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朝传道 第290章

作者:日日生

“一国储君,岂能如此没有担当,他不做皇帝也是好的。”

“昀公所言极是。”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都在批判太子,但是没有一个人出主意。

因为他们这群人里,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听话。

所有大事,都有蔡京决定,正因为有这个特点,大家才能坐到高官的位置上,把一众贤能顶替下去。

蔡京轻咳一声,所有人一致望向他,等着他拿个主意。

“九皇子赵构,诸位以为如何?”

既然蔡京开口了,官员们纷纷夸赞起来,其实他们对赵构根本不了解。

蔡京呵呵一笑,“东宫怯懦,值此国难之际,必须有能担当的人出来,统领大宋,恢复社稷。”

“我准备扶九皇子为君!”

第四百二十一章 孝子

江南道,宋吴边境。

茫茫江面上,晨雾弥漫,百舰争流。

一望无际的旗帜迎风烈烈,东吴水师跨江而来。

对岸的宋军水师派出一艘战船,来到江面,上面以为将领喝问道:“来人止步,此乃大宋地界,尔等越界了。”

“我主闻听北漠女贞南下,大宋北方沦陷,而江南道贼人方腊趁机作乱。一来为中原安危,二来替陈武报仇,我东吴出兵剿灭方腊,此事已经知会宋廷,尔等只需放行即可。”

东吴水师船队中,有一艘龙船,周瑜坐在船头,扶膝而起,大笑道:“大宋乱了,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正好曾经出兵攻打方腊,可谓名正言顺。江南道这块地盘,早晚是我东吴囊中之物。”

船上一员大将,面色阴郁,眼神坚毅,正是甘宁甘兴霸。

周瑜回头一看,笑道:“甘将军,这次你可要亲手复仇才行。”

“都督放心,我必活捉方腊,生擒王寅。”

甘宁在明教手里吃了大亏,差点全军覆没,还折损了东吴两员大将,让他成为整个六朝的笑柄。

东吴甘兴霸,偌大的名声,被一个水寇击败,实在教他抬不起头来。

好在报仇的机会来了,这一次他铆足了劲,要跟明教的人见一见真章。

上次的失利,甘宁并不服,他和自己的手下都太轻敌了,而且大宋完全是帮了倒忙。

他看向对面的船只,凝声道:“大都督,他们好像并不打算让开。”

周瑜眼神一厉,道:“那就强闯过去,他们只要有一个人先放箭,便擂鼓还击!”

东吴的船队,浩浩荡荡从江面开了过去,在宋军水师营中,一个武将来回踱步。

他叫刘梦龙,是大宋水师的实际训练者,眼前这个主帅是李宝,乃是文官出身,因为贿赂蔡京,反倒压在刘梦龙的头上,是大宋水师都督。

刘梦龙走到主帅座位前,扶着大宋水师李宝的肩膀,问道:“将军,就这么让他们过去么?”

李宝神色一黯,有些畏惧,小声道:“他们是去打方腊的,总归是友军,不好开战。”

“嗨!”刘梦龙一拍手、一跺脚,转身摔门而去。

两个亲信党世英、党世雄围了上来,问道:“怎么样,打不打?”

“打打打,打你娘的腿,这个也不敢打,那个也打不过,我算是看出来了,这大宋朝算他娘的完了!”

……

干古山脉,唐宋边境。

唐军大帐内,营中士卒正在收拾寨子,准备开拔。

大唐军神李靖没有去荆襄一带凑热闹,而是留在了此地,至于荆襄驻扎的是秦琼。

秦琼虽然也是战功赫赫,但是和李靖相比,还是差了很多。

这也说明了,唐皇李世民没有把公认的六朝火药桶荆襄放在第一位。

与之相比,他更关心大宋的乱象。

随军书记虞世南叹了口气,说道:“国公,宋廷婉拒了我们出兵的想法,若是贸然进军,越过了唐宋边境,会不会……”

李靖呵呵一笑,说道:“宋廷虽然不允,但是我们哪能看大宋百姓在女贞铁蹄下受苦,那可是我们的同胞,都是炎黄血脉,看他们流血受难,陛下哪里能忍受,你我又岂敢作壁上观。”

虞世南撇着嘴摇了摇头,这些话给别人说说就算了,怎么对着自己还装起来了。

大唐觊觎宋境的肥沃膏庾地不是一天两天了,别人不知道,他还能不知道。

其实不光是大唐,六朝中除了大宋自己,谁不眼馋这个富得流油的大宋。

唐军排成一字长蛇阵,在山麓中前进,向着宋土行军。

李靖眼中闪烁着异彩,深深望向汴梁的方向。

……

康王赵构府邸,在汴梁的西街,一个僻静的巷子里。

门口停满了侍卫,很快,陈显面色古怪走了出来。

他走到一个马车旁,车帘拉开,陈显和里面的人小声交谈了一会。

马车掀开帘子,蔡京迈步走了出来,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康王府内。

“王爷呢?”

花厅中,一个下人轻轻呼唤道:“王爷,王爷?快醒醒,太师看你来了。”

躺在下人怀里的赵构,身穿一袭丧服,哭的满脸是泪。

他悠悠醒了过来,看见蔡京,未语泪先流。

“殿下,节哀。”蔡京安慰道。

赵构伸着手,颤颤巍巍地说道:“太……太师,父皇他……哇~~~~~”

赵构说不到半句话,放声大哭起来,哭到伤心处老泪纵横,鼻涕乱甩,双手捶地。

这一套下来,赵构咯吱一声,抽了过去,倒在下人怀里,又晕死了过去。

有一个王府的内侍走了过来,小声啜泣道:“太师,王爷他又伤心地晕死过去了。自从知道陛下驾崩的消息,王爷已经晕死过去八次了。”

蔡京没好气地站起身来,这些皇子平日里看不出来,赵佶一死全成了孝义无双的人了。

说到底,谁也不想当皇帝,因为他们觉得汴梁马上就要陷落了,逃命的时候,谁是皇帝谁倒霉。

所以留在汴梁的几个皇子,人人都成了大孝子,见到人就哭的昏天暗地,甚至抽死过去。

也不怪他们这么害怕,北方寥廓的疆域,竟然只抵抗了半个月,就被人突破到汴梁来了。

正进门,李渔捂着脑袋,一阵心累。

他没有想到,蔡京老贼和自己想到一块去了,都想扶九皇子赵构继位。

这赵构平日里名声在外,是最老实的一个皇子,自然也就是最好控制的一个。

打死赵构也没想到,有一天无能软弱,也成为了他的一个有点,让他一下成为了香饽饽。

国师和太师抢他一个,这是多大的面子,可惜赵构并不打算收下这个面子事。

事实上,一听到让他继位当皇帝,赵构第一时间就是学他哥哥,装晕装死。

这种大孝子的行为,李渔没有多少的意外,赵构的胆子还是这么小。

“眼下怎么办?”林灵素问道。

李渔走到栏杆处,看着汴梁城外,依旧在冒着浓烟的地方,慢慢说道:“接下来?此一时彼一时也,接下来我看不如直接扶福金上台吧。”

“不等了?”

李渔颔首道:“局势糜烂的太厉害,我们等不起了,就怕周围的国家不安分,来搞偷袭。”

第四百二十二章 守卫

女贞鞑子和他们的契丹仆从军,有几十万人,其中在北边肆虐。

其中还有一些契丹人反了女贞,他们彼此内斗不休。

西边大唐兵马乘机越境,说是要帮大宋驱除异族,占据了好几座大城,看样子不像是要归还。

东吴打着平叛报仇的幌子,驻兵在江南道。此地有归家心切的西军,有苦苦支撑的岳飞,有清溪洞里占尽地利人和的方腊。

大宋泱泱大国,如今四分五裂,眼看就要被肢解了。

好在汴梁作为大宋最腹心的城池,拥有着其他五国都城都不具备的重要程度,只要汴梁还在手里,一切都有翻盘的可能。

正经门内,李渔召集弟子,在山门处相聚。

这次不是单打独斗的时候了,李渔眯着眼,看向底下年轻的弟子。

说是年轻,都有些不贴合实际了,若是按照平均年龄来算的话,这可以说是年幼。

李渔轻咳一声,道:“大宋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尔等大多是大宋的子弟,若是做了那亡国之奴,想要修道是痴人说梦。”

底下的道童们年幼,很容易被煽动,群情激奋,脸色涨红,舞着拳头,恨不得马上出城参战。

李渔话锋一转,说道:“你们现在各自回家,若是道路远的,就送书信回去,告诉族中亲人。若是要保住大宋,唯有拥立茂德帝姬登基!”

“帝姬师姐登基?”

“师姐不是女孩子么?”

“好耶!”

……

李渔说完,正经门的这些弟子们,全都兴奋地叽叽喳喳起来。

李渔心中暗笑,当初让黄信收人的时候,多收些年纪小的,就是为了今天。

这些人族中,很多都是大宋的权贵,只要他们支持帝姬,便能减少很多阻力。

如今正经门已经旗帜鲜明地支持茂德帝姬,门中弟子也都有份,若是茂德帝姬没有上位,正经门被清算的时候,他们一个也跑不了。

上一篇:赛博时代的魔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