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朝传道 第365章

作者:日日生

左慈怕沾染人皇因果,所以不敢出手,但是李渔不怕。

或者说死猪不怕开水烫,虱子多了不痒痒,他已经在汴梁直接下手了,再来几段因果也无妨。

他在汴梁所做所为,已经不能说是沾染人皇因果了,他简直是在制造人皇。

先是把人皇之气抽离,然后打入赵福金体内,还融合了补天神石。

这种骑在天道头上撒尿的行为,若是真的降下天劫,估计是灭世级别的强度。

于谦之所以提出这种方案,除了他本人性子刚强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他没有任何可以倚仗的势力了。

虽然他的祖父于文明洪武年间曾任工部主事,但是到了他父亲于彦昭,就隐居家乡钱塘不仕,算是一个书香门第,但是毫无根基。

他本人是进士及第,因为宣德帝赏识,所以升迁很快,但是于谦和结党营私四个字绝缘,他为官刚正不阿,石灰吟是他明志之作,两袖清风也是他的典故。

有人劝他给上司行贿,他提笔写诗:

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有人跟着他逼宫,成功率太低了。

所以于谦很明智地提出了自己的政变方针——杀!

把敌人都杀了,事情就解决了。

此言虽然非常疯狂,但是正和李渔的心意,宫变的对手都是他自己的仇敌,而且李渔自己一屁股事等着去解决,根本在大明燕京耗不起。

李渔对自己如今的境界很自信,觉得只要自己出手,没有摆不平的事。虽然他多次提醒自己注意,但是这种想法始终在他心里。

于谦也看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再不根治这股歪风邪气,太祖以来的官场风气将再难改变,从此大明会陷入泥潭。

两个人一拍即合,只剩下左慈在那喋喋不休,张口闭口都是因果、孽业……

老头神神叨叨的,好在他一直都是这样,真不知道是不是修炼的时间太长,让他有些神经质。有时候左慈胆大包天,有时候胆小如鼠,李渔见过左慈的天劫,实际上非常简单就能过。

这说明老东西虽然游戏人间,但是他太知道什么事能碰,什么事要躲得远远的了。

李渔没有理他,他走到门口,说道:“此时宜急不宜缓,也不用谋划什么,不如我们现在就出发。杀到皇宫,把阉党王振和他的心腹先除掉。”

虽然于谦很果决,但是他没有想到,李渔比他还离谱。他赶紧伸手,拦住了李渔,说道:“道长,我们还没有弄清,敌人是谁……”

敌人是谁,这一点看似很清楚了——王振。

但是于谦知道,单凭一个王振,他怎么可能把黑衣宰相姚广孝掀翻。

李渔点了点头,说道:“我今晚夜探紫禁城,摸清了他们的底细,咱们速战速决。你在朝中收集一下奸党名单,大明朝看似风光,实则已经疾病缠身。迫不得已,只能是割肉剜疮了。”

他顿了一下,说道:“有件事我必须跟你说一声,道衍和尚被我所救,如今正在汴梁。据他所说,先帝是被人所害。”

于谦一听,双目赤红,眉峰蹙起,重重地握紧了拳头。

宣德帝对他有知遇之恩,而且是一个有为明君,带头掀起整治风气的运动,虽然作为一个太平天子,有些爱好比如斗蛐蛐、打猎、骑马、书画,但是和赵佶玩物丧志不一样,他根本没耽误治理国家。

这样的皇帝,竟然是为人所害,不由得于谦怒火中烧。

“这群奸贼!”

大明,燕京。

历时最快的政变小组,光荣地成立了,耗费了一天不到的时间,就确定了主要人员和策略。

虽然主要人员就两个,策略就一个字——杀,但是这算得上是个靠谱的政变,至少李渔是这么认为的。

很快,邓伯买酒菜回来,三个人在书房外的小亭里摆开桌椅,开始敲定细节。

“金陵四大家族,肯定有所参与。”李渔确定地说道。

薛家虽然走了主要的支派——薛蟠这一系,但是他的叔父还在。

四大家族休戚与共,同进同退,他们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当初李渔能查出薛府的猫腻,主要还是和薛蟠走的近,发现了一些端倪。

而他的家仆,能够瞒着主人做这些事,没有人撑腰是不可能的。薛家其他几个分支偏房,很有可能就是他们的靠山。

薛蟠他爹死的早,孤儿寡母的好欺负,很多大家族都出现过这种问题。

于谦久在大明北方和京城为官,对金陵的事了解不多,他问道:“金陵四大家族?可是指的贾史王薛?”

“没错。”

于谦冷笑道:“果然有他们,这些年大明风气不好,而风气糜烂的源头,就是应天府金陵。这些人奢靡无度,肆意淫乐,盘剥百姓,敲骨吸髓。先帝在时,多次指出,要整治金陵的风气。可惜……”

于谦仰头喝了一杯,把酒杯按在桌上,说道:“既然要做大事,从今日起,我把酒戒了。”

他看向李渔,起身深深一鞠躬,“道长为大明不惜犯修士之忌,请受于某一拜。”

李渔虚扶一把,道:“他们何止是花天酒地,败坏风气,他们还里通外族呢。我已经查明,他们最主要的赚钱渠道,就是和塞外异族交易,所获利润极高。”

李渔慢条斯理地列举这些家族和蛮族的交易物品,是要让于谦心中有数,将来真的有机会管理大明,一定要马上切除这个顽疾。

这些年的强盛,让大明上下,对塞外异族并不怎么看重。

尤其是成祖朱棣,几次北征,打的异族溃逃千里,纷纷迁移来躲避锋芒。

因为朱棣武德太盛,北方的异族十分老实,甚至有很多都主动投靠,过着狗腿子生活。

大明边境重镇里,都有异族的兵马,为大明效力守关。

虽然如此,但总有有识之士,看出了其中的凶险。

于谦的眼神,越来越难看。

第五百三十四章 邪法

于谦从自己的书房中,拿出一个奏章,从墨迹就能看出来,这奏章已经写了很多天了。

他把奏章展开,李渔才知道为什么他没有上奏,这玩意递上去,他明天就可能被杀了。

上面密密麻麻,列举了一大群奸党名单,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司礼监秉笔太监花百川、工部尚书王佑、兵部尚书徐睎、都御史王文、锦衣卫都指挥使马顺、锦衣卫指挥同知王林、锦衣卫指挥佥事王彬……

看着这一串串的人名和官职,粗略估算一下,也有百十人。李渔咽了口唾沫,这要是都杀了,大明朝即使是清流,也要跟自己拼命了,这是完全杀光了大明的中枢啊。

不论是什么理由,一下杀掉这么多朝政重臣,都是对大明赤1裸裸地羞辱。没有任何一个朝廷,能接受这样的杀戮,肯定会刺激得他们举国之力来反扑。

大明不是大宋,在大宋有一个好处,就是蔡京实在是太专权了,他一点权力也不下放,杀了蔡京一个,他的党羽全部没有任何实力,完全是任人鱼肉。

想在大明搞政变,敌手是一个利益集团,金陵的豪门勋戚。他们的人脉盘根错杂,彼此护佑,牵一发而动全身。除掉其中一两个,毫无用处,很快就会被其他人顶上。

被他们操纵的官员更是如此,杀一个官,马上就来另一个,即使把王振杀了,他们也能很快扶持另一个上来。

“这些人,都杀了?”李渔不可思议地问道。

他不相信于谦能出这个主意,即使是官场菜鸟,也不会如此恣意妄为。大明可是三大国之一,而且一直国力强盛,背后蕴含着多少的底蕴,谁也不知道。

“当然不是,先杀王振和花太监,让陛下明白这些人的奸邪之处,只要陛下与我们一心,剩下的都是墙头草不足为惧。”于谦凝声说道,他的心中早有定计,即使李渔这次不成功,他自己也被诛杀,那么至少也要让这些奸贼伤筋动骨。

至于身后的事,只能希望大明国祚绵长,洪福齐天,太祖保佑,再来忠臣良将,匡扶社稷了。

“要杀王振,我先要去探探他的底细,至于花太监……那是御灵堂的高手,我倒是不太怕他。”

御灵堂的手段,李渔全都会用,而且还把他们的教主炼了人丹。

御灵堂教主在汴梁城头,想要偷袭李渔被反杀,他这么多年来吸到的别人的资质、灵力和功法都被李渔趁着天雷涤荡干净,打入了赵福金体内。

李渔把无字玉璧练的通透,不惧怕御灵堂的法术,而且他曾经掌控花子虚很长时间,深知花太监的本事,知己知彼之下,心中更加不慌。

但是李渔一副忧心的样子,他担心的是“痴石”,这玩意不知道进化成什么样子了,若是和孙悟空一样,岂不是强的离谱。

“我准备夜里进宫探一探,如此也好有个准备。”

“甚好,紫禁城内,多有阉党手下爪牙,道长还请小心为上。”于谦诚挚地说道。

不管怎样,李渔是来帮他的,虽然暂时还不确定他的目的,但是李渔此刻,已经是于谦唯一的希望了。

在六朝,他很难找到第二个修士,敢来干预人皇之事了。

于谦对修士不敢干政的事颇为了解,也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因为一旦他们插手,很容易搞的天下大乱。

当然,也有一部分修士,因为自知很难修到天劫,所以愿意为朝廷效力,或者与朝廷为敌。

这样的修士,可能是衙门里的干吏、也有可能是军中斥候、甚至是江洋大盗,但是都不足为虑。

在于谦府上吃饱喝足,左慈在凉亭内一趟,翘着腿说道:“办好了叫我,我们好去火焰山。”

他打定主意不插手,但是左慈也知道,李渔这小子奸猾无比,自己稍不留神,就有可能上了他的套。一旦沾染人皇因果,就会吃不了兜着走,现在有多少仇家都没事,可若是惹到了天道,可真是欲哭无泪。

李渔还没来得喷他,左慈的呼噜声就响了起来,对这种没皮没脸的货,李渔也懒得多费唇舌,直接原地一闪,不见了踪影。

于谦看着李渔消失的地方,背着手,眼神凝重。

自己开启了一扇危险的大门……

……

紫禁城。

高墙深院,李渔来到宫中,他觉察到这紫禁城的修建大有玄机。

每一处宫殿,每一个过道,都暗和阵势,拱卫着皇帝的寝宫。

他手指微动,掐指算出方位,来到后宫。

夜深人静,除了巡逻的侍卫,就是阵阵虫鸣。

李渔也不知道皇帝今晚住在哪,他还是一个小孩儿,料想也没有那方面的需求,便一个个开找。

来到一个宫殿外,瞧见里面竟然还亮着光,便摸黑凑了上去。

里面竟然还有笑声,李渔往里一瞧,殿内有一个水池,冒着滕腾热气,看来是温泉。

在池畔有一个绝美的女人在抚琴,只听优雅的琴声间,另一具美妙的女体彷佛一枝玉白的兰花从水中升起。

她丝绸般的发丝披在肩上,身上只披了一幅轻纱;被水一浸,轻纱变得透明,那具雪玉般的胴体在灯光下若隐若现,添了几分妩媚。

水中升起的还有一朵莲花,美人立在一片花瓣上,两手在头顶合紧,身子轻柔地扭动起来,充满了妖冶诡异的美感。那具光洁躯体像水一样柔润,身体朝下洒下晶莹的水滴,全都落在了莲花上。

那莲花得了水滴,愈发的娇嫩,隐隐散发着粉腻的光晕。

李渔无心欣赏,就觉察到这莲花磅礴的法力,好像似曾相识。

这不就是宝钗体内的佛法之力么,李渔百分之百确定,这是同宗同源,也就是说,这朵莲花的主人和在宝钗体内种下佛根的人有很大的关联,极有可能是同一个人。

李渔微微点头,这就对了……

大明的皇宫,果然是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

终于有了一丝头绪,她继续朝里望去,却只见两个美人,吃吃笑着抱在了一起。

上一篇:赛博时代的魔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