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朝传道 第223章

作者:日日生

李渔想起,警幻曾经说过,一个人可以修成不同的大道。

而大道修的越多,就越接近那个所有修士最终的目的。

自己可以借癞头和尚的这一番操作,平白修成佛门神通,他知道了估计要被气得吐血。

不过李渔自忖和他们的关系,已经没法再恶劣了,反正都是生死大敌,没什么好畏手畏脚的,此消彼长的事,不做白不做。

“那宝钗呢?”李渔心中已经有了动摇,若是让他现在动手,他还真下不了手。

但是能够养成的话,却未尝不可。

“我们的青木诀,是世间一等一的双修功法,你用青木诀,相当于救了她。

青木主生,生机勃勃,源源不断,可以让你和她不断双修精进,皆有增益,不是这邪佛竭泽而渔的功法能比的。

我已经试探过,若是任由她被邪佛采补,她将失去所有灵气,成为一个泥塑木雕,行尸走肉,供人亵玩。”

第三百三十六章 夺鼎

“师父,发生什么事了?”

宝钗浑身是汗,道袍能拧出水来,觉得自己浑身乏力,疑惑地问道。

本来李渔要代人收徒,但是宝钗和金莲她们不一样,有自己的主见。

她坚持授业即为师,执拗地一直坚持叫李渔师父。

李渔也就默认下来,反正如今太平道,也不算是后继无人了。

李渔笑道:“没事,你突破了,师父也要恭喜你。”

宝钗心思很重,试了一下,果然灵力比以前顺滑了很多。

李渔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在她体内,就有一股灵力。

那是自小温养的灵力,曾经带给她很大的痛苦,一度让薛蟠这种粗枝大叶的人,都觉得十分心疼,到处给她求医问药。

其实那就是她控制不了自己的灵力,如今终于修为突破,那些痛苦一下消失,整个人十分轻松。

回头一看,在房间内,多了一只长相怪异的人,宝钗眼中闪过一丝的恐惧,但是处于礼貌,没有表现出来。

李渔觉察到这一点,笑着说道:“这是你的师兄,叫大梦。”

“见过大梦师兄。”

大梦只有在面对李渔的时候,还算自然一点,与其他的人类打交道,总是有些不习惯,木讷地点了点头。

李渔指了指房中的蒲团,说道:“好不容易突破了,你继续在这儿修炼,用内视地法门熟悉一下经脉的运转。大梦你也坐下,在一旁听着,有什么不懂的也可以发问。”

“师父,什么是内视?”宝钗和香菱一样,入门以后,李渔就被驱赶出汴梁了。

李渔说道:“只管打坐,我自然会指导你。”

宝钗这才走到蒲团处,心中有些羞赧,因为她浑身都湿了。

本来宽大的道袍,沾在身体上,让素来注重仪表的宝钗有些难为情。

但是她又不好意思直接和李渔说,只好咬着牙默默坐下。

旁边的香菱,神游物外,根本没有听到他们说话。

宝钗好奇地看向她,头上突然挨了一下,“专心点,打坐,气沉丹田。”

宝钗自小就是个别人家的孩子,算是最不让家长担心的那种,而且她爹死的早,连薛蟠都没来得及管教,更别提薛宝钗了。

从来没有长辈这样教训她,李渔在她头顶敲了一下,让她生出一种怪异的感觉来。

说不上是喜欢还是厌恶,就是觉得有些温暖。

李渔倒没有多想,他传道授徒一向很严格,就是赵福金那样的小帝姬,都别想萌混过关。

……

金陵城郊,此处山势清矍,薄雾缠峰,各个山峰之上镶着一座座宫室,有的只是一两座道观,有的却是连绵数峰的宫殿群落,山峰之间白鹤飞舞,时有唳鸣,仙人往来,长袖飘然。

此时正好是夜晚,银河绰绰,星海满天,一道金光护着什么停到观门前。

落地金光散去之后,是一个胖大和尚,他一提僧袍,健步如飞,沿着山路迈步走进殿内。

殿内空空荡荡,只一巨大的丹炉,丹炉前的蒲团上一枯瘦老道正在打坐。

和尚哼了个鼻音,手掌拍在丹炉上,轰轰作响,周围虚空震动。

道士淡淡睁开双眼,眸内精光一闪,笑道:“你发什么疯?”

“我在薛府的丫头体内,种下佛印,自小温养,如今已经将要成熟。却在今晚,被人所用!”

道士哈哈一笑,“几番算计,总是成空,所以我劝你好生修炼,不要想一些邪门歪道。”

说完之后,他右手一伸,丹炉即刻炸开,两道滚滚药气从中飞出,在老道身旁环绕飞舞,虎啸龙吟之声各自从药气中传出。

老道双手闪烁青光,和尚手中闪着金光,各自抓住一道药气,老道双手在胸前画个太极,和尚嘴中吐出一个卍字,将药气融合,凝结成丹。

丹成之后,老道伸手一拂,一个葫芦凌空飘来,将丹药盛放进去。

和尚怒道:“你少在这说风凉话,那薛府举家搬到了汴梁,分明就是正经门的李渔,再次坏我好事。若是教他得了我的佛法,佛道合一,再难限制的了他。我已经决定了,趁着他羽翼未丰,抓紧除掉此子。”

“佛道合一……”老道默念着这四个字,眼中茫然,神识一阵恍惚,“这四个字,把你我兄弟害惨了啊。”

恍惚之间,他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天穹低阔,风吹草偃。

一个黑衣人,看着两个牧羊的小孩,问道:“若是给你们一个长生的机会,你们想要做什么人?”

其中一个瘦削的孩童笑道:“愿为一少年,荒川草庐,读书牧羊。”

另一个胖大些的,皱眉道:“愿为一将军,枪挑天下,马踏四方。”

时光荏苒,岁月穿梭,转眼多少年了,他还是时常梦到那个黑衣人。

一句暴躁的声音,把他拉回到现实。

和尚不满意地说道:“什么害惨了,这才走到哪一步,你就退缩了么?修道本就是逆天而行,不择手段。哪一个证道仙人,不是走在尸山血海里。”

老道叹了口气,说道:“你打算怎么对付他?”

“那人修的是太平道,又有仇家遍地,对付他不能让我自己出手。我准备联合御灵堂的老怪,让他出手,我只需答应他一些小小要求。”

老道拧眉道:“他能有什么要求,莫非你要……御灵堂邪门的很,你不要和他们牵涉太深了。”

“哼,邪门?他们在我面前,也敢称邪门么?你等着看就好了,这次的丹药,还有多少?”

“你全拿去吧,我最近总是心神不宁,炼丹也慢了许多。”

和尚这才转过身来,关切地问道:“这是为何?莫不是生了心魔?”

老道点了点头,脸色有些沉郁。他没有说出来,自己这些天,时常梦到以前。

梦,对凡人无害,但是对于修道之人来说,梦是大忌,若是碰到道法独特的,甚至会被人趁虚而入。

看得出来胖大和尚对道士十分关心,他拍了拍老道的肩膀,说道:“无妨,你可出门游历一番,斩掉心魔。金陵这些事,我一个人照看足矣。”

第三百三十七章 内斗

横山,大雪漫天。

北国冬早,天寒地冻,战火稍歇。

西军大帐内,将帅云集,篝火烘烤的每个人脸色发红,呼啸的北风愤怒地拍打着每一个营帐。

老种经略种师道,看着眼前的几个大汉,笑着说道:“多谢几位前来助战。”

他尤其欣喜地看向挂着念珠,头顶秃秃的鲁智深,“鲁达,你不过是杀了一个屠户,不来我这里,竟想着去寺里避祸,摆明了没拿自己当西军的人。”

鲁智深哈哈一笑,摸了摸头顶,说道:“当时也不知道怎地,心里一害怕,就往外逃了,难怪五台山的智真长老说,洒家和佛有缘。”

众人一起哄笑起来,鲁达以前是西军提辖,和延安府的诸将关系都不错。

在鲁智深的身后,是宋江、王进、林冲、史进、朱武、李逵,还有史进的两个小弟——杨春陈达。

他们都是来助战的人,互相之间,多多少少有些关系。

鲁智深和林冲再次相见,更是亲密,约好了等会一起去吃酒。

此时西北的横山战事,已经到了最紧要的关头,稍微使点劲,就能把党项人彻底收伏。

但是一旦被他们拖过这段时间,进入到西北特有的严寒中,西军面临缺粮少衣的局面,将会让他们不战自溃。

正在众人商议下一步的作战计划时候,一个将军猛地掀开帘子,用力一甩。

“姚古,谁有惹到你了?”

姚古怒吼一声,“打,还打个鸟毛,朝廷把咱们的辎重,又给扣下了。”

种师道站起身来,走到帐中,看着姚古问道:“此事可不敢胡言乱语!”

“谁胡言乱语了?我的斥候看的清清楚楚,朝廷把给咱们的辎重,运到了北边,全他娘送给女贞鞑子了。”

帐中人无不脸色大变,现在是关键时候中的关键时候,两边都在搏命。

相当于两个斗到难解难分、彼此都只剩最后一口气撑着的高手,这个时候传来如此消息,直接可以令军心彻底溃散。

若非是西军中的将帅平日里威望高,不然的话,一个不小心,引起营啸哗变都不稀奇。

“唉!平日里你们都看不起童枢秘,如今看来,童贯在位时候,还能帮咱们说几句话。好过那个蔡京,我恨不得杀进东京,削下他的狗头来!”

李逵越众而出,大吼道:“这位兄弟说得对,杀进东京,夺了鸟位。”

宋江赶紧把他拽了回来,笑呵呵地说道:“诸位,不要冲动,咱们该从长计议。”

种师道沉声道:“如今说这些已经全无作用,当下最紧要的,就是去东京,重新要到辎重。不然的话,非但此前的仗白打,还容易被党项人夺回城池要塞。”

小种经略种师中冷笑道:“若是如此,朝廷又要责怪我们作战不力,丧土丢地,说不准还要治罪哩。”

李逵又想出来说话,这次宋江有了经验,把他死死按住。

王进和林冲对视一眼,彼此都看出对方的无奈,他们都是在京城做禁军教头的,深知小种说的情况,有很大可能会发生。

如今的朝廷,就是这样糜烂不堪,尤其是汴梁城中的权贵,完全没把边境厮杀汉当人看。

最后,还是宋江站出来说道:“正经门中的李渔兄弟,和神霄宫国师说得上话,与蔡京也素有往来,我等弟兄脱罪,全赖此人,不如差正经门的弟兄回去求助。”

“宋大哥有所不知,我师父他被逼,出走汴梁,此刻下落不明。”朱武抱拳说道。

鲁智深朝老种使了个眼色,老种看到之后,轻咳一声,“你们先出去,正经门的留下。”

上一篇:赛博时代的魔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