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朝传道 第281章

作者:日日生

太平道从来都是逆天而行的,他们是规则的打破者,所以林灵素选择太平道的赵福金,来做这次的尝试。

他走到栏杆处,看着院子里快乐玩耍的少女,陷入了沉思。

她的手伸到空中,追逐着蝴蝶跑来跑去,并没有用灵力。

这个善良的小帝姬,她根本不舍得伤害蝴蝶。追累了之后,反倒会有蝴蝶落在她的手指,不带一丝丝的防备。赵福金和蝴蝶说一会话,就会抬手,任它们飞走。

李渔才是她的授业师父,他的传道方式很特别,从来不逼迫福金苦修苦练。

有时候甚至还会带着她一起玩,虽然李渔不常来,但是已经把她宠成了公主。

真正的公主……

用他的话说,福金是带着神性的人,她需要的不是凡人般的苦修,而是率性而活,只要她开心了,快活了,便能激发她的神性,一个顿悟抵得过常人百年苦修。

这是别人羡慕不来的,这个世道从来没有公平两个字,有的人生下来就带着神性、佛性,但是有的人连修道的资格都没有。

林灵素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担忧,像福金这样带着神性佛性的人,大部分都会死的很惨,因为有很强大的神祇,不允许这些人的存在。

“我必护你一世周全!”

……

“什么?”蔡京一拍桌子,讲政堂内鸦雀无声。

“宗泽竟敢不听朝廷之命,贸然进攻清溪洞,真是胆大包天!”

蓝从熙说道:“太师,这等武人最是无礼,他既然敢抗命不遵,不得不提防着他点,打下清溪洞,若是他生出其他心思,岂不是比方腊更加棘手?”

蔡京冷笑一声:“我已下令,让西军南下,并且扣住了宗泽所部的粮草辎重,我看他拿什么打!”

兵部尚书陈显皱眉道:“太师,西军不在北边提防契丹么?”

“契丹?”蔡京哈哈一笑,“今早我已收到密信,契丹亡了。区区女贞三四万人,竟然把契丹灭了,看来这大辽糜烂到根了,真真是无能到家!”

陈显有些不悦,契丹亡了,这么大的事,自己身为兵部尚书,竟然一点消息都没有。

蔡京明显把满朝文武,当成他的奴仆了,只需听他一人的调动行事,根本不必要有自己的想法。

大家都是朝中重臣,陈显当然有些不满,虽然他是蔡京一系的人,但是自古多少权臣,也没有这么揽权不放的。

完全没有把手下当人看,似乎整个大宋,事无巨细,都要他自己一个人说了算。

众人各怀心思,但是没有一个人劝蔡京,他们完全没有考虑,女贞人会不会南下。

三四万人的军队,在这些大宋的重臣眼中,根本不值一提。

毕竟连皇宫的守卫,都比他们人多,真不知道契丹是怎么败的。

蔡京继续说道:“西军打破了兴庆府,收伏了大批党项人,他们来剿灭清溪洞,可以说是万无一失。”

陈显心中更加古怪,他很想站起身来,告诉蔡京。

党项人虽然勇武,那是在西北一望无垠的大地上,靠的是骑兵冲锋,一往无前。

清溪洞千里山脉,遍布密林,毒虫鸟兽,浓雾瘴气,疾病蚊虫,都是西北的军汉们噩梦。

让他们去清溪洞,战力能发挥出三成就不错了,清溪洞的明教贼人,可是自小在这些山中长大的。

蔡京才思敏捷,善于宫斗,权谋城府,都是世所罕见。

但是人无完人,他因为对武人的极端鄙夷,所以根本不知兵事。

陈显刚要起身,被身边的同僚好友拽住,在他耳边轻声道:“公欲为田丰耶?”

陈显悚然一惊,马上醒悟过来,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他深知自己一旦违逆了蔡京,不管自己说的对不对,事后有没有被印证,他的官运都要终结了。

当年官渡之战,田丰极力劝阻袁绍,让他凭藉山岭黄河的坚固,坐拥四州的人马,外联英雄豪杰,内部实行农耕用以备战。然后挑选精锐部队,分为奇兵,乘虚而入,袭扰河南。曹操援救右边,我就攻其左边;曹操援救左边,我就攻其右边,使敌人疲于奔命,民不能安于本业,自己这边还没有疲劳但对方已经困乏,用不了三年,安坐就可战胜敌人。

袁绍不听,提兵与曹操决战,大败而回。

牢卒当时都已经恭喜田丰,他的计策全部说中,以为主公会立马释放了他,然后加以重用。田丰却知道,自己必死,果然袁绍还没回来,就派人把他杀了。

蔡京如此专权,他肯定不会允许有人比他英明,否则如何服众。

今日陈显进言了,那么改天朝廷大败,蔡京想要甩锅都难了。

今日陈显不说话,大家都不说话,到时候若是赢了,大家功劳都有,太师是运筹帷幄的首功。

就算是败了,那也完全可以把战败的帽子扣在西军将领头上,就说他们不听指挥,擅自作战,致使损兵折将。

蔡京眼神一凝,拍桌道:“就这么定了,让种师道亲自去,我就不信一个明教,能掀起什么浪来。”

第四百零九章 灵篆

暖风阵阵,春意正好。

汴梁的郊外,浩渺无际的汴河,漕船络绎,驶于河心,帆樯林立,遮天蔽日。

河边则是岸柳成荫,芳草萋萋,草木青青。

在汴河湾的一个芦苇河畔,清静安闲。

一大片空旷的河岸空地上,用竹竿插地,紧挨着河水围了一圈布围子,只放出临河的一面以观风景,看起来像是个大户人家在此踏秋。

一些家仆下人正在布围子外面蒸煮烹炙,调制各种美味,肉香迎风飘散。

薛蟠上蹿下跳,指挥着手下小厮们抬肉,添水,布置桌椅。

这时候,一艘大船靠了过来,船上下来两人,衣着不凡,相貌出众,一看就是非富即贵。

伴当的壮汉们一个个粗犷威风,再往里是侍女奴仆,中间簇拥着一双少年男女。

男的头戴锦绣浑脱帽,身穿翻领窄袖袍,脚下虎头靴,紧腰修背,风度翩翩。

女的年纪尚幼,长长的睫毛一眨一眨,眸中充满了好奇。

薛蟠伸手一招,“这边!”

“堂兄。”少年走过来,笑道:“婶娘呢。”

“在帐篷里,等你们很久了。”

少年正是薛蟠的弟弟薛蝌,在他身后的是他妹妹薛宝琴,身穿一件小红袄,头上用连珠绞丝束着两个小髻球,透着一股子童稚可爱;

一对剪水杏瞳亮黑如星,元宝般小巧可爱的耳朵,肌肤白皙润泽,彷佛光滑的象牙透出粉润的血色,吹弹得破。

鼻如腻脂,挺直小巧,弯睫大眼,瞳如点漆。

她看了一眼薛蟠,不知怎地,就一个劲想笑。

“哥哥。”

薛蟠应了一声,拽着薛蝌,大声道:“娘,娘,宝钗,蝌弟和宝琴来了。”

帘子掀开,薛夫人和宝钗走了出来,脸上都带着一丝喜色。

薛蝌人小鬼大,显得十分成熟,对着薛夫人拜了拜,说道:“听说婶娘搬到了汴梁,父亲好生挂念。”

薛夫人一把将宝琴揽在怀里,抱着她说道:“你写封信回去,叫家里人不用挂念,我们在汴梁一切都好。”

薛蝌笑了一下,他偷偷看了一眼宝钗,果然气质又有不同。

这就是修士么?

薛蝌心中十分羡慕,早就听说她拜在了天下闻名的正经道人门下,是正经道人的亲传弟子。

漫说是宝钗,就连薛蟠都脱胎换骨一般,整个人看上去一点都不油腻了,甚至有些高人的气象。

薛蝌心中暗道,兄长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改变,是不是自己先入为主,被正经道人偌大的名声给吓唬住了,看谁都像是仙了。

他自嘲地一笑,转头看向汴梁城,每一个第一次来汴梁的人,都会被它的宏伟壮阔给震撼到,薛蝌也不例外。

这座城池,天生的就摄人心魄,让人生出惭愧渺小的感觉来。

薛夫人指了指薛蟠,问道:“蟠儿,李掌教呢?”

“师父他在汴河上,指点金莲师姐修行呢。”宝钗说道。

说完之后,她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脸色稍微一红。

莲儿师姐和师父好像过分亲密了,自己又一次在入定醒来时候,不小心瞥到了师父他捏了莲儿师姐的屁股一把,莲儿师姐却笑的很……那个。

天地君亲师,在宝钗的眼里,李渔是很值得尊敬的长辈。

他是一个完美的师父,耐心、温柔、和善,他会为每一个徒弟的进步而开心,也会谆谆教导,也有嬉笑怒骂。

他会引导你去思索,而不是一味的灌输,他也会设身处地地站在徒弟们的角度去想事情。

三丰师弟那样天才绝艳的人,也对师父心悦诚服。

薛夫人打断了宝钗的思绪,她笑着说道:“我们在河边烤炙些肉脯,掌教他闻到香味,就会回来了。”

宝钗赶紧说道:“一会见了面,不要叫道长,也莫叫掌教,最好带上正经大圣四个字。”

薛蟠哈哈大笑,娘亲说的确实不假,他和李渔认识,就是在林中烤了鹿肉,闻着味来的李渔一个人差点给他吃完了。

李渔兄弟对美食,有着很执着的追求,经常会在汴梁城中闲逛,寻找好吃的店铺甚至小摊。

他曾在蔡府用膳,席间美味佳肴,多不胜数,把李渔馋的不轻,过了几天,便潜入蔡京的府邸,偷了个厨娘出来,用修道诱惑,要她到正经门给自己做菜。

谁知道,蔡京有厨婢八百人,庖子亦十五人,其中有女厨专职切葱,有的剥蒜,有的和面,有的添水……

李渔费了大力气,偷出一个切葱的来,小厨娘千恩万谢,一定要留在正经门,李渔也不好意思再拒绝,稍微一试,她还真有点资质,便只好让她留在正经门。

这件事在正经门广为人知,小厨娘如愿以偿,李渔却丢了大人。

果然,小厮们使劲扇风,过了不一会,水面上两人踏浪而来,足尖点水,如履平地。

薛蝌和薛宝琴看的目瞪口呆,惊为天人,这两个身穿道袍,翩若惊鸿,上岸之后,大笑道:“开饭了么?”

宝钗偷偷看了一眼莲儿师姐,只见她两腮红润,好似初绽的桃花两瓣,说不出的娇俏可爱,那双明丽妩媚的眼睛,一直舍不得离开师父的后背。

师父和莲儿师姐肯定有猫腻。

宝钗眼珠一转,心里生出一股奇怪的感觉来,说不上是什么滋味,就是有些别扭。

“快来,拜见李掌教。”

薛夫人招呼自己的侄儿侄女,笑呵呵地说道。

薛蝌振了振衣服,带着幼妹上前,抱拳弯腰:“见过正经大圣。”

李渔果然心情大好,笑着说道:“无需多礼。”

上一篇:赛博时代的魔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