵云将他扶了起来,大声道:“赶紧去收拾一下,我们现在就走!”

刘禅小声道:“水……水……”

“赶紧,拿水来!”赵云吩咐亲兵,他算是看出来了,再让阿斗死在这里,自己可对不起陛下啊。

薛仁贵很舍不得他们走,自己好不容易可以派遣使用赵云这样的武将,没想到和神机营一样,这么快就没有使用的机会了。

但是他也知道,这是拦不得的,当然也拦不住。

赵云带着刘禅还有蜀国的兵马,打道回府,他本人直接纵马带着阿斗先走。单枪匹马的赵子龙,带着一个病秧子,丝毫不怕路上有人图谋不轨。

当然,也没有不开眼的来拦截这两个人,带着阿斗的赵云,一听就不好惹,让人心生畏惧。他们俩凑在一块,很容易大杀四方。

送走了赵云不久,大营中来了两个锦衣卫,奉命前来宣旨。

薛仁贵也不敢怠慢,毕竟大明也是大国,来人对着神机营众人当众宣读,让他们认清王振的面目,然后朝廷将派人来,重新带着神机营讨伐吐蕃。

对朱标来说,神机营是大明的兵马,只是暂时被王振指挥过而已,这并不是什么罪过。

那时候王振势大,神机营也是奉命行事,所以朱标没有对神机营有任何惩戒,反倒因为他们在吐蕃战场的卓越表现,大加封赏。

他派明将平安和盛庸前来统率神机营,然后继续随唐军讨伐吐蕃。

圣旨宣读完毕,神机营和唐军都振奋不已,薛仁贵也长舒一口气。

神机营能留下,然后又重新焕发斗志,是他最乐意看到的。薛仁贵越来越发现神机营实在是太好用了。

朱标果然不愧是明君,但从这一道圣旨,就可以看出他的为人来。

他赏赐神机营的行为,不但赢得了神机营的军心,还在六朝刷了一波声望。

朱标其实没想这么多,他觉得六朝虽然各有立场,但是大家都是汉人。曾经,也是一个皇帝治下的子民,而吐蕃则是番邦蛮夷。

大唐灭吐蕃,朱标还没来得及彻底稳固政权,就先派人来大芈川宣旨,足见朱标是个可靠的队友。

这要是被李渔看见,能当场馋哭了。

……

西域,黄沙包围的一片绿洲内,被掩盖的一座神庙周围绿植遍地。

明教众人把这里建造成一个世外桃源,直如仙境一般。他们生活在这个绿洲内,与世隔绝,只有教中的兄弟姐妹,互相帮扶,不用互相防备提防,也不用担心教外人士来破坏这份安宁。

这群大宋最暴力、最张狂的明教份子,离开了大宋之后,其实也很享受这份难得的安静。

你很难想像,那些和善的笑脸,欢快的笑声的主人,曾经大闹东京、搅翻江南、两撅东吴……

在一座神殿内,坐在上首的方腊,眼睛豁然睁开。

他轻声道:“石人出世了。”

在他左边,王寅问道:“明王,我们要去插手么?”

方腊沉默了一会,说道:“让包道乙和杨幺去中原打探消息,在得到娘娘第二个道统前,不要轻举妄动。”

“明王……进度如何了?”

方腊缓缓摇了摇头,王寅笑道:“是我心急了,娘娘是何等样人,她的道统岂是那么好拿到手的。”

方腊叹了口气,说道:“以前还可以慢慢来,但是现在必须加快了,石人每次出世,都是大乱之世即将开启的前兆,一旦世道乱了,便没有什么世外桃源,这里也难以免于战火。”

“打就是了!”在他右边,一个猛将模样的年轻人大声说道。

“打一个小小的江南道,都折了那么多弟兄,我们明教怎么能继续轻易卷入战乱!”方腊严肃地训斥道:“方杰,你休要胡言乱语!”

“我一定杀了岳飞,为七哥和十三弟报仇!”

方腊看着殿内的蜡烛,双瞳里都是火光,缓缓说道:“当你很想做成一件事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它挂在嘴边,更不要喊出来。只有在心底默默牢记,才能记得长久,才能不忘。”

王寅也笑道:“心里没底的人,才会大声去喊叫,若是你坚信自己能报仇,就不需要用嗓门告诉大家,而是用仇人的脑袋。”

他转头看向方腊,说道:“明王,有件事属下一直想问……”

“说吧。”方腊对这些亲信手下,十分的义气,实际上他和宋江一样,都有着十分浓烈的个人魅力,身边聚集了一大批肯为他死的好弟兄。

“明王为何把清溪洞拱手送出,让给那个正经道人。当时他虽然纠集了一大批人,但是咱们齐心协力,未必不能杀出重围。”

方腊笑道:“你没看出来么?”

王寅抿嘴道:“有些猜测,不知道准不准。”

方腊道:“说来听听。”

王寅擦了擦嘴,道:“莫不是明王想要正经道人更进一步?”

方腊拍手道:“哈哈哈,没错,和王寅说话就是省事,我就喜欢你这样的聪明人。李渔是太平道的传人,尽管他一直不承认,但是他肯定是太平道的。我要的就是他融会贯通天子楼里的境界,然后把这个天下搞乱。”

“一潭水,若是清澈见底,那么你很难捕捉到其中的游鱼。把池水搅浑之后,摸鱼就成功很多次。”

“太平道的这一代传人,就是把水搅浑的人,他就像是往油锅里扔一条活鱼,蹦来蹦去的,把这一锅水彻底搅浑。”

上一篇:赛博时代的魔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