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朝传道 第251章

作者:日日生

人走之后,从树上一个人影缓缓显出身影来,正是李渔。

“果然,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他使了一招灯下黑,没有逃走,而是在这里躲了起来。

利用隐匿诀藏在树上,等人都走了,李渔才出来。

他手掌一翻,白光一闪,进入风月宝鉴内。

武顺还没醒来,华姑在好奇地打量周围的环境,见到李渔还故作乖巧地笑道:“李渔叔叔,这是什么地方?”

李渔随口说道:“这是一个安全的地方,我很快就会把你们送回去。”

他说完之后,伸手在华姑脖子处轻轻一点,她就昏昏睡去。

李渔走到池畔,低声问道:“她吞了人皇气脉,有法子提出来么?”

池畔的水雾中,慢慢凝结出一个丰腴白皙的美人来,说道:“有的。”

“哦?”李渔一听大喜,揽着警幻的纤腰,说道:“赶紧教我怎么弄。”

“将她的气运凝结成丹,再提取出来就是,这个法子是御灵堂的看家本事。”

“御灵堂?”李渔听到这个名字,本能地有些抵触。

“御灵堂最擅长地就是以人为炉,炼人为丹。天赋、悟性、资质、甚至是运气都能炼为丹药,夺为己有。”

“这么邪门?”李渔还以为,他们就是单纯地控制人的心神,没想到这群人比自己预想的还邪恶。

警幻仙子与他心意相通,还没等李渔发问,就用双臂缠着他的脖子,说道:“御灵堂不过是大汉昭狱绣衣使者的余孽,他们这个法术怎么会是祖传的。据说当年在西域,大汉灭了楼兰古国,得到一块无字玉璧。武皇帝便让人刻新律法于其上,制定《越官律》,用法严峻苛刻,治狱以人主意旨为准绳。

负责刻字的廷尉张汤,对着玉璧把严苛的法律刻完之后,突然就领悟了这一门功法,并且接连破获几个谋反案,获得了武皇帝的信任。

张汤由此发迹,组建了绣衣使者,是廷尉中的精英,来监察百官,一时之间成为大汉朝最炙手可热的权臣,而绣衣使者们组成的昭狱,就是御灵堂的前身。”

李渔点头道,“也就是说,找到刻着律法玉璧,就能学会?”

“他能,你就能。”

李渔沉吟了片刻,说道:“这玩意八成在还御灵堂手里,毕竟是他们起家的东西。我觉着张汤的律法没什么鸟用,八成还是西域人的玉璧自带邪功。”

“而且那鸟堂主,这么多年,夺人气运、夺人寿元、夺人资质,现在也不知道修到什么地步了,岂不是法力高的通天了?”

警幻葱白一般的手指按住李渔的嘴唇,笑吟吟地说道:“你别怕,他最多练了五十年。”

“哦?”李渔不解问道:“为啥?”

“上一任的堂主,被上一代的大良贤师斩杀了。上上代的御灵堂主,也被上上代的大良贤师斩杀了。”

难怪西门庆费那么多劲也要来汴梁害我……

李渔终于想通了这一点,自己明明没有见过御灵堂的人,他们却像是死了亲爹一样来杀自己。

第三百七十章 书生

大唐之行,变得一地鸡毛。

就因为没看住这个小武则天,让她一口吞了龙珠。

李渔转念一想,这一切其实也正常,她本来就不是一个正常的人。

六朝中有六道人皇气脉,这次是自己瞎猫碰到死耗子,误打误撞解开了一个。

其他五个,除了魏国的铁定在司马氏身上,剩余的李渔还真摸不到头脑。

好在他没有集齐六道的野心,只要把这一道提炼出来,完成在大宋的政变就好了。

想到这里,李渔手指一动,隐匿身形,御空而行。

突然,他感到前方有一道灵力壁垒,若是强行闯阵,应该可以冲出去,但是也打草惊蛇了。

李渔眼珠一转,缓缓落在一个书院里,他手脚利落,拿了一个书生的浑身行头。

片刻之后,李渔再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副游学的书生模样。

身穿白袍,拢发包巾,裹着一双走远道的靴子,已经磨破了许多。

他背起书篓向城门走去,里面真的装了一些书籍,还有些日用品,和一把破伞。

如今的李渔,浑身灵力内敛,根本看不出一丝的修士模样。

身后的书院突然传来一声惨嚎,“哪个贼人……咦……”

“启文兄,怎么了?”

“哦,没事没事。”

李渔嘴角一笑,自己留下的钱,够他去置办一身行头和去赶考的路费了。

天降横财,他肯定不敢声张。

走到利州城门口,一大堆人被拦在此地,李渔擦了擦额头的汗水,问道:“怎么回事?”

一个公人呵斥道:“上头有令,谁也不许出利州城,赶紧回去!”

李渔点头笑道:“这位官差大哥,行个方便,小生急着去赶考,不知道这城门要关多久?”

“不知道!回去!”

大唐的执行力这么强么?

李渔稍感意外,他刚刚把喇嘛们杀完,这里就已经全城戒严了。

在墙边画着的像上,自己和武家两个女儿,赫然印在一块。

幸亏如今自己是一副书生打扮,和那道士不像,所以没被认出来。

若是以前,李渔想不惊动他们是不可能了,只能强行破阵出去。

但是现在不一样,他师从诸葛武侯,在阵法一道上,已经拦不住他了。

……

武府内,武士彟面色阴沉。

如今风言风语早就传开,他的女儿就是女皇之厄的主角,这件事要是搁在别人身上,早就被宁杀错不放过了。

不过武士彟毕竟是开国元老,甚至有免死一次的待遇,此时武府上下都被玄甲铁骑围了起来。

一阵脚步声以后,翟长孙走了进来,他拿下头盔,挥了挥手,房中的侍卫退了出去。

武士彟看了他一眼,欲言又止,最后长叹一声,转过头去。

翟长孙统领玄甲铁骑多年,在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就是他的心腹。

而武士彟是李渊的好友,从辈分资历上说,武士彟是远超翟长孙的,但是如今是李世民当政,两个人的地位自然是颠倒过来的。

“武都督不必忧怀,如今事情真相犹未可知,陛下也没有下令,或许是误会也说不定。”

武士彟没好气地说道:“那你派兵围了我的府邸,也是个误会?”

翟长孙笑道:“都督如今在气头上,说些气话,待平静下来之后,自然会明白下官的苦衷。”

“你!”武士彟握紧拳头,随即松开,叹道:“没错,在你位置上的人是我的话,估计也会这么干。”

武家现在面临一个危机,他们就算能安全度过,估计也要搬到长安去,做一辈子富贵闲人了。

想像如今这样,做封疆大吏,怕是永远不可能了。

武士彟站起身来,说道:“取笔墨来,我要给陛下上书。”

翟长孙笑道:“都督只管口述,下官会为您代笔。”

“就说臣虽才思短浅皇,然今上委以重任,镇守边关,常觉头脑昏聩,四肢酸软,是老迈不堪重用矣。臣夜不能寐,常思念上皇,身居偏远之地,栖万里之遥,故请辞官,赴京为一愚公,以期时常相会矣。

窃闻陛下修建大明宫,以尊上皇,此乃大忠大孝之举,若陛下不弃,臣愿为监丞。”

翟长孙心中暗道,武士彟算是识时务的,他要是不自己主动去长安,只怕就要被迫去了。

……

太极殿内,李世民来回踱步。

女皇之厄,有可能是人皇气脉的消息,已经被传到了长安。

他当初故意放出消息李渔去了利州,就是要这些人各施手段,把人皇气脉逼出来。

因为大唐没有人可以办到,这是李世民最不满意的地方,整个钦天监因此受到了皇权打击。

果然,他的计策全部奏效,李渔寻到了女皇之厄的源头,而吐蕃的佛门则有取出皇气的手段。

李渔真能寻出埋在大唐的这一条,让李世民刮目相看。吐蕃的狼子野心,则让他大为忌惮。

无论是佛门还是道门,多少的能人异士,不乏神仙,也算不出究竟在哪。

因为人皇气脉,不在天规天条三界五行之中,用现有的法术,根本无从算起。

即使只有六分之一,也足够吸引人了,若是大唐皇室能掌握这一条,至少保底不会有其他人凑齐六条,威胁到大唐。

“不见了?”李世民负手说道,“找,掘地三尺也要把人找出来。”

跪在殿前的鹰犬们起身,一言不发离开大殿,准备去利州找人。

就在这时,有人进来说道:“陛下,利州都督武士彟,上书请求辞官,回到长安,督建大明宫。”

李世民眉头一皱,笑道:“他倒是机警,救了自己一族的命,传令下去,准了!并且加封他为太子少师,赐金银布绢。”

若是一般皇帝,早就把武士彟全家都砍了,但是李世民这一手确实漂亮。

给他加封些闲职,看管在长安,没有了兴风作浪的本钱。

而且如此一来,自己宽宏仁爱,爱惜功勋老臣的名声也传了出去,大唐百官必定更死心塌地为皇帝效命。

若是真杀了武士彟,反倒什么好处没有,只是泄愤而已。

第三百七十一章 扬州

行途漫漫,马快如飞。

血红的夕阳染红了笔直的官道,也染红了照夜玉狮子。

马背上的李渔深吸了一口气,笑道:“脂粉香气,看来此地必是淮扬了,离开海岸没多远,应该还未到金陵,也可能是扬州城。”

他下马之后,脱去大襟马褂,和紫毡六合帽,换了一副大明书生的行头。

上一篇:赛博时代的魔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