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朝传道 第363章

作者:日日生

王振往前一站,大声呵斥道:“尔等要造反么!”

此言一出,可谓是扣帽子的顶配,谁也不想让自己担上造反的名声。

而且皇帝发了圣旨,不管自己有什么理由,都大不过皇帝。

名义上,自己这边确实不占理,就连于谦也选择了隐忍。

然而,处在风暴中心的三杨,却都已经心灰意冷。

他们为了大明江山,一直鞠躬尽瘁,没想到新皇帝一点都不惦念,上来就要他们下野回家。

三杨没有太大的权力欲,他们彼此配合很久,极有默契,互相看了一眼,就都明白对方的想法。

散朝之后,于谦只觉得急火攻心,他气吼吼地直奔杨士奇的府邸,被告知杨阁老身体不好,不见任何人。

被拒之后,于谦心中暗忖,其他两家估计也是这样。朝廷朝政,即将全部落入王振这等阉党手里,岂不是国运黯淡。

大明历代圣主,无不是励精图治之辈,没有出现隔壁大宋那样的昏庸之主,竟然到了这一代不行了么?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于谦心中暗道,陛下如此无道,如何对得起太祖、成祖、先皇的在天之灵。

于谦心中怒火中烧,抬头一看是一家酒楼,胸中愤懑无处发泄,便走进了酒楼。

“上酒菜!”

喝的七晕八素的于谦,长叹一声,“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迷迷糊糊中,他看到一老一少两个道士,笑吟吟地走了过来。

……

……

汴梁,正经门。

几大长老聚在一块,房中还有一个小沙弥。

黄信看着名帖,有些懵,来人送上的竟然是玄奘法师的拜山帖。

玄奘法师的大名,即使是大宋的贩夫走卒,也都是知道的。

若说当世有多少高僧?那简直数不胜数,光是天下闻名的佛门寺院,就有几十上百个之多。

其中多藏着一些佛门高人,而且年轻一辈的才俊也是层出不穷。

但是他们加起来,也不如玄奘法师有知名度,多少高僧在听过他讲坛之后,如醍醐灌顶,顿悟佛法。

无数百姓争先信奉释教,大唐的君主自认是李耳后人,但是也默认了他在长安让佛法压住了道门。

这样一个人,他要拜山……

正经门的弟子,虽然对外都是吹天日地,在他们的嘴里,恨不得把正经门列为天下第一道门,正经大仙李渔更得是至圣先师。

但是他们只是嘴嗨,心里其实很有数,正经门的声望,甚至还没有盖过前国师的神霄宫。

黄信把名帖给杨志看,他是门中资历最老的长老了,看到名帖之后,杨志也是无所适从。

“这……”

薛蟠劈手夺了过来,看完之后,掐着腰大笑:“不愧是玄奘法师,真是有眼光,知道来我们这里拜山头。正巧李渔兄弟不在,就由我代替他迎客!”

众人都是看傻子一样看向他,薛蟠洋洋得意,浑然不觉。

吕玲绮打了个哈欠,她对这个玄奘法师,也不怎么看重。

“既然人家要来,掌教又不在,就由我们一起接待便是了。”说到这里,吕玲绮突然想起了自己的酒友,便说道:“哦,对了,把鲁智深也叫来。他们都是和尚,应该有些话说,免得冷场。”

“不是还有道衍么?”薛蟠说道。

在场的人,自然不知道佛门内斗的细节,玄奘和道衍是水火不容的两批人。

玄奘是释迦的徒弟,而道衍是金蝉子的追随者。

就这样稀里糊涂之中,正经门收下了玄奘法师的拜山帖。

黄信指挥着一大群道童,在正经门山门处迎接,门中也都悬挂起一些欢迎的标语。

很快,鲁智深带着自己一大群泼皮徒弟也来了。这群泼皮僧站没站样,流里流气地也在等待。他们穿衣打扮全都是鲁智深的风格,对扣住领子一事深恶痛绝,穿衣不管冬夏都赤膊袒胸,胸口刺绣着各色花朵。嘴里叼着草杆,手里扶着禅杖大刀等各种武器。

“洒家听说来了一个大和尚,又是大唐长安来的,不知道这次是不是要打架!”

第五百三十章 收集

“大明朝要完啊!”

于谦一听这话,酒都气醒了,他抬起头怒目而视,“谁人在此胡言乱语!”

他虽然痛恨王振,对皇帝也有些怨艾,但是谁要是在他跟前说大明朝要完,于谦还是第一个不愿意的。

待他看清说话人的长相,不禁有些奇怪,这两个道士虽然看上去都不太正经,但是却有一种独特的气质。他也说不出两个人哪里不一样,但是给他的感觉,就知道不是寻常道士。

于谦是儒道中人,格物致知,自有其独到之处。他的眼光,不是一般贩夫走卒能比的,读书到了一定境界,那也是了不得的,六朝中有很多儒道高人。

他此时还不知道,眼前是两个陆地神仙……

即使六朝疆土广袤的不可想象,人口众多胜过所有王朝最高峰值叠加起来,但陆地神仙依旧是凤毛麟角。

平常人活一辈子见一个都难,更何况是一眼看见两个。陆地神仙即使出来游走,也不会举着一个陆地神仙的牌子,比如说吕洞宾在长安花街上三戏白牡丹的时候,没有人觉得这个风流浪子是道家真人。

李渔赶紧说道:“我爱大明朝,我怕它完喽!”

“出家人也已经看清了国事么……”于谦摇头道。

如今的大明朝,还是一派强盛气象,但是于谦早就看清楚其中的凶险。国家如同前几年的大宋,看似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实则暗藏危机,弊病缠身。

李渔说道:“大丈夫身受皇恩,不思报效,在此危难之际,借酒消愁,岂是大丈夫所为?”

于谦心中苦闷,他但凡有一点办法,也不至于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在此饮酒。李渔的话,正好戳到了他的痛处,让他情绪更加激动。

本来,以他的身份,是不可能和道士说太多的,但是此时他借着酒劲,一股脑吐露出来,“有心报国,奈何陛下宠信阉人,如之奈何,如之奈何啊!”

他说完,砰的一下捶在桌上,奇怪的是,他大声说着这么大逆不道的话,还捶桌痛骂,但是周围的食客好像都没听见一样。

当然,此时醉酒的于谦,没有发现这一点。最令他苦闷的,是遍寻朝野,竟没有一个同道中人。三杨虽然都是股肱之臣,但是眼下看王振势大,他们也不打算号令士林,与阉人决战,而是要退隐归乡。

他们撤了,奈天下何?

这是赤裸裸地投降行为,不配做士林领袖,但是其他人更没有资格了。于谦的资历还很低,他说话的分量不重,朝中的官员不会因为他而聚集起来反抗王振。

更可怕的是,在王振的身后,还有一条利益链。于谦隐约中,也能猜出其中的利害关系,那是一个庞大的集团,拥有无可比拟的人力和财力。

大明朝的祸患,看似是一个王振,实际上是王振身后那些魑魅魍魉。

李渔低声道:“自古以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大明朝一旦式微,北方鞑靼虎视眈眈,东北女真通古斯狼子野心,岂不见大宋北方被蛮族入侵,是何等凄惨的下场,百姓死伤十室九空。汉末天下大乱,我大明曾为中原立下不世之功,太祖成祖丰功伟业,岂能毁在王振手里。”

这些话可谓是大逆不道,若是在场的人是杨士奇、杨荣,早就起身拂袖而去了,但是于谦不一样。

这话说到了于谦心坎里,让他大有遇到知己的感觉。

“没想到道长也有如此胸怀!”

李渔说道:“要救大明,必杀王振,欲除王振……必换明君。”

于谦眼睛一瞪,豁然站起身来,直勾勾盯着李渔,眼神中透着一股坚毅,呵斥道:“你到底是什么人,竟敢在此撺弄我造反弑君!”

李渔呵呵一笑,“天下事,须有担当人,我乃化外一修士,功名于我如浮云。大明朝的兴衰存亡,无数百姓的生死,全握在你的手里,你只要想通了,随时来找我。”

说完之后,他和左慈原地消失,只剩下一个令牌浮在半空。那令牌发着莹莹白光,十分神奇,于谦知道自己遇到高人了。

两个道士绝非凡人,难道真是太祖显灵了,派人来拯救大明?

于谦犹豫良久,将令牌收了起来,迈步离开,他脸上心事重重,看得出正在犹疑之中。

于谦离开之后,在二楼的一个雅间,左慈端起酒杯喝了一口,有些无奈地看向李渔,“你小子是不是颠覆一个皇权有瘾?走到哪都想要搞政变,老老实实修炼不好么?”

李渔刚到汴梁,就火速加入了林灵素的团伙,说他是无意中结交的林灵素,别人都不相信。其实真的是因为路上,他拿走了林灵素为了收拾煞星,故意放出的贪石。

“你也配说这个?”李渔没好气地说道:“偷亵衣的事忘了?”

“那是我的一个小手段,不想成仙而已,被你小子给我破了,还没找你算账呢,你竟好意思主动提?”左慈不依不饶,说道:“这事没完,至少一个法宝,不过你身上肯定也没有,等扇灭了火焰山,你的那份我必须多吃几个。”

“门也没有。”

左慈说道:“不说这个了,你到底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节外生枝?”

李渔眼神有些空洞,看着窗外那个人影,慢慢说道:“我不是说了么,我爱大明朝,我怕它完喽……”

“真不愧是太平道的,都是一群疯子。”左慈又喝了一杯,摇头说道:“还是汴梁的酒好喝,天下没有一个城池,比得上汴梁!咱们赶紧办好这里的事,早早去火焰山拿到宝物,我就回到汴梁养老,哪也不去了。”

“信你才怪。”

李渔突然福至心灵,自己在大宋,收集煞星……

一百零八煞星,如今都已经在自己的布局下,要么归顺要么死了。

跟着白毛、左慈、赤壁,四个人去火焰山,算是西游剧情了,路上是不是还要收伏妖精。

到哪都是收集,那么红楼呢?

左慈皱眉道:“你想什么呢,怎么笑的这么猥琐?”

“啊?你说什么?因为我爱大明朝,我怕它完喽。”

第五百三十一章 人味

玄奘看着前来迎接的人,指着站在最前面,一副拽样的薛蟠问道:“这位想必就是正经道长了吧?”

杨志赶紧单手合十,道:“法师有所不知,我们掌教正好出外,此乃本门长老薛蟠。”

周围的人见到玄奘,都有些不知所措,毕竟这么个大人物,是六朝佛门的领袖,不紧张是不可能的。

唯独薛蟠十分自然,他根本不知道佛门领袖代表什么,大喇喇地说道:“法师远道而来,没有去别处,单来我们正经门,足见法师眼光独到,赶紧上门里歇息歇息。我们已经准备好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我真不是跟你吹,上次先皇陛下来都没这么隆重。”

玄奘身后的佛门弟子,一个个怒目而视,薛蟠好像没看见一样。

玄奘本人倒是十分和善,他笑道:“贫僧不过是一普通出家人,实不值当贵派如此礼遇。”

薛蟠一听这人说话还挺客气,顿时也客气起来,笑着说道:“你别谦虚了,我们都知道,你是和尚头儿,普天下第一和尚。”

众人都哄笑起来,其实以玄奘的眼界,他怎么可能看不出来,这个薛蟠的实力。他看出了薛蟠的逗比本质,要拿他来缓和气氛而已,果然十分成功。

正经门的众人,被薛蟠这活宝一闹,都放松下来,气氛也变得十分融洽。

人群里,两个和尚都面带不屑,一个是鲁智深,一个是道衍。

上一篇:赛博时代的魔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