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朝传道 第220章

作者:日日生

第三百二十二章 荒唐

第三百二十三章 荒唐

第三百二十四章 荒唐

第三百二十五章 荒唐

第三百二十六章 荒唐

第三百二十七章 荒唐

第三百二十八章 荒唐

第三百二十九章 荒唐

第三百三十章 荒唐

第三百三十一章 荒唐

第三百三十二章 荒唐

大庆殿,大宋君臣早朝。

一名颇显文秀的官员立在阶前,身上穿的是大唐的官服。

他头戴介帻,外罩纱冠,身穿阔袖朱袍,腰系绶带,手中握着节钺。

礼数周全,不亢不卑,仪态从容,举止温文,尽显大国风范。

赵佶也很欣赏这个唐国的臣子,因为他仪表出众,风姿不群,正是凌烟阁上有名字的虞世南。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这个虞世南,也是六朝闻名的书法大家。

赵佶可谓是心仪已久,今日终于见到了真人,不开心才怪。

他似乎忘记了,唐宋之间,眼下正在交恶。

虞世南见宋帝态度十分温和,还以为这是大宋有意缓和两国关系,故意示弱。

他心中有了底气,自然就会提高自己这边的条件,缓缓说道:“陛下,我大唐与大宋之间,向来交好。奈何最近风波不断,指使大唐损失了几位法师,不知贵国对此有何解释?”

赵佶依然是笑吟吟的,没有说话,底下的官员得到蔡京示意,上前一步,说道:“贵使此言差矣。”

来人是蓝从熙,蔡京的头号心腹,他笑着说道:“前者窥基禅师之死,已有定论,是佛道之争,早就由佛门迦叶做主处置。后者辩机、慧成两位大师,更是擂台比斗,生死由命,早就事先定好。”

“此事何至于上升到唐宋两国,恐怕是小题大做了。”

虞世南没想到,皇帝笑吟吟地,底下的人说话这么硬气。

他哪里知道,这些臣子考虑事情,根本不是以大宋为主,而是先计较个人得失。

蔡京正想把手插进军队,恨不得到处惹事,他不信大唐会大举进攻,所以乐的搞点摩擦。

唐宋交战,性质和明教不同,这是正式挑起两个大国的战争。

其他四个不会不管,漫天神佛不会不管,蔡京心中有数,所以不慌。

虞世南在大唐那样正儿八经的朝堂待惯了,一时间没有适应大宋的节奏,他搞不懂为何皇帝笑眯眯的,臣子们说话带刀。

他决定先观察观察,免得急中出错,所以轻咳一声,说道:“我还是先陈述一下我们的要求,请贵国斟酌之后,再做打算。”

“其一,必须交出李渔,由我们带回长安,听候吾皇发落;其二,释放辩机,允许其回到长安,继续在大总持寺修炼;第三,交还锦襕袈裟,由大兴善寺保管。”

“若是贵国连这些基本要求都不与承认,那我说不得要请示一下本朝,届时大唐便要亲自为长安的几位法师做主了。”

蔡京呵呵一笑,蓝从熙马上心领神会,笑道:“请便!”

请便两个字,差点把虞世南噎死,他拂袖而去。

赵佶在殿上,突然开口,“虞秘监留步?”

虞世南一听,不敢大意,赶紧回头,作揖道:“陛下有何吩咐?”

“素闻虞秘监笔走龙蛇,铁画银钩,改日不妨来宫中,让朕见识一下。”

虞世南满头雾水,看着眼前的大宋皇帝,他此刻终于明白了自家皇帝是多么靠谱。

以前没事总想找找茬,来一个犯颜直谏,看来是自己太过分了,以后一定对陛下宽容一点,他真的是一个难得的明君。

离开大殿之后,虞世南深吸了一口殿外的空气,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一下,仔细琢磨大宋君臣,到底是怎么个意思。

他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到,因为两边根本就想不到一块去。

此时,在殿外,倒有一个人看清了。

神霄宫内,高及丈许的三清像前青烟缭绕,三位神仙衣袂飘举,仿佛要踏空飞去。

正中的元始天尊捻着一颗混元珠,左侧道德天尊手执阴阳扇,右侧灵宝天尊握着一柄玉如意。

无论三清身上的法衣,还是手中的法器,都是真丝刺绣,镶金嵌玉的真品,神态栩栩如生,透露出大道无情的幽远与玄妙。

在三清的神像下面,摆着一个蒲团,林灵素坐在蒲团上,正在打坐。

难得他没有炼丹,李渔来到神霄宫丹房扑了个空,在道童的指引下,来到三清殿,进来之后直接对林灵素说道:“蔡京有意染指禁军,一定要让高俅看好家。”

林灵素笑道:“只怕你是多虑了,禁军向来不允许文官插手,除非蔡京要主动放弃宰相之位,成为一个武官。”

李渔摇头道:“宫主,文官不插手禁军,不是一个规律,只是一个规则。而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也早晚会被打破。”

“他胆子真有这么大?”

李渔没有回答,反而问道:“在蔡京之前,宰相有连任三介的么?”

林灵素摇了摇头,两度拜相已经是大宋文官的极致了,但是蔡京已经八度拜相了。

“你怎么知道他要插手禁军的?”

李渔本来想解释一通,但是他转念一想,林灵素的政治嗅觉不算灵敏,一件自己用直觉就能猜到的事,他估计要想很久还不一定能转过弯来。

与其跟他解释,不如说的玄乎点。

李渔沉声道:“我在蔡京身边安插了眼线,他的一言一行,都在我掌握之中。”

林灵素果然不再生疑,确信了李渔的说法,相信蔡京要染指禁军了。

“如之奈何?”

李渔点头道:“不需要着急,蔡京要染指禁军,那他就是出击的一方,他才是挑战规则的一方。我们身为防守的一方,优势很大。文官不能染指禁军这个规矩,就像是牢固的城墙,我们坚守在这个城墙上,对蔡京的招数见招拆招,打消他的这个念头,则就算大获全胜。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消耗蔡京的力量,让他损失一些附庸。”

“此言倒也不差,就是蔡京的手下官员实在是太多,自从他扳倒了童贯,打压宦官,朝中就是他一家独大。我们势单力孤,在朝中只有一个高俅,如何与之较量?”

李渔嘿嘿一笑,说道:“那就要让皇帝出马了,君相之间,制造一点嫌隙,还不是手到擒来?”

自古以来,王朝的历史,就是皇权上升和相权下落的历史。

宰相,是皇帝最倚重的大臣,也是皇帝最忌惮的大臣。

原因都是一个,就是这个位置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赵佶这个人,虽然没有什么治国才能,但是他的权力欲不小。

只要找机会,让他明白,蔡京的权力,已经达到他所难以掌控的地步,那么赵佶自己就会出手。

他想要限制蔡京,能靠谁?靠满朝的公卿士大夫么?那些人早就是蔡京一手提拔的爪牙了。

他唯一能想到的,只怕就是神霄宫了。

这股超然于朝堂的势力,是赵佶最后的底牌,他毕竟号称是道君皇帝,内心深处,还是把道门看作自己人的。

可惜,道门已经觉得,他这个道君皇帝有点不配了。

林灵素和李渔互相对视了一会,须臾之后,幽幽说道:“朝中的事,你多费点心,等扶起帝姬,你也是得到好处最多的。”

“此话怎讲?”

林灵素笑道:“你忘了我跟你说的?”

李渔恍然大悟,这老道想要赵福金更进一步,而她最大的捷径,就是跟自己一起双修。

他要扶持一个道君皇帝,在乎的是这个道君的修为如何,而不是她是否是个处子。

李渔的青木诀,是目前赵福金能够一步登天的最好捷径,否则只怕她还要修行很多年,才能摸到道君这个门槛。

林灵素不算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有捷径可以走,他不会选择苦等几十年。

世事如棋,风云变幻,谁知道几十年后,是什么光景。尤其是大良贤师张角打破天门之后,每隔几年都是英才辈出。

林灵素皱眉道:“说起来,你回来之后,还没有见过福金吧?这可不行,你得多和她亲近亲近。”

“她还小,不宜操之过急……”

第三百三十三章 卜挂

已是晌午,深秋的天高远澄澈,阳光照的街上看起来暖洋洋的,但只要迈出门就能体会到蚀骨秋风的凄寒。

即使是汴梁,街上行人也稀少了很多,现在还出门的要不是闲的蛋疼的权贵子弟,就是为生计奔波的苦命人。

李渔漫步走在汴梁街头,用红色的围巾遮住了脸,就如同普通的路人一样。

他行色匆匆,看上去也很像步履匆忙的行商,为了生活在街头奔波。

他仔细地走在汴梁的每一条街道,并且把街道上的建筑、路面、店铺有个大概的了解。

在六朝如果真的进行一场政变,李渔绝对选择大宋,其它五国都是地狱级的难度。

魏蜀吴向心力强,君王得人心,文武拥戴。

上一篇:赛博时代的魔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